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五蓮山導遊詞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日照五蓮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魯東南沿海城市日照市五蓮縣東南。五蓮山景區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眾多,以奇、秀、險、怪、幽、曠、奧七大特色著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範文,歡迎參考!

  篇一:日照五蓮山導遊詞

  各位領導、各位朋友 :

  大家好。非常高興我們能相聚在這美麗的五蓮山,首先我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我是大家這次五蓮山之旅的導遊 ,大家叫我小 就行了。在下面的行程中將由我為大家作現場導遊,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讓各位更好的瞭解五蓮、認識五蓮,更希望各位來賓在蓮期間心情舒暢,身體健康,玩的開心。遊的盡興。

  我們今天遊覽的是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區、中國生態旅遊試驗示範基地、山東三大生態旅遊區五蓮山。在前往景區的這段時間裡,我簡要的向各位介紹一下風景區的概況;

  五蓮山是東西走向的泰沂山脈和南北走向的嶗山山脈交匯而隆起的山嶽景區,她既有泰山的崇隆之勢,又有嶗山的俊俏之姿,她的地質結構以斷裂為主,中生代燕山晚期花崗岩和元古代變質岩遍佈景區,專家論證,這裡經歷了5次間歇式抬升並留下了顯著的特徵,加上斷裂切割***河流***,重力作用***地震***,岩漿噴發,物理內化,氣候侵蝕等因素的影響,使這裡的新構造運動普遍強烈,並形成了這裡奇、險、秀、怪、幽、奧、曠七大特色共存的景觀,清代齊魯書、畫大家張石民評贊:“岱以崇隆顯,嶗以幽杳顯,蓮以峭削顯”。將五蓮山與泰山、嶗山相媲美。清代大法師本升和尚以:“五蓮之勝勝以石”的讚譽概括了她的奇峰異石和在齊魯大地上的顯赫地位。景區內共有28峰、118景,形態各異,景景生輝。如蓮花初放的五蓮峰,似擎天之柱的天竺峰,還有五老峰、掛月峰、香爐峰,風動石、胡蘆石、龜免石等等,個個是獨具神韻,栩栩如生。五蓮山不僅奇峰怪石,形神畢肖,五蓮山的深谷幽洞更是神祕莫測。水簾洞、織女洞、紫霞洞、蠟燭洞,洞洞出深。特別是火山噴發時形成的蛋殼洞,中外罕見,是地質學上的一大奇觀。

  五蓮山的奇,奇在異峰怪石。五蓮山的美,美在山青水秀。五蓮山海拔515.7米,距海邊直線距離12公里。是海洋季風氣候的交匯點,所以這裡既是內陸通往大海的門戶,又是海洋暖風吹向內陸的屏障,於是形成了“山前桃花山後雪”的氣候奇觀,海洋暖風順山而上,浸滋著山巒峰巔,使這裡又贏得了“山上海洋”的美譽。

  景區內水資源極為豐富,瀑布清泉、幽潭、小溪密佈全山,水中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加上PH值為6.5的酸性棕壤土,為這裡各種植物的生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自古以來就古樹成蔭,花草遍地,並三季有花,四季長青,森林覆蓋率達84%以上,造就了豐富多采的森林植被景觀,且具有華北、東北、亞熱帶多種植物區系混成成分,所以這裡又稱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

  據專家調查,風景區內有各類植物1000餘種,其中木本植物就達51科、100屬、373種,野生藥用植物達200多種,可謂是一處天然中草藥庫。又有以杜鵑、蘭槿、連翹、粉棠“四大美人”為首的100餘種野生花卉,達萬畝以上,佔森林總面積的30%,成為名副其實的“百花園”。尤其是野生杜鵑花,以品種多、花期長、面積大、分佈廣的特點冠絕華北。

  中國杜鵑花協會會長項應海考察五蓮山時說這裡是:“野生杜鵑花北方最大的棲息地”。茂密的森林植被,經年不絕的溪流飛瀑生成了秀美的生態環境,經測量,這裡每立方厘米的負氧離子含量高達220萬個,是北京市的10倍以上,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當空山新雨,千谷湧翠,牽衣欲留客,香氣又襲人,穿行於原始茂密的森林中,忘卻城市的喧囂和文牘的繁雜,盡情呼吸新鮮的空氣,享受大自然給予的厚賜,亦不失為一種樂趣。

  五蓮山不僅是休閒度假,迴歸自然的絕佳去處,而且還是山東佛教名山。明萬曆30年,西蜀高僧心空和尚卓錫五蓮後,敕建“護國萬壽光明寺”,至清代五蓮光明寺、九仙牟雲寺已成為與長清靈巖寺、青州法慶寺齊名的齊魯四大名剎。尤其是光明寺以皇家佛院的顯赫地位深受兩代五帝之御寵,一時名噪大江南北。

  各位領導,各位朋友,五蓮山的秀美遠非語言和筆墨所能描述,小某隻是對五蓮山作了一點簡單的介紹,我們現在已經來到停車場,就請各位隨我一起走進這“奇秀不減雁蕩”的五蓮山。

