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對祛病健身的影響
太極拳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專案之一,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不僅表現出精湛的技藝,蘊涵著深刻的哲理,而且具有其獨特的醫療保健、養生價值。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供您閱讀!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給人類留下了博大精深的健體養生之道。在《三國志—魏書—華佗傳》中曾有論載,華佗認為:“人體必須經常活動,才能使飲食消化,血脈流暢,少生疾病”,所以他遂模仿虎、鹿、熊、猿、鶴的動作,創立了“五禽戲”,來活動關節、鍛鍊身體,以達到強身健體、防病延年之目的。
太極拳作為一項傳統的健身運動,是以東方哲學思想——太極理論為指導的。而陳氏太極拳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陳氏九世祖陳王庭在家傳拳術的基礎上,揉入了其它拳術的精華,結合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結合陰陽之理,把螺旋纏絲運動融於清靜之中,這種動與靜的結合,產生了內氣與外形、思維與動作、快與慢、收與放、開與合等動作意氣的相互協調。從而在思想上得以安逸,從形體上得到鍛鍊,元氣得生,精氣得保,收到祛病健身的效果。
這種“形神兼備、內外兼修”,滲透著中國古典哲學《易經》的陰陽學和道家的養生學及中國固有的傳統中醫經絡學的豐富內涵。充分吸收了道醫兩家導引與養生功法之精華,其核心是:“丹田混元氣和纏絲內功,以心為煉氣之法,以丹竅為煉氣之門,最終達到”上下相隨,內外相合,固身一家,混元一體“的境界。
在陳氏太極拳,它融拳法、功法、用法和拳經、道經、醫經為一爐,集養生修持,康復保健,競技觀賞為一體,具有完整的體系及完善的理論,是東方文明與人體運動完美結合的奇葩。
活動與運動這兩種形式,雖然對於人類的身心都有益處,但是兩者的內涵各不相同。活動的目的在於使人心神健康;運動的目的在於使人身體強壯。心神健康的人,身體不一定強壯;身體強壯的人,心神也不一定健康。只有心神健康而又身體強壯的人才會有幸福的人生,才能延年益壽。縱觀從事激烈運動專案的人,從世界拳王到一般的運動員,他們沒有哪一個不是身體很強壯,但是沒有哪一個不飽受傷痛的折磨呢?這是由於運動過於激烈,心臟負擔過重,臟腑受到損傷。而從事太極拳運動的人則不然,有的人看其身體外形好象很瘦,行動舉止慢條斯理,打拳動作像慢軟柔鬆,但多數身體很棒。這是國為他們的臟腑不但未有損傷,而且在練拳時達到鼓盪按摩的效果。太極拳在習練過程中,還具有調理氣血的作用,因為其拳理是“以意行氣、以氣運身“,”行氣機通調無阻,氣運血行,血脈自然和順,無留滯淤塞之弊“。
在中醫理論中有一句名言:“上工治末病”,其含義在於最高明的醫生是在人們未生病之前,讓你不得病。而太極拳正是幫助人們防病於未然的上乘“醫生”。《黃帝內經》是我國古代文化中最經典的著作之一,也是中華傳統醫學中現存最早的一部經典理論。在傳統中醫學中有幾個較為明顯的特徵與太極拳的拳理、拳法極為一致。這三個特徵是:一是辯證施治中的整體觀;二是陰陽平衡論;三是經絡學。而太極拳所強調的是在:“一動無有不動”,“周身一家”的原則。所謂的“氣沉丹田,含胸塌腰,鬆肩沉肘”等,所習練的目的以達到氣血平衡,身心平衡。陳鑫在拳經中說:“太極拳,纏絲也。”它要求拳式動作不論大小、快慢、開合都要走螺旋式運動,從而起到疏通經絡的作用。這與中醫經絡學有著“非同步同工”之處。
誠然,太極拳的鍛鍊它並不是針對某些疾病或對某個區域性的“病灶”直到治療的作用或特異性療法。而是以改善人體整體機能狀態,提高人體素質為目標的鍛鍊方法,太極拳是通過自我鍛鍊、調節和控制內臟機能活動,從而改善全身機能狀態和新陳代謝,提高免疫機能和防禦能力,達到祛病養身、益壽延年。
太極拳對冠心病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