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布農族的月亮傳說
布農族***Bunun***,亦譯布嫩族,臺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
太古時代,天上有兩個太陽,輪流的在天空照射大地,致使大地沒有晝夜之分,炙熱的天氣,讓人類的生活十分不便。有一對夫婦勤奮的在耕地工作,將睡著的嬰兒穩穩放在樹蔭底下的石堆旁,並用棕葉遮蔽妥當。不料仍然被殘酷的太陽活活晒死,變成蜥蜴躲進石堆縫裡去。父親知道這件事情,十分悲憤,發誓將太陽射下為孩子報仇。
踏上旅途之前,父親事先在住家門口種了橘子樹,就出發前往太陽上升之處,準備在太陽升空之前將它封死,射術精準的父親果然射中太陽的一隻眼睛,太陽的光芒頓時消失變成月亮,月亮閉著雙眼,胡亂的伸手抓人,由於手掌太大,父親從指縫中掙脫逃跑。由於一個太陽被人射傷成月亮,另一個太陽怕的不敢升空照耀大地,於是大地陷入一片漆黑,大家無法出外工作,更尋不到食物,生活非常的困苦。如果族人不得已一定要出門,都必須先投擲石頭,由石頭落地的聲音判斷前方是路還是深淵,一隻出外覓食的山羌,被人們丟出去的石頭擊中頭部,血流如注,山羌受不住疼痛,發出生氣的吼叫聲,這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躲藏的太陽竟然被山羌的吼叫聲,嚇到空中重新照耀大地,人們又恢復正常的起居,但是山羌的額頭從此留下一個美麗的疤痕。
後來,月亮傳授射日的父親各種祭典的儀式及禁忌,例如:狩獵察及播種祭時不可貪吃甜食,否則會有荒年或打射不中獵物等;月圓時候要舉行孩童祭,否則孩童會生病、死亡。父親返回部落之後,開始教導族人辦理祭祀事宜,當大家學會所有得祭典儀式,那棵橘子樹已經長成大樹。所以布農族有幾個社群在進行祭典儀式的時候,都會以橘子樹葉作為祭器。
關於布農族的資料:
布農族主要居住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上。布農人是臺灣的原住民當中,人口移動幅度最大、伸展力最強的一族。
人口總數次於阿美族、泰雅族及排灣族,系第四大原住民族。多分佈於埔里以南的中央山地及知本主山以北的山區。屬馬來語系印尼語族。
人口約4萬多人。居住在中央山脈兩旁、海拔1000至2000米的花蓮、高雄至臺東的山區,是典型的高山族。布農族分為卡社群、郡社群、卓社群、丹社群、巒社群和蘭社群。以山田燒墾和遊耕為生,對於農作的祭儀複雜和隆重,布農人相信,歌聲越和諧、優美,天神越高興,當年的小米就會豐收。宗教信仰是天神,手工藝品是藤編。只是在布農族的慶典活動中,沒有舞蹈動作,只有炫耀武功的跳躍動作。
布農族因過著山田燒墾的遊耕農業方式,散居各處,所以沒有頭目制度,而是由各家族族長一起主持部落事務。他們以血緣為基礎,結合具有共同祖先者而成氏族團體,並依其血緣性之濃淡、結合性之強弱、共同性之多寡,而區分為小氏族、中氏族、大氏族。大氏族略等於一個社***番社***,為外婚單位***同氏族之男女不能通婚***。布農族共分為6個社群:卡社群、郡社群、卓社群、丹社群、巒社群和蘭社群。 與其他高山族一般崇尚自然,信仰祖靈;唯自西洋傳教士進入山區宣教後,多已改信天主教、基督教新教等西洋宗教。有首祭、狩獵祭、成人祭及收穫祭等祭典,由酋長任祭司,巫師則系女性專職。農產包括旱稻、水稻、粟、黍、甘薯、花生、蔬菜、水果等,亦從事簡易手工藝***編細工、泥陶工***與機織布料。布農族還以八部合音聞名國際,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合音方式。人口約41,343***2003***。
布農族居住於中央山脈兩側,是典型的高山民族。據說,該族最早居住於鹿港、斗六、竹山一帶,後來漸漸往高山遷移。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居住地是南投縣的仁愛與信義鄉。十八世紀時,世居南投的布農族開始大量的遷移,一是往東遷至花蓮的卓溪鄉、萬榮鄉,再從花蓮移至臺東的海端鄉與延平鄉。另一支沿著中央山脈南移至高雄的三民鄉與桃源鄉以及臺東縣海端鄉的山區。由於民族大遷移的結果,該族的分佈範圍也因此擴充套件遍佈於南投、高雄、花蓮、臺東等縣境內。
孫悟空為什麼不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