  篇二:日照五蓮山導遊詞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已進入五蓮山景區。

  我們右邊石壁上近代著名書法家朱學達題寫的“五老迎賓”。其實“五老迎賓”這個景點在我們左邊,大家請看在缽盂峰和玉燭峰之間五石相迎,如五位老人自林間外窺,前面一老一步出前,衣冠鬚眉俱全,勢如迎客,後四老擠肩相排,似搶前相迎,真是惟妙惟肖。這五老是誰有三種說法:一說是福、祿、壽、財、喜五老;二說是天上的“五顯神”,既顯飛、顯威、顯聰、顯明、顯廉;三說這裡曾經是泰山岱宗的行宮,這是岱宗的五個兒子,這裡曾是泰山山脈和嶗山山脈相撞而形成的山系,從山系岩石結構看,這裡更象嶗山山脈的系相,而九仙山更象泰山山脈的脈相,這大概是泰山岱宗派他的兒子到這裡搶地盤吧。

  我們現在五蓮山景區的中心位置,北去是護國萬壽光明寺、天竺峰、大悲峰、望海峰,南去是五蓮山南苑杜鵑花園、白鶴峰、中天門、南天門、五朵蓮花峰,西去是西風門、紫霞澗、石鏡山、碧雲洞。現在的位置山志中記載是“朵朵青”山峪的底部。時間的原因,今天我們遊覽光明寺這條線路。

  五蓮仙境碑:大家請看碑上的這首詩:“五朵蓮花俏崢嶸,歷盡滄桑不老鬆,寺殿巍峨古風在,萬壑捧滿映山紅”。這是對五蓮山景緻的真實寫照,讓我們邊走邊看吧。

  七石橋:這座橋叫七石橋,是寺中和尚取七級浮屠之意而命名的,同時又暗含了民間七石避邪的意思。

  光明泉:清代光明寺五代僧住持海霆大師所編印的《五蓮山志》中記載,五蓮山泉水多,但最著名的有五泉,即漱玉、般若、洗缽、錫扣、放生五泉,現在的水井就是五泉之一的般若泉,井深三十米,井底上沿兩米就是泉水湧口,其水質清洌,甘甜爽口。據傳,明萬曆年間,四川有位姓龐的得道高僧,名明開,字心空,此人先後師從佛慧、濟宗等大法師,天文、地理、佛禪、文學、醫道、易術堪稱大家,又是佛教界高僧,他放棄川中名山大寺不居,放舟劍門,歷三峽,過九江、出湖湘、涉洞庭、登衡嶽、九嶷以麓、零陵之野、所謂又千寺而不居,後過淮河北上,至五蓮山,見群峰奔騰,蒼壁插空,雲嵐出沒,繚白縈青,心中大喜,口喊“緣在是矣,緣在是矣!”意思是“我遍訪名山大川,甚無佛緣,原來我的緣份在這裡啊!”於是在山中住了下來,山中原有僧人對他非常尊敬,照顧他也很周到。一日心空問僧人:“你們在山中居住,有人同意嗎?”僧人答:“沒有人同意,”心空又問“你們在山中建習靜廟堂,可有人同意?”僧人說:“無所問處!”心空和尚於是說:“別人的山場林地,沒有徵得同意,就強行入住,其行為於偷盜無異,無名無份怎麼就能這樣心安理得呢。”心空遂產生了募捐和設壇建寺的想法。後到密州***今諸城***已解甲歸田的河南巡撫、工部尚書藏敬軒家中詮釋般若並抄譯華嚴經,藏敬軒佩服心空的學識,想建家廟供奉心空,心空於是提出了建寺五蓮山的想法,藏敬軒有大哥在京師任大司空,便捎信並贈盤纏給心空北上本文由職場範文網***

  開山和尚心空北上京師治癒李皇太后的眼疾,沖洗之水就是這個井的泉水,宋神宗發內帑修建寺院,並賜寺名“光明”,和尚們為感謝宋神宗的功德,將此泉更名“光明”,以表示對皇恩的感謝。此井長年清澈,不溢不涸,解放前率部起義的萬毅軍長率三師兵馬紮駐此山,人喝馬飲,三月未下一寸,加上治癒李皇太后的傳說,“神泉”之名傳的是沸沸揚揚。不過,近幾年,經專家和衛生防疫部門的檢測,此泉系岩石縫隙水線所在,經天然過濾,富含很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所以,長年飲用此水,的確可以起到清心明目、延年益壽的功效。

