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專案成功案例
在概念上,業界將電商劃分為狹義與廣義,狹義電商***E-Commerce***是指實現整個貿易過程中各階段貿易活動的電子化,而廣義電商***E-Business***是指利用網路實現所有商務活動業務流程的電子化。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
三餐美食在農村電商系統領域耕耘了5年多時間,之前主要是幫助農村創業者搭建一個簡單的農產品展示官網,後面越來越多的農產品電商人不滿足於僅僅是展示官網的作用,亟需從阿里裡爸爸抽身。於是三餐美食集中力氣開發了三餐美食食材商貿管理系統,通過該系統來管理農村電商平臺。從分銷、推廣營銷、物流、結算、資料分析等多個點切入,力爭幫助農村創業者做最省力、最給力的農村電商平臺系統。
到目前為止,三餐美食食材商貿系統已經幫助100多家農村電商、農產品電商創業者搭建了自己的電商平臺,日均交易量在10萬單以上,覆蓋了5000萬的人群,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農村電商創業的孵化平臺。
“三餐美食的目標是讓想創業的農村創業者都不會苦於技術和銷路,讓創業者能夠快速的根據成功的模式搭建自己的農村電商平臺。”三餐美食創始人鍾斌對筆者說,“農村電商系統必定會隨著農村電商創業熱潮的到來,成為下一個創業風口。”
村村樂讓農民伯伯都去刷牆
這村村樂是一個神祕的公司,被譽為刷牆界的霸主。在過往的媒體報道中,村村樂每年的收入和業績都有幾千萬,被風投估價10億元。
很多人可能不會想到,下鄉刷牆的價格竟也隨著網際網路們的上山下鄉而水漲船高,村樂就是那個被稱為全國最大的刷牆公司。據悉,村村樂的模式是,先招募20餘萬網路村官,然後利用這批力量線上下做農村市場的推進。如路演巡展、電影下鄉、村委廣播、農家店、農村旅遊、農村供求,甚至是提供農村貸款與農村保險理財等。
此外,村村樂還希望整合農村的1萬家小賣部,通過為小賣部提供免費WiFi和在電腦上安裝一套管理系統,收集資料。
一畝田要幫農民解決資訊不對稱
豐厚的待遇、乾淨的辦公室和自己一手搭建的團隊,在糾結了兩週後,在百度有一份不錯職位的李國訓還是選擇了辭職,投身到網際網路農業公司,一個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資訊不對稱的平臺—一畝田。離開網際網路投身到農業領域的人愈來愈多,他們希望用網際網路思維去解決農業痛點,儘管沒人走過的路上總是一路荊棘。但李國訓用了一句廣告語形容他們:有春天,無所謂。
上週我在朋友圈開始發一些種菜、賣鹹鴨蛋的訊息,很多人問我是不是被盜號了。如今擔任一畝田市場部負責人的李國訓曾笑著對筆者說,從網際網路到每天和農民打交道的平臺,你所需要的語言以及宣傳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
據李國訓介紹,公司的創始人和大部分管理團隊都是從BAT出來的,而之所以選擇出逃BAT並不是因為工作待遇、壓力等問題,而是他們本身來自農村。“每個事情的興奮點不一樣,當你親眼看過一車車品質上好的大蔥倒到大溝裡,你就明白我們為什麼離開,為什麼要做現在的事情。”李國訓說,“滯銷、產銷不對路多少年一直沒有解決,我們希望用網際網路的方式去解決。”
瞭解,農產品大小年問題始終沒有解決,今年如果某類產品價格高,第二年許多人就會一擁而上,因此也導致了很多產品的滯銷。除此之外,農民個人銷路相當單一,不是趕到集市去賣,就是等著收糧人上門。李國訓告訴北京晨報記者,今年河南福建等地遭遇大面積大蔥滯銷,一畝田通過平臺釋出滯銷資訊,讓有需求的採購商看到,已經幫助不少農戶找到了出路。
