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體質養生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4日

  體質不同養生方法不同,瞭解自己的體質進行養生很重要。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陽虛體質的症狀

  1.畏寒怕冷,四肢不溫

  這是陽虛最主要的症狀。陽氣猶如自然界的太陽,陽氣不足,則身體內環境就會處於一種“寒冷”狀態。

  2.腹瀉、完谷不化

  指的是大便中夾雜未消化食物。古人對此現象的產生有一個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飯,胃就好比是煮飯的鍋子,而陽氣就好比是煮飯用的火,沒有“火”,米就無法煮成“飯”。所以當陽氣不足時,則進入胃中的食物也就無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從腸道排出。

  3.精神不振

  陽氣不足,細胞的生命活動衰退,所以表現為萎靡懶動。

  4.舌淡而胖,或有齒痕

  體內水分的消耗與代謝,取決於陽氣的蒸騰作用。如果陽氣衰微,對水液蒸騰消耗不足,則多餘水分蓄積體內,導致舌體胖大。舌體胖大,受牙齒擠壓而出現齒痕。胖大舌,是陽虛的典型舌像

  5.脈象沉細 陽氣不足,不能鼓動脈管,所以脈象沉細無力。

  6、陽虛體質還常見夜尿多,遺尿、小便清白的。老年人夜尿多是陽氣正常衰老,如果小孩子尿床、中年人和青年人經常夜尿,就是陽虛。要注意不能多吃寒涼冰凍的食物,儘量少用抗生素、清熱解毒的中藥,以保護陽氣。

  7、陽虛體質主要與腎中元陽***腎陽***相對不足有關。腎主生殖,主骨,主下焦少腹水液蒸騰。所以,陽虛體質會較早出現性慾減退、性冷淡或者腳跟腰腿疼痛、容易下肢腫脹等。

  8、女性陽虛會引發宮寒痛經、月經量小後移、閉經、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卵巢囊腫等症造成不孕不育、或流產、早產。

  9、女性陽虛還會出現性冷淡、白帶偏多,清稀透明,受寒遇冷或疲勞時更甚。

  10,男子陽虛常見性慾減退、陽痿、早洩、滑精、前列腺炎等症。

  11、陽虛體質者常見頭髮稀疏不茂密、黑眼圈、口脣發暗。因為腎主骨生髓,其華在發。腎藏精、精生血,血養髮。

  12、陽虧虛之人,通常就會出現脫髮、耳鳴、易醒夢多、恐夜等症。

  13、沉靜,情緒消沉,而且氣虛和血虛的人,容易有抑鬱的傾向

  14、陽虛體質易感肥胖***虛胖、不結實***,易患骨質疏鬆、痺症。

  15、水腫、浮腫、積水、風溼、類風溼。

  的方法

  陽虛體質的藥酒療法

  巴戟牛膝酒: 巴戟天,生牛膝各300克;白酒1000毫升。將前2味洗淨,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0~30天后,過濾去渣,即成。每次口服20毫升,一天兩次。

  陽虛體質經絡療法

  選取任脈、督脈經,選穴中脘、氣海。武俠小說裡最著名的任督二脈--任脈經共有24穴,分佈於人體前正中線,督脈共28穴,分佈於人體後正中線。簡單地說,一個在前,一個在後。醫生特別推薦的中脘和氣海兩穴都在任脈上,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氣海則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前者有和胃健脾的作用,後者則益氣助陽。

  陽虛體質運動調理

  陽虛,就要以振奮、提升陽氣的鍛鍊方法為主,如短距離跑和跳躍運動、跳繩等。不過按照中醫理論,得特別注意別大量出汗.

  陽虛體質食療方法

  對於陽虛質來說,“補陽”自然是第一位的,而“補陽”又多從補腎入手。值得注意的是,應該慢溫、慢補,緩緩調治,同時兼顧脾胃。中醫所謂“腎陽為根,脾陽為繼”,說的就是隻有脾胃健運,才能“化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本”。適當多吃些溫陽壯陽的食物,以溫補脾腎陽氣為主。如羊肉、豬肚、雞肉、帶魚、狗肉、麻雀肉、鹿肉、黃鱔、蝦、刀豆、核桃、栗子、韭菜、茴香等。平時少食生冷黏膩之品,盛夏也不要過食寒涼。

  陽虛體質食療菜譜

  當歸生薑羊肉:當歸用清水浸泡至軟,切片備用;生薑拍破,淮山藥去皮備用。羊肉剔去筋膜,放入沸水中略燙,除去血水後撈出,切片與淮山藥、當歸、生薑同放入沙鍋內,加清水、黃酒、精鹽,武火燒沸後,撇去浮沫,再改用文火燉至羊肉熟爛即可食用。

  陽虛體質適合吃的食物

  一、糧豆類

  溫熱性:麵粉、蒞麥、豆油、酒、醋等;

  平性:糯米、粳米、玉米、黃豆、黑豆、豌豆、赤小豆等;

  二、瓜菜類

  溫熱性:生薑、大蔥、大蒜、韭菜、芥子、胡椒、胡蘿蔔、香菜等;

  三、果實果類:

  溫熱性:龍眼、荔枝、蓮子、核桃、花生、栗子、烏梅、楊梅、櫻桃、石榴、木瓜、橄欖、李子、桔子、桃等。

  平性:大棗、蘋果等;

  四、肉蛋奶類:

  溫熱性:羊肉、狗肉、鹿肉等;

  平性:豬肉、鵝肉、雁肉、鴿肉、牛奶、雞蛋等;

  五、水產類:

  溫熱性:黃鱔、蝦、草魚等;

  平性:鯉魚、銀魚、大黃魚、泥鰍等。

夏季寶寶怎麼防晒
陽虛體質藥物養生
相關知識
陽虛體質養生
傅傑英陽虛體質養生的方法
陽虛體質養生法
陽虛體質養生茶
氣虛體質養生食譜
氣虛體質養生法
氣虛體質養生保健的方法
氣虛體質養生
血虛體質養生法
陽虛體質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