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的成語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成語是古代語和事的高度凝練和濃縮,往往文言色彩濃厚,保留著許多古漢語詞彙的痕跡,現代人可以藉以瞭解當時的社會、文化、語言等面貌。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鍥而不捨

  戰國末期我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荀況在《勸學》中教育人們做事情要有恆心和毅力,堅持不懈、持之以恆。這個詞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不停地雕刻,就連金屬和石頭那麼硬的東西都可以鏤穿。其中“鏤刻”是一種精細的雕刻方式。

  在哲學思想方面,荀子認為自然發展有其客觀的規律;反對天命,不迷信鬼神,認為人定勝天;還主張因地、因時制宜,充分發揮人的才能,促使萬物發展。

  在教育方面,他寫過一篇十分著名的文章——《勸學》,來闡明他的教育思想。《勸學》中記述了他在教育、學習方面的很多理論,對後世影響十分深遠。比如,他認為人接受教育,努力學習是非常必要的,這樣才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使學生超過老師,後人勝過前人。

  在《勸學》中,荀子還用鏤刻金石來說明學習一定要持之以恆的道理。他寫道: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學習知識是一個由少到多、日積月累的過程,高深淵博的學識是一點一滴積累而成的,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所以人們學習時一定要堅持不懈,只有這樣才會取得成功。

  篇二:敝帚自珍

  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開明君主。他待人敦厚,誠懇尚信,在軍事上有謀略,禁止虜掠,爭取民心。“敝帚自珍”這個成語,就出自他在都城洛陽所下的一道詔書,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在這方面的風格。

  公元25年,劉秀經過多年征戰,建立起自己的統治政權,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在這個時候,各地還有許多豪強割據一方,稱王稱霸。其中,一個叫公孫述的,就依仗著四川險要地勢,在這裡自立為帝,國號“成家”。

  隨著全國的逐漸統一,光武帝數次遣使前去勸公孫述歸順東漢,但公孫述怒而不從。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東漢朝廷派兵征討,被述所拒。

  次年,劉秀又命大司馬吳漢前去討伐公孫述。吳漢,字子顏,南陽人,是東漢中興名將,武威將軍劉禹為其副將。

  面對東漢的強大攻勢,公孫述調兵遣將進行抵擋,但節節敗退,吳漢連戰連勝,逼近成都。此後,雙方在廣都至成都之間展開殊死搏鬥,互有勝負。公孫述更是拿出國庫中的全部財貨珍奇,招募了5000名敢死之士,鳴鼓挑戰,暗地裡派遣奇兵,繞到漢軍背後進行偷襲。

  這年十一月,公孫述親率數萬人,出成都城與吳漢大戰。兩軍連戰數日,公孫述兵敗逃走,最後被漢軍追上,刺穿胸部墜落馬下,當夜死去。

  第二天,公孫述手下見大勢已去,棄城投降。漢軍副將劉禹率兵浩浩蕩蕩進入城內,將公孫述的妻子家人全部殺死,並割下公孫述的頭顱,派人飛馬送往洛陽。與此同時,他還縱兵大掠,四處焚燒。

  這一訊息傳至京城,光武帝劉秀大為震怒,特別下詔譴責劉禹:“這座城池已經投降了,滿城老婦、孩子還有數萬人,一旦縱兵進行放火亂殺,誰聽了都會心酸氣憤。通常之人,即使家裡有一把破掃帚,也十分珍惜,可你卻這樣不愛護子民的生命財產!你怎麼這樣殘暴,竟忍心做出如此的行為?”隨即,劉秀下詔撤了劉禹的職務,並對主將吳漢也給以嚴厲批評。

  “敝帚自珍”和“敝帚千金”同出一源,都表示珍惜自己的東西。但“敝帚自珍”由“敝帚千金”發展而來,語義較重,而且不用於勸誡和批評方面。這樣看來許多詞語表面上的意義都是差不多的,不過在用法上可有著區別呢!小朋友們使用成語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哦!

  篇三:怒髮衝冠

  趙惠文王得到一塊稀世的璧玉。這塊璧是春秋時楚人卞[biàn]和發現的,所以稱為和氏璧。

  不料,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圖仗勢把和氏璧據為己有。於是他假意寫信給趙王,表示願用15座城來換這塊璧。

  趙王怕秦王有詐,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來犯。同大臣們商量了半天,也沒有個結果。再說,也找不到一個能隨機應變的使者,到秦國去交涉這件事。

  正在這時,有人向趙王推薦了藺相如,說他有勇有謀,可以出使。趙王立即召見,並首先問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用和氏璧交換15座城池。

  藺相如說:“秦國強,我們趙國弱,這件事不能不答應。”

  “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卻又不肯把15座城給我,那怎麼辦?”

  “秦王已經許了願,如趙國不答應,就理虧了;而趙國如果把璧送給秦王,他卻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無理。兩方面比較一下,寧可答應秦王的要求,讓他承擔不講道理的責任。”

  就這樣,藺相如帶了和氏璧出使秦國。秦王得知他來後,沒有按照正式的禮儀在朝廷上接見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三個臨時居住的宮室裡召見藺相如。他接過璧後,非常高興,又看,又遞給左右大臣和姬妾們傳看。

  藺相如見秦王如此輕蔑無禮,早已非常憤怒,這時又見他只管傳看和氏璧,根本沒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上前道:“這璧上還有點小的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

  藺相如把璧拿到手後,馬上退後幾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極度憤怒,頭髮直豎,頂起帽子,激昂地說:“趙王和大臣們商量後,都認為秦國貪得無厭,想用空話騙取和氏璧,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給秦國;聽了我的意見,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來。今天我到這裡,大王沒有在朝廷上接見我,拿到璧後竟又遞給姬妾們傳觀,當面戲弄我,所以我把璧取了回來。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願把自己的頭與璧一起在柱子上撞個粉碎!”

  在這種情況下,秦王只得道歉,並答應齋戒五天後受璧。但藺相如預料秦王不會交城,私下讓人把璧送歸趙國。

  秦王得知後,無可奈何,只好按照禮儀送藺相如回國。

  看過還:

中國幼兒成語故事
中國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相關知識
關於中國的成語故事
關於三國的成語故事
關於三國的成語故事介紹
關於勵志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關於孝心的成語故事_孝順孝心的成語故事
關於哲學的成語故事
關於勤奮的成語故事
關於計謀的成語故事
關於智謀的成語故事
關於老虎的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