一畝田在一線佈局了很多資訊採集人員,“哪裡滯銷、哪裡有產品需求,都會快速上傳到網站平臺並形成雙方交易機制。一畝田未來也會通過大資料,預測和判斷未來的農業生產情況,幫助農戶減少滯銷的可能性。”李國訓說。
趕集網開做農民社交
從生產到生活,網際網路的企業們見縫插針。“趕集網前些天又推出了找老鄉功能,希望滿足藍領人群的社交需求。”據趕集網相關負責人透露,趕集網自2014年發力農民工找工作,已為自身帶來了將近8億元的收入。從招聘到社交、再到電商、娛樂,專門針對農民的專案越來越多,搶佔農民生活的大戰已經拉開。
目前面向農民工的招聘、社交專案紛紛上線並獲得投資,如橄欖公社、近多多、藍領網等,但規模和影響力都尚小,而業界也針對農民工是否需要單獨的社交工具進行過一番爭論,因為移動社交在農民中的普及度也相當高。但趕集網負責人卻表示,“找老鄉這個社交服務在幾乎沒有宣傳的情況下,比陌陌當初上線時的資料增長的還好。”
除了找工作、社交外,農村電商被認為是最先被認可的農村網際網路生活。早在去年,京東、阿里就先後通過刷牆、大篷車等方式下鄉,今年更是採用村級服務站的方式在農村紮根。不久前麥肯錫發出的一份報告顯示,農村電商的興起已成為一大趨勢。目前農村網際網路的普及率為19%,低於一二線城市76%、三四線城市47%的水平。但在電子商務的使用上跟城市居民一樣活躍,網購比例分別達到了68%和60%。農村使用者中的“網路達人”更是比一線及二線城市多出25%。
2:
1、遂昌縣農村電子商務案例背景:早在2013年,阿里研究院就專門總結、提出並推廣了“遂昌模式”,知名度很高。遂昌縣屬浙江省麗水市,山地佔總面積的88%,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是個典型的山地縣。所以,遂昌的工業經濟一般,以農業經濟為主。但這裡農林特色產品豐富,這也算是老天爺為遂昌人開的一扇窗吧。
2、遂昌縣農村電子商務模式:遂昌的電商協會在當地政府的支援下摸索出了這麼一條銷售特色農林產品***竹炭、烤薯、菊米等***的模式:生產方+服務商+網路分銷商。
據阿里研究院的統計,到2014年,遂昌縣以農林產品為主的電商交易規模已達5.3億元。此外,農產品電子商務還帶動了涉農旅遊消費。全縣2014年“農家樂”接待遊客達到262.95萬人次,經營收入2.66億元。兩項合計超過了8億元,這就是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帶來的附加紅利吧。
3、遂昌縣農村電子商務特點:“遂昌模式”的核心是“服務商”,就是“遂昌網商協會”下屬的“網店服務中心”,屬半公益性質。其核心業務有三塊兒:整合可售貨源、組織網路分銷商群***以當地網商為主***、統一倉儲及發貨服務。
“網店服務中心”在遂昌農產品電商化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A、制定並推行了農林產品的產銷標準。這使得雜亂無章的“農產品”向“商品”變身有了規範,使“買賣管”三方的溝通有了依據。
B、直接或通過農村合作組織間接地推動農戶及加工企業按照上述標準去生產和加工,提升了當地網貨的質量。
C、在縣裡設立了“產品展廳”和“網路分銷平臺”,統一製作商品的資料包***圖片、描述等***用於支撐網上分銷商選貨和網銷,降低了網商的技術門檻。
D、統一倉儲,按照網路分銷商們獲得的訂單統一發貨並提供售後服務,使他們實現了零庫存經營,降低了網商的資金門檻。
E、推動實現了各環節的社會化大協作:農戶、合作社只管做好生產,加工企業只管做好加工,網路分銷商只管做好推廣銷售工作。
