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論文3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8日

  探究式教學的核心在於“問題的創設”,教師如何創設出既貼合教學大綱,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問題,成為探究式教學的首要環節。關於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有什麼想法和見解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論文篇1

  一、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想探究”

  探究式教學的核心在於“問題的創設”,教師如何創設出既貼合教學大綱,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問題,成為探究式教學的首要環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認識水平、生活實際,以具體的問題為載體,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究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創設問題情境。

  1.收集生活原型。從心理特徵上看,小學生處於感性認知大於理性認知的年齡,要求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必須與學生的生活原型相結合,才能夠引起學生的“探究欲”。在小數乘整數教學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小數的案例,使學生對小數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再回到課堂上進行探究,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髮現“教室中的小數”,量一量書本有多厚、課桌有多高等。

  2.巧妙設定懸念。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將學生引入探究的“殿堂”。例如:在傳統的課堂案例教學中“西瓜每千克0.8元,買3千克。需要多少元?你能算出0.8×3等於多少嗎?先想一想,再算一算。”這樣的教學流程,雖然符合教材的安排,但是實際上並不利於學生探究動機的養成。在教學這一案例時,教師可將其改造為“西瓜每千克0.8元,你帶了3元錢買西瓜,能買多少西瓜呢?”通過這樣的問題,使之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教學內容進行探究,比直接的問學生“0.8×3等於多少”更有效果。

  3.利用學生的錯誤和反思。邏輯性、系統性是數學知識具有的鮮明特點。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形成是在其進行意義建構的基礎上進行的。”要促進學生的意義建構,必須將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放在首位。在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學生的“糾錯”能力,進行反思式探究教學。教師要善於“創造錯誤”,並且能夠主動讓學生“嘗試錯誤”,從而最終糾正錯誤,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對知識進行主動的意義建構。

  二、拓展探究方法,使學生“會探究”

  要不斷探索教學方法方面的創新,改變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努力探索任務驅動、合作探究法、競賽、情境模擬等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促進數學素質的提升。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對學生的激勵和啟發,使學生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使學生的“學會”轉變為“會學”。

  1.多樣化的探究方法。對於探究式教學來說,其難點就是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探索”,如果學生無法掌握知識探究的方法,那麼探究式教學也就無法開展。在小數乘整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打造“認知—猜想—驗證—觀察—比較”的認識鏈條,放手讓學生嘗試,給學生營造自主探究的空間。在追求演算法的多樣化中,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從而找出幾種演算法的共同點,在解決問題中不知不覺的建構小數乘整數的知識。在學習小數乘整數之前,學生學過整數乘整數、並且學過“元、角、分”等相關知識,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新舊知識聯絡起來,促進學生“舊知識的固定點—新知識的連結點—新知識的生長點”的形成,使學生在利用舊知識的基礎上對新知識進行探究。

  2.在動手實踐中進行探究。研究性學習理論教育家杜威指出,必須讓學生通過主動實踐,從活動中學習,才能真正的獲得知識、領悟學習方法。美國教育家波利亞曾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內在的規律、性質和聯絡。”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再是教師對數學知識的簡單再現,而是帶著任務的探索,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針對任務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0.56×7=3.92時,可以藉助畫圖的方式,讓學生通過畫圖,自己動手,對小數乘整數進行直觀的感知和體驗。學生畫一個正方形代表整體“1”,平均分成100份,給其中的56份塗色。引導學生討論“0.56是56個0.01,0.56×7是392個0.01,畫3個完整正方形外加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92份。合起來是392個0.01,即3.92”,最終使學生掌握小數乘整數的演算法。

  三、選擇科學的探究方式,使學生“有機會探究”

