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文化牆孩子作品的展示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3日

  幼兒園文化是指以師幼價值觀為核心以及承載這些價值觀的物質和制度的存在物。幼兒園文化牆充分展現了兒童們的創造力,一些自己的作品都會展現在文化牆上。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幼兒園文化牆的高清圖片

  幼兒園文化牆的設計圖

  如何在幼兒園建設民俗文化

  創設民俗環境,感悟特色文化

  人們都說“環境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師”,《綱要》中也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在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中,將創設主題與民俗文化教育有機滲透,並充分利用家長和社群資源,帶領幼兒一起動手操作,不但裝飾、美化了幼兒園的環境,也讓幼兒隨時能夠與這些民俗文化藝術產生互動,對幼兒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如我們將中華經典故事,如《司馬光砸缸》《曹衝稱象》《孔融讓梨》等佈置在樓道銜接處,培養幼兒聰明、勇敢、謙讓等傳統美德;將中國傳統剪紙作品、國畫作品、京劇服飾等裝飾在樓道內,讓幼兒在欣賞的同時,也感受到我國的傳統文化藝術之美;和幼兒一起將他們親手製作的龍舟、肚兜、扇子等佈置在幼兒園大廳,與幼兒產生充分的互動,提高其對我國傳統文化內涵的理解;將祖國各地的名勝古蹟、家鄉的特產裝點在一樓和二樓的展廳裡,引導幼兒瞭解國家及家鄉的特色文化,培養他們愛家鄉、愛祖國的積極情感。

  我們還在幼兒園開闢了國畫和京劇專項室,在這裡,老師帶領孩子們開展剪紙、國畫、泥塑、印染、京劇演唱等課程,使孩子從小就接受民族文化的薰陶,激發孩子對民族文化的興趣,提高孩子對民族文化的熱愛。

  甄選民俗內容,設定教育目標

  眾所周知,我國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形式豐富,包括精神民俗、物質民俗、社會民俗、歲時民俗、禮儀民俗等眾多內容,在這些內容中,如何甄選出既使幼兒感興趣,又適於幼兒發展的內容,成為我們首先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經過反覆地蒐集資料和教師們的廣泛研討,我們在精神民俗中選擇了一些眾人皆知的、易於被幼兒理解的童謠、美德故事和神話傳說,如孔融讓梨、鐵杵磨成針、神筆馬良、精衛填海等,讓幼兒在理解這些文學作品的基礎上,傳承我國人民勤勞、善良、純樸的美德;在社會民俗中我們選擇了我國最常見的少數民族,如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包括他們的民歌、民樂、民族舞蹈等;在物質民俗中,我們選擇了那些具有民族藝術特色的內容,如印染、國畫、剪紙、麵塑、茶藝,以及不同少數民族的服飾等,引導幼兒欣賞;在歲時民俗中,根據我園的傳統節日,我們選擇了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元宵節等;在禮儀民俗中,我們根據幼兒的生活特點,選擇了拜年禮儀、進餐禮儀、問好禮儀等與幼兒已有經驗緊密相關的內容。

  另外,我們還針對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根據大、中、小班對這些民俗教育內容進行細化。

  小班的民俗教育目標為:對家人、老師有禮貌,熟悉親人的不同稱謂,培養愛老師、愛父母、愛家人的情感;能與同伴友好相處,體驗與人分享的樂趣;學習撕、剪、粘、畫的簡單技能;願意與夥伴一起學習。

  中班的民俗教育目標為:萌發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對長輩有禮貌,願意為他們做事;與同伴交往大方,說話自信,做事誠信;能用簡單的剪紙、國畫、民樂、民舞、民俗裝飾等手段進行創作和表現,激發學習興趣。

  大班的民俗教育目標為:知道自己是中國人,培養愛祖國的情感;尊敬長輩,培養愛心與孝心;樹立敢說敢做的自信;對民俗文化感興趣,能運用剪紙、國畫、泥工、民樂、民舞等形式表現民俗文化的內容。

  組織主題活動,豐富民俗認知

  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主要包括主題活動和區角活動。其中主題活動是現今幼兒園普遍採用的一種教育方式,在教學中,教師帶領幼兒圍繞一個主題進行自主探索,更有利於師幼互動,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為此,我們將甄選出來的民俗內容與主題相結合,從幼兒的興趣入手開展主題,圍繞教育目標組建集體教育活動,透過民俗的視窗,讓孩子們領略色彩斑斕的民俗文化,審視民族的歷程,領悟祖國的無窮魅力,使幼兒成為健康活潑、好奇探究、文明樂群、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兒童。