  翁負婆石:俗稱姜老背姜婆。這裡面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傳說在古時候,有老兩口住在海邊,以打魚為生,兒子有次出海被海水捲走了,老兩口很傷心,老婆婆的眼睛都哭瞎了,有天晚上,老兩口同時做了一個夢,夢到有位仙人指點,要想重見光明,就要到山上尋求,醒來後,兩人把夢講出來,覺的很奇怪,便決定登山拜寺,尋找光明。登山途中,老婆婆累的再也走不動了,於是老頭就背起老婆婆一點一點往上爬,走到這裡再也無力攀登,便想停下來休息一會兒,誰知這一休息,到現在也沒醒,不知過了幾世幾劫,也不知還要多久,才能醒來,老百姓說是因為他們沒有喝光明泉的水。

  地藏殿:在如此大的風景區內,這樣一個小小的院落,又在這麼重要的位置上,看似與諸峰極不和諧,可大家不要小瞧了這個院落,原因不是他供奉的是地藏菩薩,而是因為他是五蓮山有記載以來,最早的古建築之一,而且又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極為罕見的無樑式拱頂全石結構的建築。大家請看,中間高殿是“地藏殿”,兩側隱於竹林的分別是“水殿”和“陸殿”。歷史上他又叫“地藏殿”,而老百姓又叫它“無樑殿”。建於什麼年代已無從考據了,這種建築風格也看不出建於何年代了,清山志載:“在天竺峰下,不知何年敕建,碑版無復存者”,僅此數語。這恐怕也是五蓮的古建築一謎了。殿內原供奉地藏王菩薩,大家可能聽過佛語中有這樣一句話“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那麼這句話就是地藏王菩薩說的,地藏王菩薩原是朝鮮國的一個王子,少年潛修佛學,當他看到世人終究擺脫不了“佛”所謂的人生七苦“生、老、病、死和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又從佛學中得知人死後要在十八層地獄備受煎熬,不得超生,遂發下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設下水陸道場,超度冤魂孤魄,超度他們早日進入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地藏王菩薩又稱“萬獄之王”,並與文殊、普賢、觀音同列四大菩薩。此殿隨著光明寺的興建,地藏王被請到寺中供奉,逐漸荒廢了,而此殿仍然保護很好,是想讓這種凝結著勞動人民智慧的古建築展現在人們面前,並希望得到傳承和發揚,為中國古建築研究盡一份貢獻。

  說法臺:過去和尚說法的地方。臺上兩級相接、平整光滑,能容下100多人,古時候僧人就在這裡講經說法,聽的四周頑石點頭,先看南山一隻石猴,很虔誠的樣子,這叫猴子拜佛:北山有一隻鸚鵡,也在聽的出神,再看下面,一條大蟒蛇鑽出山洞,探出頭,也一付認真聽講的樣子。

  往北即是觀音洞,五蓮山是元古前造山運動形成的,又經歷了五次間歇式抬升,這裡是岩漿噴發時,留在岩漿中的氣泡隨著石壁的一次次剝離,逐漸推到石壁邊緣,最後破殼而出。內壁均勻光滑,所以老百姓亦稱“蛋殼洞”,傳說此洞500年剝離一個,大家看石壁上或大或小,擺列著很多小洞,如果大家有興趣,不妨再過500年來看看,是否真的又爆了個洞來!上層石洞有楹聯一幅,是明萬曆年間,漢經廠提督張思忠到五蓮山督工光明寺時留下的字跡,上題“步入西山通霄漢,坐觀東海際天涯”。上方又有張思忠題詩一首“君恩何意動天心,命我長途意畏深,到此幸然心地悅,不幹塵世涅圓澄。天台伴我禪關寂,洞口臨參身自輕。不是君王衣未解,玉峰頭上證元真。”落款是“丙午春正吉日題”。詩意浮淺,無所新意,不值得誇獎,但是這首詩對萬曆皇帝敕建光明寺倒是提供了一些例證。洞口以側有“海不揚波”四字,是誰題寫已無考證了。倒是這種和尚的墓塔說明了當年和尚極注重自己死後要安葬在山清水秀的地方。

  鳳凰石:站在遠處看,象一隻鳳凰落在這裡,嘴巴、翅膀都很清楚,整隻鳳凰翼喙畢露,正對寺門,老人說這裡是鳳凰寶地,大家看“民族精神”四個字是由國民黨偽軍保安二師的師長張步雲寫的。過去,他在五蓮山一帶做過很多壞事,老百姓罵他是強盜、土匪,在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反反覆覆於日本鬼子、蔣介石、汪精衛之間,幹起了有奶就是孃的勾當,後被蔣介石抓獲,槍斃於青島的5號炮臺。這幾個字是他在抗日戰爭反反覆覆時期題的,現在看來,不但沒標榜出他的清白,反倒露出讓後人恥笑的把柄。