  在探究式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空間與時間,創設探究的平臺。在教學中以學生的興趣為前提,通過氛圍的創設,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通過同學間的競爭與合作、師生間的互動,促進學生自主探究。戴爾的“經驗之塔”教學理論認為“:學生的直接參與與密切合作是獲得知識最有效率的重要手段”。羅傑斯的“人本主義”教育理論認為,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是人本主義思想的核心理念,實踐證明,傳統的數學課枯燥、程式化嚴重,不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大大挫傷了學生的自信心,學生的學習需求得不到滿足。而合作學習模式,使得每位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都有自我實現的機會,突出了小學數學教學的“個體化”,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在小數乘整數的教學中,可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合作學習小組,讓學生觀察和討論一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然後猜猜積會是幾位小數,並用計算器驗證自己的猜想。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倡導學生以合作與競爭的方式直接參與學習活動。競爭與合作探究教學是“雙主體”教學模式的重要應用,它變“教師為主體”為“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教學中只是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使學生在活動中自主理解、感知知識,最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不斷完善自我的能力,使學生形成數學學習的“元認識”,形成互相促進、競爭的良好學習氛圍。又如:也可以競賽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將學生分成競賽小組,讓學生比一比“誰填得多”:***%%***裡可以填哪些數?***%%***×***%%***=4.8在競賽中,培養了學生的競爭與合作意識,把學生主動發展、全面探究置於教學的核心地位,實現了小數乘整數的體驗式學習和形成性學習。總之,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究式教學,以其多樣性、靈活性、趣味性成為新課改的必然途徑。在未來的教學中,教師只有積極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想探究”;拓展探究方法,使學生“會探究”;選擇科學的探究方式,使學生“有機會探究”;才能夠更好的發揮探究式教學的優勢,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作者:楊春 工作單位:福建省周寧縣實驗小學

  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論文篇2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應用的現狀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和人們教育觀念的進步,探究式教學逐漸成為學校運用較多的一種教學方法。尤其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探究式教學,能夠進一步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還能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探究式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主動地傳授知識,還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啟發,讓學生在一種輕鬆的氛圍中進行自主學習。在探究式教學模式中,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學習,既能夠通過自主思考得到問題的答案,又能夠通過小組討論和集體討論的方式獲得問題的答案,通過這些方式,刺激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學習。在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探究式教學的主要方式是,教師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和學習的引導者,主要對學生的課堂行為進行監督,保證課堂教學效果和課堂秩序。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會出現小學數學教師對課堂秩序維護存在問題,或者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這些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對探究式教學和新課改的主要目標還存在一定的偏差,這些偏差表現到教學實踐中,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不管是在小學階段還是中學階段,數學都是一門很嚴謹的學科,因此在小學數學學科中進行探究式教學應該重視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

  二、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意義

  1.彌補傳統教學存在的不足。

  長期以來,我國學校的教學方法都是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更重視對學生的教學,重視對理論知識的傳授,還重視對書本知識和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查,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和應試教育。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沒有得到重視,雖然也能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對學生今後的成長十分不利。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使用探究式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在探究式教學模式下,學生會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性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點,對已知的數學事實進行探究和分析,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最後得出相應的理論。這樣既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又能夠讓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發現自身優點,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

  2.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動手能力,因此在這一階段進行教學改革,不僅能夠鍛鍊學生的自身的學習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對與小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一門學科,因此在學習中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勵學生學習。在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中,要求教師對學生提出問題進行鼓勵,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能不斷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3.全面培養小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小學階段開展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改變教育的現狀,一些學生“高分低能”,沒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只是單純地死記硬背。探究式教學就能夠解決這一問題。在探究式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要作用是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鍛鍊,教師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受到這種鼓勵後能夠更積極地進行自主性學習。

  4.培養小學生養成合作意識。探究式教學要求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和探究性學習。學生在集體討論的過程中發現別人的優點並進行學習,發現自身的缺點進行積極改正,形成合作意識。

  三、推進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策略

  1.講課中加入趣味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探究式教學中,應該注意教學方法的配合,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加入趣味題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講解內容,還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推進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比如教師在講解《簡單歸一應用題》時,可以向同學們提出一個測量學生體重的問題,然後讓同學們想辦法用最簡單的辦法測量同學們的體重和。這時同學們會充分發揮自主思維能力進行思考,可能會有同學提出使用體重秤對全班的同學體重進行測量然後求和的方式,也會有同學提出測量幾位代表算出平均數再乘以班級總人數的方法。同學們思考這個問題的過程,就是進行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使用這種方法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

