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講章跟從耶穌的人準備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1日

  主耶穌分別給予他們不同的教導和勸勉.從這三種不同型別的跟從者中,我們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那麼跟從耶穌的人要有什麼準備呢?下面由小編為你提供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一

  跟從耶穌的準備 經文:路9:57-62

  《路加福音》9章57-62節的經文中記載了三種不同型別的跟從者,第一種是被主吸引而想要跟從的人,第二種是被主呼召而拒絕迴應的人,第三種是想要侍奉卻不專心的人,主耶穌分別給予他們不同的教導和勸勉。從這三種不同型別的跟從者中,我們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從主耶穌的教導與勸勉中,我們總會尋到耶穌對我們的心意,叫我們曉得如何跟從耶穌,應做好哪些準備?今天的我們準備好了嗎?

  一、先要計算代價

  《路加福音》9章57節記載:“他們走路的時候,有一人對耶穌說:‘你無論往哪裡去,我要跟從你。’”這件事在《馬太福音》8章19節是這樣記載的:“有一個文士來對他說:‘夫子,你無論往哪裡去,我要跟從你。’”要知道,這文士乃是舊約《聖經》的學者,他不是蒙主呼召,而是自發前來的。結合《馬太福音》8章的上下文,我們知道這文士在主動提出想要跟從耶穌前,就曾看到耶穌行了很多的神蹟奇事,如潔淨麻風病人、治好百夫長的僕人、治好彼得的岳母和許多病人、趕出了汙鬼等等,他從耶穌醫病趕鬼的事蹟中看出了耶穌具有能力和權柄,耶穌對人滿有憐憫和慈愛,因此他願意跟從耶穌,作耶穌的門徒。可以說,他是一位被主的慈愛和能力所吸引而想要跟從耶穌的人。

  他對耶穌說了什麼呢?經文告訴我們:“夫子,你無論往哪裡去,我要跟從你。”這聽起來似乎有點豪言壯語的感覺,但卻流露出了他對跟從耶穌的一番熱忱。面對這個人的提議或說是這一顆火熱的心,耶穌是如何迴應的呢?

  《路加福音》9章58節記載:“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主耶穌的話是在表明:連普普通通的動物都有棲息的地方,但主耶穌為了遵行神的旨意,卻要犧牲世間家庭生活的溫暖和安寧。從福音書中我們也看到,耶穌正式出來傳道做工後,經常是走遍各城各鄉,傳揚天國的福音,如《馬太福音》9章35節記載:“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馬可福音》3章20-22節記載:“耶穌進了一個屋子,眾人又聚集,甚至他連飯也顧不得吃。耶穌的親屬聽見,就出來要拉住他,因為他們說他癲狂了。從耶路撒冷下來的文士說:‘他是被別西卜附著。’又說:‘他是靠著鬼王趕鬼。’”

  從這些經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到耶穌為著遵行神的旨意所付的代價,在肉體上祂需要經受身體的疲勞和飢餓,奔波於各城各鄉,甚至連飯都顧不得吃;在精神上祂需要忍受冤屈和汙辱,有人說祂癲狂了,有人說祂被鬼附著了,是靠著鬼王趕鬼……最後,祂還為著世人的罪負上了生命的代價。這一切都向我們顯明,耶穌所走的道路並不是一條舒適的道路,相反卻是一條艱難受苦的道路。跟從耶穌就意味著要走同樣的路,即也會經歷艱難與困苦,也需要忍受冤屈與汙辱。正如保羅在《使徒行傳》14章22節所說:“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所以,主耶穌說這話不是為要博得人的同情,乃是要指給我們看見,跟從主不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反而要承受相當的苦。

