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養肝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1日

  中醫養肝護肝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就是利用飲食和日常生活習慣來調理。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的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肝臟受損的徵兆

  1、傷口容易化膿感染

  肝臟對人體代謝起著重要的作用,肝臟功能受損的話,面板再生就會受到阻礙。另外,肝臟的解毒功能下降容易引起傷口感染細菌。

  2、鼻頭髮紅

  所謂 紅鼻子就是鼻頭部分的毛細血管擴張形成的。雖然 紅鼻子並不一定是肝臟受損導致的,但女性在肝臟功能降低、荷爾蒙紊亂時容易出現 紅鼻子。

  3、容易喝醉

  有些人,平時酒量很大,然而現在變得喝一點之後就感覺 醉了,這種徵兆提醒您肝臟功能下降,肝受損了,肝臟不能完全分解酒精代謝物乙醛。

  4、粉刺增多

  人體內黃體荷爾蒙起著促進分泌皮脂的作用。而肝臟則能破壞黃體荷爾蒙,調整荷爾蒙平衡。因此肝臟功能降低會使皮脂分泌增多,最終導致粉刺叢生。

  5、臉色發黑

  肝臟對鐵的代謝起著重要作用,平時肝臟內積蓄有鐵成份。肝細胞遭到破壞的話,肝細胞內的鐵會流入血管,使血液內鐵成份增加,導致臉色發黑。這種症狀最容易在男性和閉經後的女性身上出現。因此,當出現臉色發黑徵兆時,一定要警惕是否肝受損了,並要及時護肝。

  穴位

  肩井穴

  膻中穴和肩井穴是胸肩部的2個 撒氣穴。前者***位於兩乳之間***有寧心神、除悶的養生作用。按摩時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壓穴位,每次揉壓5秒,休息3秒。生氣時往下捋100下,可以順氣,對岔氣也有很好的養生作用。

  用拳頭敲打肩井穴可緩解頸疲勞、使大腦供血充足、治療頭痛。按摩肩井穴位還可以改善乳房脹痛、乳腺增生、乳腺炎。

  太沖穴

  太沖穴和足三裡是下肢的2個 撒氣穴。按摩太沖穴對愛發火和憂鬱的人都有舒緩作用,尤其對高血壓、頭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療養生功效。如果配合著按摩足三裡,在舒肝理氣的同時,還對便祕、腹瀉和胃病等疾病有所改善。

  角孫穴

  中醫認為,肝氣鬱結是由肝失疏洩或情緒抑鬱不舒引起的,可表現為脾氣大,臉部長斑,黑眼圈等症狀。其中情緒問題大多來自工作和生活。要想保健養生,必須改掉脾氣大的毛病,以避免傷肝。除了調解心情養生外,還可通過按摩身上的7大 撒氣穴位來護肝養肝。

  角孫穴、風池穴和太陽穴等3大穴位是頭上的 撒氣穴。按壓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腦、舒緩疲勞、焦慮的養生保健作用,可治療頭痛,眩暈等病症。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孫穴後會打嗝,說明按摩養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個穴位對於著急生氣後兩肋脹痛、乳房脹痛的人更有益。

  養肝好習慣

  1、經常鍛鍊

  加強鍛鍊,提高自身免疫力。中醫專家指出,運動可防脂肪肝,消耗掉體內多餘的脂肪。已經患了脂肪肝的人,應堅持體育鍛煉,適當進行一些慢步跑、快步走、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這些都可消耗體內熱量,控制體重增長。

  2、中藥護肝

  中醫認為肝不可補,一補即上火,補脾、補腎即可養肝。對於脾虛的人,服用人蔘健脾丸、薏米、山藥、芡實熬粥。對於腎虛的人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用枸杞子、天麻燉雞。對於肝火大的人可服用丹梔逍遙丸,用菊花泡茶等都可護肝。

  3、酒前吃點東西

  喝酒祕方少不了喝酒前吃東西。少喝酒自然少傷害,如果一定要喝,並且想做點預防措施,那就是儘量多吃些食物墊墊肚子,食物下肚後可以在胃黏膜、腸黏膜上形成一層保護膜,不但保護腸胃,也能阻礙部分酒精進入血液,降低醉酒程度。

  4、多補水

  多喝水可補充體液,增強血液迴圈,促進新陳代謝,多喝水還可促進腺體,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膽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除,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5、心情調節

  要想肝臟強健,首先要學會制怒,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鐘,要盡力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無憂無慮,從而使肝火熄滅,肝氣正常生髮、順調。如果違反這一自然規律,就會傷及肝氣。因此,保持心情開朗可護肝。

  6、飲食平衡

  飲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還要保持五味不偏,儘量少吃辛辣的菜。飲食合理,營養均衡也有利於護肝,避免因應酬飲酒過量使肝受損。

中醫養生與保健
中醫養生養肝方法
相關知識
中醫養生養肝
中醫養生養肝方法
中醫秋季養生小常識
中醫秋季養生知識
中醫秋天養生小常識
中醫傳統養生的方法
中醫飲食養生原則
中醫減肥養生小常識
中醫健康養生知識有哪些
中醫四季養生之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