  在鳳凰石下有餐梧洞,巨石成棚可容二三十人,系取鳳凰落梧桐之意。

  我們左邊,有五蓮山五大名泉的洗缽和放生二泉,牆上“雲岫”石下為洗缽,牆下光明寺對面為放生,年代久遠,土掩石填,兩泉已無往日之神采了。

  天竺峰:三字是由著名書法家武中奇題寫的,天竺峰原名天柱峰,傳說是天下四大支柱之一的東柱,自和尚進山後,借諧音更名“天竺”。“天竺”二字各寬高2 米“峰”字高2.5米、寬2 米。“天竺”是佛家語,佛教源於印度,而古印度就稱天竺,至此,就意諭咱們已進入佛教勝地了。大家順著天竺峰往下看,峰下好象有隻手掌輕輕依託在一側,稱“仙人掌”,也叫“五指峰”,相傳,在上古時候,這裡經常洪水氾濫,在一次大洪水中,“天竺峰”底基沖垮,眼看就要倒下了,整個天庭向東南傾斜,玉帝急派巨靈神前來抗洪救災,以免天庭傾覆,巨靈神一看情況緊急,另砌地基是來不及了,慌亂中伸出巨大手掌托住了天竺峰,並告知玉帝險情已排除,玉帝一聽,放了心,就沒再派後續人員來,這可難壞了巨靈神,一鬆手,天柱倒塌,不鬆手,老站在這裡也不是個事。最後無法,把手掌留在這裡,迴天庭覆命去了。這隻手掌也就一直託到現在。峰上有一棵樹,不知大家能不能猜出是什麼樹?這是一棵茶樹,據說還是一棵神茶,能治百病,延年益壽,可惜沒人能採的到它。當年寺裡的和尚也只能等到落葉時到山峰下撿起飄下的很少的幾片葉子收藏起來。有個小病小災,用此茶泡水一喝就好了。關於這棵神茶的傳說很多,其中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據說當年寺裡有兩個小和尚會功夫,聽說此茶神異,他倆就趁月明風清的夜晚,偷偷上了天竺峰,採了幾把茶葉,但一直沒敢嘗試。有一天,倆和尚偷跑到山下,來到一佃戶家,那個佃戶家剛剛死了一頭驢,正在煮驢肉,倆和尚就沏上了偷採的神茶,一邊喝茶,一邊破了戒,把一頭驢吃光了,方丈得知後,大怒,將兩和尚罰到後山和東山面壁,一會兒,我們就能看到他們懊悔思過的樣子。這個傳說咱們現在聽來,好象很誇張。但茶能助消化,而且遠古的神農氏嘗百草,日遇72毒,也是用茶解毒,更何況這是一株神茶。在我國古代就有了栽茶和炒茶的技術,唐朝時就傳到世界各國,成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我們日照、膠南一帶的綠茶這麼有名,就是沾了這神茶的仙氣。

  光明寺:“光明寺”三字是由全國佛教原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的,***現會長為周雲生一誠法師***,兩邊的楹聯“名山自是無雙地,妙法仍然不二門”是當年的原門聯,從門聯中可以看出當年光明寺的口氣是非常大的。這裡原有三道門:一門兩邊有“秉教沙門”四字,右側是一間小房子,古時知縣來此朝拜就住在這裡;二門,有門聯“欲登法界須初步,直到蓮臺是上乘”;三門就是現在光明寺的正門。走進光明寺,能保佑你光明無限,請大家走進來。

  伽藍殿:進入寺門,首先看到的是東、西配殿,而東配殿亦叫伽藍殿,殿內供奉的是伽藍菩薩,大家看一看伽藍菩薩像誰?剛才有朋友告訴我伽藍菩薩像關公關羽,非常正確,關公就是伽藍菩薩,大家奇怪了關公怎麼又成了菩薩了呢?其實這不奇怪,關羽在漢文化中是被神化了人物,其忠義仁勇之氣千古傳頌,曾經有這麼一幅對聯評價關羽:“漢封侯、唐封王、明封大帝。儒稱君、道稱神、佛稱菩薩。”康熙皇帝為攏絡漢人又將關羽與孔子封為文、武雙聖,關羽以武聖的身份與文聖孔子齊名。大家可能還知道,關羽同時又是武財神和保護神,可怎麼又成菩薩了呢?這裡面有一個故事,三國時期,關羽敗走麥城,被孫權斬首,並將頭顱獻與曹操,曹操不願為此得罪蜀漢,逐做金身鑲上關羽頭顱厚葬,孫權得知,為緩和蜀吳關係,亦做了金頭鑲在關羽身上將其厚葬。致使關羽身首異處,不得全屍,並出現兩個“關林”和身葬兩處的的現象,關羽魂魄於是到玉帝那裡告狀,玉帝一看原告身份很高,可兩個被告身份也不低,都是君王安撫關羽的好話說了一大筐,無非是想息事寧人,關羽一氣之下,又到閻王那裡去告狀,閻王一看,玉帝不敢接的案子,我哪有膽接,來了個閉門不見,關羽無奈到觀世音菩薩那裡訴苦。觀音菩薩一聽,對關羽說:“這個案子好處理,誰殺你就叫誰償命!”關羽一聽很高興,可觀音菩薩又說:“不說你一生殺人無數,單就你過五關斬六將那個案子還在我這裡,接先來後到的辦法,先處理這個案子,你還有多少頭來賠。”關羽一聽,當頭棒喊,頓時大徹大悟,很虔誠的跪在觀音面前,請求點化。於是觀音收下關羽,留在身邊做了一名伽藍童子,後來隨著關羽潛修和造化的越來越深,越來越大,逐步成了伽藍菩薩,這就是關羽為什麼又是伽藍菩薩的故事。