  如在小班我們開展了“過新年”的民俗主題。主題中我們開展了放鞭炮、舞龍、過新年、新年運動會、新年的裝飾、好吃的糖葫蘆等集體教育活動。

  再如,在大班我們開展了“歡樂民俗村”的主題活動,設定了爬長城、民族大家庭、神奇的中藥、祖國之最、掛燈籠、民族娃娃、扭秧歌、京劇臉譜、新疆小姑娘、賽馬、媽媽格桑拉等集體教育活動。

  在《京劇臉譜》的美術教學中,教師採用欣賞、探索、模仿、創造等教學法,引導幼兒瞭解京劇臉譜的主要特點,並通過多媒體課件學習了京劇的歷史與傳承。在整個集體活動中,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高漲,他們一起創編京劇造型,設計京劇臉譜,極大地豐富了幼兒對我國傳統京劇文化的認知與感受。

  開設區角活動,提升創作水平

  區角活動是教師和幼兒一起在班級中創設一定數量的區角,並通過區角環境的創設、區角材料的提供,引發幼兒參與的興趣,提高幼兒各方面能力發展的自主性活動。它更有利於幼兒與材料、與同伴產生有效互動,從而促進其操作能力、想象力、創造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個性化的發展。

  為此,我們根據民俗主題的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每個班級設定了1-2個民俗文化區***如在大班開設了民間剪紙區、京劇臉譜區、青花瓷器區;在中班開設了藍印花布區、燈籠裝飾區;在小班開設了玩泥區、拓印區等***,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體驗參與民俗文化創作的樂趣,體驗快樂,感受幸福。

  另外,我們還在每個班級中設立了民俗生活體驗區,為班級配備了烤箱、電磁爐、小石磨、鍋具、案板、擀麵杖等真實的灶具、餐具,帶領幼兒在區角活動中欣賞本市、本省,甚至全國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美食,如保定醬菜、天津麻花、山西面塑、新疆烤饢、清真月餅等,並從幼兒園伙房請來專業的麵點師傅與孩子們一起製作。

  開展民俗活動,激發民族情感

  陶行知說:“整個的生活要有整個的教育。”幼兒的生活是幼兒園、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大生活,在生活即教育理論的引導下,我們的幼兒教育必須樹立幼兒園、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大教育觀,才能實現“整個的教育”。為此,我們每年都會在全園舉行不同形式的民俗進園活動,通過對這些民俗藝術文化的欣賞、體驗、表達、表現,一方面豐富了幼兒對我國傳統的民俗節日的認知,另一方面也讓他們感受到我國的傳統民間藝術風格,體驗到活潑、幽默、滑稽、誇張的民間藝術情感。

  在清明節前後,我們會帶領小班的孩子去野外踏青,帶領中班的孩子到軍校廣場上去放風箏,帶領大班的孩子去保定師範學校的“七六”紀念碑前祭奠先烈。在端午節,我們會邀請秧歌隊入園表演扭秧歌、跑旱船,和家長一起舉行包粽子比賽。在重陽節,我們還會帶領孩子們到敬老院給那裡的孤寡老人送禮物、表演節目。我們還會在新年前組織親子運動會,讓孩子們在或是輕鬆、或是熱鬧、或是肅靜、或是祥和的氛圍中產生對不同節日的真實感受,從而親身體驗到傳統節日文化的多姿多彩。

  總而言之,我們通過不同方式將民俗文化有機融入課程中來,使幼兒的課程內容學習和民俗文化學習在統一過程中綜合進行,使民俗文化教育成為幼兒園課程中的一部分,使之與幼兒園其他課程整體共生共容。我們相信,通過這樣的教育,孩子親近民俗文化的同時,心靈中也會播下一顆熱愛傳統文化的種子,他們一定能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班級文化牆高清的圖片素材
小學班級文化牆的設計圖片
相關知識
幼兒園文化牆孩子作品的展示
幼兒園文化牆的圖片及策劃方案
幼兒園文化牆的高清設計圖片素材
幼兒園文化牆的主題設計圖
幼兒園文化牆的設計素材圖
幼兒園文化牆的設計圖片展示
幼兒園文化牆的設計圖片展示
幼兒園文化牆的高清效果圖
幼兒園文化牆的高清效果圖
幼兒園文化牆的圖片及標語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