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學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健康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成功與否,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複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衝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髮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他們心理素質的高低,取決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

  2、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並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的道德規範、行為方式、環境資訊、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發展,並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轉化為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於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從而達到心理優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學生潛能的可靠途徑。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二者的協調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激發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幫助主體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角色轉換,發展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潛能得到充分發展。 三、使其順利成才的方法

  1、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採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 科學 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2、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 影響 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 規律 、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 體育 鍛鍊、少飲酒、不吸菸、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鍊、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

  3、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 內容 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鍊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大學生處於青年期階段,青年期的突出特點是人的性生理在經歷了從萌發到成熟的過渡之後,逐漸進入活躍狀態。從心理髮展的意義上說,這個階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這是因為,經驗的缺乏和知識的幼稚決定了這個時期人的心理髮展的某些方面落後於生理機能的成長速度。因而,在其發展過程中難免會發生許多尷尬、困惑、煩惱和苦悶。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 經濟 和實現社會主義 現代 化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正在發生複雜和深刻的變化,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科學技術急劇發展。這種情況也會在早晚要進入社會的青年學生中引發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矛盾和心理衝突,例如父母下崗、家庭生活發生變故、學習成績不佳、交友失敗、失戀等。這些心理問題如果總是揮之不去,日積月累,就有可能成為心理障礙而影響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四、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培養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基礎 。

  二十一世紀的晨鐘已經敲響,在這新舊世紀交替之際,培養跨世紀人才是時代賦予高等學校的歷史重任。如何培養跨世紀人才,其核心是加強對青年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和培養,全面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二十一世紀人才應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全面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質,且相互和諧統一,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學內涵。我們應該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們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學識才能素質,而較為忽視的是思想道德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即使在比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對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心理衛生死角”引起足夠的重視,其結果是導致學生中出現了大量的心理問題,嚴重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影響了人才的整體素質,阻礙了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給國家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態,不僅關係到廣大學生健康生理、心理的發展,良好思想道德的養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關係到人才素質的整體提高、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直至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衝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慧、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篇2

  一、缺乏應有的注重程度

  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應用的重視是當下許多高中在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存在的首要問題。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德育在學生教育體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藉助德育的教育地位,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學生個體人格的完善和發展。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也有效地豐富了傳統德育的手段,增強了德育工作效果。但是,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對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傳統的關於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關係的理解,給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目前,很多高中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完全用思想政治工作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在強大的升學壓力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只停留在口頭上,導致高中生心理問題層出不窮,甚至出現惡性突發事件。這些問題的根源就在於對處於全面發展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關係認識不深,定位不準確。這是國家雖然越來越重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實際工作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想要化解這個問題,首先應當從社會層面提升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政府應當加大相關宣傳力度,讓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更為深入的在各個高中得以落實。其次,每一所高中都應當意識到心理教育教育的重要性,可以針對高中生定期開設相關的輔導課程,不要讓心理健康教育淪為形式,要將教育的功效真正落到實處。只有首先提升全民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並且藉助合理的模式讓教育過程更好的展開,這樣才能夠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發揮效用,讓青少年能夠健康積極的成長,幫助他們形成更好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二、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不明確

  想要讓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效,這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對於心理健康教育有正確的理解與定位。實際工作中,很多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定位為“救火”,而不是“防火”,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個別問題學生,而不是面向全體學生,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現很多短視行為,缺乏前瞻性。作為升學壓力特別重的普通高中學校,這一問題表現得尤為突出。從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師們都明白,心理健康教育本應重在預防,重在全體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展。但由於人員不足、精力投入不足等問題,心理健康教育者往往只能把精力放在少數問題學生身上,扮演“消防員”的角色,忙於“救火”。想要化解這個問題,這很有必要對於心理健康教育有更為準確的定位。各個高中應當深刻意識到心理問題的預防意義大於治療,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等問題已經產生甚至惡化後再來集中治療,到了那個程度後所謂的治療往往效用並不大。針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功效在於對於學生的引導,要通過課程的講授讓學生們形成正確的觀念以及看待問題的視角,要讓大傢俱備較好的面對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當問題發生後一味的鑽牛角尖或者不知所措。只有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與展開模式有更為清晰的定位,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展開針對高中生的教育課程,進而給予他們更多積極的引導與開導,讓這個時期的學生們能夠以更為積極與健康的心態面對繁重的學業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困難。這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應當發揮的作用。

  三、對於學生的引導方式有待完善

  在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時對於學生的引導方式非常重要,這是保障教育過程能夠很好的發揮成效的基礎,然而,這一點在許多高中的落實情況並不好。有些老師在和學生交流時往往抱著居高臨下的態度,當學生遇到一些心理問題後通常不敢和教師平等交流。有的教育工作者甚至會預設學生有錯,心理健康教育過程就是讓學生認錯。這種教育方法是極不可取的,不僅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對於學生也絲毫起不到任何開導作用。高中階段的學生們是比較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的一個群體。首先,面對繁重的課業負擔和高考壓力,學生們本身就已經被壓得喘不過氣,心理上本來就較為脆弱。另一方面,處於青春期的學生們慢慢開始萌發性意識,對於異性會開始越來越關注,早戀現象在這個時期的學生中也會較為常見。教師在和學生們展開心理輔導時一定不能給學生壓力,也不是要讓學生認錯。合適的方法是站在朋友的立場與角度和學生間展開平等交流,要聆聽學生內心的想法,要讓學生們有傾訴的機會。只有清楚瞭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感受後教師才能夠採取更有針對性的引導方法,才能夠讓學生們慢慢開啟心扉,意識到什麼是這個時期該做的事情,什麼是不該做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導方式非常關鍵,好的引導方法才能夠幫學生們化解內心的障礙,進而讓學生更為健康的成長。

  四、結語

  當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著一些普遍問題,想要讓這些問題得以改善,首先應當加強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並且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這是更好的展開這部分工作的基礎。此外,教師要注重對於學生的引導方式,在展開具體教育工作時要做到和學生間平等交流溝通,這樣才能夠讓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

>>>下一頁更多精彩“”

健康教育工作規劃
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報告論文_大學生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分析報告
相關知識
健康教育學論文
探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論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有關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有關大學生健康教育的論文
有關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