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和鍍金的區別
鎏金又名鎦金,也稱為火鍍金。鍍金是指電鍍金工藝。兩者相同點是使金附著在器具上***用金將器具包裹起來***。鎏金的歷史傳承要比電鍍金早的多,大概有2500年的歷史了,是一項非常古老的裝飾手藝。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供大家閱覽!
鎏金與鍍金的區別
鍍金的前提必須要有電,沒有電何談電鍍?據考證,英國人在19世紀早期發明電鍍金,傳入中國的時間不早於1848年,廣泛應用於器皿製作應該更晚一些。
鎏金的工藝流程
鎏金過程複雜,而且非常容易對人身造成傷害。簡單概括來講是用加熱的方法將金和汞分離,從而使金殘留在器物表面的一種古老工藝。
制金泥***殺金***
將金砸成薄薄的金片,用剪刀剪成細細的金絲,將金絲和汞***水銀***按照1:6的比例混合後加熱至600—800度,生成金汞齊,泥狀混合物。
金、銀、銅都可以與汞發生反應,化學上稱為齊化現象。加熱是讓金和汞加速齊化反應,在平常溫度下金和汞也可以發生齊化反應,即平常金首飾出現白點或白色斑塊。
製做抹金棍
將紫銅棒一端砸扁,磨光滑以後,用酸梅湯浸泡後再沁入水銀中,銅棍的扁平端變白以後就做成了。
紫銅棒
將銅沁入水銀的過程可以理解為齊化過程,生成白色的銅汞齊。
蘸酸梅湯,應該是用弱酸清理摸金棍表面的氧化膜,使得銅更易與汞反應。
抹金
將事先做好的抹金棍,蘸70%的硝酸***古時候用鹽和礬混合物***,塗抹在銅胎體上***鎏金器物***,然後再鏟金泥塗抹在銅胎體表面。
蘸70%硝酸塗抹胎體可以理解為使銅胎體活化的過程,清除銅胎體表面的氧化膜,使銅更容易與金汞齊***金泥***發生齊化反應,生成銅汞齊,從而提高金泥在銅胎的附著力。
栓
用頭髮製成的發栓,蘸50%硝酸按壓金汞齊塗層,使鎏金表面更加的均勻,這個過程非常的重要,俗稱“三分抹七分栓”,如果栓的不好,容易造成鎏金不均勻、附著力不夠甚至脫落。
再用熱水沖洗,沖掉部分硝酸化合物。
烤金***開金***
用火加熱,使汞揮發出去,300-500度時,汞開始析出,鎏金表面會出現水銀珠,需要用鬃毛刷將水銀珠拍散,以免影響鎏金質量。水銀慢慢析出後,鎏金層慢慢由白色變成黃色。
水銀珠
刷光
汞再加熱後生成氧化汞,會在金層中有所殘留,需要用銅絲蘸皁角水輕輕擦拭刷洗,再烤,避免造成顏色不勻。
壓光
汞蒸發後可能會留下氣孔,用瑪瑙製成的牙子,反覆將金層壓實,從而提升鎏金的附著力。
整個鎏金的過程非常有可能出現反覆,經常需要反覆塗抹幾次金泥,再栓、烤、刷、壓。
整個鎏金的工藝過程,都伴隨著汞的揮發,對人身還是有非常大損害的,一不小心就汞中毒了……要做好防範,另外做好廢液回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瞭解鎏金過程有何用
只有深刻了解了鎏金的工藝過程,才能清楚的認識鎏金的工藝價值。提醒注意的是,鎏金在烤金的時候很容易產生氣孔,儘管在壓金的過程中將金壓實,天長日久還是會斑駁脫落,這個氣孔的位置應該是附著力最差的地方了,或許是產生脫落的癥結。
另外,抹金的過程,不但抹上了金,還有汞和銅反應,假設放大100倍來看,即便是再厚的鎏金層,也不太可能將銅胎體完全覆蓋。這些都是鎏金與鍍金由於工藝不同而造成的差異。
區分鎏金和鍍金對斷代是有幫助的,掐準鍍金的工藝年代。鎏金的薄厚,也體現了當時的國力情況,能用厚鎏金做東西的,必定是盛世。鎏金工藝目前還在用,但是非常少見了,大部分都用電鍍金來替代了,或者可以說電鍍金是鎏金的替代品。
鎏金這個詞兒,如今在文玩行業裡並不是很常見,常見於古玩行裡。除了以上所說鎏金與鍍金的差別之外,更直觀的認識是鍍金較薄,鎏金相對較厚實。
榴蓮跟菠蘿蜜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