  2.鼓勵學生自主思考。探究式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鍛鍊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比如在小學數學《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教學中,可以先計算簡單的20+10,讓同學們自主思考結果,然後慢慢加大難度,進行數額較大的計算。學生在自主思考的過程中能夠準確地記憶正確的計算方法,這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增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3.開展相應的實踐探究活動。在探究式教學模式下,應該注意開展一些實踐探究活動,重點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難題,讓學生能夠解決這些問題,鍛鍊自己的實踐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集中提出自己的問題,抽取其中典型的問題,在課餘時間進行實際檢驗,這樣能夠讓學生的印象更深刻。

  4.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探討。探究式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的關係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這種模式下,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消除學生的困惑,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努力,這樣既能夠保證學生的學習成效,還能夠改善師生關係,讓探究式教學更順利地推行。

  綜上所述,探究式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發揮能力,實現自主學習。在小學教學課堂中開展探究性學習需要教師和學生的配合,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跟隨教學思路進行練習,多鼓勵學生,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王秀春 工作單位:南靖縣實驗小學

  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論文篇3

  一、發揮教師在合作探究中的作用

  在探究合作過程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探究並不矛盾,適度的引導能讓探究更深入,更有內涵,更有意義。

  1.教師要促進探究、合作等活動的開展

  引導與探索並不矛盾,探索前的適度引導會讓探索走得更遠。合作探究是以問題的設定和提問為前提,教師在探究前需要引導問題,並對合作的方式進行引導。

  2.教師要促進合作探究過程中師生、生生之間的積極互動

  合作探究教學中師生互動式常態,從引導發現問題,到尋找材料解決問題,再到拓展延伸強化運用,都離不開師生的互動。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間合作,使學生互相取長補短,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提升了學習的興趣。教師的引導體現在,教師並非一味地讓學生合作,而是讓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儘量自己解決,自己解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才讓同桌或者小組合作探索、交流,這樣充分提高了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3.教師應為學生合作探究提供必備的資源和環境條件

  為學生合作探究提供必需的資源,創設必要的、有趣的合作探究環境是教師必須要做的事。如,開展長方形、正方形等教學,必須給學生準備這些素材,讓學生“有米可炊”,同時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尊重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和諧的環境下探究、學習。

  二、開展合作探究式教學的過程

  合作探究式教學採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鞏固練習、拓展延伸的過程開展教學,在教學中強調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自發地學習知識,在合作交流中學習知識,增強學生學習能力和整體能力。下面以“因數和倍數”相關內容為例,分析合作探究式教學的過程。

  1.創設情境,引導問題

  為了順利開展教學,要事先準備好12個邊長都是1釐米的正方形紙片,目的是讓學生通過12個正方形拼出不同的長方形。教師首先讓學生用自己手中的12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並詢問學生有幾種拼法。學生可以先在腦海裡想象有哪些拼法,實在不行可以實踐操作,並在完成後同桌相互交流,並幫助沒有拼出的同學多拼幾種。出示操作要求:***1***用12塊完全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看看有幾種拼法。學生動手操作,與同桌交流擺法,並可以在全班說出自己的想法。***2***你能用算式來表達你的擺法嗎?數學是挑戰思維和訓練思維的武器,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是充滿魅力的學科。只有讓學生在“個人—小組—全班”的模式中,多思考,多交流,各抒己見,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上面教師通過創設拼圖遊戲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問題,再讓學生用算式來表示自己的想法,又可促使學生以數形結合來思考和解決問題。

  2.引導探索,發現規律

  在創設的情境中,讓學生將有趣的遊戲與現實的問題相聯絡,從遊戲中得出12個正方形拼出長方形可以表示為:1×12=12,2×6=12,3×4=12。教師匯入因數與倍數。學生先自學教材,然後仔細觀察3×4=12,想一想:你能從數學的角度說說它們之間的關係嗎?請你試著填一填:3×4=12,12是4的******,12也是3的******,4是12的******,3也是12的******。接下來,讓學生用因數和倍數說說算式l×12=12,2×6=12中數字間的關係。同桌互相說一說、聽一聽。因數和倍數也一樣,我們不能單說哪個數是倍數,哪個數是因數,要說清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它們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間的合作,使學生明白因數和倍數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形象生動又容易理解。

