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慢練的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3日

  太極拳主要訓練手段為什麼要慢練?在經典理論著作中,並未有專門討論過這個問題,慢速度地練習太極拳架子好像是天經地義的,“慢練就是慢練,還需要說什麼嗎?”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供您閱讀!

  一、慢練習是為了架子準確

  每一家太極拳系統所包括的內容,至少有功法、架子、推手、散手等幾個方面,李亦畬的著作《走架打手行工要言》比較全面地論述了架子與推手之間的關係。這篇文章從練架子與練推手的目的說起,便涉及到了推手與散手之間的關係,文章開頭便說“要四兩撥千斤”,則必需“引進落空”;“要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則又必需如何如何,這樣一歩歩地推理,最後邏輯地得出結論:為了使肢體符合推手和散手的技術要求,“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換句話說,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慢速度練架子,肢體在充分訓練之後實現了動力定型,以至於較快的速度演練套路也不會變形散架,即使是在推手、散手運動中,也會形成不假思索地自動化反應。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知道,慢速度地練習架子是出於技擊的需要。


  一般拳術大多是以直勁、快勁為主,這是以發揮先天自然本能為長者。在戰略上太極拳技擊並不要充分地發揮人的先天自然之能,之所以這樣說,也並不是說太極拳是反乎自然的,武術任何形式的技擊,戰術上都不可能完全離開人的先天自然之能。太極拳技擊是理性、或理想化思考的結果,通過對其它武術技擊形式的反思,認識到一般拳術是壯欺弱、慢讓快,或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者。太極拳則認為在技擊中,通過“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有可能達到小力打大力、手慢打手快的理想境界。此技擊之為是需要學力而有為之為,如果不經過一個較長時間的慢速度練習,學會架子後不久即進行快練,動作往往會一滑而過,成為頓挫明顯的一般拳術。太極拳也曾叫“長拳”,之所以“長”,有兩個方面可以說:一是為引進落空,要練就粘連黏隨、不丟不頂式的防守功夫;二是為四兩撥千斤,要練就***朋***捋擠按、採挒肘靠式的進攻功夫。這些技術都需要肢體節節貫串、連綿不斷,綿裡裹鐵、剛柔兼濟,周身一家、上下相隨,精神意氣、內外相合,“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30年代出版的《太極拳使用法》一書,楊澄甫也說“不得有直勁,恐日久入於滑拳也;又恐入於硬拳也。”

  二、有氧運動

  慢練基本功並不是太極拳一家之長,武術運動中其它任何一家拳術,入門階段都需要較長一段時間的慢練,這是武術運動的共性。尤其是所謂內家拳法無不重視慢練,甚至乾脆把慢練稱之為“行樁功”。所謂外家拳法,以氣而言“外練為武”,拳術中含有大量“竄蹦跳躍、閃展騰挪”等動作,稍稍熟練即可以比較快的速度進行練習,慢練的過程和時間比較短罷了;所謂內家拳法,以氣而言“內練為文”,與呼吸吐納導引相結合,如果速度太快,就達不到這個要求,慢練的過程和時間很長,甚至貫串整個修煉生涯。

  以現代科學的運動理論說,速度快的稱為無氧運動,一趟拳時間雖然很短,打完之後卻氣喘噓噓,需要補充氧氣。無氧運動在運動過程中,人體內產生一種有害的酸性物質。有些人常常以“面不改色,氣不發喘”,作為評定這類武術運動的標準之一。太極拳主要訓練手段速度比較慢,即使是連續打一兩個小時,也只是流汗卻不喘氣,不需要補充氧氣,是有氧運動。有氧運動能夠使人機體內有充足的氧氣,無任何傷害性,是以有氧運動養無氧運動;練拳時能夠從容不迫,能較長時間持續地出現愉悅感;適應人類各個年齡段生理機能,有極大的普遍性,青少年、中老年、體弱多病者、身體強壯者都可以從事慢架子的太極拳修煉。

  太極拳進行慢速度練習本來是為了散手技擊的需要,移花接木,慢練的太極拳卻為人類健康作出了極大貢獻。不過,技擊慢練的太極拳,與健身慢練的太極拳並不完全相同,技擊的慢練有一定限度,並不是說越慢越好,慢到一定程度即可了。楊氏拳傳統練法打一遍約需8分鐘,最快2分鐘即可完成;陳氏老架一遍5至6分鐘或7至8分鐘,二路炮捶約3分鐘;王海洲打的趙堡架大約4分鐘,最快他要求兩分鐘;馬嶽樑老年時打吳氏快拳僅6分鐘。太極拳家練拳都是快慢有度,各具風采,決無暮氣沉沉、有氣無力之狀:王海洲練趙堡太極拳如游龍戲水,靈活輕鬆;陳小旺二路炮捶如急風驟雨,剛強猛烈;馬虹的拳如畫中江山,書卷十足;馮志強則如老馬奔騰,渾厚凝重;喬松茂武氏太極拳如流水高山,高貴儒雅。欣賞這些太極拳名家演練的套路,也是一種藝術享受,使套路演示成為進乎技矣之道,美不勝收,韻味無窮。傳統意義上太極拳功夫精深者已不可見,從陳小旺對陳氏太極拳的揭示,從馮志強、王海洲等演示的單式技擊使用法中,我們還能夠領略到一些太極拳功夫。他們的演示雖然還不是真正的競賽性散手技擊,已難能可貴,這些功夫都與快慢相間地盤架子有關係。