  三十八級臺階:由光明寺五代僧住持海徹出資修建的,也有其寓意佛教最高境界之說。海徹就是蒲松齡的小說集《聊齋志異》中金和尚的原型,金和尚法號海徹,字泰雨,俗姓金,遼左巨族人,漢時匈奴休屠王金日蟬之後。八歲那年家遭鉅變,隨姐姐逃命,後來輾轉到五蓮山,在此剃度出家,並深得心空的賞識。清兵入關後,海徹的伯從兄弟隨八旗入關,轉戰南北,待平定中原後,有許多在朝廷做了大官,他們看到勸說海徹出山,入仕為官無望,就紛紛出資擴建五蓮山光明寺。金和尚對光明寺的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應該是一個好和尚,可蒲松齡筆下的金和尚卻面目可憎,追其緣,可能是金和尚與官場有緣且其祖不是漢人,其兄弟子侄入關掠奪,為漢人所憎恨,愛烏及屋,亦所謂恨烏及屋,而引發了百姓的誤解吧!

  天王殿:登上三十八級臺階,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天王殿了,殿院東矗立的石碑是《重修光明寺碑》,碑後記載了歷代光明寺住持、監院、堂主和首座弟子,馱碑的大家不要認為是烏龜,他是龍王的大兒子,叫贔屓,天生孔武有力,尤善負重,傳說大禹治水時,每到一處檢查工程,都把誰幹的好,誰幹的不好都刻碑記載。並立碑傳世,教諭後人,這一路馱碑的任務,就由贔屓來承擔。以至後來成了馱碑的專業戶。門額上題“天王殿”由已故中國佛協副主席、著名書法僧茗山大師題寫。門左邊三石壁中嵌有石碑“敕建五蓮山護國光明寺碑記”,由光明寺開山和尚心空撰文並書寫。右邊嵌有“重建大護國萬壽光明寺碑記”,由明萬曆進士禮部尚書翁正春撰文並書寫,現在大家請看殿內供奉的四大天王,佛教中四大天王掌管四方,負責天下風調雨順,所以倍受百姓尊崇。但是仙人也不是完美無缺的,大家看一看四大天王的缺陷在哪裡?大家看,手中龍,無尾巴。手中傘,沒撐開。手中劍,沒有劍鞘。手中琵琶,沒有弦。所以有人稱四大天王為四無天王,既無撐、無尾、無鞘、無弦。

  彌勒佛:我們對面打坐,笑容可掬的大肚子佛,叫彌勒佛,他在佛教中的地位是接引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接待處主任,大家可不要輕視這個接待處主任,據說現在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佛祖釋迦牟尼,再過2000萬年,如來佛將辭去教主職務,而如來佛指定的接班人就是眼前這位大肚子彌勒佛。那麼在他兩邊的一位是剛才說的關羽,在這裡他又擔任了保護神的工作。另一位是佛教中護法神韋陀,傳說如來佛祖涅磐轉世,火化出許多佛舍利,被魔偷走了許多,韋陀當時是500羅漢中的一名普通羅漢,正當眾羅漢束手無策時,韋陀挺身而出,追出十萬八千里,終於將佛舍利追回,為表揚他的成績,佛封他為護法神,既500羅漢的領班,也就是保衛科科長。

  唸佛堂:裡面供奉的是西方三聖。中間是阿彌陀佛,左面是觀世音菩薩。右面是大勢至菩薩。佛教中認為人死後有兩個去處,地獄和西方極樂世界。每天念一遍阿彌陀佛,就會減輕許多罪孽。並能早日升上西方極樂世界。左邊同時設定和供奉著光明寺開山祖師心空和尚和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茗山和尚的圓寂遺像,供開山祖師大家都知道是為什麼!可為什麼又要供茗山和尚遺像呢?這是因為:一、茗山和尚是現代佛教界的有道高僧。二、茗山是山東佛教協會會長、光明寺主持覺照大師的師傅。這大概也是一種師徒情誼的表現吧!唸佛堂又是寺裡的和尚每日必修功課和唱經唸佛的地方。

  地藏殿:殿內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剛才在無樑殿,我已講了地藏王菩薩的故事。現在就不多說了。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正中是佛祖釋迦牟尼。他身邊的侍者是他的徒弟阿難和迦葉。殿內兩邊是十六尊者。文殊菩薩***是智慧、辯才及威猛的象徵***、普賢菩薩***是修行廣大、功德圓滿的象徵***,在如來背後是觀世音菩薩。供奉佛祖如來的大殿為什麼叫大雄寶殿呢?據說有兩種說法:一是佛祖的乳名叫大雄。二是佛弟子認為天地之間、宇宙萬物、芸芸眾生中真正的大英雄是如來佛祖。而辭海中解釋:佛之德號,具大智力、能伏魔瘴,故名‘大雄’。在《法華經》中稱:善哉善哉,大雄世尊。所以供奉如來佛祖的地方就叫大雄寶殿。

