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會課的反思
班會課賽課活動的教育反思,就班會課與班團活動的區別、班會課的目的、班會課目標的達成、班會課主題的確定、教師在班會課的教育智慧等進行了探討,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班會是班主任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和重要陣地。主題班會能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讓個人在集體活動中受教育、受薰陶,從而提高綜合素質。《讓我們築起友好之橋》這節課的設計和開展,不但體現了班會課的特點,而且達到班會課德育效果。
一、主題突出“小而實”
因為一節課的時間有限,小而實在的主題更容易實現教育意圖。本節班會課的教育目的是引導學生之間發生衝突、矛盾時,懂得要用換位思考,相互諒解、相互包容,彼此以誠相待,達到發解矛盾,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通過讓學生分析平時發生過的矛盾,讓學生明白這些事件是可以簡單被化解掉的。
二、內容貼切學生生活。
班會只有以學生為主體,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的實際情況,才能在學生的心中引起共鳴,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本節課的教育目標針對學生的日常不良行為習慣來確立的。近段時間學生吵架、打架事件頻繁,進行處理時,發現學生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這些矛盾,總覺得自己受了委屈,而沒發自己也有不對的地方。活動安排貼切學生的學習生活。當課件出示學生吵架的畫面時,學生的情緒一下就被調動起來,接下來,讓學生欣賞平時發生打架的短劇,再讓學生討論、評價,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就更強了。從而認識到了發生衝突應該以諒解、包容之心來解決。還有相關學生在校園裡學習、玩耍、互助的相片,讓學生感受到同學們之間友好相互是一件多麼愉快的事。從而讓學生珍惜相處的日子,珍惜之間的感情。
三、過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主題班會主要是讓學生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如果能讓他們參與整個過程,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主題班會活動準備中,我先讓學生圍繞“同學之間友誼”主題,討論開展這樣的班會,可以準備哪些活動環節?有的說可以朗誦有關友誼的詩歌,有的說可以同學間互送禮物等;班會課上,讓學生觀看學生自己準備的有關矛盾衝突的短劇表演,說說發生衝突的原因,找出錯誤的地方,再讓學生說說如果你是他們其中一位,你會怎樣做,為什麼?讓學生在看錯、辨錯中,找到解決的方法,最後讓全班學生找和自己發生小摩擦的同學說聲對不起,並送上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整個班會過程由始至終都有學生的參與,學生在活動中接受了教育,感受了同學間的友誼。
四、形式多樣使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對學生的教育首先要“曉之以理”,而不是“施之以威”。本節班會課,通過表演、討論短劇,詩朗誦,互相大聲說對不起等形式,讓學生明白了發生小矛盾時,應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體會一下別人感受,用寬容、諒解之心去對待同學。明白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讓他們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做到知行統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班會課上,讓學生明理後,再通過讓學生欣賞相處時快樂的光的相片、互贈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等形式,加上多媒體音樂的渲染,激起大家的情感體驗,感受班級同學如同一家人一樣親,使不少學生熱淚盈眶,抱在一起;使不少老師感動,眼眶溼潤了。在這樣的氛圍中,同學們的心靈受到了洗禮,情感得到了昇華。
活動過程也存在著許多不足:
1、活潑的氣氛帶動得不夠,趣味性不夠強烈。
2、過渡語言的設計不夠自然,使得環節處理得不夠緊湊。
3、多媒體的製作還有待提高。
4、時間的把控不夠,給學生說的面還不夠廣。
班會課結束後,一位課堂上從不舉手發言的孩子對我說:“老師,今天真高興,因為我看到了我們的同學都是很善良的。”聽到這樣的話,我倍感欣慰,更讓我對今後的班會有信心。只要我們留意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選擇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主題,和學生一起組織,策劃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必能引起學生共鳴,引導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篇二
週一下午,四年級全體師生在學校會議室上了一堂令人深思的班會課——當文明人、做文明事。
班會由劉校長主持,她先告訴了我們一件令大家感到驕傲的事情,就是中山紀念堂工作人員反饋:我們看完電影后,地面上沒留下一點果皮紙屑。這是一種文明的體現,校長得知此事後恨不得馬上告訴我們。然而劉校長接著說,校園裡也出現了不好的現象:同學們繪畫比賽後貼在牆壁上的畫不到一個月,就變得斑斑駁駁、滿目瘡痍,令人痛心。兩件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誰是誰非?道理大家都明白。然而卻發生在同一所學校、相同的學生身上,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我們還缺乏文明意識,我們還不能更好地約束自己的不文明行為。
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 “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菸”、“不準進入草坪”等標語卻用中文標明。這又是為什麼呢?有人回答:因為這些不文明的行為大多發生在中國遊客身上。我深深地感到,文明是一個國家進步的象徵,不文明的行為是一種國恥啊!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和30名中國孩子一起舉行了草原探險夏令營,日本孩子野炊做好飯後先禮貌地請大人們吃,然後再自己吃;中國孩子卻以為會有人把飯送到自己面前,結果卻餓著肚子在哭冤叫屈。在中國的大草原上,日本孩子用過的雜物都用塑料袋裝好帶走,他們發現了百靈鳥蛋,馬上用小木棍圍起來,提醒大家不要踩;可中國孩子卻走一路丟一路東西……
最後,日本領隊問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
77個日本孩子齊聲吼道:“美!”
“天空藍不藍?” “藍!”
“你們還來不來?” “來!”
然而,當他們抬起頭時每個人的眼裡都閃爍著淚花。在他們的淚花中,我看到了文明言行中真情的流露,也看到了站在他們身後的父母、老師和國家。此時此刻,我的眼中也閃動著感慨的淚花,78年前,因為日本的野蠻,他們的祖輩侵略和踐踏著我們的國土;64年前,他們在戰敗後的廢墟上深刻反省,成為一個經濟強國;而今,他們的子孫又用文明的言行給我們上了一堂發人深省的一課。
“一屋之不掃,何以掃天下”, 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著文明的資訊,折射出文明的光輝!其實我們與文明只差一小步。管住自己的口,不隨地吐痰,不說髒話;管住自己的手,不亂扔果皮紙屑,不破壞公物;管住自己的腳,不踐踏花草,不亂踢亂踹。我相信,我們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更寧靜、更有序、更文明的寰島校園。
通過這次班會,我深深地感到,文明是一種品質,一種修養,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它就像一面鏡子,無時不刻地展示著一個人、一所學校、一個國家的精神風貌。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當文明人,做文明事。
篇三
今天開班會的時候,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很感人的故事。一個小女孩3歲的時候爸爸就去世了,家裡只有她和媽媽相依為命。家庭的重擔就落在媽媽一個人的肩上。媽媽早出晚歸,辛苦的工作,小女孩每天在門前等媽媽回家,媽媽每天都會給女兒帶回一塊年糕。
有一天,小女孩和平時一樣,等媽媽回來,等啊等啊,直到吃晚飯的時候媽媽還沒有回來。小女孩就覺定出門去找。來到一片小木林的時候發現媽媽已經死去了。
我聽了這個故事心裡很難受,覺得母親真偉大,我有父母真是很幸福。
備課的教學反思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