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曆法知識***2***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1日

  【月亮的別稱】月亮是古詩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寫的物件。它的別稱可分為:

  ***1***因初月如鉤,故稱銀鉤、玉鉤。

  ***2***因弦月如弓,故稱玉弓、弓月。

  ***3***因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

  ***4***因傳說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稱銀兔、玉兔、金蟾、銀蟾、蟾宮。

  ***5***因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桂月、桂輪、桂宮、桂魄。

  ***6***因傳說月中有廣寒、清虛兩座宮殿,故稱廣寒、清虛。

  ***7***因傳說為月亮駕車之神名望舒,故稱月亮為望舒。

  ***8***因傳說嫦娥住在月中,故稱月亮為嫦娥。

  ***9***因人們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稱月亮為嬋娟。

  【東曦】古代神話說太陽神的名字叫曦和,駕著六條無角的龍拉的車子在天空馳騁。東曦指初升的太陽。《促織》:“東曦既駕,僵臥長愁。”“東曦既駕”指東方的太陽已經出來了。

  【天狼星】為全天空最明亮的恆星。蘇軾《江城子》詞:“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也有“舉長矢兮射天狼”,長矢即弧矢星。

  【老人星】為全天空第二顆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極星座最亮的星。民間把它稱作壽星。北方的人若能見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詩云:“今宵南極外,甘作老人星。”

  【牽牛織女】 “牽牛”即牽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銀河東。“織女”即織女星,在銀河西,與牽牛星相對。《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唐代詩人曹唐《織女懷牽牛》:“北斗佳人雙淚流,眼穿腸斷為牽牛。”

  【銀河】又名銀漢、天河、天漢、星漢、雲漢,是橫跨星空的一條乳白色亮帶,由一千億顆以上的恆星組成。曹操《觀滄海》:“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陳子昂《春夜別友人》:“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蘇軾《陽關曲》:“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秦觀《鵲橋仙》詞:“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舊時迷信說法,文曲星是主管文運的星宿,文章寫得好而被朝廷錄用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吳敬梓《范進中舉》:“這些中老爺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gang】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認為北斗叢星中有三十六個天罡星、七十二個地煞星。小說《水滸》受這種迷信說法的影響,將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義頭領附會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雲氣】古代迷信說法,龍起生雲,虎嘯生風,即所謂“雲龍風虎”。又說真龍天子所產生的地方,天空有異樣雲氣,占卜測望的人能夠看出。如《鴻門宴》:“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農曆】我國長期採用的一種傳統曆法,它以朔望的週期來定月,用置閏的辦法使年平均長度接近太陽迴歸年,因這種曆法安排了二十四節氣以指導農業生產活動,故稱農曆,又叫中歷、夏曆,俗稱陰曆。古人寫文章,凡用序數紀月的,大多以農曆為據。如《遊褒禪山記》“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鐘山記》“元豐七年六月丁丑”,農曆的六月、七月相當於公曆的七月、八月。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根據太陽一年內的位置變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數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個月中,以反映四季、氣溫、物候等情況,這就是二十四節氣。每月分為兩段,月首叫“節氣”,月中叫“中氣”。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和順序為:正月立春、雨水二月驚蟄、春分三月清明、穀雨四月立夏、小滿五月芒種、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處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為了便於記憶,人們編出了歌謠:“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詩文中常用二十四節氣來紀日,如《揚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夏至白天最長,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稱夏至、冬至為至日,這裡指冬至。

  【初陽】約在農曆十一月,冬至以後、立春以前的一段時間。此時陽氣初動,故稱“初陽”。《孔雀東南飛》:“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

  【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農曆以正月、二、三月為春季,分別稱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為夏季,分別稱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類推。歐陽修《醉翁亭記》:“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社日】古代農民祭祀土地神的節日,在春分前後。《永遇樂》:“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聲。

  【初七】農曆七月初七,民間有七夕乞巧的風俗。傳說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孔雀東南飛》:“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

  【下九】農曆每月十九日,是婦女歡聚的日子。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稱。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人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干支紀法”。如《馮婉貞》:“咸豐庚申,英法聯軍白海入侵。”咸豐,皇帝年號;庚申,干支紀年。“六十甲子”依次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紀年法】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