  經文中的文士因被主的諸多神蹟吸引,而決心跟從主。這裡的跟從並不是簡單地相信,而是願意奉獻自己參與到主耶穌的事工中,為主所用、為主而活。然而,這個文士雖然想要參與主的事工,但卻沒有耐心等候主的呼召,就衝動地奉獻自己,以至於他並沒有認真地考慮過侍奉的代價。主耶穌知道他的光景,也深知如若人對耶穌的跟從只是出於天然的熱心、一時的衝動,終必會因所面臨的艱難和所要付的代價而卻步。於是,主耶穌要他充分考慮好跟從主的代價,認清自己能不能夠擔負的起?願不願意不計代價的全然擺上?即使經歷艱難、忍受屈辱、犧牲家庭生活的溫馨與享受,也在所不惜。

  親愛的弟兄姐妹,主耶穌的教導是要我們認清,跟從耶穌的第一項準備工作是要先坐下來計算代價,這代價就是耶穌對跟從祂之人的要求,即愛祂勝過一切,肯為祂忍受苦難,並肯為祂捨己。如果我們不計算代價,只憑自己的一片熱心、一時衝動,來跟從耶穌、侍奉耶穌,難免會半途而廢,既被世人笑話,又容易被撒但擄掠,自己受虧損,主的名也受羞辱。如果能在踏上征程步入戰場之前,做足了準備,為著主的緣故,就是再大的犧牲,甚或忍受苦難、舍掉自己,亦會在所不惜,加之有主的看顧帶領,更會所向披靡、無往不勝。但願每一位願意跟從耶穌,想要踏上侍奉道路的人都能坐下來,安靜在主的面前,計算一下代價,跟隨主的號令,穩步前進。

  二、確立優先次序

  《路加福音》9章59節記載:“又對一個人說:‘跟從我來!’那人說:‘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這裡記載到第二位跟從者的情況,這個人不是自己主動提出來跟從主,而是主耶穌先向他發出了呼召,說:“跟從我來!”從《馬太福音》8章21節的記載中,我們得知這個人已經是門徒,主呼召他不是要他成為祂的門徒,而是要他加入祂的事工。

  但他是怎樣迴應所蒙的呼召呢?《聖經》告訴我們:“那人說:‘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他說這話是什麼意思呢?難道他的父親去世了需要他回去送葬嗎?其實並非如此,“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這是當時的一句諺語,意思是養老送終。有一位《聖經》學者講到他的一次經歷,說到:“幾年前我有機會和斯密特亞當爵士***Sir George Adam Smith***一同旅行。他告訴我有一次去巴勒斯坦,他想脫離人慣常走的路線,到一些鮮為人知的地區,需要找一個嚮導。他有一個年輕朋友是阿拉伯酋長,就試著說服這個人作他的嚮導,但被拒絕了,年輕人對他說的理由是‘先生,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但當時酋長的父親,一位身體強壯、精神矍鑠的老人就坐在帳棚門口,他的父親並沒有死,他這樣說是在表達他對父親的孝心,只要老人活著他就不可以遠遊他方。”可以說,那個人對耶穌說這話的意思也是如此。他表達的是我願意跟從禰,但家庭的責任絆住了我,對父親的孝心使我不能離開,得等到父親去世我才能作那偉大的探險。可見,他的選擇順序是先家人然後才是來跟從主。

  在這裡,我們應注意他所說的話:“主,容我先回去……”換言之,是“主……我先”。他雖稱耶穌為主,但實際上卻把自己的想法和利益放在前頭。“主”和“我先”這兩句是彼此排斥的,我們必須二擇其一。不管父親是否健在、身體狀況如何,他選擇的是這件事的重要高於基督的呼召,他把主對他的呼召、對他生命的旨意,以及他對主的跟從和侍奉、對主呼召和旨意的迴應,都放在了他生命的次要位置上。

  那麼,耶穌給予他什麼樣的教導和勸勉呢?《路加福音》9章60節記載:“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只管去傳揚神國的道。’”這又是什麼意思呢?“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前面一個‘死人’是指‘靈裡’死了的罪人***參弗2:1,5***,即不信主的人;後面一個‘死人’則是指‘肉身’死了的人。也就是說,靈性上死亡的人可以埋葬肉身上死亡的人,但不能傳揚福音。作基督的門徒不應優先處理那些基督徒和未得救的人同樣能做好的事情;而應當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所以,主耶穌在這裡所表示的並不是要我們神國子民一點都不照顧地上家庭的需要***主在十字架上臨死時,還把祂母親託付門徒來照顧,參約19:26-27***。主的意思乃是說,我們不該等到屬地的事務都辦妥了才來跟從主。“你只管去傳揚神國的道”即你當把神呼召你做的事情放在你生命的首位。

