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組織的名詞解釋定義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國際組織亦稱國際團體或國際機構,是具有國際性行為特徵的組織,國際組織的意思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國際組織的名詞解釋,供大家閱覽!

  國際組織的意思

  國際組織是具有國際性行為特徵的組織,可以解決國與國之間的各項事務,國際組織可分為政府間國際組織和非政府間國際組織兩種主要型態。國際組織亦稱國際團體或國際機構,是具有國際性行為特徵的組織,是三個或三個以上國家或其他國際法主體為實現共同的政治經濟目的,依據其締結的條約或其他正式法律檔案建立的有一定規章制度的常設性機構。

  國際組織一般指政府間國際組織,是國際法主體之一。而廣義上說,國際組織還包括非政府間的國際組織。以下對國際組織的介紹採用狹義層面含義。

  國際組織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或其他國際法主體為實現共同的政治經濟目的,依據其締結的條約或其他正式法律檔案建立的常設性機構。

  國際組織的法律人格來源於組成國際組織的基本法律檔案。國際組織作為國際私法主體有其自身的特點: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受基本法律檔案的嚴格限制,常常是不完整的;國際組織在其財產限度內直接承擔責任。

  國際組織的形成與發展

  隨著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和全球化趨勢的推進,國際組織快速擴張,它們不僅數量上數以萬計,而且覆蓋廣泛,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體育、衛生、教育、環境、安全、貧窮、人口、婦女兒童等等眾多人類生存和發展相關的領域,已成為左右世界局勢和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瞭解國際組織的發展與現狀,就是了解國際社會的發展與現狀。

  國際組織是為了適應國家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交往的領域和地區不斷擴大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19世紀最早在歐洲出現瞭如萊茵河、易北河等國際河流委員會。

  19世紀後半期,科學技術和交通工具的進步使國際交往逐步擴大到社會生活的許多領域,在通訊、公共衛生和經濟貿易等方面,出現了“國際行政聯盟”的組織形式,如國際電信聯盟1865、萬國郵政聯盟1875等。這種以專門業務和行政性的國際合作為目的的組織,成為現代國際組織的雛型。

  進入20世紀後,出現了以政治和國際安全為中心的綜合性的國際組織,其中有全球性的如國際聯盟和聯合國,也有地區性的如阿拉伯國家聯盟、非洲國家統一組織等;還成立了各種專門業務性的國際合作機構,如聯合國專門機構。

  思想淵源

  關於國際組織的思想可謂源遠流長,早在14世紀,思想家但丁Dante Alighieri就倡導成立“人類統一體”、“聯合統一的世界各國”。現代意義上的國際組織思想植根於18世紀與19世紀一些智者的著作,如聖西門Henride Saint Simon倡導建立“歐洲議會”,本森Jeremy Bentham倡導建立“國際法庭”,康德Immanual Kant倡導“和平聯盟”等J.Martin,p.780。中國的康有為在其《大同書》中也發揮了中國古代“大同世界”的思想。1907年,國際協會聯盟UIA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成立,至今仍為彙集國際組織各類資訊的中心。 國際組織在20世紀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是兩次大戰期間,以人類第一個具有廣泛職能的世界性組織——國際聯盟的成立為標誌,除國際聯盟外,出現瞭如國際勞工組織一類的專門機構,國際常設法院這樣的國際司法機構,以及一批非政府組織,而後爆發的二戰則暫時中斷了這一程序,按照UIA統計,1909年,全部政府間國際組織有37個,國際非政府組織有176個,所有型別的國際組織共有213個,而到1951年,全部政府間國際組織有123個,國際非政府組織有832個,所有型別的國際組織共有955個,分別增幅在2~4倍之間。

  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自二戰結束前至20世紀80年代末,是國際組織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國際聯盟的失敗和二戰的爆發等事實激發人們去追求和創造更高形式、更有成效的組織形態以維護和平、制止戰爭並促進發展。以聯合國的誕生為標誌,一大批全球性、區域性政府間國際組織雨後春筍般湧現。

  據UIA統計,,各類國際組織共有24131個,比1951年增加了24倍多,其中政府間國際組織數目為4068,非政府間國際組織有20063,比1951年分別增加了24倍和32倍之多,其中20世紀80年代十年間各類國際組織共增加了12383個,幾乎相當於此前一個世紀國際組織數目的總和。

  當時非殖民化運動的成功促進了新興獨立國家的數目劇增,國際社會的規模驟然間擴大了數倍,出現多元化的國際格局。蘇美雅爾塔體系及聯合國集體安全體系有效制止了世界性戰爭的爆發,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流。

