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大沽口之戰的背景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4日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是國軍民抗擊英法聯軍第二次進攻天津大沽口的一次作戰,那麼你瞭解第二次大沽口之戰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第二次大沽口之戰的背景,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段歷史。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的背景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發生在1859年6月,交戰的雙方是僧格林沁領導的大清軍隊和英法聯軍,後來美軍也參加了戰鬥,戰鬥發生的地方就是天津的大沽口,戰役的結果是清軍以極少的損失擊潰了侵略者的入侵,打擊了侵略者不可一世的氣焰,成為了中國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取得的最大的勝利,下面說一下第二次大沽口之戰背景。

  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之後,英法聯軍憑藉著自己在海上擁有先進的船隻和大炮的優勢接連攻陷了清朝的沿海很多重鎮,1858年6月,清政府被迫與英、法、美、俄等國家簽訂了《天津條約》,而且約定了第二年進行正式的換約。而戰敗的清朝統治者咸豐帝面對著條約中那麼多苛刻的條款,非常不滿,表示實在是難以接受,並且希望英法等國家能夠放棄這些條款,同時為了防止英法等列強的再次入侵,清政府任命蒙古的勤王僧格林沁主管大沽口和京東的防務,僧格林沁積極的在大沽口等地佈置好了各種防禦措施。

  而英法等國家對從《天津條約》中得到的利益非常不滿足,希望通過再次戰爭從清政府獲得更加優惠的條件,取得更大的利益,於是1859年6月,前去北京換約的英法公使拒絕按照清政府規定的路線進京換約,而是在英法艦隊的保護下直接進入大沽口,想要從大沽口進入北京,於是中國軍隊對英法聯軍開始了第二次大沽口之戰。

  通過第二次大沽口之戰背景可以看到眾列強侵略中國,從中國獲得利益的胃口已經變得越來越大,清政府在列強的步步緊逼下不得不進行防禦性抵抗。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的經過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發生在清朝大沽口守軍與英法聯軍之間,其發生的原因是清政府希望修改《天津條約》的內容,而英法等帝國主義國家則希望再次通過戰爭從清朝獲得更大的利益,第二次大沽口之戰過程是相當激烈的,戰鬥進行了一晝夜,最終清軍打退了英法聯軍想要再次佔領大沽口的企圖。下面說一下第二次大沽口之戰過程。

  大沽口曾經在第一次的大沽口之戰中失守,所以第二次大沽口之戰發生之前大沽口的防禦措施已經被損毀殆盡,僧格林沁受命主管大沽口防務之後,積極的重建大沽口的防禦系統,南北兩岸各建炮臺3座,共安火炮60門,經過僧格林沁的精心佈置,大沽口的防禦系統得到了極大的加強。

  1859年6月17日,英、法聯軍艦隊到達大沽口外後,立即對清軍進行武裝挑釁。18日下午,英艦8艘,乘風潮之勢直入白河內,乘夜暗,曳倒攔江鐵戧4架。6月20日,英、法、美三國公使到達大沽口外,大沽口守軍要求三國公使在大沽北部的北塘登陸,由清政府派兵保護,進京換約。但是英法侵略者拒絕了清軍的要求,堅決要求從大沽口登陸。6月25日黎明,英、法侵略軍向大沽發起攻擊。妄圖奪取大沽口炮臺。下午2時,聯軍艦隊以艦艇數艘排除水中障礙物,開闢通路想要強行登陸大沽口。直隸總督恆福再次勸說英法公使從北塘登陸,英、法侵略軍拒絕了。下午3時左右,清軍開始對英法聯軍開炮,雙方開始了激戰。激戰進行了一晝夜,聯軍徹底失敗,殘部一直潰逃到杭州灣。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的結果

  此次戰役,是自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軍隊所取得的最大的一次勝利。共擊沉敵艦4艘、重創6艘***完全失去戰鬥力***、俘虜2艘,斃傷英軍426人、法軍14人,俘虜英、美士兵各1人,英侵華艦隊司令賀布受重傷。清軍陣亡38人,直隸提督史榮椿、大沽協副將龍汝元在戰鬥中壯烈殉國。

  聯軍的失敗在於輕敵。艦隊司令賀布少將在闖入河口後,就“認為他已穩操勝券”。僧格林沁也對這次戰役作了較深入的評論:“該夷此次之敗,率因驕傲欺敵。其意以為炮臺營壘,垂手可得,水戰失利,繼之步卒。是該夷不信中國敢於一戰”。清軍以有備擊無備,在火炮射程內突然攻擊,集中打擊敵旗艦,使其指揮失靈,陷入混亂,從而獲得大勝。但由於清軍沒有航速快、火力強的近代艦艇,因此未能乘勝追擊,擴大戰果,只好任其安然撤出戰區。

  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在1859年9月發表《新的對華戰爭》中,對第二次大沽口保衛戰以“英國人預先就決意要在規定的交換批准書日期以前就向中國尋釁了……中國人抵抗英國人的武裝遠征隊,毫無疑義地也是有理的。中國人這種行動,並沒有破壞條約,而只是挫敗了英國人的入侵”的評論,抨擊了英法的侵略行徑,肯定了僧格林沁指揮的反侵略戰爭的勝利。
 

巨流河之戰的結果是什麼
二戰西西里島戰役
相關知識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的背景是什麼
第三次大沽口之戰的背景是什麼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的過程是怎樣的
第三次大沽口之戰的發生經過介紹
第三次大沽口之戰的發生經過介紹
柏舉之戰的背景是什麼
赤壁之戰的背景是什麼
唐滅東突厥之戰的背景是什麼
高樓寨之戰的背景是什麼
仙遊之戰的背景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