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驥伏櫪的歷史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9日

  成語"老驥伏櫪", 出自於曹操的《步出夏門行》。詩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出處】《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釋義】驥:良馬,千里馬;櫪:馬槽,養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

  老驥伏櫪的【歷史典故】

  東漢末年,政治動盪,諸侯四起,天下大亂。其中以曹操最有遠見,他想統一天下,重新建立***的社會。

  曹操自從“挾天子令諸侯”,許昌屯田以後,先後消滅了董卓、黃巾軍、呂布、袁術、袁紹、劉表等地方勢力,基本上統一了北方。

  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大敗袁紹,從此,軍威大振,曹操更加雄心勃勃。但是,袁紹的兩個兒子投奔了烏桓,企圖藉助烏桓的力量捲土重來。烏桓的經濟、文化較落後,當時尚處奴隸制時代。他們乘中原地區經常混戰,常常侵襲漢朝的領土,北方人民的生命財產沒有保障。對此,曹操決心征討烏桓。

  公元207年,即建安十二年,曹操親自統帥大軍北上遠征烏桓。當時曹操已年過半百。古人認為,人到50歲,就進入衰老階段。這點曹操心裡也十分明白,但為了徹底消滅袁氏殘餘勢力,真正統一北方,他胸懷巨集志,人老心不老,仍然馳騁疆場。經過長達幾個月的艱苦行軍作戰,曹操在白狼山一帶與烏桓的20餘萬兵馬進行了激烈的爭戰,徹底擊敗了烏桓,殺死了他們的頭領,十幾萬人被迫投降。

  曹操率領大軍,凱旋而歸。在返回的路上,曹操帶著勝利的喜悅,想著自己已經是五十三歲的人,但歷史的重任肩負在身,統一中原的大業尚未完成,他激情澎湃,賦詩一首: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這首詩表現了曹操熱愛自然、蔑視天命、老當益壯、志在千里的積極進取精神,抒發了他那變革現實、統一中原的豪情壯志。

  老驥伏櫪的【成長心語】

  曹操在他年過半百時,仍然充滿雄心壯志,而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從現在開始就堅定為理想奮鬥終生的信念。“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句話曾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而對於我們來說,這句話同樣意義非凡。作為學生,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學習,不虛度年華。

  

明察秋毫的歷史典故
何去何從的故事
相關知識
老驥伏櫪的歷史典故
老馬識途的歷史典故
老馬識途的歷史典故
老驥伏櫪的主人公是誰_老驥伏櫪的典故故事是什麼
十面埋伏的歷史典故介紹
十面埋伏的歷史典故和出處
老驥伏櫪的意思是什麼
按圖索驥的歷史典故介紹
按圖索驥的歷史典故
有關外強中乾的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