  松風徑:我們現在站的地方是“松風徑”的起點。“松風徑”顧名思義是穿梭在松林間的遊覽小路。它環繞光明寺的西、北、東三面直至望海峰下,與大榆林村西通光明寺的古“十八盤”路相連。這條路最早是由光明寺五代僧主持泰雨和尚也就是聊齋中提到的金和尚所劈。後幾經復修,尤其是近幾年旅遊開發才使這條路更加寬闊、便捷併成為景區內的一個遊覽主道。這個地點是能觀看五蓮山全貌的好地方。東看“望海峰”、“望海樓”、“彌勒頂”、“覆鍾峰”、“彌勒殿”、“櫻桃澗”、“吐日峰”、“立雪亭”。南看“五蓮峰”、“劍槊峰”、“紫霞澗”、“聚笏峰”、“瑤臺”、西看“蓮葉舟”、“織女洞”、“天竺峰”、“禮西臺”,翠煙蔥籠、層巒疊嶂、如入仙境。清詩人高瑄曾賦詩讚美這種景色:“結伴遊山杖短筇,要從空際攝芙蓉。泉流絕澗千年雪,風度元系萬壑鍾。上下未欄天軒閣,高低左右畫中鬆。至今奇秀人爭賞,漫說巫山十二峰”

  石佛園:我們現在所在的區域就是“石佛園”,“石佛園”於1998年10月動工,2000年10月落成,總投資200餘萬元。園內主要雕像有五蓮大佛、四大菩薩、十八羅漢、佛界生靈瑞獸等雕像。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佛像就是五蓮大佛,它是依據自然山體大悲峰雕刻而成,總高28米,寬16米,頭高5.6米。是現在江北最大的一尊天然石刻釋迦牟尼佛像。坐相端莊,慈祥威嚴,面向西南,當地老百姓說凡是看見這尊石佛的人都會有好運。在2000年農曆9月9日由原全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茗山大師主持開光。

  大悲峰:五蓮大佛所依靠的大悲峰,前看不過數丈,與望海峰、天竺峰相比象個小嶺。但是如果轉到後面看。大悲峰下臨深淵300餘米,極為險要。清文學家李煥章曾評其:“前為寺屏障,後為山藩籬。”適當的說出了此峰的地貌特徵。

  寥天閣:我們現在到“寥天閣”。右邊石壁上的六字,是佛教的六字真言。梵文體,翻譯成漢語念做:“喃嘛呢哞咪哼”,這是一位西域高僧以錫杖刻成,是一個消災咒。當地百姓說摸一遍可以消災解難,增福進壽。現在進入寥天閣。寥天閣是磚木結構。建於大悲峰的“聚花臺”上。光明寺五代僧主持泰雨和尚出私資修建。原名“聚花閣”。修建時,是為了取“禮西臺”後“漱玉泉”水燒茶待客的一個接待貴賓並賞景的地方,並給取“漱玉泉”水的人在中途有休息並整理衣服的地點建了一個“振衣亭”。可後來為什麼“聚花閣”改名“寥天閣”,“振衣亭”改名“鎮雲亭”呢?這還要從對面九仙山上的牟雲寺說起,侔雲寺建於宋代,一度香火旺盛,可自從明代有了光明寺以後,侔雲寺的香火就開始衰落,侔雲寺就改名為興雲寺,意思是興起雲彩,遮住光明。光明寺知道後,就將“聚花閣”改名“寥天閣”,“振衣亭”改名“鎮雲亭”,下面的峽谷取名“流雲峽”,意思是興起的雲煙在這裡被撥開、繚亂、鎮住亂雲,讓雲煙順著流雲峽流走之後,光明重現。不知道是不是改名的原因,侔雲寺的香火之後就漸漸衰敗了,而光明的香火卻一直延續到今天。這就是“寥天閣”的來歷。

  當然這只是傳說而已,不過這個地點倒是一個賞景、觀雲的好去處,清朝敕賜青州法慶寺主持東昇和尚曾賦詩讚:“攜筇散步寥天閣,煙嵐入戶相盤薄,漱腑靈湍何處鳴,鬆要瀑出氣尤清”,大家看南面天竺峰、禮西臺雄秀壯觀,天竺峰上覆有山、飛樑歷歷在目,上面還有一個太乙池,池水清淺,但終年不幹。傳說是吐日峰東太乙峰上居住在太乙洞的太乙真人清洗拂塵的水池子,太乙真人經常清洗拂塵,以至於拂塵的影子長在池子裡,日久天長變成九節昌蒲,並且生長的非常旺盛,每年都開出一串串紫色的花蕊,就象太乙真人的紫袍一樣鮮豔。

