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書籍讀書心得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書籍是人類寶貴的財富。你知道是什麼嗎?接下來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供大家閱讀!

  篇1

  ——讀《經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有感

  生活在當下的我們,常常在寂寞中倍感空虛,在寂寞中變得越來越浮躁,在寂寞中逐漸迷失自己……可是就在這個夜晚,我讀完東方覺慧的《經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之後,在暗淡的燈光下,在寂寞中,我驛動的心就像被一泓清水洗滌過一樣顯得格外澄澈;我的心靈也因這洗滌出現了久違的寧靜。

  曾經的我,也是一個有著夢想,為了夢想耐住寂寞,抵制誘惑,一步一步向前行。回想那段與寂寞為伍的日子,現在卻是倍覺珍貴。在座的同事都和我一樣經歷了司法考試前那段艱難的備考。作為允許在校生報考司法考試的第一批幸運者,我當時心裡充滿了興奮,但更多的卻是壓力,試想想,一個二本大學的大三學生,面對中國第一大考,那種期待又害怕的心情實在難以用語言來表達。七月份開始備考,我跟自己說一定要努力,不求一定過A,能過C我就心滿意足了,從此C成了我的目標,現在回想起來,那真是一段難忘的日子,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晚上十點半睡覺,中間的時間除了三餐飯,一個午睡,一個下午散步時間,其他時間全部用來看書。剛開始幾天實在是不習慣,心靜不下來,看書看不進去,但是我堅持著,慢慢的我開始習慣這種類似於苦行僧般的生活,感覺那年的夏天特別的熱,沒有空調,電風扇裡面吹出來的風都是熱的,下午熱的實在受不了,我就搬了椅子坐到房東家樓頂的過道里看書。整整兩個月,我記得期間我只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司法考試以後,人閒了下來,人心卻浮躁了起來,再也找不到那時寂寞中的寧靜。突然發現夢想是寂寞中人的指明燈,有了夢想,寂寞其實只是一個實現夢想的最優環境。

  想想我們每個人最初都是懷揣著純純的夢想來到這個世界,走進生活,步入社會。但時隔不久,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開始明顯,造成差距的原因就在於你是否將夢想根植灌溉,培養呵護,直至絢爛綻放。嚴峻現實不斷打擊僅有的自信,歲月日益剝蝕青春的稜角,各種誘惑糾纏,慾望膨脹,寂寞如影隨形,有的人日漸學會了與現實妥協,有的人則痛並享福的堅持。前者無錯,但後者更是生活中的英雄。

  記得剛進入法院,就有老法官跟我說“小袁啊,法官可是一個清貧又寂寞的職業,既然選擇了做法官,你就要學會群居的時候守住嘴,獨處的時候守住心”。其實,當時在我看來法官是既受人羨慕又受人尊重的職業。但是當我真正成為一名法官,才體會到“法官”的真實含義,法官的收入不高,於是法官需要抵住誘惑,他們需要在清貧之中堅持對法與正義的追求;法官要贏得尊重,就需要與社會保持距離,於是法官寂寞,法官的寂寞是法官這種職業所特有的。法官是一種需要無私奉獻的職業,是一種需要抵住誘惑、淡泊名利的職業。

  其實在這樣一個喧囂的年代裡,在這樣一個金錢顯得越來越重要的年代裡,在這樣一個越來越注重個人享受的年代裡。我們法官雖然過著清貧的日子,但是,我們堅持自己的做人準則,從未想過要用自己手中的權力來為自己謀求哪怕一點點不正當的利益。我們院太多的老法官,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獻,即使臨近退休也堅持矜矜業業的工作。他們不圖名、不圖利,象革命的老黃牛一樣“不用揚鞭自奮蹄”,自己堅守的是清貧與寂寞,而奉獻給社會的是法的正義與公平。正是由於我們這一群體中有許許多多的象他們一樣的人堅守著清貧,淡泊著名利,才使得我們贏得了當事人的尊重,贏得了法律的尊嚴。是的,“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我們經濟上清貧但我們精神上富有。

  記得前不久,我的一個同班同學給我打了一個電話,聊著聊著他問起我的工資收入,我說我每月只有2000來塊錢,他開始並不相信,後來確信我只有這麼多的工資時,他講他現在做律師每月的收入近萬元。我想到了我跟他的收入差距,我想以後也許跟他的差距還會更大,但我想得更多的是那些多年來一直默默堅守著法官清貧的老同志們,那些現在依然安於清貧並默默奉獻的年輕的同事們。我想我既然熱愛法律,我既然喜歡這種職業,那麼我就應當以他們為榜樣,無怨無悔地安於清貧並堅守寂寞。

