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茶文化報告的文章3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中國是茶的故鄉,直到現在,中華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有關於茶文化報告的文章,一起來看看。

  有關於茶文化報告的文章1

  《閩都茶文化》開題報告

  閩都茶文化歷史:

  福建是烏龍茶的故鄉,有一千年的茶文化歷史,是茶文化的發祥地,福建產茶文字記載比《茶經》早300餘年,著名的蓮花峰及其蓮花茶構築了一道獨特的僑鄉茶文化風景線。建茶、鬥茶在宋元二朝尉然成風,明清時期,茶葉創新增多,開創烏龍製茶工藝,茶葉貿易漸盛,武夷山的茶山、茶水更加點綴了福建茶的文化底韻。現代福建茶文化在繼承前人的基礎進一步發揚光大,種茶、製茶、售茶、品茶、賽茶等幾乎佔據了茶鄉人的生活內容。製茶講科學,品茶有文化,構成獨特的福建區域人文特徵。

  從柴米油鹽醬醋茶到琴棋書畫詩酒茶,茶與百姓生活,如此貼近,雅俗共賞,茶是一種深沉而雋永的文化。數千年的歷史積澱和文明傳承,使絢麗多彩的華夏文明奇妙地溶化在茶香之中,以至在人類歷史上,人們視茶為生活的享受,友誼的橋樑,文明的象徵,精神的化身。它的發現與應用,曾給世界以震驚,為世人所矚目。中國被稱為“茶的故鄉”、“茶文化的發祥地”。

  連綿中國茶文化歷史,福建茶文化凝聚著地理靈性,茶在福建已有上千年之久,茶類的創制要數福建最多,品茶的技藝也數福建最奇,福建茶葉在中國茶葉發展乃至世界茶葉發展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

  閩都茶文化種類:

  明末清初福建創制了烏龍茶,釋超全1625-1711 《武夷茶歌》、《安溪茶歌》;清·陸廷燦1734《續茶經》引的《王草堂茶說》;清·董天工編1751《武夷山志》等記載了烏龍茶的製作技術。烏龍茶問世後就受到人們的喜愛並出現了適於烏龍茶的獨特品飲方式,俗稱工夫茶。清·彭光鬥1766 《閩瑣記》、袁枚撰十八世紀八十年代或稍後亦注1786《隨園食單》、樑章鉅撰1845《歸田瑣記》、施鴻保撰1857《閩雜記》、徐珂《清稗類鈔》;連橫1878-1936《雅堂文集》等都有記載。此間,烏龍茶也傳入了臺灣。

  福建生產工夫紅茶,相傳清咸豐、同治年間1851-1874年在福安坦洋村試製成功,經廣州運銷歐洲,很受歡迎。此後大批茶商接踵而來,入山求市,開設茶行,周邊茶葉雲集坦洋,“坦洋工夫”的名聲也不脛而走。在福建境內,還有白琳工夫、政和工夫,通常稱為福建三大工夫紅茶。

  福建用茉莉花窨茶大約始於明朝。到清朝,窨制方法較明朝又有發展,並開始出現大量的商品茶,清咸豐年間1851-1861,茉莉花茶大量生產,暢銷華北各地。1890年前後各地茶葉運到福州窨制花茶,福州便成為花茶窨制中心。

  創新茶科技,豐富茶種類,成了這一歷史時期的主旋律。此時茶葉貿易漸盛,在相當一段時期,武夷茶Bohea成了中國茶的代稱。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福建烏龍茶以其獨特的魅力風靡日本飲料市場,可謂是櫻花時節念水仙指:水仙茶等,烏龍東渡創奇蹟。

  武夷茶文化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元代始成為皇室貢品,並在武夷創辦御茶園,茶文化遺址遍佈武夷山中。有唐至民國古茶園、宋遇林亭窯址、元大德至明嘉靖御茶園、明大紅袍名叢、清龐公吃茶處、明至民國古茶廠、清茶政告示石刻等。武夷山是儒、釋、道三教同山之處,著名史學家蔡尚思教授曾讚道:“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1962年冬郭沫若遊武夷詩云:“九曲清流繞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蘭生谷香生徑,方竹滿山綠滿溪。六六三三疑道語,崖崖壑壑競仙姿,清波輕筏觴飛羽,不會題詩也會題。”茶與三教有不解之緣,茶中蘊和,茶中寓靜,茶的“和、靜“的稟性乃三教所追求的境界,三教思想之精華也豐富了武夷茶文化的內涵。

  茶都美譽:

  安溪產茶有字可考於唐。唐末,閬苑巖巖宇大門有:“白茶特產推無價,石筍孤峰別有天。”開先縣令詹敦仁914-979年曾留下許多茶詩。明清崛起,至光緒三十年茶園面積達3.1萬畝,並有規模出口量。如今是烏龍茶出口基地,中國名茶烏龍茶之鄉。

  在茶都建造了中國茶都茶文化博物館,佔地四千平方米以上,館內設有中國茶史廳、中國烏龍茶展覽廳、中華茶韻全國攝影大賽精品展廳、中國茶葉品種廳、中外茶具廳、名家名人茶事書畫廳、茶藝表演廳、多功能廳等。古代茶和當代茶在此約會,那古遠的、凝固的茶香升騰了,而那清新的、飄逸的茶香卻聚焦成永恆,能不說尋香首推茶,品茗此為都?

  從茶鄉到茶都,安溪向世人展示全新的姿態,2000年中國茶都安溪茶文化旅遊節、2001年中國海峽兩岸茶文化交流會等的成功舉辦,乃至2002年的中華茶產業國際合作高峰會的召開,“讓世界瞭解安溪,讓安溪走向世界”不僅是心願,而更是一種飛躍,一種茶文化新紀元的飛躍,安溪茶文化正在為中國茶文化建設譜寫絢麗的篇章。

  八閩茶文化:

  穿過福建茶文化的歷史長廊,如今的八閩山水,把如春的茶園珍藏,讓清芬的茗香釋放,白茶、花茶、紅茶、綠茶、烏龍茶爭奇鬥豔,風景這邊獨好。茶在福建形成了獨特的自然生態特徵,以及以此為載體的區域人文特徵。民間茶俗、茶情、茶藝絢麗多姿,支提、鼓山的“普茶”、閩東畲族“寶塔茶”“新娘茶”“鳳凰茶”、將樂“擂茶”、古榕茉莉、福建工夫茶,不勝列舉;茶歌、茶謠、茶舞、茶劇遍及全省,福建茶葉品種繁多,名茶薈萃;福建茶文化源遠流長,華章壯闊。走近福建茶,一個四序湧翠、天地凝芳的山水世界;走近福建茶文化,一個年代古遠、日月生輝的人文世界……

  有關於茶文化報告的文章2

  茶文化研究報告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茶文化,是我國曆史悠久的傳統文化中的瑰寶,茶以其獨特的魅力,將我們深深吸引,於是決定對其展開全面探究。因為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必要去了解中國茶的歷史、種類、衝沏等各方面的知識,因此,我們九位好茶的同學就組成了這個有關中國茶文化的研究性學習課題小組。

  關於茶,可以研究的極多,有茶具,茶飲,茶道等等。我們上圖書館,上網,請教老師等,從多方面研究,不僅對茶有了更深的瞭解,也對調查的技術有了更深的實踐。

  二、研究過程概述

  通過對中國茶文化較詳盡地介紹,讓大家能夠對中國茶有更深的瞭解,懂得如何去品茶,品出中國茶的韻味。在研究學習中,我們組的成員都積極地尋找資料、提供素材。我們通過上網、到書店尋找相關圖片,最後交由課題組長加以整理並製成網站。我們的網站分別介紹了茶史、茶葉的製作、茶的衝沏等各方面的知識。

  二、研究內容

  1、沏茶之水

  “茗者,敘茶品也;水者,擇茶水也;盞者,示茶具也;居者,論茗飲之環境也;茶藝者,闡茶飲之哲學精髓也。此五者融會貫通,既有其博大精深,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一面,又有其雅俗共賞,不拘一格,各取所需,靈活應用的一面。茗、水、盞、居、藝,每個字都蘊藏著豐富的內容。”在綜述古人擇水的同時,用科學指標歸納水質的基本條件是無異色、異味、異嗅,無肉眼可見物,渾濁度不超過5度,pH值在6.5~8.5之間,總硬度不高於25 度以及毒理學細菌指標均符合標準等。比如如龍井茶和虎跑泉就是好水配好茶的典範,它們被稱為 “西湖雙絕”。在明代的《四時幽賞錄》一書中,作者先是對虎跑泉的地理環境作了描述和分析,它三面環山,形成馬蹄形窪地,成為泉水集水的來源,接著給泉水以科學的解釋:“由於虎跑泉水從難於溶解的石英岩中滲出,所含不溶性礦物質、雜質、汙染物少,不易形成矽酸鹽沉澱,因此泉水透明澄澈,甘冽醇厚,質地潔淨,硬度很低,含有珍貴的微量元素和其他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具有一定的醫療保健作用??” 另外,沏茶倒水也有一定的講究,一般步驟如下:

  1、倒水:將壺內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2、燙壺:將熱水衝入壺中至溢滿為止。

  3、置茶:這是比較講究的烏龍茶置茶方式,將一茶漏斗放在壺口上,然後用茶匙撥茶入壺或自由一點直接用手抓茶葉亦可。

  4、燙杯:將茶杯放入茶船中,利用水的得餘溫燙杯。燙杯的作用是:保持茶湯的溫度,不致於冷卻太快。

  2、茶葉種類

  我中華茶飲歷史悠久,歷代積累的名茶品種不勝其多,據傅巨集鎮《茶名匯考》的統計,包括失傳的和現在仍然生產的,超過了八百多種,難以一一縷述。我們著重介紹了普洱茶、烏龍茶、功夫茶、鐵觀音等著名茶種。

  溫文爾雅普洱茶

  普洱茶因集散地的地名而得名。普洱茶的原料,主要產於雲南瀾滄江流域。現代的普洱茶,包括普洱散茶和普洱緊壓茶兩大類。其原料,主要滇青茶。作為普洱茶原料的滇青毛茶,因採摘時期不同,可以分為春尖茶,二水茶和谷花茶。清明至穀雨所採的茶葉,稱為“春尖”。芒種至大暑所採的茶葉,稱為“二水”,又分細黑茶,二介茶和粗茶,為緊壓茶的原料。白露至霜降所採的茶葉,稱為谷花茶,白毫特多,亦很細嫩,為制餅茶的原料。

  普洱茶的功效:

  1降脂、減肥、降壓、抗動脈硬化。

  2防癌、抗癌。

  3養胃、護胃。

  4消炎、殺菌、治痢。

  功夫茶

  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功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為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後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功夫茶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為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衝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烏龍茶烏龍茶是一種半發酵茶,就製造中鮮葉內含物轉化而言,作為茶葉特徵性物質的多酚類酶促氧化作用程度,介於抑制酚類酶促氧化作用不發酵綠茶與促進酚類酶促氧化作用全發酵紅茶之間;即發生酚類的部分酶促氧化作用,遂形成烏龍茶特有的品質風韻一香高、味醇,綠葉紅鑲邊。伴隨茶文化的宣傳發展,烏龍茶憑藉其優良品質,逐漸為人們所接受和喜歡,暢銷國內外。

  鐵觀音

  鐵觀音原是茶樹品種名,由於它適制烏龍茶,其烏龍茶成品遂亦名為鐵觀音。所謂鐵觀音茶即以鐵觀音品種茶樹製成的烏龍茶。而在臺灣,鐵觀音茶則是指一種以鐵觀音茶特定製法制成的烏龍茶,所以,臺灣優質鐵觀音茶條捲曲、壯結、沉重,呈青蒂綠腹蜻蜓頭狀。色澤鮮潤,砂綠顯,紅點明,葉錶帶白霜,這是優質鐵觀音的重要特徵之一。鐵觀音湯色金黃,濃豔清澈,葉底肥厚明亮,具綢面光澤。泡飲茶湯醇厚甘鮮,回甘帶蜜味;香氣馥郁持久,有“七泡有餘香之譽”。

  3、繽紛茶具

  中國把茶具提到“器是茶之父”的高度。且不說法門寺出土的唐代令人眼花目眩的高貴茶具,就是民間的茶具也是五花八門,豐富多彩。茶具並不是簡單的盛茶之具,茶具的選擇要視一定的茶品、季節、飲茶的場合等而異。古典的茶具又是一種可以欣心賞目悅目的藝術品,收藏物件,真是妙不可言。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加快,不同於古人的悠閒自適,所以茶具也必然與時共進,發展出許多新式的茶具,

  飲茶的環境是中華茶文化“天人合一”不可分離的組成部分。佛道儒的佛茶與茶禪結合,更是超然物外,悠遊哲學境界。民間的茶館、茶肆、茶坊等則是另一種風光,它們還兼有溝通訊息、談判條件、和解糾紛等的作用,這一切都在中陷於中斷。改革開放以後,隨著經濟生活的迅速提高,傳統的茶館終於逐次恢復,並進一步向豐富多彩的茶藝館發展。