  流雲峽:底下的這條山谷就是“流雲峽”,右邊石壁上刻有這3個字,是著名書法家陳左黃的手筆,“雲海”二字是書法家李福崇的手書,在這流雲峽中,雨過天晴之後,便有云霧從峽谷中升起來,山峰和村落都被雲遮罩起來,朦朦朧朧,給山谷披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流雲峽中有兩座山峰,大系馬峰和小系馬峰,相傳是孫臏拴馬的地方,當年孫臏就在對面山中的靴石村旁邊寫書,現在已修復書院。供遊人參觀。如果在山下看這山峰,是非常雄偉壯觀,我們在這裡看它就覺得非常秀氣了,1998年,原國務院辦公廳政策研究室主任謝華看過這裡後即興寫下了“卻是為何人間盆景忽然聚此,似曾相識天外蓬瀛幾時飛來”詩就刻在上面石壁上。

  觀瀾亭:意諭觀看群峰玉立、幽谷斑斕之意。1982年建於一座岩石上面,岩石也叫“菩提樓”,專為遊人遊覽和休息而建的。在2001年重新修建成全花崗岩質四角涼亭。

  開山塔:現在走的道路是在原“松風徑”的基礎上整修的,大家請看旁邊的樹木之中有好多石樁站立,這是光明寺開山祖師心空和尚的墓葬,叫“開山塔”,另有弘覺和尚的“普同塔”,還有浙江天童寺主持大和尚道記載這件事的石碑。

  望海峰:登上峰頂,向東遠眺,就看到海了,金秋時節,東邊海天一色,漁帆點點,仔細看會看到小口子軍港,在山頂看日出更是別有情趣,清晨,東方破曉,一輪紅日慢慢露出水面,時而朝霞遮掩,時而金環鑲邊,非常清晰、親切,令人激動不已,山頂上的塔叫“望海樓”,是五蓮山象徵性的建築,望海樓是光明寺海氏大和尚建於康熙初年,第一次維修是在清乾隆年間,修成之後是九層八角,青磚碧瓦;第二次維修是在清末,修成之後是五層八角;第三次維修是在1976年,修成之後就是現在這樣子。為什麼望海樓越修越矮呢?是因為每一次修成之後總是遭到雷擊,和尚們都害怕,說這塔因為比皇上住的宮殿還高,天不容高等說法。後來專家來做過考察,認為無避雷設施,才屢遭雷擊。大自然微妙無窮,變幻莫測,不知各位是想念科學呢,還是相信迷信?望海峰上還有巨石相支而成的一個棚子,叫石浪棚,棚內可容納20多人,夏天坐在這裡面涼風習習,清爽舒適,石壁內還有幾個小洞,象半個葫蘆,很光滑,傳說天上神仙在此打坐,頭靠在石壁上印下來的,咱們可以來坐一坐。上面有密州第一任知府程淓題寫的“石浪飛空”四個字,石棚一邊的巨石上有現代詩人臧克家的詩:“名山看遍歸來後,還是對門五蓮親”,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接不如對門,臧老對五蓮山的感情非常深。這裡還有樑步庭寫的“海右獨秀”;高啟雲題寫的“奇異多姿”;啟功的“望海峰”;王眾音的“齊魯奇觀”。站在望海峰上,四周望去,田園村舍盡收眼底,確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續金瓶梅》的作者丁耀亢曾在《蓮山十勝》中賦詩“指點扶桑鏡裡收,崚嶒石壁自登城,半弘壁海諸天曉,萬里銀河一線流。”

  虎嘯山林:現在我們將要沿999級石階穿過水簾煙雨景區,到達後山,999級臺階取久久長遠和九九歸一之意,這條路是沿著後山煙雨澗一路峰迴路轉,穿洞遊窟而下,因此叫水簾煙雨。這個景點有兩個名字:一曰“虎嘯山林”、一曰“頑石點頭”,傳說山中和尚開壇講法,佛音繚繞,山中白虎久聽不去,聽到高興處長嘯山林做跳躍狀,而頑石點頭也是山中頑石積年累月的沉浸在佛音之中,終於劣根去除,整個石頭搖晃起來,當地百姓也叫它風動石。

  漁樵問答:大家請看,我們對面九仙山一山峰峰頂兩巖角起,似是對頭說話,上邊一巖似一樵夫身背薪柴,對面一巖似一打漁而歸的漁夫,揹負漁網,網中似有大魚晃動,兩人在暮色歸家時,相遇在這裡,相互詢問著收成,又相互打聽著市場行情,又好象用最原始的交易辦法要進行交易,這就是“漁樵問答”峰。