  3.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數學內容是較為抽象的,有時由於學生個人認識的侷限性,單靠某一個或幾個學生探究問題,很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時我們就可以考慮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合作探究。只有爭論越激烈,學生的思維才會越來越活;只有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設想,才能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只有這樣他們才會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所在。***1***尋找一個數的因數。教師: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寫出15和16的所有因數嗎?試一試。學生:分別列出15和16的因數有……***學生採取合作的形式探究問題***教師:你們的看法一樣嗎?為什麼你們的答案會有不同?你同意誰的觀點?請你把15和16的因數補充完整。***激發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全班討論***教師:這就說明一個數的因數不止一個,找一個、兩個不難,難就難在把一個數所有的因數全部找出來。學生實踐:想辦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數。教師巡視,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探索,相互之間補充遺漏的因數,並討論自己尋找因數的方法。最後師生共同總結答案。***2***尋找一個數的倍數。可以同上面一樣開展,具體過程略。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方法來探索,尋找答案,自主探索,在知識的矛盾衝突中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小組集思廣益,認真合作討論,群策群力,探尋規律,找出問題的突破口,解決問題,並學會觸類旁通。

  4.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在學生探究完知識後,一定要及時地鞏固新知,讓學生儘快地掌握所學,不要出現探究過程也有了,合作也開展了,熱鬧過後學生又忘記了這樣的情況。當然,練習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遊戲,可以是同學間口頭互動,也可以是師生間的互動。出示例題:***1***5的因數有:***2***3.6÷4=0.9,所以3.6是4的因數。*********3***一個數的最小倍數是21,這個數的因數有1,5,25。及時的檢測練習可以鞏固內化所學知識。針對學生的易錯點、易混點進行練習、討論、反饋,就會化解難點,使問題凸顯並得以解決。鞏固練習後的小組交流,更凸顯出了學生學習中的共性、重難點問題,及時地交流,教師適時地點撥,使問題得以解決,這樣很好地提升了學生對知識的把握度,解決了共性問題,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三、合作探究式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合作探究式學習是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的革命性教學模式,整個教學過程是動態的變化過程,在合作學習和探究中需要教師的引導,需要教師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熱情;需要給學生留足空間,提升探究質量;需要科學評價,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

  1.營造氛圍,激發學生熱情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說“: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係,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尊重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探究合作熱情。為學生創造寬鬆、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教師要同學生一起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習者積極參與,自覺探究,在參與中表現。開放課堂以課內為點,課外為面,課內外和諧銜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影響學生、感染學生。

  2.留足空間,提升探究質量

  留足思維空間,才能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充分發揮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使知識不斷提升、思維不斷髮展、情感不斷豐富。要想開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必須留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間,但實際教學中有時為了課堂的進度,學生幾乎沒有思考的餘地,最終學生只能被牽著鼻子走。小學數學課堂由於其本身具有抽象性,而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未發展成熟,學生得不到思考的空間,思維能力就會受到限制,合作探究也會落空。為此,為了確保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質量,使課堂合作探究教學落到實處,必須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

  3.科學評價,重視個性差異

  合作交流、探究學習多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在探究中應該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充分放手,學生主動探索新知。對於數學教學,我們教師不能“關住”學生,而應更多地“關注”學生是不是成為真正的學習探究者,只有當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中來,才能撞擊出智慧的火花。同時,我們要正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小組合作時,對於每組中學習困難的學生,我們應該儘可能地讓這些學生先表達自己的想法。對小組成員、小組間的科學評價通過多種因素來整體評定小組成績,突出合作的作用,激勵學生主動合作,互相幫助,讓差生有進步,讓優生有發展,從而凝聚團隊力量。總之,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改變了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構建了一個主動探索、合作學習的全新方式。在探究合作過程中,既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同時要熟悉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掌控教學過程,並注意教學中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熱情,給學生留足空間,提升探究質量,採取科學的評價,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

  作者:張明行 工作單位:浙江省玉環縣蘆浦鎮中心小學

看過" "的還:

尖子生的十大學習生活習慣
數學單元複習手抄報
相關知識
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論文3篇
論探究式教學的提問技巧
適應探究式教學加強學生自信心的培養
市場營銷專業探究式教學論文
小學數學教育教研論文3篇
農村小學藝術教育論文3篇
初中數學教研教改論文3篇2
中學數學教學教研論文3篇
高中數學教學教研論文3篇
高中數學教研論文3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