  所以親愛的弟兄姐妹,從主耶穌對第二位跟從者的教導和勸勉中,我們認識到要跟從主,還需要做好一個準備,那就是選擇正確的優先次序。在我們的生命中,既稱神為主,就當讓祂作我們真正的生命之主,凡事都當讓主居首位:主的命令居首位,主的旨意居首位,主的事情居首位。把神的呼召、旨意和託付放在我們生命的首位,把對神的敬拜、侍奉和跟隨放在我們生命的首位。

  親愛的弟兄姐妹,主耶穌不是不要我們盡屬人的本份,也不是不要我們做屬人的事,而是當把屬神的事和神的旨意放在我們生命的首位,在眾多的事情中要讓神居首位,要選擇正確的優先次序。這是跟從基督之人當做好的第二項準備工作。

  三、做到專心一志

  《路加福音》9章61節記載:“又有一人說:‘主,我要跟從你,但容我先去辭別我家裡的人。’”這是第三位要跟從耶穌的人,他也沒有受到主的呼召,卻願意來跟從耶穌,可惜的是他同樣擁有跟從耶穌的願望,卻沒有做好跟從耶穌的準備。

  他的具體情形是怎樣的呢?他想在跟從耶穌之前,先去“辭別家人”,這乃是生活中最普通的禮貌,也說明他的心裡對家人存有一份留戀和顧慮,從而不能專心地來跟從耶穌。

  面對這個人的情形,耶穌是怎樣給予教導和勸勉的呢?《路加福音》9章62節記載:“耶穌說:‘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主耶穌這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對於種過地的人來說,是完全想像得出“手扶著犁向後看”的情形的,耕田時前面會有牲口拖犁,農夫在後面雙手扶著犁,要定睛注視前頭的犁不可回頭向後看。因為一旦回頭雙手失去目標和平衡,犁便會傾斜以致耕出歪斜的犁溝;同時,犁頭也可能會因此下得太深或太淺,無法很好的完成農耕工作。

  從靈意講, “犁”是指我們的侍奉工作。我們的手一旦扶著了犁,就表示接受了主的呼召,從主領受了託付,就不可以再往後看,在主之外有別的顧慮了。因為作主工必須全心全意,不可讓世俗事務來連累牽掛,如若瞻前顧後,是不可能作好主的工作的。

  保羅在《提摩太後書》2章4節也曾教導提摩太說:“凡在軍中當兵的,不將世務纏身,好叫那招他當兵的人喜悅。”我們知道,當兵的服役必須是一種全身心投入的服役。當人應徵入伍參加征戰時,就不能再分身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和事務上,必須全神貫注去當兵。保羅用這幅圖畫告誡所有的跟從基督的人,讓他們知道一個士兵的生活,就是一個跟從基督者應有的生活。每天都會有面臨屬靈的爭戰,而爭戰又是充滿艱難和痛苦的,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當任務來臨時,軍人要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不容有半點思考和遲疑。任務和爭戰都必須成為他生活中最優先的事,也是需要他專心致志去面對的,若是瞻前顧後就會成為敗兵。因此,要作基督耶穌的精兵,一方面講是不能將世務纏身,另一方面講是要專心一致叫那招他當兵的人喜悅。專心,即是一心一意去做主所託付做的事。

  《約翰一書》2章15-17節教導我們:“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馬可福音》4章19節也記載到:“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進來把道擠住了,就不能結實;”這些經文向我們描述的世務纏累都有哪些呢?花花世界所帶來的“眼目的情慾、肉體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在每日生活中,還會面臨生活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這些事情都會成為我們跟從耶穌道路上的纏累和攔阻,容易叫我們左顧右盼,不能專心一致地作主工。因此,保羅教導年青的提摩太說:“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2:22***

  所以,親愛的弟兄姐妹,在跟從主耶穌的道路上,我們是左顧右盼、顧慮重重呢?還是專心一致、凡事討祂的喜悅呢?

