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太極拳的鬆功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8日

  什麼是太極門鬆功呢?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供您閱讀!

  

  鬆功是太極拳練家終生追求,一世修煉最高境界的功法。簡潔的說,鬆功是內外雙修,內求心神意念放鬆,神經安舒,頭腦清靜;先求心意鬆,而後肢體鬆,從腳到頂,腳、踝、膝、胯、腰、肩、肘、腕、手等九大關節鬆開,且節節貫串,舉動輕柔,頂上虛靈,周身全體不著力,形於手指,肢體肌膚乾淨。

  太極拳的體能要求九大關節放鬆,還要求溜臀、裹襠、收腹、舒展前胸、圓背,而關鍵是吸收胸窩,收吸小腹兩側的腹股溝。拳論明示:“關節要鬆,皮毛要攻,節節貫串,虛靈在中。”太極拳盤拳練功舉動必須輕靈,這是太極拳之特性。要按照太極拳的拳理拳法、陰陽學說規範動作,循規蹈矩,一絲不苟,否則將一事無成,一生盲練。

  有幸見到過京城已故三位太極拳名家:壽星——太極拳大師吳圖南;鬆柔藝術大師楊禹廷;楊式太極拳在京掌門汪永泉大師。他們的人生道路不同,文化素養各異,但他們的鬆柔功法藝術相似,令人歎為觀止。


  素有鬆柔藝術大師美譽的楊禹廷大師,其鬆功達到自然空無之境界。他坐在那裡跟別的老人沒什麼兩樣,你只要想到他是太極拳大師,精神與老人家結合上,即刻你的精神世界便會起變化,你會發現坐著的不是一位老人,而似衣服架上掛著一件空空的衣服,你想過去摸摸這件“衣服”,突然會腳下出了軸,站立不穩,飄浮起來。他老人家用老式八仙桌***比當代桌要高一些***,將左手放在桌面,手背朝上,讓我按。輕輕摸上手背,感覺胸口一緊,直上直下躥起一米多高。當我還沒有明白過來時候,老拳師笑笑說:“咱這是玩藝兒。”在拳場,老拳師作“收勢”,左右伸展兩臂,一邊三四個人拉拽,前邊推胸,後邊推腰,前後左右有十人之眾,都未感覺老拳師有什麼動作,頓覺頭腦一片空白,腳下飄浮,一一摔跌出去。

  早在七十年代,在楊禹廷大師家中,我就急於想求到鬆柔功夫。可老拳師明示,要我紮紮實實循規蹈矩練拳。大師語重心長地說:“咱這太極拳就是兩個勢子——一陰一陽,一通百通。”事隔三十年,偶然在一篇文章中見到太極名家楊振基先生說:“推手不能長功夫,功夫是拳上練出來的,不是推手推出來的。”一位是吳式太極拳宗師,一位是楊式太極拳名家。“一長一少同一祖宗,練法不同,而談經論道體驗相同,道出太極拳訓練之真諦。

  太極拳博大精深,難求不好練。臺灣一位太極名拳家認為,不能專心技藝之苦練,其成功率僅為百分之一二,其餘皆成就渺茫。筆者認為,凡盲練者,對太極拳不具深刻的認識,對拳之意義理解膚淺,有甚者,打了幾天拳或根本不練拳而熱衷於推手,推來推去,只是搖頭擺尾,閃腰挪胯,有了一些靈活的小竅門,拙法加本力而已,走上一條與太極拳拳理相悖的彎曲小徑。

  楊禹廷大師,一生與太極拳結下不解之緣,每天盤拳不輟。在他96歲仙逝的那天上午還在練拳。老拳師終生研修太極拳,一代宗師,堪稱楷模。有沒有練拳練出鬆柔功夫的?有!楊禹廷大師晚年期間用短短几年時間培養出幾位鬆功較好的學生。他的長孫,青年太極拳家楊鑫榮,就是鬆功、技擊比較全面的佼佼者。他刻苦用功,夏天練拳,手指往下滴汗,汗水溼滿拳場;冬季不論大雪封路,寒風刺骨,每晚都在京皇城下,單鞋光手盤拳,渾身發熱,手冒熱氣。

  楊鑫榮對太極拳道深入研習,悟性好,周身鬆空,穿著上衣,袖筒裡空空的不像有胳膊,倘若站在他身面前,腿軟打晃,進也進不來,跑又跑不了。楊鑫榮在爺爺的點撥下,潛心研修,不負眾望,掌握太極鬆柔和技擊功夫比較全面。他帶領30多名學生,訓練從實戰出發,從不假作讓手,客氣出招,技擊場上實打實,動真格的,不管你是誰,拿著什麼器械從四面八方襲來,都討不到便宜。青年太極拳家把握了“以靜制動,後發先至,陰陽相濟”,“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動急則急應,動緩則隨緩”等拳之真諦。

  那麼,怎樣練鬆功呢?

