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典故大全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5日

  “典故包含了豐富的中國歷史、文學及社會文化知識。”小編為大家整理,供大家學習!

  ***一***:杞人憂天 列子

  原文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其人曰:“奈地壞何?”曉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

  釋義

  從前有個小柄家叫杞***qǐ***。杞國有一個人,整天胡思亂想,疑神疑鬼。他一會兒擔心天會崩塌下來,砸扁了腦袋;一會兒擔心地會陷落下去,埋住了全身。他越想越害怕,整天憂心忡***chōng***忡,白天吃不下飯,夜裡不敢睡覺。這件事慢慢地傳開了。有個熱心人看到他那副憂愁煩悶的樣子,擔心他把身體弄壞了,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一股積聚的氣體,上下四方到處都有。人的一舉一動,一呼一吸都要和它接觸。你整天在氣體裡活動,為什麼還要擔心它會掉下來呢?”這個杞國人半信半疑地問:“如果天真是一股積聚的氣體,那麼太陽、月亮和星星不就要掉下來了嗎?”“不會,不會!”那個人回答,“太陽、月亮、星星也不過是氣體中會發光的物質。就是掉下來,也不會傷人的。你盡避放心。”杞國人又問:“那麼地要是塌下去怎麼辦呢?”熱心人說:“地不過是堆積起來的土塊罷了。東南西北到處都有這樣的土塊。你東走西跑,蹦蹦跳跳,成天在地上活動,根本不必擔心它會塌陷下去。”杞國人聽了,心裡好象放下了千斤重擔,臉上露出了笑容。那個熱心人,因為解除了杞國人的憂愁,也十分高興。

  寓言啟示

  頭頂藍天,卻整天擔心藍天會崩塌下來;腳踏大地,卻成天害怕大地會陷落下去。這則寓言辛辣地諷刺了那些胸無大志,患得患失的人。我們決不做“現代的杞人”,而要胸懷大志,心境開闊,為了實現遠大的理想,把整個身心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去。寓言中那位熱心人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能代表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誘導的做法,還是值得稱讚的。

  ***二***:天降甘露事件

  從唐穆宗以後,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擁立的。這樣一來,宦官的權力就更大了,連皇帝的命運都掌握在他們的手裡,還有誰敢跟他們作對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兒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薦的舉人到京都應試。有一個舉人叫做劉蕡***音fén***,在試卷裡公開反對宦官掌權,認為要國家***,應該排斥宦官,把政權交給宰相,把兵權交給將帥。

  這份考卷落在幾個考官手裡,考官們傳來傳去地看,讚不絕口,覺得不但文采好,而且說理精闢,是篇難得的好文章。但是到了決定錄取的時候,誰也不敢表示態度,因為錄取了劉蕡,得罪了宦官,他們的位子也就保不住了。

  結果,跟劉蕡一起來投考的二十二人都中了,劉蕡卻落了選。劉蕡是大家公認的傑出人才,這次因為說了些正直話落選,大家都覺得委屈了他。中選的舉人說:“劉蕡落選,我們倒中了榜,太叫人慚愧了。”

  唐文宗在宦官操縱之下過日子,自己也很氣惱,他一心一意想除掉宦官。有一次,唐文宗生了一場病,急於找醫生。正好宦官頭子李守澄手下有個官員叫做鄭注,精通醫道。王守澄把他推薦給唐文宗治病。文宗服了他的藥,果然病一天天好了起來。唐文宗很高興,召見鄭注,發現鄭注口齒伶俐,像是個有才幹的人,就把他提拔為御史大人。

  鄭注有個朋友李訓,原是個很不得志的小闢員,聽到鄭注受到朝廷重用,就帶了一些禮物求見鄭注。鄭注正好想找個幫手,就請王守澄把李訓推薦給文宗。李訓也得到文宗的信任,後來,竟被提升為宰相。

  李訓、鄭注兩人取得了唐文宗的信任,文宗把自己想除掉宦官的心事告訴他們。他們就跟文宗祕密商量,想法削弱王守澄的權。他們打聽到王守澄手下有個宦官仇士良,跟王守澄有矛盾,就請文宗封仇士良為左神策,帶領一部分禁衛軍。

  接著,李訓又解除了王守澄的兵權。王守澄失了兵權,就容易擺佈了。最後,唐文宗給王守澄一杯毒酒,把他殺了。

  去了王守澄,接下來就要除掉仇士良了。李訓經過一番策劃,聯絡了禁衛軍韓約,決定動手。公元835年的一天,唐文宗上朝的時候,韓約上殿啟奏,說禁衛軍大廳後院的一棵石榴樹上,昨天夜裡降了甘露。

  原來,封建王朝是最講迷信的,天降甘露被認為是好兆頭。李訓當即帶領文武百官向文宗慶賀,還請唐文宗親自到後院觀賞甘露。

  唐文宗命令宰相李訓先去察看。李訓裝模作樣到院子裡去兜了一轉回來說:“我去看了一下,恐怕不是真的甘露,請陛下派人複查。”

  唐文宗又命令仇士良帶領宦官去觀看。仇士良叫韓約陪著一起去。韓約走到門邊,神情緊張,臉色也發白了。仇士良發現這個情況,覺得奇怪,問韓約說:“韓,您怎麼啦?”