  讓我們能夠靠著主所賜的智慧,脫去一切的纏累,專心一致地跟從主,全心全意地侍奉主,讓我們的生命得長進,讓我們的生活見證主的聖名。

  結語

  回顧今天的分享,這段經文記載了主耶穌對三位跟從者給予了不同的教導和勸勉,向我們顯明瞭跟從耶穌的準備是先要計算代價,然後確立優先次序,最後做到專心一致。願主的話語光照我們的心靈,成為我們靈程路上的指引,叫我們的跟從和侍奉都能討主的喜悅,榮耀見證祂的聖名。

  願神祝福祂的話語!阿們!

  二

  跟從耶穌的準備等事項——馬太福音08

  一、治好百夫長的僕人

  5 耶穌進了迦百農,有一個百夫長進前來,求他說:“主啊,我的僕人害癱瘓病,躺在家裡,甚是疼苦。”耶穌說:“我去醫治他。”百夫長回答說:“主啊,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因為我在人的權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對這個說:‘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來!’他就來;對我的僕人說:‘你做這事!’他就去做。”耶穌聽見就希奇,對跟從的人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我又告訴你們,從東從西,將有許多人來,在天國裡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惟有本國的子民竟被趕到外邊黑暗裡去,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耶穌對百夫長說:“你回去吧!照你的信心,給你成全了。”那時,他的僕人就好了。

  基督曾在醫治一個猶太大臣的兒子時對他說:“若不看見神蹟奇事,你們總是不信。”***約4:48***本國的子民常要以外表的憑據來證明他的彌賽亞身份,這使救主倍感傷心,耶穌一再對他們的不信表示詫異。如今一位羅馬百夫長卻以特別的信心來見耶穌,使救主感到十分驚奇。百夫長對救主的能力毫無懷疑,甚至不敢求他親自去行神蹟,只是說:“主啊……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

  百夫長的僕人患了癱瘓症,病入膏肓,奄奄一息。羅馬人的僕人就是奴隸,可以在市場上隨意買賣,也可以任意虐待,但是這位百夫長待他的僕人卻很慈愛,盼望他能痊癒,也相信耶穌能治好他。他雖然沒有見過救主,但所聽見的訊息鼓舞了他的信心。儘管猶太人注重外表形式,這位羅馬人依然對於上帝的兒子深信不疑。在他的心裡,已經摒棄了在征服者與被征服者之間造成隔閡的民族偏見。他所風聞的基督福音已經滿足了他虛空的心靈,他所有的屬靈意識都響應了救主的真理。然而他覺得不配來到基督面前,所以請託猶太人的幾位長老來求耶穌。

  耶穌進了迦百農,就有長老們的代表前來迎接,向他說明百夫長的要求,並切切地求他說:“你給他行這事是他所配得的。因為他愛我們的百姓,給我們建造會堂”***路7:4***。耶穌就和他們同去。離那家不遠,百夫長又託幾個朋友去見耶穌,對他說:“主啊,不要勞動,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

  他又說:“我也自以為不配去見你,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因為我在人的權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對這個說‘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來!’他就來;對我的僕人說‘你作這事!’他就去作。”

  耶穌聽見這話,就希奇他,轉身對跟隨的眾人說:“我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他又對百夫長說:“你回去吧!照你的信心,給你成全了。”那時,他的僕人就好了。

  那些在基督面前推薦百夫長的猶太長老們,沒有認識到我們領受上帝恩典的唯一理由就是我們迫切的需要。他們反而帶著自以為義的心稱讚百夫長,因為他曾優待“我們的百姓”。百夫長卻說自己是“不配的”,但也不失時機去求主的幫助。他的信心把握了基督的真身份,不但相信他能行異能,並且相信他是上帝的兒子、人類的救主。

  每個罪人,都可以這樣來就基督。多3:5說:“他便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他的憐憫。”當撒但來對你說,你是個罪人,不可指望從上帝那裡領受恩惠時,你告訴他,基督到世上來就是為救罪人的。我們本沒有什麼足以博得上帝喜悅的地方,但我們現在和永遠能提出祈求的原因,就是我們處於全無依靠,非有上帝救贖不可的地位。我們既然完全放棄依仗自己的心,就可以在基督裡坦然無懼地仰望說:“主啊,求你救我!”