4、遂昌縣農村電子商務模仿提示:“遂昌模式”仿照工業上的“流程化”模式建立起了農林產品的社會化大協作,自己把貨源整合、商品資料、倉儲、發貨及售後這些比較瑣碎複雜的工作承擔起來,讓上游的生產端和下游的銷售端專注於自己最擅長的工作,不用操心全產業鏈的事,提升了當地電商的整體執行效率和競爭力。這種模式在縣域電商的發展初期具有效率高的優勢,特別適合推動當地小電商的批量發展。問題是, “網商服務中心”是整個遂昌整個電商鏈條上的“單一故障點”,一旦這個環節出了問題,上下游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整個鏈條都有可能停止執行。這就像把辛辛苦苦養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雖然看著省事兒,一旦這個籃子翻了就麻煩了。
3:
如果你沒有親身經歷,而只是旁聽,許鮮可能並不是一個性感的故事。
許鮮是一家水果電商,說起來是電商,但聽上去他的生意卻簡單而無趣——只做賣水果這一件事。既沒有如京東的亞洲一號那樣壯觀的倉儲基地,也不具備重金打造的冷鏈物流體系,甚至連在很多 O2O 領域早已成為標配的「***」這件事許鮮都不去做,反倒是「高冷」地要求使用者每天必須在凌晨一點之前下單,中午之後使用者才被允許跑去門店自提水果,並且 48 小時不提視作自動放棄。他們從不搞瘋狂補貼,也不打廣告,在資本已經重金進入的生鮮電商市場裡顯得尤為特立獨行。
在生鮮電商這塊難啃的骨頭面前,前有獲得 1 億美元天使輪融資的華為榮耀前總裁劉江峰;後有京東 7000 萬美元領投天天果園,還有被精心打造的亞馬遜生鮮館,順風優選。當資本的磚頭到處拋,補貼和紅包滿天飛之時,許鮮這家不怎麼花錢的「網際網路公司」怎麼看都有點像出入大人國的格列佛,彷彿遊離在那個慷慨激昂的「主流」網際網路世界之外,和那些馬上要被網際網路革命掉的線下水果攤一樣,似乎註定在這場大戲中只能噹噹配角。
不過,當用車、***很多領域早已被「網際網路思維」武裝的補貼大戰廝殺地血流成河時,許鮮卻用短短九個月內從大學校園起步,從零迅速擴張了 66 家線下門店,單月水果銷售額突破千萬,在菲律賓香蕉等細分品類許鮮目前已成為北京地區最大的銷售商;不僅如此,這個不玩補貼、不打廣告的「異類」把水果零售價格做到了低於市場均價 30%,同時還保證自己 1% 到 2% 的淨利潤——儘管不願意被貼上網際網路思維的標籤,許鮮事實上已經取得了在網際網路企業身上才能看到的指數級增長。
許鮮現在到底有多火,當你親自到北京的大學裡走一圈就會感受一二。
5 月 19 日 1 點,中國礦業大學內,許鮮的水果店門口排起了十幾米的長隊,網友 @ 獨孤笑雪 0311 用手機拍下了眼前的畫面,並分享到微博上:『以前 12 點的時候還見過隊伍長 100 米……』
同一天,許鮮的創始人徐晗在朋友圈裡算了一筆帳:目前許鮮總共的 10 萬多付費使用者裡,僅 5 月份 的前 20 天就有 8 萬人下了訂單,二次購買的人數達到 5 萬以上,其中有 2 萬人 20 天內購買次數超過 4 次。
當極客公園試圖去了解許鮮這家小公司從零開始快速擴張的祕訣時,許鮮創始人徐晗卻一臉神祕的說:「我們沒怎麼花錢,A 輪融的數百萬美金錢現在才只花了一半不到。」
一個桔子背後的故事
23 歲的阿鵬是北京交通大學的研究生,跟著導師打工,每月的工資加上學校的補貼也就千元左右,比他小兩歲的女朋友在北京語言大學讀研,由於大部分時間都耗在實驗室裡,兩人見面的時間並不多。買水果就是兩個人溝通的方式之一。
「通常她會在提前在我們學校的網點裡定一些荔枝之類的水果,我第二天去取。我有時候也會買給她。」
對於阿鵬和他的女友來說,許鮮是他們溝通感情的紐帶,在普遍經濟並不寬裕的大學生群體裡,這樣的需求並不少見。
許鮮還改變了一群大學生購買水果的方式。北京理工大學的 @moxie 說:「因為價格低,所以我買的比較多,許鮮經常搞活動,倒是讓我的水果沒有斷過。許鮮之後,菜市場旁邊的水果攤都無人問津了,有一個水果攤還接入了淘點點,仍舊無法拯救頹廢之勢」