  正說著,一陣風吹來,吹動了門邊掛的布幕。仇士良發現布幕裡埋伏了不少手拿明晃晃武器的兵士。

  仇士良大吃一驚,連忙退出,奔回唐文宗那裡。李訓看到仇士良逃走,立刻命令埋伏的衛士趕上去。哪知道仇士良和宦官們已經把文宗搶在手裡,把他拉進軟轎,抬起就走。

  李訓趕上去,拉住文宗的轎子不放,一個宦官搶前一步,朝李訓劈胸一拳,把他打倒在地。仇士良趁機扶著文宗的軟轎,進內宮去了。

  李訓預謀失敗,只好從小吏身上討了一件便衣,化裝逃走。仇士良立即派兵出宮,大規模逮捕一些參加預謀的官員,把他們全都殺害。李訓東奔西逃,走投無路,在路上被殺。鄭注正從鳳翔帶兵進京,得到訊息,想退回鳳翔,也被監軍的宦官殺死。

  唐文宗和李訓、鄭注策劃的殺宦官的計謀徹底失敗,在這次事變後受株連被殺的一千多人。歷史上把這個事件稱為“甘露之變”。

  從這個事件後,宦官把唐文宗嚴密監視起來,唐文宗的日子更不好過。過了五年得病死去。仇士良立文宗的兄弟李炎即位,這就是唐武宗。

  ***三***:司馬遷寫《史記》

  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漢武帝派貳師李廣利帶兵三萬,攻打匈奴,打了個大敗仗,幾乎全軍覆沒,李廣利逃了回來。李廣的孫子李陵當時擔任騎都尉,帶著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戰。單于親自率領三萬騎兵把李陵的步兵團團圍困住。盡避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殺了五六千名匈奴騎兵,但是匈奴兵越來越多,漢軍寡不敵眾,後面又沒救兵,最後只剩了四百多漢兵突圍出來。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訊息震動了朝廷。漢武帝把李陵的母親和妻兒都下了監獄,並且召集大臣,要他們議一議李陵的罪行。

  大臣們都譴責李陵不該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漢武帝問太史令司馬遷,聽聽他的意見。

  司馬遷說:“李陵帶去的步兵不滿五千,他深入到敵人的腹地,打擊了幾萬敵人。他雖然打了敗仗,可是殺了這麼多的敵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馬上***,準有他的主意。他一定還想將功贖罪來報答皇上。”

  漢武帝聽了,認為司馬遷這樣為李陵辯護,是有意貶低李廣利***李廣利是漢武帝寵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說:“你這樣替投降敵人的人強辯,不是存心反對朝廷嗎?”他吆喝一聲,就把司馬遷下了監獄,交給廷尉審問。

  審問下來,把司馬遷定了罪,應該受腐刑***一種肉刑***。司馬遷拿不出錢贖罪,只好受了刑罰,關在監獄裡。

  司馬遷認為受腐刑是一件很丟臉的事,他幾乎想自殺。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極重要的工作沒有完成,不應該死。因為當時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寫一部書,這就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歷史著作——《史記》。

  原來,司馬遷的祖上好幾輩都擔任史官,父親司馬談也是漢朝的太史令。司馬遷十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到了長安,從小就讀了不少書籍。

  為了蒐集史料,開闊眼界,司馬遷從二十歲開始,就遊歷祖國各地。他到過浙江會稽,看了傳說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領開會的地方;到過長沙,在汨羅江邊憑弔愛國詩人屈原;他到過曲阜,考察孔子講學的遺址;他到過漢高祖的故鄉,聽取沛縣父老講述劉邦起兵的情況……這種遊覽和考察,使司馬遷獲得了大量的知識,又從民間語言中汲取了豐富的養料,給司馬遷的寫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以後,司馬遷當了漢武帝的侍從官,又跟隨皇帝巡行各地,還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帶視察。

  司馬談死後,司馬遷繼承父親的職務,做了太史令,他閱讀和蒐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準備著手寫作的時候,就為了替李陵辯護得罪武帝,下了監獄,受了刑。他痛苦地想:這是我自己的過錯呀。

  現在受了刑,身子毀了,沒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從前周文王被關在羑里,寫了一部《周易》;孔子周遊列國的路上被困在陳蔡,後來編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寫了《離騷》;左丘明眼睛瞎了,寫了《國語》;孫臏被剜掉膝蓋骨,寫了《兵法》。還有《詩經》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憂憤的情況下寫的。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裡有鬱悶,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時候,才寫出來的。我為什麼不利用這個時候把這部史書寫好呢?

  於是,他把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為止的這段時期的歷史,編寫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字的巨大著作《史記》。

  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中,對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蹟都作了詳細的敘述。他對於農民起義的領袖陳勝、吳廣,給予高度的評價;對被壓迫的下層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態度。他還把古代文獻中過於艱深的文字改寫成當時比較淺近的文字。人物描寫和情節描述,形象鮮明,語言生動活潑。因此,《史記》既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又是一部傑出的文學著作。

  司馬遷出了監獄以後,擔任中書令。後來,終於鬱鬱不樂地死去。但他和他的著作《史記》在我國的史學史、文學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夜以繼日的歷史故事
荊軻怎麼讀
相關知識
中國歷史典故大全
問鼎中原的歷史典故大全
中國成語典故大全
退避三舍的歷史典故大全
望梅止渴的歷史典故大全
圍魏救趙的歷史典故大全
舉案齊眉的歷史典故大全
程門立雪的歷史典故大全
懸樑刺股的歷史典故大全
金屋藏嬌的歷史典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