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慶振風塔簡介
安徽省安慶的振風塔是坐落於長江邊上,號稱是“萬里長江第一塔”,是七層八角樓閣式的建築。當時是北京白雲觀老道人張文采的精心設計,相傳它是為了振興文風所建,建於明代隆慶二年,隆慶四年完工,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迎江寺雄峙於城東大江之濱。古稱護國永昌禪寺,又名萬佛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七年***974***。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邑紳阮自華募資重修,殿宇華麗,氣勢巨集偉,為沿江名剎。2006年05月25日,振風塔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安慶振風塔是為振興安慶文風而建。在明代以前,安慶沒有出過狀元,文風凋敝。一些星相家端詳安慶地形後,煞有其事地認為,安慶一帶江水滔滔,文采難以在次紮根,須建塔鎮之,才不能讓文采東流。次說雖然荒誕,但有趣的是,安慶自建成振風塔之後,境內文風果然昌盛,才人輩出,明清兩代,不僅出了大思想家方以智.父子宰相張英.張廷玉.狀元趙文楷.書法大家鄧石如等。文人.作家更是數不勝數,以桐城籍文人為開創者和主要作家的散文流派——桐城派,雄踞清代文壇200餘年。
每年八月十五中秋之時,冰輪高掛蒼穹,江中塔影之旁突然幻出無數塔影,五彩紛呈,煞是神妙奇絕。傳說此為萬里長江兩岸群塔集會安慶,向振風塔作一年一度的“朝覲”盛況,為此,振風塔又有“ 長江塔王”之說。數百年來,風雨蒼桑,“長江日浩蕩,塔影流不去”。閒來遊塔,如登雲梯,如入瑤臺仙闕。
安慶是王母娘娘遊東海的大船,振風塔為桅杆,桅無篷帆,船才不會漂走,如有篷帆,船就可能漂走或沉沒。
科學價值:
振風塔臨江而立,為長江流域規模最大、最高的七級浮屠,享有“萬里長江第一塔”和“過了安慶不看塔”之美譽。振風塔的造型和結構基本上是集我國曆代佛塔建築藝術之大成,融合了我國古代建築的民族特色,並加以發展和提高。此塔設計精巧,造型別致,結構新穎,在我國佛塔中獨樹一幟,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2006年05月25日,振風塔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結構:
這座有著436歲高齡的振風塔,塔高72.74米,相當於20層樓那麼高。塔七層八角,佛像有1000多尊,怪不得人們叫它“萬佛塔”呢。據說當時工匠受命之後,絞盡了腦汁,最後採取堆土法建造。這座氣勢磅礴的寶塔,為它贏來了諸多桂冠——“萬里長江第一塔”,“寶塔王”,更有甚者“過了安慶不說塔”一說喲!
用氣勢恢巨集、嵌空玲瓏,莊重華美還不足以形容振風塔的雍容華貴、偉岸端莊。開會空隙,日暮黃昏,獨身前往這座在我眼前千萬次掠過的風景。穿過迎江寺,繞行大雄寶殿,振風塔似巨人擋住了我的去路。在僧人的指點下,我買好票體驗一種登塔遠眺的心動。待我只身來到二層,便找不到繼續登攀的道。就在我打退堂鼓,抓耳撓腮時,巧遇一位“老安慶”陪朋友遊覽。在他的帶領下,我終於來到了塔頂,體味那種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的驚險與快慰。
天高氣爽,晚風輕拂。街面上霓虹初上,車來車往,人頭攢動;江面上餘暉漸隱,千帆競流,百鳥啁啾……此時此景,詩情畫意令人叫絕!心中油然湧動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詩句的同時,竟悲嘆自己不是詩人,要不然會拋灑一地的詩篇……
臨行,迎江寺大門兩側各置一個鐵錨引起我的注意。它重約三噸,據說,是該寺有別於海內外寺廟的獨特之處。也許真要好好地謝謝它,若不是其日夜鎮固,安慶城將隨江水東去。
去廈門鼓浪嶼旅遊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