  關於彌賽亞的工作,猶太人從小就受過教育。先祖和先知受靈感時所講的話,獻祭禮節所預表的教訓,都是他們的教材。但他們卻一味地活在黑暗中,而置真光於不顧。那百夫長生在異教之邦,薰陶於羅馬帝國崇拜偶像的社會氛圍中,又接受過嚴酷的軍事訓練,他的環境和教育明顯不容他有什麼敬拜上帝的生活。再加上猶太人排斥羅馬人,羅馬人輕視猶太人的影響,這樣的一個人居然能看見亞伯拉罕的子孫所看不見的真理!為此,耶穌感慨地告訴猶太人:“我又告訴你們,從東從西,將有許多人來,在天國裡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惟有本國的子民,竟被趕到外邊黑暗裡去,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

  二、跟從耶穌的準備

  19-22 有一個文士來,對他說:“夫子,你無論往哪裡去,我要跟從你。”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又有一個門徒對耶穌說:“主啊,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跟從我吧!”

  這裡所記錄的事件可能發生在公元29年早秋,即耶穌第二次在加利利旅行傳道期間,準備渡到海那邊的時候。這段經文與路9:57-62看起來極其類似,路加的記述出現在對耶穌最後離開加利利去耶路撒冷的時候,即在公元30年的晚秋。馬太敘事經常是將時間次序打亂,按照耶穌教訓的不同題材分類組合。假如認為馬太與路加所記是兩個不同場合,那麼可解釋為耶穌習慣將關於門徒生活的困窘和犧牲,警告每一個自願作跟從他的人,也警告那些他親自呼召的人,且在不同場合他都用相似的話。

  耶穌時代的文士,大都是一個在生活中有文化、有教養,並且有地位的人,文士似乎會比漁夫更易發現窮困的門徒生活較難忍受。這個文士說以上那些話是請求作一個專任的門徒。同樣地,當耶穌說“跟從我來”的時候,他發出的也是專任門徒的邀請。那文士或許曾是業餘時間跟從耶穌的人,並且他所見所聽的足以在他的心中產生一種渴望,要經常與夫子同在並向他學習。然而,似乎他也可能是一個情緒易變的門徒,慣於按衝動而不是按原則行事,而且他還沒有充分計算作固定門徒的代價。作門徒要求宗旨堅定,並且在面對困難和失望時要有忍耐。為了完成他到地上來的使命,基督傳道的日子絕大部分都是在各地走來走去的,不是漫無目的地,而是沒有固定的居所。一個慣於享受家庭舒適的人,可能這個文士就是如此,會很容易發現流動生活的困難和窘迫。福音的見證人必須總是樂於忍受艱難困苦,好像耶穌基督的精兵,以受苦的心志作兵器。

  又有一個門徒,他可能曾是一個臨時的、兼任的門徒,現在被提議轉正為固定的、專任的門徒。與上面那個文士相比較,眼前的這個門徒似乎總是拖泥帶水,忙於世事,沒精打彩的。很可能他的父親還在世,其死期也不確定在將來什麼時候。不然的話,他就是為不想做固定的門徒而推三宕四。他宛如對基督說,我願意跟隨你,但在我父親活著時無法這樣作。也許這就是耶穌在之後不久對跟從他的人提出,要為他的名撇下弟兄、姐妹、父親、母親、妻子、兒女的緣由。當下這門徒以他父親為藉口而想離棄耶穌,恩主似乎如此回答他:我十分清楚你對你父母的義務,然而,你對天國的義務優先於父母。

