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湯也可以養生
導讀:健康喝湯,做法也很重要。不少人對熬湯有一個認識上的誤區,覺得煮得越久,食材裡的營養物質就越容易溶解到湯裡。實際上,在食材允許的情況下,熬湯的時間一定要儘可能短,否則容易破壞食物中的氨基酸類物質,使嘌呤含量增高,營養成分流失。魚湯的最佳熬製時間在1小時左右,雞湯、排骨湯一般在1至2小時左右,在湯中加蔬菜應隨放隨吃,以減少維生素C及B族維生素的損失,且水面要沒過蔬菜,以和空氣隔離,從而減少營養損失。
一、吃飯時怎麼喝湯
1、吃飯前
常言道:“飯前先喝湯,勝過良藥方”,這話是有科學道理的。這是因為,從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猶如一條通道,是食物必經之路,吃飯前,先喝幾口湯,等於給這段消化道加點“潤滑劑”,使食物能順利下嚥,防止乾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
2、吃飯間
吃飯間,中途不時進點湯水也是有益的。因為這有助於食物的稀釋和攪拌,從而有益於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若飯前不喝湯,吃飯時也不進湯水,則飯後會因胃液的大量分泌使體液喪失過多而產生口渴,這時才喝水,反而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的吸收和消化。
所以,有營養學家認為,養成飯前或吃飯時不斷進點湯水的習慣還可以減少食道炎、胃炎等疾病的發生。同時也發現,那些常喝各種湯、牛奶和豆漿的人,消化道也最易保持健康狀態。
3、量的掌握
當然,飯前喝湯有益健康,並不是說喝得多就好,要因人而異,也要掌握進湯時間,一般中晚餐前以半碗湯為宜,而早餐前可適當多些,因一夜睡眠後,人體水分損失較多。進湯時間以飯前20分鐘左右為好,吃飯時也可緩慢少量進湯。總之,進湯以胃部舒適為度,飯前飯後切忌“狂飲”。
很多人以為,喝湯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殊不知,只有科學地喝湯,才能既吸收營養,又避免脂肪堆積。以下為常見的五個錯誤喝湯習慣。
咽喉痛不妨試試雞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