許鮮就是面對這樣一群高校大學生火起來的。「便宜,新鮮」成為他在學生心目中的標籤。
在北京很多高校的校園內,你可以很容易找到它的線下門店,門店只能提貨,不進行零售。與逼仄的夫妻小店不同,這些門店的裝修大多以棕色為主,幾十平米的空間內,立著幾排靠牆的櫃子,陳列著八十多種品類的水果:香蕉,蘋果,火龍果,香瓜,荔枝……它們有的被塞進在一個小型的塑料盒子中,有的被封裝在袋子裡,使用者拿到手裡的,全是獨立的包裝。
「你可能不知道,一個東陽湖的桔子在產地 只要 4 毛錢。」徐晗如數家珍地向極客公園描繪這些水果的來歷。傳統水果攤上的水果之所以又貴又不好吃,與其背後的複雜的流程有著密切關係。
「水果的供應鏈包括存和運,在存方面,傳統的供應商不知道使用者在哪裡,就會產生庫存,庫存涉及到冷鏈***冷庫***和普通庫存,普通庫存存在一定的損耗,冷鏈雖然損耗較低,但是儲存成本很高。
在運輸的環節,所有產地的水果在物流環節會有上車,下車,出倉,進倉的過程,人為的損耗很大。
同樣,由於涉及到人為因素,每一層的人力成本都會將水果價格提升 5%。在這個過程中,每砍掉一層,損耗會降低 10% 到 15%,加上之前 5% 的人力成本,毛利就會增加 15% 到 20%。」
「損耗」「毛利」「庫存」這些生意人熟知的概念被徐晗時常掛在嘴邊。水果生意裡的各個環節,他都想得很細。
「你看傳統的小攤上,讓使用者挑,挑來挑去也會產生損耗。水果的擺放條件,碼放的要求,高度,重量壓力等,也是不可忽視的環節,這些環節並不高效。」
以火龍果為例,一個火龍果從果園到使用者手裡要經歷多少道流程。如果你去北京最大的水果批發市場——新發地,你或許能夠感受一二。
下午三點,新發地的庫房附近,每個商家的臉上都透漏著疲憊,他們通常在凌晨 2 點起床,他們會一直髮貨到第二天上午 6,7 點。白天的時間還要處理各種散貨。
在水果行業從業十餘年的苑經理介紹說:現在的火龍果都是從越南進貨,我們從北京拿貨,放在倉庫裡,再成箱批發給零售商,水果超市等。
整個過程中,物流,冷鏈,每個環節都至關重要。
每類水果的儲存溫度是不一樣的,「你看這些澳芒,他們放在陰涼的室內就行,但是火龍果,藍莓,香蕉就不一樣,要封裝好放進冷庫裡。不然就會壞掉。」苑經理看著這些水果,像是看著一個新生的嬰兒。
除了冷鏈和物流,還有一個難點在於,生鮮電商領域沒有一個嚴格的價格體系,投資過天天果園,看過大量生鮮電商案例的投資人,海納亞洲創投基金董事總經理徐炳東如此總結道:
「農產品是一個網狀結構,價格透明度和資訊對稱程度會比較高,沒有層層代理的機制,也沒有絕對的渠道控制,一級批發市場可以直接賣給零售,二級批發市場也可以直接賣給消費者。價格體系不存在,價格在正常情況下是有梯度的,但是到了尾市,商戶可以不計成本地往外銷售。」
物流,冷鏈極重,價格又不穩定,水果這門生意如何賺錢是一門比敲程式碼更復雜的大學問。
許鮮的做法是,把物流,冷鏈這些重的事情變輕,他們會找到聯想佳沃,甘肅天水這樣的水果供應商,給他們帶來銷量,只專心做好買水果這一件事情。
提前下單,是許鮮網設定的訂貨流程。你需要在網上選好自己要買的水果,凌晨一點之前付款下單,第二天 11 點之後,再去指定的門店提水果。沒有送貨上門的配送,也無法線上下的門店臨時購買,如果超過兩天沒有提貨,訂單還會被自動取消。
習慣了到家服務的使用者可能會對這樣「不友好」的流程頗不適應,但正是由於像團購一樣提前完成了支付的環節,反而能夠讓使用者產生一定的重視。
掌握使用者需求之後再進行配貨,也會降低許鮮的庫存壓力和損耗率。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看上去很美好的模式,怎樣才能讓對價格敏感的學生群體快速產生興趣呢?
