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六課觀錢塘潮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六課《觀錢塘潮》寫出大潮這一壯麗的“天下奇觀”,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感情。小編在此整理了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六課《觀錢塘潮》資料,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六課《觀錢塘潮》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裡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濛濛的薄霧。鎮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臺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長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剎那間,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湧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

  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六課《觀錢塘潮》教材分析

  主要內容這是一篇講讀課文。通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觀。

  中心思想本文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段落結構全文共有五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指出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可以作為第一段。“奇觀”指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自古以來”是說錢塘江大潮自古就有。僅一句話,就突出了錢江大潮的“古”和“奇”。

  第二自然段講潮來之前的景象,可以作為第二段。先講觀潮的時間——農曆八月十八,地點——海寧縣鹽官鎮的海塘大堤。再講潮來之前江面上的景色。有兩點值得注意:一點是“江面上很平靜”,這和潮來之時的“動”形成鮮明的對照;一點是“越往東越寬”,這實際上是簡略地介紹了錢塘江口的地形***這種特殊的地形對錢塘江大潮的形成有決定作用***。接著講岸上的景象。“早已人山人海”,說明觀潮的人非常多,人們早早趕來,盼望一睹錢塘江大潮的風采。

  第三、四自然段講大潮到來時的壯觀景象,是課文內容的重點,可以作為第三段。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觀察,把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在讀者面前展現了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講聲音,先是“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而後“響聲越來越大”,最後,“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講景象,大潮在遠處時,“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大潮從遠處湧來時,“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大潮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時,“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作者這些有聲有色的描寫,使人如臨其境,感到響聲越來越大,大潮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作者觀潮,先聽到“聲音”,後看到“潮水”,是因為音速快於水速。

  最後一個自然段講潮頭過後的景象,可以作為第四段。這段共有三句話,第一句講潮頭過後的餘波,通過對餘波的描述可以想象到潮頭到來時的氣勢之大。第二句講過了很久,江面才恢復了平靜,說明餘波持續的時間之長。第三句講江水上漲,有兩丈來高,這是從水量之大講江湖的壯觀。

↓↓點選下一頁檢視《觀錢塘潮》教學設計↓↓

  

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七課華山的險
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五課迷人的九寨溝
相關知識
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六課觀錢塘潮
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六課觀錢塘潮教學設計
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九課古詩兩首教學設計2
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十課飛簷走壁的虎將
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九課古詩兩首
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八課鬆坊溪雪景
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七課華山的險
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五課迷人的九寨溝
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三課我家的園子
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二課愛因斯坦和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