  同時,世界貿易市場、資本市場、以資訊科技為代表的現代科技革命的傳播,促成了國家間相互依存關係的發展,尋求國際治理機制化、組織化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全球化的浪潮在湧動了。

  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自冷戰結束後至今,是國際組織處於全球化時代的發展階段,也是國際社會組織化程度大幅度增強的階段,主要表現於貿易、金融領域的經濟全球化,是一個貨物、服務、生產要素更加自由地跨界移動、合理配置、各國經濟更加互相依存的一體化程序,這一程序大大強化了國際組織的地位,要求他們在形成和實施普遍性原則、規則和制度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國家對國際社會整體的義務大大凸顯起來,國際社會日益要求加強對國家行為的規範機制,政府間組織更多地被用作制定和實施國際法的手段,從而推動國際法從一個軟法、弱法到強制實施的轉變。國際社會參與者的成分也發生著深刻變化,在傳統主權國家、政府間國際組織繼續占主導地位的同時,湧現了大量的非政府組織,市民社會的形態呼之欲出,根據UIA統計,2004~2005年,包括其所有型別的各類國際組織共有58859個,比1991年多1倍以上,其中,政府間國際組織數目為7350,非政府間國際組織有51509,分別比1991年多61%和109%。國際社會的日益組織化不僅表現在國際組織數目的增長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國際組織範圍的擴大上,它早已衝破初創時期的地域、領域侷限,活躍在當今人類社會的所有方面。

  國際組織的特徵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交往越來越頻繁,國家間的相互依賴日益加深,這為國際組織的發展帶來了新的變化,體現出當代國際組織的主要特徵:

  組織機構趨於完善

  19世紀的國際行政聯盟,是由常設機構國際事務局負責日常工作,成員國代表會議只是在若干年內討論一次有關條約規定的國際合作,並不負責實際工作;當代國際組織一般在常設祕書處之上設定大會、理事會這種實質性的權力機構,享有決策權。

  組織規模龐大

  19世紀的國際組織,其成員國基本上是歐美少數發達國家。當代國際組織如聯合國,幾乎包括了世界所有國家,各種專門組織絕大多數都擁有 100多個成員國。

  形成國際組織網路

  聯合國與18個專門性的政府間機構建立了密切的、非隸屬的關係,其中16個被稱為聯合國專門機構。聯合國還給予 1/6的非政府國際組織以協商地位,並有12%的非政府國際組織與歐洲共同體有密切關係。這樣,許多國際組織在業務與資訊方面已有機地聯合在一起,形成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組織網路。

  數量猛增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1939年,政府間國際組織只有80個,到80年代末已達4000多個;非政府國際組織為數更多,其中絕大多數是50年代以後建立的。因此有人稱19世紀是國際會議的世紀,20世紀是國際組織的世紀。

  國際組織的數量

  20世紀以來若干年份政府間國際組織IGOs數量

  年份 數量 年份 數量

  1909年 37 4068

  1951年 123 1992年 4878

  1962年 163 1996年 5885

  1970年 242 2000年 6556

  1981年 1039 2005年 7350

  資料來源 :Union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s

  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of Supreme Audit Institutions INTOSAI,是由世界各國最高一級國家審計機關所組成的國際性組織。創立於1953年,1968年在東京召開的第六次會議上,通過了該組織的章程,正式宣佈成立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受聯合國經社理事會領導。該組織總部設在維也納,由奧地利審計法院負責日常工作,該組織的會費由各成員國按聯合國繳納會費的比例分攤。目前該組織有成員186個。我國於1982年加入該組織。

  該組織的宗旨:互相交流情況,交流經驗,推動和促進各國審計機關更好的完成本國的審計工作。

  該組織每三年召開一次全體成員國會議,就審計的原則、方向、理論、方法和技術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交流,以有助於各成員國研究、改進和加強政府審計工作。

  點選下頁檢視更多國際組織的分類相關內容

不正當的名詞解釋
關於訪問的名詞解釋
相關知識
國際組織的名詞解釋定義是什麼
感染的名詞解釋定義是什麼
風險的名詞解釋定義是什麼
風骨的名詞解釋定義是什麼
現象的名詞解釋定義是什麼
福利的名詞解釋定義是什麼
負債的名詞解釋定義是什麼
加密技術的名詞解釋定義是什麼
訪談法的名詞解釋定義是什麼
供給的名詞解釋定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