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第六冊。文章通過對“天時”、“地利”、“人和”,並將這三者加以比較,層層遞進。論證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藉著寫教學反思的機會,我就談談在這節課中的“得”與“失”。

  文言文的學習應該有著豐富的內容。它不只是理解詞義、句義,不只是積累文言文的實詞、虛詞和學習幾個句式。它既是語言的學習,又是文學的欣賞,更是文化的薰陶和情感的陶冶。

  我就先談談我在這次教學中的“得”。

  1、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安排了《我所瞭解的孔子和孟子》語文綜合活動,讓學生通過查詢資料來了解孟子生活的年代和他思想的精髓。並指導他們分類整理。這樣活動就能為文字服務,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

  2、讓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在小組交流中可以質疑,互相解決問題,交流閱讀文言文的方法。

  3、用讀書卡片的形式歸納整理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溫故而知新”,這樣可以鞏固學習的成效。

  4、在問題的探究中理解課文。引導學生對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

  這些都是我覺得自己在設計過程比較合理的,但課堂只有四十五分鐘,想面面俱到確實很難,通過上這節課,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失”。

  1、學生在彙報自己的翻譯情況時沒能注意形式的變化,使得氣氛較沉悶,學生注意力沒能高度集中。

  2、文言文應該在誦讀中理解,但我考慮到課堂的完整性沒有充分的讓學生接觸文字,朗讀不到位。

  3、我設計的整理活動形式很好,但學生要有時間整理消化,最好把它放在《孟子》二章學完後做效果會更好。

  4、在學生討論中心論點時,沒有緊緊圍繞論點和論據的關係展開討論,使得學生的理解還不夠到位。

  新課程標準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用一位老師的話說:“教師課堂設計的每一個環節應該是為學生服務的,應該務實,把每個問題都要講透,這樣學生才會有所得。”我想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的課堂設計才會出彩吧。

  篇二

  反思課堂“得”“失”: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第六冊第十八課,屬第五單元***先秦史傳散文單元***的一篇課文。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所選課文是先秦諸子散文.學習這些課文,有助於學生認識古代社會,增進對傳統文化的瞭解.今天我上了《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藉著寫教學反思的機會,我就談談在這次開課中的“得”與“失”。

  文言文的學習應該有著豐富的內容。它不只是理解詞義、句義,不只是積累文言文的實詞、虛詞和學習幾個句式。它既是語言的學習,又是文學的欣賞,更是文化的薰陶和情感的陶冶。

  我就先談談我在這次教學中的“得”。

  1、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安排了《我所瞭解的孔子和孟子》語文綜合活動,讓學生通過查詢資料來了解孟子生活的年代和他思想的精髓。並指導他們分類整理。這樣活動就能為文字服務,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

  2、讓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在小組交流中可以質疑,互相解決問題,交流閱讀文言文的方法。

  3、用讀書卡片的形式歸納整理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溫故而知新”,這樣可以鞏固學習的成效。

  4、在問題的探究中理解課文。引導學生對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

  這些都是我覺得自己在設計過程比較合理的,但課堂只有四十五分鐘,想面面俱到確實很難,通過上這節課,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失”。

  1、學生在彙報自己的翻譯情況時沒能注意形式的變化,使得氣氛較沉悶,學生注意力沒能高度集中。

  2、文言文應該在誦讀中理解,但我考慮到課堂的完整性沒有充分的讓學生接觸文字,朗讀不到位。

  3、我設計的整理活動形式很好,但學生要有時間整理消化,最好把它放在《孟子》二章學完後做效果會更好。

  4、在學生討論中心論點時,沒有緊緊圍繞論點和論據的關係展開討論,使得學生的理解還不夠到位。

  新課程標準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用一位老師的話說:“教師課堂設計的每一個環節應該是為學生服務的,應該務實,把每個問題都要講透,這樣學生才會有所得。”我想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的課堂設計才會出彩吧。

  總結反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篇文質兼美的經典之作,鑑於是誦讀欣賞篇目,在設計教案時,注重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感悟;在備課中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同時,以誦讀為主線,採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採取誦讀、點撥、討論、質疑等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整節課的教學實施過程由幾個板塊內容構成:第一板塊“整體感知,誦讀訓練”;第二板塊“深入文字,品讀賞析”,具體又分合作探究、疑難字詞釋義,探究文章主旨、賞析論證藝術,吟哦諷誦、積累經典;第三板塊“古為今用,拓展遷移”,設計一道開放性思考題談談“和”的新意,力爭讓學生學會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和運用現代觀念的角度來理解和評價文章內容,注重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培養學生主動閱讀文言經典的興趣;增強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吸取民族智慧;豐富學生傳統文化積累,積澱傳統文化底蘊,應當成為所有教師在教授經典文言文時的終極追求。

  篇三

  在這節課上我顯然不在狀態:課堂教學語言表達不順暢,課堂組織不力,引導不到位。總感覺到有些彆扭。班還是我經常上的班級,學生還是我熟悉的學生,況且又沒有其他教師聽課,這只是一節平常的課,我為什麼就這樣不自在呢?

  由此,我想到備課不但包括備教材、備學生,而且還應該包括備自己——以最好的狀態進入課堂。不管是穿著、心情還是精神氣質,都要使自己達到最理想的狀態。因為課堂是神聖的,師者的形象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竇桂梅老師說:“站在講臺上,我就是語文。”一個舉止從容大方、吐高雅、智幽默的教師肯定會贏得學生敬佩和愛戴。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那麼,我為什麼會在這節課上不在狀態呢?其實每一週的開始上課的狀態都不是太好。這可能與雙休日的休息有關。在家還沒有休息夠,又要進入緊張的工作之中了,心理上多少有些不情願。我瞭解到有不少老師也有這種表現。其次課前的注意力沒有在備課上。以為課已經準備好了,教案也寫成,課文以往教了好幾遍,也再熟悉不過了,認為沒有必要準備了。於是就不再思考教學上的事情了。

  還有,在課堂開始時導語沒有做好。開頭很重要,它甚至影響著一節課的質量。在上課時我說:“在戰國時代,戰爭頻繁,人民深受戰爭之苦。繼孔子之後,一位儒家大師出現了。大家說他是誰?”學生很容易就能回答是出孟子。“他有什麼政治主張呢?”我接著問。這下學生沒有回答上來。出乎了我的意料,因為學生在七年級時學過中國古代史,回答這個問題並不難。但是70多個學生中就沒有一個能回答上來。這令我比較失望,影響了接下來的上課心情。

  大凡成功的教師都善於調節自己。根據實際情況調節教學進度,調節教學策略,調節自己的情緒。這是教學機智,唯有在實踐中不斷地鍛鍊才能養成。

  我串講了課文以後,讓學生討論了以下幾個問題:

  1這篇短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2作者是怎樣一步步論證中心論點的?

  3文中使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和修辭方法?它們分別有什麼作用?

  4孟子的政治主張對今天有什麼指導意義?

  這幾個問題只要略動腦筋都能回答上來。因此,我沒有讓學生討論,而是引導大家把答案說出來。這也是課堂上做得不足之處。


  

快樂的家園教學反思
鄭人買履的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生物多樣性的意義教學反思
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教學反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反思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九課自然之道教學反思
語文自然之道教學反思
語文他得的紅圈圈最多的教學反思
語文他得的紅圈圈最多的教學反思
他得的紅圈圈最多教學反思
大道之行也教學反思
大道之行也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