  試劍石:傳說,八仙過海之後,他們故地重遊,因為呂洞賓總是覺得他比鐵柺李功夫高,但卻總在他之下,就非常不服氣,總想和他比試一下,走到此地,見巨石阻住道路,呂洞賓就想顯示自己的能耐,只見他擎起七星寶劍,用力一揮,大石被一分兩半,呂洞賓得意洋洋,只見鐵柺李不慌不忙轉到大石後,見一座山峰擋在路中,鐵柺李舉起鐵柺,在峰上輕輕一劃,山峰分成兩座,人在兩山之間來去自由,這就是鐵衚衕。呂洞賓一看,不禁心下佩服,鐵柺李見呂洞賓服輸之後非常高興,多喝了幾杯,結果就把他的寶葫蘆丟落在山上了。還有一種說法,說關羽途經此地,因日久未用寶刀,一時寂寞難耐,在此試刀而成此景。所以又叫關公試劍。

  鐵衚衕:這個上下貫通,兩岸石壁鐵森的通道,就是著名的“鐵衚衕”,大家看對面的蓮花峰、太乙峰之下兩石相疊的巨石象不象一個“寶葫蘆”。這個寶葫蘆可不是一般的葫蘆,它可是鐵柺李遺留在這裡的,以至酒水傾倒,灑了一澗。

  獅子窟:《五蓮山志》載:“在楞伽峰下,鷹鸇之所遊也”。累八字。相傳,文殊菩薩到北方主持佛壇講經,講壇設在五蓮山說法臺,她的獅子獸面目凶惡又體態龐大威武,文殊唯恐佛家弟子見其驚慌,於是將獅子放在後山煙雨澗,又恐獅子逃逸惹事,唸了箍身咒,又在獅子上頭設了楞伽石,命令他不可到達前山,之後到說法臺講經去了。文殊講法數日不歇,而這時山風忽來,吹倒了鐵柺李遺忘這裡的酒葫蘆,酒水倒傾,淋淋漓漓流過獅子面前,又把下面的洞窟澆的滴酒成簾,成了以後有名的景點“水簾洞”,大家看看這頭獅子的形態,大口張著、口裡的哈拉子一直滴著,上了酒癮,卻又不敢動身子,樣子雖凶猛,卻又憨態可掬,讓人忍俊不禁。

  水簾洞:剛才在“獅子窟”已說過水簾洞的形成是鐵柺李這忘事的神仙遺忘酒葫蘆而酒水倒傾衝出的洞窟,洞深60米,高80米,一洞三***,洞內曲徑通幽,五折而出,終年滴水成簾,即使在炎炎夏日,也壁涼氣爽,可謂神仙洞地,大家一起來體驗一下神仙福地吧!

  蘇軾醉酒:看到這個石像,很多人都聯想到是李白,但這卻是蘇軾蘇東坡,蘇東坡任密州太守時,多次登臨五蓮山,並留下“二華行看雄陝右,九仙今已壓京東”的讚美五蓮、九仙的詩句,大家可能又說了,蘇軾沒有酒醉失態的記錄,其實這只是蘇軾善於掩飾罷了,大家都知道蘇軾和歐陽修都有“醉翁”之稱。蘇軾知密州時,常常駐足五蓮、九仙山,並留下大量與酒有關的沉醉於山水秀色的詩篇, 如:江城子”詞中的“前瞻馬耳九仙山,碧連天、晚雲間,城上高臺,真個是超然,莫使匆匆雲雨散,今夜裡,月嬋娟。”等詞句,後蘇軾離密州到河中府任職,心中極度不願,又無可奈何。2001年,上海徐萬雲先生,得知蘇軾寄情五蓮山水,沉醉山巒秀色而不願離去的歷史後,從福建刻了這尊石雕醉山圖、請到這裡讓他遠眺九仙、小憩五蓮,實現他千年來未實現的願望。

  千手觀音、滴水觀音:大家知道,觀世音是無處不在而又無所不能的,在這水簾煙雨景區的仙人洞中供奉千手觀音和滴水觀音是理所當然,這裡2001年,水簾煙雨開發時,上海徐萬去先生從江南請來,安座於此的。

  水簾煙雨牌坊:各位遊客,這裡是五蓮山景區的最後一站了,從這裡往左邊看是“大系馬峰”、“小系馬峰”、“流雲峽”、“丹扆峰”、“碧雞峰”、“天然橋”和“十八相送”。往右邊看是“濟公石”、“小樓臺”、穿過這個四樁盤龍柱牌坊,對面山峰是九仙山“磨劍峰”,磨劍峰右邊是“九仙大佛”,大佛高達3米,環瞪雙眼,手拈佛珠,口中作唸佛狀,這種石雕樣式,在中國任何一個朝代的佛像都沒有記錄和版本,所在雕刻年代也無從查起,算是九仙一謎吧!

看過" "的還:

三孔景區導遊詞精簡版
青島嶗山導遊詞
相關知識
日照五蓮山導遊詞精選
蘭州五泉山導遊詞精選
華山導遊詞精選
九華山導遊詞精選範文
雲臺山導遊詞精選
少華山導遊詞精選
陝西華山導遊詞精選
泰山導遊詞精選
重慶四面山導遊詞精選
安徽九華山導遊詞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