  “任憑死人”這句話表面上看起來相當苛刻,但是對於基督徒,尤其是要在基督的事業中服侍的基督徒,當上帝感動他的心這樣做時必須迅速行動。基督既洞悉這個人的品格,就提出一幅場景讓他考慮,如果他願意作一個成功的門徒,他的生活中就必須有一個根本的改變。他必須先做重要的事,並且將不重要的事放在次要的位置。基督對他的回答,原意是要激勵他採取行動。

  耶穌說:“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感謝主,對某種要跟從他的人,他會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而對另一種門徒,主會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跟從我吧!”如今蒙召跟從耶穌的地上信徒,又有什麼理由不俯伏敬拜基督的救恩呢?

  三、平靜風浪

  23 耶穌上了船,門徒跟著他。海里忽然起了暴風,甚至船被波浪掩蓋;耶穌卻睡著了。門徒來叫醒了他,說:“主啊,救我們,我們喪命啦!”耶穌說:“你們這小信的人哪,為什麼膽怯呢?”於是起來,斥責風和海,風和海就大大的平靜了。眾人希奇,說:“這是怎樣的人?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

  革尼撒勒的東岸,並非荒無人煙,因為沿湖各處都有村鎮,只是與西岸相比就荒涼冷落多了。那裡的居民中猶太人少而異邦人多,與加利利地少有來往。這正是耶穌所要找的僻靜之所,於是他叫門徒們陪他同去。

  救主擺脫了眾人的擁擠,並因過於疲乏飢餓,就在船尾躺下很快睡著了。那天晚上,本來是天朗氣清,波平如鏡的。不料忽然烏雲四起,狂風衝出山谷,猛烈吹向海面。

  加利利海是以突發強暴風著名的,有幾個門徒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曾在加利利海上渡過,當晚他們卻沒有料到有暴風的天氣。太陽早已落山,黑夜籠罩在加利利海上,當狂風從革尼撒勒東岸撲來時,猛烈掀起了海上的洶湧波濤,海水迅即灌進船艙。儘管幾個專業漁夫也知道如何在暴風雨中操縱船隻,此時卻因海浪滔天使他們也顯得驚慌失措,因為他們顯然為著熟睡在艙裡的老師的安危而著急。

  那被暴風激起的狂浪,猛烈衝擊著門徒的小船,大有將船吞滅之勢。他們驚奇自稱“人子”的老師竟能在狂風怒濤中安睡不醒,並且驚異他似乎對他們緊張萬分的努力無動於衷,他們有點氣急敗壞地說:“我們喪命,你不顧嗎?”***可4:38***於是他們大喊:“主啊,救我們,我們喪命啦!”

  從來沒有人發出這樣的呼求而不蒙垂聽。正當那班門徒扶著櫓正作殊死博鬥時,耶穌起來了。他面向暴風巨浪,吩咐說:“住了吧!靜了吧!”

  狂風止息,波浪也平靜,黑雲捲起,星光閃爍,小船依然在海面隨著微波盪漾。耶穌轉過身來柔聲輕說:“你們這小信的人哪,為什麼膽怯呢?”雖然門徒們曾見過許多異能奇蹟,但是在這以前,耶穌並沒有顯現他那控制自然界的超凡能力。

  “風和海就大大地平靜了!”這場暴風象它突然興起時一樣突然止息了,大自然的這場平靜無疑與之前猛烈的風浪同樣令人驚愕難忘。

  “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除了各種各樣的疾病,甚至死亡本身之外,連自然的勢力也服從耶穌的意志了。基督吩咐了,自然的力量就順從了超然的力量,簡直讓人目瞪口呆,面面相覷:“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可4:41***”