  4、茗的藥用

  我國古籍上說茶葉具有清咽、解渴、消暑、去乏、安神、明目、利尿、下氣、去肥膩、養性等等功用,現代科學確認一點也不錯。現代科學研究還發現茶有防輻射、防高血壓、冠

  心病、減肥、健康美容等效果。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品茶也將扮演新的角色,為人們的生活增添樂趣。茶飲具有清新、雅意的天然特性,並且能靜心神,還能做藥料,可見茶的確是有多種妙用的極品。盧全這個愛茶成癖的“茶中亞聖”也曾在《飲茶歌》中寫到“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孤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清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也,唯覺兩腋羽清風生。“茶是提神醒腦,清腸解毒的靈藥啊!茶飲更是人們下的飲料,它獨特的風味,較強的營養價值以及保健功效吸引了眾多人;茶也以它自身的妙用,為人類的健康帶來了福音。

  5、多彩茶聯

  中國茶葉,源遠流長,茶聯亦是我國楹聯寶庫的一枝奪目鮮花。

  成都早年有家茶酒鋪,聯曰: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閒,且喝一杯茶去;勞問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倒一杯來。人一生都在為名利奔波,而淺茶一杯,人心可靜,從古至今,多少人借酒交友,但茶亦是友誼的傳遞方式。如:美酒千杯難知己,清茶一盞也能醉人。茶的醉人之處在於品茶者的心境,人心已醉,那喝茶亦能醉人,一幅幅茶聯,道出多少茶語,讓人看到多少“悠乎哉”。

  且看那“甘泉天際流,香茗霧中飄。”

  且聞那“飄鄉屋內外,味醇一杯中。”

  且賞那“精緻”茶聯,品味茶之真諦。

  三、研究過程

  首先,確定了我們的課題,然後,由組長撰寫開題報告,為我們分配任務。因由於我家庭條件的限制,我只能負責整理資料和一些文筆工作,而其他的組員.則按照各自的情況給予合理的分配。我對於組長的分配給我的任務較為滿意,因為這些對我來說不算很難,而且這對我是個新的挑戰,我要努力把我的份內工作做好,把我們的課題儘量完成得盡善盡美。我們經常出外進行必要的實地考察或採訪工作。在出外的研究學習中,我們知道了,原來,不只是書本上那些華麗的文字是吸引人的,而外面社會百態,酸甜苦辣,也一樣是吸引我的。另外,我們每個人在回家後也有事先分配好的任務,例如茶文賞析、研究感悟等等,在完成以後分別用郵箱、MSN等各種渠道將資料彙總到組長處進行統一編排,甚至利用假日參觀茶館茶場,聽茶文化講座,記錄下了大量有意義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其實還有好幾張有關茶文化的圖片,但由於種種原因及時間關係我們只能挑選其中較具代表性的圖片進行掃描增長了我們對於茶種、茶具、茶藝的瞭解,也豐富了我們的假日生活,使我們度過一個個充實多彩的休息日。我們也知道了很多關於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的過程,還知道了許多茶的知識,例如要怎麼沖泡茶、怎麼分辨茶的好壞等,還了解了中國各族的飲茶習俗以及外國的飲茶習俗,使我們受益匪淺!在學習的後期,我們的工作任務更緊張了。要把一份份資料按一定邏輯順序排列,還要逐字檢視資料,檢查是否有錯字或有需要改善的地方;還有在組長撰寫結題報告時,每個人也參與進去寫了。

  整個研究性學習融合了我們找資料的汗水,探索的辛勞和收穫的喜悅。通過這次的研究性學習,使我們懂得了,人在這個世界上絕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社會連成一個整體的,而且,通過這次研究性學習,也加強了我們對自己民族的瞭解,還擴充套件了我們的知識面。我們還要努力將這個角色扮演好,學會通過多渠道去解決問題,學會與人交往,學會勇敢的挑戰!關於這一次對茶文化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我們找到了大量的,不計其數的資料,但由於時間問題以及其他外在因素導致我們只能摘要取出其中獨具代表性的關於茶文化的精髓。例如:茶文化中的“茶葉的鑑別方法”就長達十頁,我們還在茶館對一些有代表性的茶葉進行拍攝,並存入每個組員的磁碟中,每一個圖片還附帶一篇對該圖片上顯示茶葉的簡要介紹。如茉莉花茶、安西鐵觀音茶、普陀佛茶、西湖龍井茶、英德紅茶、祁門紅茶。沈驪和邵瑜、張瑩同學還曾經到茶藝館中觀察茶藝師們泡茶的整個過程,並親自品嚐。那是一種潮洲功夫