  1、拳裡出鬆功

  既然太極功夫是拳裡出來的,所以每一位練家應當重視拳架修煉,按太極拳理、陰陽學說規範,不得貪多求快,絕不允掄著兩隻胳膊臂瞎練。首先作好無極式,腳、踝、膝、胯、腰、肩、肘、腕、手等肢體的九大關節要節節鬆開,且節節貫串。肢體上的幾個重要部位,在練拳時也要放鬆。諸如溜臀、裹襠、收腹、展胸、圓背、弛項、收吸左右腹股溝,吸收胸窩,頂上要虛靈。總結起來,稱謂“九鬆十要一虛靈”為鬆柔之本。這種放鬆虛靈狀態貫串盤拳始終,而手不著力,猶為食指輕輕扶著套路路線,體味太極拳獨有的弧形路線,長此以往,鬆柔功夫定能上身,拙力自然退去。堅持下去其妙無窮。

  2、三不動

  練拳最忌三動,即意動、主動、亂動。拳理規範三不動,即不要有動意,不要主動,不要亂動。君不見公園常有練太極拳,閃腰挪胯,搖頭擺尾,晃身動膀,這樣行功有悖拳理拳法。正確練拳行功收腹空胸,空腰圓背,上下左右,前進後退,全然靠兩腿的重心陰陽變轉,身軀不動循規蹈距易出功夫。

  有一次筆者應邀到江南某市講學,中午在某酒樓用餐。很巧,也有十幾位太極拳愛好者請來拳師用餐。席間,一位青年將拳師按於椅間請老師起來。可這位拳師起身蹬腳,搖肩欲起,可惜,搖晃一陣子,也未能站起來。有一位長者,問我們這桌的某師,能否也請那位拳師小試身手。在徵得同意後,那位青年練家走過來,將左手按在某師左胸,右手按卡在右肩被按在椅子上不能動得。某師哈哈一笑,輕輕鬆鬆從椅子上站立起來,按者向後跳出去。

  這個道理很簡單,按常人理解,一個人70公斤,加下按之力70公斤,大約140公斤,若掙脫對方,要具備280公斤的力方可站起來。而太極拳鬆功,腳下一鬆,用點陰陽變化,使對方按空了,腳下飄浮,不用斤兩之力,輕鬆而起,站立之條件是身不動,也沒有動意,如主***動想站,是很難站立起來的,這是太極鬆柔之理。

  3、立柱式身形

  王宗嶽公論及雙重之病曰:“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盤拳技擊均不可雙重,拳理規範單腿重心,楊禹廷大師稱之為“立柱式身形”。立柱式身形就是腳與頂的上下一條線,“上下相隨人難進,”便於修煉中正安舒,方位方向清楚準確,前時後退川子步,實腳實足,虛腳虛淨,變化靈活,利於太極腳的弧形運動,符合陰陽變化之理。

  4、腳下雙輕

  太極拳的根本在腳下,也就是“太極腳”。拳論雲:“其根在腳,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腳下雙輕,自然輕靈,自然騰虛,對方必定失去重心,飄浮而起。這是練拳者雙腳自然平鬆落地,腳趾亦應自然節節放鬆舒展行功。如果找不到感覺,請踩上加厚地毯,也許對你會有幫助。日久,腳下自有雙輕之感,身體結構的變化告訴你,你的身上鬆出來了。

  5、跳舞和懸垂

  經過努力,身上仍然僵緊難以放鬆下來,筆者勸你暫停下來,到晨練舞場看一看,為什麼我一個人難以放鬆,而舞者兩個人踩著音樂的拍節輕快和諧,翩翩起舞。不要以為練拳人跳舞不好意思,請看截拳道開山李小龍大師,在拉丁舞場取得香港恰恰舞金牌,此舉對他在武功的道路上助了一臂之力。

  為了體驗九大關節放鬆,節節貫串的感覺,可以在單槓、樹叉、門框以及方便的地方作懸垂,自然鬆垂,有益鬆肩。

  6、關於鬆肩

  肩在拳論經典哲學著作中落筆不多。太極拳十分重視鬆肩,常將鬆肩和垂肘聯絡在一起。鬆肩垂肘是不是鬆功大成呢?不能這樣認識。筆者談的鬆肩不是一般的鬆肩,不是肩的小靈活,小竅門。在技擊場上,能以晃肩、搖肩、躲肩“化解”對方來力。鬆肩不是這般容易,從腳到手九大關節不放鬆,不能達到節節貫串,單獨去鬆肩是不可能的。而鬆肩是周身空鬆後的最終功成。

  已故太極拳鬆柔藝術大師楊禹廷的肩是個空的,以手去按會像跌入深谷,沒有底。他的長孫楊鑫榮先生,穿著上衣,袖筒裡似沒有肩肘和大小臂,鬆肩跟收吸胸窩是密不可分的,肩真正鬆開,按之有追不上的感覺,拳友可以在實踐中體驗。肩是身體的一部分,整體鬆柔功夫達到上乘,肩自然放鬆,說到底,還是要在拳裡修煉。

  太極拳博大精深,說到根子上是“道法自然”,只要修煉方法對路,在明師指點下得到鬆功並不難。

王宗嶽太極拳拳論釋疑
太極拳進階步驟及練法
相關知識
論太極拳的鬆功
怎樣正確練習太極拳的鬆功方法
論太極拳的三種功夫
如何練楊式太極拳的鬆腰功法
試論太極拳的三種功夫
試論太極拳的三種功夫
通過肢體的伸長練出太極拳的內功
論太極拳的生理保健作用
修煉太極拳的內功心法
陳式太極拳的內功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