  在我深切感受到法官職業清貧的同時,我還深深體會到伴隨法官這種職業所特有的寂寞。我們正處在一個司法改革的年代裡,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新的舉措需要我們去學習、去接受、去實踐;新的法律法規不斷制定並頒佈,需要我們去理解、去掌握;而法學殿堂的博大精深需要我們去鑽研、去攀登。在我參加工作以來的這幾年裡,可以說大部分的夜晚都是與一盞檯燈、一本書度過的,一方面自己要學習新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要學習辦案的業務知識,有時還要撰寫論文。在那一個個寧靜的夜晚裡,沒有人陪伴,沒有卡拉OK,沒有宴會,與自己相伴的只有書本,一本又一本,讀也讀不完。在那樣與知識相伴與寂寞相隨的日子裡,我深深體會到了法官追求知識的寂寞。

  但是既然自己選擇了這種職業,既然自己熱愛法律,既然自己想有所追求,既然自己感受到法學殿堂的博大精深,既然自己服膺於法學的邏輯之美和思辯之美。那麼我就只有選擇刻苦鑽研,只有選擇堅守寂寞,只有選擇通過苦讀來提高自己。而如今幾年來,一千多個日子悄悄滑過,我終於熟悉了業務能夠獨擋一面,並且有論文在省獲獎,終於我感受到了堅守寂寞的力量和堅守寂寞的價值。

  直到今天,我才真正體會到古人所說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內涵,也領略到了“靜已修身,儉以養德”的境界,更深深懂得“法官的尊榮,在於法官的寂寞”的道理。是的,在清貧與寂寞之間,我們堅守,並不是要遺世獨立或自命清高來標榜自己;在清貧與寂寞之間,我們堅守,就是讓我們不受世俗的干擾,不隨世沉淪,追求俗利;在清貧與寂寞之間,我們堅守,就是讓我們不為虛名所動,不為虛利所擾;在清貧與寂寞之間,我們堅守,就是讓我們以外表出世的冷靜來維繫著內心火熱的入世關懷;在清貧與寂寞之間,我們堅守,就是讓我們法官在遠離鮮花、榮譽和掌聲時,我們依然成為我們這個社會良知與正義的守護神。

  篇2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或者練習過瑜伽,它要求通過肢體與呼吸的配合,釋放身體和心靈的疲憊,從而恢復到最佳狀態。埃克哈特託利的《當下的力量》,則是教我們做心靈的瑜伽,它告訴我們如何把日常生活中的負面情緒減小到最少,教導我們要實事求是地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減少過去和未來非現實的東西對我們生命過程的影響。把握當下的力量,從而幫助我們體會到心靈的寧靜,減少不必要的情緒和壓力,使我們能夠正視當下並集中精力於當下,做最好的自己。

  現在是半夜三點,在溫暖的被窩裡,可是你氣得睡不著覺。引發你怒氣的人早已安然入睡,那件事其實也早已過去了。但是你的思維卻不放過你,一再用它所固有的看待事物的模式來解釋那個人多對不起你,那件事會讓你多危險、多丟臉、多麻煩!為什麼會這樣呢?《當下的力量》一書的作者德國作家埃克哈特託利認為,人類受苦或受情緒所困的根源來自於我們的大腦思維。思維其實也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的思維。隨著我們的成長,接受教育、學會觀察社會,我們的思維便逐漸控制和遮蔽了我們自然意義上的真實意識,我們在尋尋覓覓、汲汲經營中失落了真實的自我,而沉溺於我們不由自主的思維,它不停地在外在世界尋求如財產、工作、地位、名望、外表、人際關係等自我認同,當我們獲得這些外在時,我們便會覺得很幸福,失去了我們就會覺得很痛苦。可我們越是順從於這種思維,就越感到空虛和孤獨。如此迴圈往復,痛苦不斷累積,整個人被負面情緒所填滿,一旦有一點刺激,則會爆發出來,引起情緒上的軒然大波。在這種情況下,惟有關注自己的內在,閉上眼睛,停下來,傾聽自己的思維而不是屈服於思維,從而感受自己的存在,無條件、無保留地接受當下最真實的自我。簡單的說,就是將注意力關注於當下,活在當下。

  過去已經過去,未來還沒來到,但我們的大腦總是喜歡跑到過去,跳躍到未來,強迫性地產生思維,帶來憤怒、傷心、悔恨、愧疚等情緒,產生壓力、焦慮、恐慌。但事實是,當下是對過去的總結,也是到達未來的途徑,我們惟有把握住當下,才是把握住了我們的生命過程。當下的我擁有所有想要的東西,也是我唯一能擁有的。當下的我擁有什麼呢?父母,那麼好好愛你的父母,不用給他們財物,一個擁抱,道一聲,爸媽,辛苦了!愛人,千萬別成天嘮叨你要怎樣,應該怎樣,給他鼓勵,說一句,我愛你,支援你!孩子,不需要在本該他們無憂無慮的年紀過早地給他們展示成人的世界,親親他,抱抱她,多陪陪她!所以,關注此時此刻我們的感受、要做的事情、面臨的問題,儘量全神貫注並享受此時此刻我們正在做和解決的事情,才會讓我們的生命更有意義而不是消耗在對過去念念不忘或者對未來時時擔心的過程中。