  茶,後來大家又和小組成員嚴含雪、莊琳一起去一家茶店進行採訪、拍攝並親自試驗泡潮洲功夫茶,還拍攝了一些泡茶的照片,最後,茶館老闆還幫我們全體成員在茶館拍了一張照片。由於其他許多外界因素,我們未能把照片掃描出來。我們還從有關茶文化的書籍上找到了少數民族泡茶的圖片並掃描附上。這些圖片分別為傣族竹筒茶、基諾族的涼拌茶、雲南烤茶以及白族的三道茶。

  四、研究總結

  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它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於宋代,在漫長的歲月中,中華民族在茶的培育,品飲,應用,以及對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上,為人類文明留下絢麗光輝的一頁。尋根溯源,世界各國所飲的茶葉,引種的茶種,以及飲的方法,栽培的技術,加工工藝,茶禮茶儀,茶俗茶德,最初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播出去的,因此,我國被稱之為"茶的祖國"。作為一名值得驕傲的華夏子孫瞭解茶文化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經過一年多的課題研究,使我們對茶文化有了比較深刻的瞭解,同時也更加清楚了茶文化的發展過程,更重要的是我們在研究過程中體會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我們還採用了採訪老師、茶館工作人員,上網、在圖書館查詢資料的方法。通過對茶文化的研究,使我們對茶有了更深的瞭解:知道了它的發展過程,懂得去分辨茶的優劣,去用心地品嚐一下我們本地茶。這次活動增強了大家團結合作的精神,增進了友誼,為將來踏上社會奠定了基礎。

  通過這次的研究性學習,我們小組的每個成員都深切感受到了自己動手實踐學知識的好處,這一次非課堂的知識學習、全方面提高我們的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學到的知識非常深刻,我們自身的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夠我們一生受用!

  有關於茶文化報告的文章3

  家鄉茶文化研究報告

  我的家鄉在杭州,杭州西面皆有山,西湖群山皆產茶。西湖秀麗的湖光山色孕育出了龍井茶的特有品質,在我國眾多名茶中獨佔鰲頭。清乾隆皇帝下江南遊龍井村時,將胡公廟老龍井寺廟前的18株茶樹封為“御茶”,從那時起,龍井茶名聲大振。我們杭州人都以她為傲。西湖龍井產於杭州市西湖區西湖鄉,這裡的丘陵坡地佔全鄉的95%,龍井茶園就分佈在林木茂盛的秀山峻峰上,全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是162攝氏度,年降水量1400毫米,無霜期長達250天以上,加之土壤肥沃,成為龍井茶園最好的生態環境。西湖龍井茶產地主要分佈在獅峰山,梅家塢,翁家山,雲棲,虎跑,靈隱。因為產地不同和炒制技術的不同,歷史上分為獅,龍,雲,虎,梅五個品種,現在已經調整為獅峰龍井,西湖龍井,梅家塢龍井三個品級,各個品級都具有各自的風格。

  龍井茶的採摘很考究,茶樹發芽時採摘只有幾天的時間,茶農們都說:“早採三天是個寶,晚採三天便成草。”清明前採製的龍井茶我們稱她為明前茶,品質最佳,只採一個嫩芽的稱為“蓮心”,採一芽一葉的稱為“旗槍”,採一芽兩葉初展的為“雀舌”。你們知道嗎?500克特級龍井含嫩芽三萬餘粒,炒制500克龍井茶需要4個多小時呀! 龍井茶的外形扁平堅實挺直,像一片片藍花瓣,色澤嫩綠或翠綠,猶如初春的柳芽。好水泡好茶,當然離不開虎跑泉,我們杭州的虎跑泉還是中國五大名泉之一呢!茶湯清澈明亮,香氣清香而持久,龍井茶和虎跑泉並稱為西湖雙絕。喝龍井茶可選則玻璃杯,可觀奇形觀奇色,杭州的龍井茶就是已形美、色綠、香郁、味甘,之四絕而著稱於世。

  節假日,杭州人最愛去飲茶了。喝茶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份了。一杯茶,如果還有一個舒心的品茶環境,現在的人們不在單純是飲茶了,已經上升為一種綜合的生活藝術。


中國茶文化茶與生活的文章
淺談中國茶文化的1000字論文
相關知識
有關於茶文化報告的文章3篇
有關捐款調研報告範文
有關社會實踐報告論文
中國茶文化報告範文
有關公司業績報告範文
有關教學實習報告範文
關於夢想與成功的事例3篇
關於堅持而成功的事例3篇
關於員工責任心的心得3篇
有關幼兒小班教案的反思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