  三、慢者必不能技擊

  物理學原理說明,作用力必須大於另一物體才能使其移動;武術技擊實踐證明,有力打無力、手快打手遲,這是技擊運動所必須遵守的規律,太極拳技擊亦不例外。前輩太極拳家為什麼提出了“四兩撥千斤”的技擊境界呢?四兩真的可以撥千斤嗎?手慢真的可以打手快嗎?我們可以肯定地回答說:“不可以!”難道先輩太極拳家說的不對嗎?我們也可以肯定地回答,他們也沒有說錯,主要是看我們怎樣去理解這些話的原意。慢練太極拳有自身的特殊目的,慢練本身並不是目的,技擊時雙方出手如閃電,當對方打來之時,太極拳練就以“捨己從人”的功夫,這叫“引進落空”。為了“引進落空”,所謂“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彼不動時重心沒有移動,此時四兩不可能撥倒千斤;彼微動時重心已移動,便為四兩撥千斤提供了條件。對方落空之後,進攻力量瞬間出現空白甚至前俯後仰,我們不妨把它稱作0狀態或者負狀態,此時輕輕在對方著力點加一點所謂四兩之力,對方即會應聲倒地。此時發勁速度仍然快於對手、力量仍然大於對手,於志鈞先生在他的《太極推手修煉》一書中,稱這種情況為“陰陽驟變”。如果得機得勢,在技術上能夠做到像有些武技論中說的,下肢無論在對方的內外側,從前面直插到其背後,還會將對方擎發出尋丈之外,據一位傳人介紹說,武氏太極拳有這種的技術。所謂“四兩撥千斤”,不過是千斤落空在前、四兩撥動在後而已,傳統理論稱此為後發制人。事實上後發之力也遠不止四兩,我們在前面曾介紹過,“剛者以千鈞之力而扼百鈞,柔者以百鈞之力而破千鈞。”百鈞之力比較符合技擊格鬥時的情形,四兩之力不過是誇張和形容的說法罷了。

  “知難行易”與“知易行難”互為辯證,太極拳技擊大概更能體現這個判斷的真理性價值。武術散手技擊瞬息萬變,“動緩則緩隨”易,“動急則急應”難,太極拳理想技擊境界首先是要“引進落空”,李亦畬《走架打手行工要言》開宗明義地說:“能引進落空,能四兩撥千斤;不能引進落空,不能四兩撥千斤。”當對方以極快的速度打來,你怎能夠以很慢的速度去接手呢?這當然要快。當將對方引進落空之後,機會稍縱即逝,你怎能以很慢的速度將對方撥倒呢?這當然也要快。“彼微動,己先動”之動更要快,快從何而來?這就不是慢練架子所能完成的了,快速反應需要平時也要兼練快架子、快推手、快散手。所以李亦畬在《五字訣》中說要“如皮燃火,如泉湧出”;武禹襄在《太極拳解》中說要“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陳長興在《用武要言》中說要“心如火藥手如彈,靈機一動鳥難逃”;《楊氏九訣》說要“力在驚彈走螺旋”;此刻是一點也不能慢的。在各成熟的武術流派中,幾乎都有類似“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的技術概念,太極拳尤其重視這項技術且充分發展了這項技術。武術技擊招法無數,當對方腿擊摟膝、佯攻假打、拳打寸勁,或者也是以後發制人等等,單一招式即不可能戰勝對手。太極拳也有許多其它技法,楊澄甫有極深的推手功夫,但他在《太極拳使用法》一書中,仍然不厭其煩地介紹了太極拳套路中,幾十個式了的使用方法。如果說太極拳的全部技術就是所謂推手八法或者十三勢,楊氏何須再說那麼多呢?除孫氏太極拳外,大多數流派都非常重視招法訓練,太極拳與其它武術種類一樣,也要進行全面技術訓練,在此廣博的基礎上,再發揮出適合自己特點的幾招絕活,才能夠達到理想技擊境界。

  可以肯定地說,小力打大力可以做到,手慢打手快則做不到。自王宗嶽《太極拳論》問世以來,太極拳界始終奉其為神明,王氏提出小力打大力、手慢打手快的技擊理想,其它經典理論著作雖並未很多地強調,事實上也是在努力發展這種理想。《太極拳論》否定了武術中單純以“大快”勝“小慢”者,就整個戰略思想說這是不錯的。《太極拳論》說太極拳時,富於浪漫地誇張,給讀者以無限遐思,有很高的藝術性,這種藝術性或許無意地誤導了一些人。

  甚至連楊澄甫這樣的大師,也以為“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真的能夠使燕雀在太極拳家手中飛不去者,更何況一般學拳者呢?《太極拳論》說:“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能何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老太極拳家出手雖慢,卻能戰勝多個對手,以說明慢能制快。澄甫先生大概心理上不敢懷疑,實踐上卻實在做不到,或者連他自己根本就不相信,《太極拳使用法》一書中講了許多楊氏前輩如何厲害的故事,當說到《太極拳論》這一句話時,也只是說其父健侯晚年尚能敵八九人,卻並未說誰能長於以慢手打快手。我們且不說衰毀之年是否還能對陣,即使是老年人能與青年人相敵,耄耋之年出手就一定是慢的麼?除非對手不加躲閃,擺好架勢等著捱打,即使是如此,發力一瞬間也一定是快而不是慢。所謂以慢制快者,大概是形容技法嫻熟者,能夠從容不迫對敵之狀罷?總之,如果望文生義地以為,太極拳慢練不是一種由慢而快的手段,誤以為慢練就是目的,是對太極拳慢練的誤解。
 

吳式太極拳的勢和勁
武當純陽拳的拳歌
相關知識
太極拳是慢練的
太極拳是心意的鍛鍊
練太極拳對身體的四大好處是什麼
練太極拳對骨骼的好處是什麼
太極拳最重要的基本訓練是什麼
練太極拳對身體的好處是什麼
練太極拳對身體的好處是什麼
男人練太極拳對身體的好處有哪些
太極拳快慢交替練習法
練習太極拳時心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