  ***1***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數來紀年。如《左傳。骰之戰》:“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指魯僖公三十三年。《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2***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如《岳陽樓記》“慶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遊褒禪山記》“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鐘山記》“元豐七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後序》“德祐二年”、《雁蕩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簡稱,宋真宗年號***等。

  ***3***干支紀年法。如《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與妻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應為辛亥。近世還常用干支紀年來表示重大歷史事件,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丑條約”、“辛亥革命”。

  ***4***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後。如《揚州慢》“淳熙丙申”,“淳熙”為南宋孝宗趙昚***shen***年號,“丙申”是干支紀年;《核舟記》“天啟壬戌秋日”,“天啟”是明熹宗朱由校年號,“壬戌”是干支紀年;《祭妹文曠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年號,“丁亥”是干支紀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乙酉四月”,“順治”是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年號,“乙酉”是干支紀年。

  【紀月法】我國古代紀月法主要有三種:

  ***1***序數紀月法。如《採草藥》:“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四月花。”《〈指南錄〉後序》“德祜二年二月”,“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譚嗣同》今年四月,定國是之詔既下”,“八月初一日,上召見袁世凱”,“以八月十三日斬於市”。

  ***2***地支紀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稱十二個月,每個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詩:“荒村建子月,獨樹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紀月法指農曆十一月。庾信《哀江南賦》:“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即農曆十月。

  ***3***時節紀月法。如《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慄。”“孟冬”代農曆十月;陶淵明《擬古詩九首》“仲春遘時雨”,“仲春”代農曆二月。

  【紀日法】我國古代紀日法主要有四種:

  ***1***序數紀日法。如《梅花嶺記》:“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項脊軒志》:“三五之夜,明月半牆。…'三五”指農曆十五日。《〈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

  ***2***干支紀日法。如《殽之戰》:“夏四月辛巳,敗秦軍於殽。’“四月辛巳”指農曆四月十三日;《石鐘山記》“元豐七年六月丁丑”,即農曆六月九日;《登泰山記》“是月丁未”,指這個月的十八日。古人還單用天干或地支來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禮記?檀弓》“子卯不樂”,“子卯”,代指惡日或忌日。

  ***3***月相紀日法。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稱來紀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後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後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記》“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與妻書》“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後”。

  ***4***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後。如《登泰山記》:“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

  【紀時法】我國古代紀時法主要有兩種:

  ***1***天色紀時法。古人最初是根據天色的變化將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它們的名稱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時、日入、黃昏、人定。

  ***2***地支紀時法。以十二地支來表示一晝夜十二時辰的變化。古天色紀時、地支紀時與今序數紀時對應關係見附表。天色紀時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地支紀時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現化紀時 23-1點 1-3點 3-5點 5-7點 7-9點 9-11點 11-13點 13-15點 15-17點 17-19點 19-21點 21-23點天色法與地支法是古代詩文中常見的兩種紀時方法。如《孔雀東南飛》:“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雞鳴,雪止……,晡時,門壞。”《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是平旦的別稱。再如《失街亭》:“魏兵自辰時困至戌時。”《景陽岡》:“可教往來客人於巳、午、未三個時辰過岡。”《祭妹文》:“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群英會蔣幹中計》:“從巳時直殺到未時。”

  【五更】我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稱五夜。如《孔雀東南飛》:“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群英會蔣幹中計》:“伏枕聽時,軍中鼓打二更。”《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鼓,恕至城下,無一人知者。”《登泰山記》:“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與妻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書。” 夜間時辰五更五鼓五夜現代時間黃昏一更一鼓甲夜 19-21點人定二更二鼓乙夜 21-23點夜半三更三鼓丙夜 23-1點雞鳴四更四鼓丁夜 1-3點平旦五更五鼓戊夜 3-5點。

天文曆法知識“的人還:

日常豐胸的食譜有哪些
冷兵器時代的王者唐刀介紹
相關知識
天文曆法知識***2***
天文曆法知識
2016古代天文曆法文化常識彙編
高中語文語法知識
初中語文語法知識點講解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文言文語法知識
天文觀測知識
天文科學知識
初中語文天文地理知識點總結
英文的語法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