九個月,從零到 1000 萬是怎麼實現的
從零開始,在短時間內實現快速增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很多 O2O 專案為了在價格敏感的消費者端佔領市場份額,不惜花大價錢補貼使用者。
快的打車的 CEO 呂傳偉曾經透露,高峰時期,快的每天花掉 3000 萬人民幣。以至於缺錢成為快的長期面臨的最大困難。
相反,在早期推廣中,許鮮並沒有投入太多的資源在其中,用徐晗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們是用一個蘋果就砸出一個註冊使用者。」
最早,為了招徠使用者,許鮮在北大等一些校園內採用***下載客戶端送蘋果的方式,靠著一個個蘋果的地推,許鮮積累了最早的一批使用者,門店也開到了 5 家。
不過,許鮮最早的這些「天使使用者」可並沒那麼天使,他們口中許鮮的名聲實在不怎麼好。
「我們是被罵出來的,我們的客服全部都被罵哭過。」
許鮮負責運營的同事小西回憶起早期做活動促銷的經歷時依然記憶猶新,在擁有了一定使用者之後,許鮮希望用促銷手段進一步擴大影響力,當時就想到了舉辦一些買贈的活動,他們預計一天可以賣出 3000 份水果。
出人意料的是,活動當天賣出了 1 萬份。不到 100 平米的倉庫頓時顯得不夠用了。
那些日子裡,徐晗每天凌晨一點睡覺,三點半起來去進貨,整個團隊超負荷運轉仍然無法滿足激增的訂單需求。學生來到店裡提貨,發現要買的水果還沒有到,都罵許鮮是個「爛網站」。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許鮮的「壞名聲」不脛而走。
「北大未名論壇的十大新聞熱點,我們一週連著上了兩次,全都是負面,很多使用者來我們店裡就是想過來看看我們到底有多爛。」
名聲壞成這樣,反倒讓許鮮沒有了負擔,小西索性就和同事一起建了微信粉絲群,把罵他們的使用者拉到群裡一個一個收集意見反饋,並且時不時地跟群裡的同學進行互動。
在互動過程中,使用者的建議常常會被採納,這個參與的過程也讓許鮮一步步瞭解了使用者更細微的需求。
「我們在對外經貿大學做推廣的時候,一個大媽說,你們老是這麼白送水果也不好吧,後來我們就想到讓雙方都獲利的方式:使用者在大眾點評上給好評,我們再送兩個芒果。」
慢慢地罵聲開始變弱了,直到有一天小西發現,群裡之前一個罵他們最凶的使用者開始主動向別人推薦許鮮了。
目前,許鮮已經建 60 多個群,每個群有 100 個使用者,針對「社群」的活躍使用者,小西和他的同事會定期組織一些採摘活動,新水果的試吃也會交給這些使用者,反饋良好的品類才會進一步在網站上上線。
和光膀子、操土話的供應商交朋友
好的商業模式,獲取大的流量,這對於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來說都不是難題,難的是如何沉到最底層,和光著膀子操著土話的供應商打交道,在形形色色的水果批發市場中間找到最靠譜的幾個,建立信任和長久的生意關係。這可不是靠在辦公室碼幾行程式碼,在產品設計上改幾個功能就能完成的。
傳統的水果供應流程是從果園到果品公司,再到一級批發市場,二級批發市場,三級批發市場。
許鮮最早是和三級批發市場合作,不斷把量帶上去之後,才開始有資格跟二批,果園,果品公司等合作。
早期,許鮮的體量還不夠大的時候,採購人員去新發地水果批發市場找香蕉批發商,想用更便宜的價格拿貨。
那時候,批發商嘴巴都不張,只是鼻子輕蔑地哼了一下,看都不看一眼。
後來,等許鮮使用者體量做大了之後,有一次香蕉發貨出現延遲,這位批發商親自上門道歉,保證不會再有類似的問題,並希望許鮮不要中斷既有的合作。
對於供應商態度變化的原因,徐晗總結道,除了能夠帶來大量的銷量之外,許鮮同時能夠做到不拖欠供應商的貨款。許鮮的一位供應商高師傅介紹,「最早許鮮是每天一結,慢慢地變成一週一結,從沒有拖欠。」
在這一點上,徐晗精打細算的一面又發揮了作用。
「傳統的零售因為有庫存,生意差一點的便利店,一次現金流的滾動是負 15 到 負 20 天,一些大型傳統商超甚至達到負 30 天,許鮮能夠做到正向 15 天的現金流,不拖款,不壓帳。」
訂單量大、不拖欠款項為許鮮贏得了供應商的信任。
在水果電商行業內,從做線下水果生意起家的天天果園讓徐晗敬重,但他更崇拜的是 15 年如一日把低價、新鮮做到極致的永輝超市——當年沃爾瑪、家樂福們在中國紛紛提出農超對接,但最終卻是本土的永輝超市贏下了低價、新鮮、放心的聲名,讓無數市民願意起大早趕公交排隊去永輝買生鮮,這家看似傳統的連鎖商超,卻有著讓徐晗歎服的後端和 IT 體系,這種粗中有細的深厚商業積澱,正是讓徐晗心有慼慼的榜樣。