  活在當下,把握住當下的力量的目的,並不意味著停滯不前,被動的接受當前出現的任何情況而不作出努力,而是意味著我們會有更為積極的行動力,會有更高的工作效率。把握當下的力量,時刻保持平和與寧靜,將注意力集中在當前的每一步,會清楚地看到需要做什麼,需要採取何種行動,當我們集中全部精力、摒棄其他事情、專心幹手頭最緊急的工作時,不管諸如惰性等內在的因素,還是外在的因素,都不能阻擋我們的行動力。把握當下的力量,實事求是地對待當下,摒棄我們思維中對當下的逃避和抗拒,丟掉好高騖遠的思想,我們會更清晰地看待和分析問題,會更加的腳踏實地、求真務實。作為一名民商事糾紛的裁判者,如何把握住當下的力量呢?當我面對當事人情緒激動的控訴,刻意的討好,甚至於無理的糾纏、謾罵,我都要懂得傾聽,但不妄加評論、推測、批判、抱怨,冷靜地利用思維,保持平和的態度,堅定自己的立場,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當我面對金錢、名利等巨大的誘惑,我始終淡然處之,珍惜當下所擁有的,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做好自己手頭的事情,兢兢業業的工作,從而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

  人生是一段旅程,為什麼不好好享受和專注於現在呢?除了現在,我們什麼都不佔有!撥開思維的束縛,活在當下,把握當下的力量,展現真實的自我,體會生命的美好,實現人生的價值!

  篇3

  要想擁有一個充實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二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但問題是,一個人能夠碰上自己喜歡的工作的機率恐怕不足萬分之一。而且,即使進了自己期望的公司,要能分配到自己期望的職位,從事自己期望的工作,這樣幸運的機會幾乎沒有。

  大多數人初入社會,只能從“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開始。在這方面,日本唯一健在的“經營聖人”稻盛和夫的實踐心得值得我們用心體會。

  01 改變“心態”

  我原本也像隨處可見的小青年一樣,興趣多變,不善於將心思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那麼,像我這樣的年輕人,為什麼在50年這麼漫長的時間裡能夠一心一意專注於工作呢?那是因為我付出了努力,我讓自己喜歡上了自己的工作。只要改變“心態”,每個人周圍的世界就會發生戲劇性的變化。

  前面已經提及,對於新型陶瓷的研究工作,一開始我並沒有什麼興趣。在大學時我專攻的是當時最熱門的有機化學,但我想去的公司不肯錄用我,所以我不得已才就職於松風工業。這是一家生產絕緣瓷瓶、屬於無機化學領域的企業,而研究新型陶瓷也是被分配的、不得不做的工作。

  剛進公司時,我所屬的研究室一共只有五六個人,除我之外,其他研究人員都是從事絕緣瓷瓶材料的改良工作的,因為在當時,那才是企業的核心產品。只有我一個人被指定去研究陶瓷的新材料***後來我將它命名為新型陶瓷***,理由則是“將來在電子領域一定會需要高頻絕緣材料”。

  這個領域當時還是一個未知的世界,缺乏可靠的研究資料。另外,公司很窮,沒有什麼像樣的實驗裝置,也沒有上司或前輩可以指導我的工作。在這樣的環境裡,要做到“熱愛自己的工作”實在不容易。

  但是辭職轉行又沒成功,我只好留在這裡。於是,我決定改變自己的“心態”。“埋頭到工作中去!”我努力說服自己。即使做不到很快就熱愛工作,但至少“厭惡工作”這種負面情緒必須從心中排除。我決定傾注全力先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再說。

  現在看來,這就是為了“喜歡工作”而做的努力吧,但是當時的我,對這一點也並沒有清楚的認識。

  因為幾乎不具備與新型陶瓷相關的基礎知識,所以一開始我先去大學圖書館尋找有關的文獻資料。那時還沒有影印機,我翻閱了過往的行業期刊和學術紀要,發現重要的內容就立即抄寫在筆記本上。

  同時,雖然囊中羞澀,但我還是堅持購買研究所需的書籍。我還向美國陶瓷協會索要論文,那時總是辭典不離手,邊看邊譯。總之,一切都是從獲取最基礎的知識著手的。

  然後,我依據從這類資料中獲得的資訊開始做實驗,根據實驗結果,再去尋求新的理論解釋,然後再做實驗——不斷反覆這種細緻而踏實的過程,就是我當時的工作。

青春咖啡館讀書心得
公務員讀書心得體會精選
相關知識
企業書籍讀書心得
教師專業書籍讀書心得範文
企業書籍學習心得體會
有關教育類書籍讀書心得體會3篇
關於教育書籍讀書心得體會6篇
教育類書籍讀書心得體會3篇
改革開放書籍讀書心得
管理書籍讀書心得
教育書籍讀書心得體會6篇
教師教學書籍讀書心得體會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