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物理力的合成教學設計
力的合成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力的合力,即求與多個分力作用效果相同的一個力的過程或方法。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必修一力的合成教學設計
必修一物理力的合成教學反思
一是我採用的試驗探究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試驗自己的出結論,但是如果全部放開讓學生自己看著試驗儀器全部自己想怎麼做,害怕很多學生不知如何下手,對教學時間的把握和整體的設計是非常不利的,這種情況就是放的開,收不回來。在這個我認為的難點上,我決定採取誘導的方法,通過詢問試驗儀器的用途,來進行啟發,如我問彈簧測力計是幹什麼用的呢?學生必然要回答測力的大小。再詢問橡皮筋有什麼作用呢?爭取讓學生自己想到形變相同,是等效的情況,再放開讓學生自己做實驗。通過實際上課,我發現這樣的效果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
第二個問題就是,做一次實驗得到的結論並不能說明問題,在物理學的科學探究中要做大量的試驗,如果結論在不同條件下還具有可重複性,這是才能說明自己的猜想或是結論的正確性,課前準備是我認為一節課如果要給學生一個整體的知識,就沒有完整的時間去進行哪怕是第二次試驗探究。在這個問題上,可以選用不同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讓大家自己體會到這種可重複性。這樣就完美的解決了時間與物理探究思想的衝突。
講完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就立刻遇到一個新的問題,共點力這個知識點如何才能加入到整節課的這個邏輯思維裡去,而不是把這個知識點簡單的羅列、從而直接告訴學生,這是使用的條件。這又是我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在講課一開始就把共點力的知識點講了再講力的合成,還是講完力的合成,再講其合成的條件?最後我選擇了後者,為了把這個知識點加入到我整節課的邏輯關係裡,我想到了從實際問題入手。剛學完力的合成平行四邊形定則,我就給學生兩道練習題,一道是常規的共點力合成,另外一道是兩個平行反向大小相等的力的合成,對於這道練習題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學生覺得不能構成平行四邊形覺得不能合成,這時候我就順著解決這個問題,自然引出共點力的概念;另外一中是學生把這兩個力平移到一點,變成同一條直線上力的合成,這種情況下,我就會舉出放在平面上的木棍垂直方向兩端受力的情形,讓學生自己用筆做個小實驗,指出這兩種情況是不等效的,不符合合力與分力的關係。當然,第二種情況出現更好,即強調了合力與分力的等效關係,又可以讓學生產生疑問:這兩個裡怎麼合成呢?在學生思考的時候,我可以發問,是不是平行四邊形定則可以處理所有的力的合成呢?學生自然根據例子說不可以,這樣我就自然的講出了使用的條件。
學完規律應用——解決問題出現問題——規律的使用條件,按照這個思路我很好的把共點力知識點加到我的邏輯線裡面去了。
當然,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同時也是一門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的藝術。對於來說,課堂上有著很多不足的地方。
一是課堂中語速太快,意思有時候表達不清楚,講話的隨意性比較大,課堂語言的應用不是很到位,講課中就出現了要發一個詞結果卻說成了另外一個詞的失誤。
二是板書設計中,由於對時間的把握不準,害怕時間不夠,對教材上的部分用黑體字給的定義沒有寫到黑板上
防止燙傷安全教案設計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