馴服技術,而不是膜拜
許鮮創始人徐晗毫不掩飾他對於網際網路圈習以為常的比吆喝、比補貼、比概念等風氣的厭惡,他相信「把補貼拿掉以後,還能留得住的才是真正的價值。」
雖然身材不高、戴著眼鏡,徐晗在性格上卻並不似文弱書生,他既會在朋友圈裡公開喊話「線下都是打出來的天下,沒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也會偶爾感慨:「迴歸線下就是做生意,做生意是以誠致成,以正合以奇勝,不以為誠,僅取用奇,何來價值?!」
如果你把他的這些觀點看做是一個傳統行業出身的人對網際網路因無知而蔑視的話,那就錯了。事實上,徐晗並非商人出身,反倒是在網際網路行業中摸爬滾打多年。
做過動漫,做過導購平臺翻翻網,曾在盛大任過使用者資料分析和資料管理的產品經理的徐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 IT 青年。
許鮮對於他來說,是第三次創業,之前在網際網路公司資料分析的工作和前兩段創業經歷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許鮮選擇的方向和做事的方式。
「覆盤之前兩段創業的問題,共性都是市場不夠大,稍微有點競爭競爭壓力都很大。我當時想,再創業的話,一定要選擇天花板足夠高的領域,民生經濟是天花板比較高,它包括衣食住行,教育科技製造業,醫療,通訊 九大行業,專業性太強的,我做不了,吃和穿,這個行業中,有太多人工的參與,有人工參與的地方,市場就比較細分,只有水果行業中,人工參與最少。」
決定進入水果市場之後,徐晗迅速組建一個網際網路技術背景的團隊,此外,和專注於技術的極客所不同的是,徐晗家族中幾乎都是浙商,用他的話來說,「浙商有一個特點,就是要把錢算清楚了。」
受家族成員多年的商業經驗和視野影響,徐晗在產品定位上清晰而直接——只做賣水果的平臺。讓使用者提前下單、上門自提使需求更細化明確;凌晨 1 點下單,11 點後提貨保證水果當日採摘足夠新鮮;不被庫存、物流羈絆最大限度降低損耗控制成本;提前裝份,提前付款減少調減和使用者下單不取造成的損耗。
另一方面,創業初期在人手有限的情況下,資料產品經理出身的徐晗不僅攻技術,而且還負責採購,幾乎把運營,採購,技術,產品,系統……所有的活兒都幹了一遍,每天只睡一個多小時;如今隨著規模擴大,招聘和管理技術團隊,對伺服器升級,用分析資料創造價值成為徐晗更關心的話題,徐晗相信這是支撐許鮮未來成倍增長的關鍵因素。
過去一年裡,網際網路加速影響很多線下的商業實體,從用車、外賣到***再到生鮮 O2O,遺憾的是,這些本應產生更多創新的廣闊天地卻逐漸被資本推動著變成了血腥的營銷大戰、補貼大戰,巨頭揮舞著的鉅額鈔票無聲的告訴這些行業裡想要玩點不同的創業者,沒有資本作為彈藥,便沒有入局的資格,趁早洗洗睡吧。
網際網路行業中盛行的資本補貼,割肉競爭手段就像冷兵器時代的火器,被這些火器武裝的,那些高喊網際網路思維的殖民者風捲殘雲般闖入傳統商業這個「舊世界」,他們靠著「降維」攻擊橫掃一切,似乎無往不勝,這讓過去靠創新驅動的競爭越來越變成簡單粗暴砸錢補貼,以前那個讓我們驚喜不斷的網際網路在很多領域正蛻變成乏善可陳的資本遊戲,技術武器的被濫用同時反噬著很多創業者的初心,估值神話,上市奇蹟,驅動不少投機者陷入一種用網際網路概念追逐財富的集體無意識,在他們眼中,彷彿網際網路+上任何東西就都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與這種癲狂相比,另類的許鮮為那些想要實實在在帶來改變的創業團隊啟發了一種新可能——從對網際網路的盲目崇拜迴歸到關注商業的核心和本身,把技術的手段用的淋漓盡致並能深刻理解所處行業最樸素的本質規律。
技術或許能夠實現一個酷炫的網站,資本也許可以幫助短期內獲取海量使用者,但是真正的價值仍然存在於程式碼無法執行出得真實世界中,對這個世界的服務與改造,將會開啟一個充滿機遇的全新時代——網際網路技術已經把基礎設施構建完畢,這個有待拓荒的世界的未來還充滿著未知,但毫無疑問,未來將屬於那些有能力駕馭技術而又尊重商業規則的腳踏實地者。
電商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