  我們也常有門徒的這種經歷,當試煉的暴風襲來,恐懼的閃電劃過,黑暗的波濤洶湧時,我們總要獨自掙扎,忘記有一位能救我們脫離災禍的恩主。我們常靠自己的力量,直到希望斷絕、九死一生時,才想起耶穌。即或如此,只要呼求,我們總不至於徒然。他雖然憂傷地責備我們的不信和自恃,但總會賜給我們所需要的平安和喜樂。無論是在海陸,若有主在心裡,我們就不必懼怕。基督怎樣平靜加利利的風浪,他也照樣平靜那常在人心中猛烈暴發的人生風暴。我們未能在生活中經歷他的大能的原因,無非就是我們“膽怯”和“小信”。

  三

  跟隨耶穌當做的準備

  1

  他要失去自己的義,丟掉一切驕傲和自高的想法,以及自我感覺良好的假象。

  對於長期浸漬在鼓吹“自由主義”、“自我價值”、“成功學”文化中的現代人,這一點確實很奇怪,似乎顯得唯唯諾諾、喪失自我。

  究竟什麼是“自己的義”?我們常常批判“自以為義”——認為自己的品行足夠高潔、符合上帝的標準,並附帶著驕傲和自高。上帝鑑查人的行為與內心,確知根本沒有誰可以做到完美;但許多人淡忘了標準,或良心蒙了塵埃,看不清自己的作為和心思,造成“自我感覺良好的假象”。所以,我們惟有“因信稱義”、憑著主耶穌的救恩得以稱義,也憑著來自於上帝的力量努力趨向完全人。

  但進一步思考,明白自己有所欠缺因而需要神的人們,是否可以因為所被要求的標準***比如,比非基督徒***更高而自認能達到更高?乃至因為自視甚高而成為他人眼中的一根刺?所以,即便不是“自以為義”的驕傲,而確實靠著神在許多行為上除去了瑕疵,也不能因為外在結果不錯而“自我感覺良好”。相反,基督徒應該成為暗夜裡柔和的光,默默照亮周圍而絕不刺眼傷人;遠遠不是驕傲和自高,而要做低勢的湖水,靜靜暗示著內心深處所通向的浩瀚海洋。

  2

  他要失去自己的罪。他必須甘願放棄一切在上帝眼中看為惡的習慣和行為。

  乍看這一點,覺得是理所應當、無可厚非,但其實這裡有一個關鍵的狀語“在上帝眼中”,而不是“自己眼中的”,也不是“他人眼中的”,所以萊爾緊接著說“無論周圍的世人如何看他,必須棄絕罪,與罪摔跤,脫離罪,與罪爭戰,將罪盯死,刻苦己心勝過它……絕不能與任何一項他貪愛的罪和平共處。”

  這才是難的地方:1***這些罪根深蒂固、頑固狡猾、很難對付。2***周圍的世人對其習以為常,認為無傷大雅。如果有誰像對戰風車的唐吉坷德一樣視其為巨大的敵人,恐怕會遭到嘲諷和排斥。3***最麻煩的是,這些罪是我們所“貪愛”的。萊爾甚至將其比喻成自己的“孩子”——“愛它們、擁抱它們、離不開它們、以它們為樂”。

  相信每個人都深有體會,為什麼明知一件事不對卻改不了?是因為不想改。不想改變懶散拖延的習性,不想改變一受委屈就張口罵回去的做派,不想改是因為可以大大咧咧逞一時之快。其實我也理解非基督徒朋友對於如此“嚴苛”定義罪而感到莫名和不滿,這個問題也令我困擾了很久,後來階段性得到一個答案,摘錄於此和大家分享:

  沒有一個人絕對的光明高尚***白色***,也不至於完全的陰暗卑鄙***黑色***,人們越成長,心中就生出更多的“灰色地帶”。但聖經是不是太“苛刻”了?將所有未中靶心、不合標準***白色***的都歸為“罪”***黑色***。黑白之間的“灰色”也通通被納入“罪”裡,無傷大雅的小私心、小邪情、小惡念不就是人性本身嗎?甚至內心世界因其而豐富,每一個人因之成為自己,實在令人不捨。聖經為什麼不允許灰色地帶?為什麼要“泯滅人性”呢?

  但是,我們說起“人性”是否總有些對野蠻本性和深層慾望的無可奈何呢?我們心中的黑、白、灰色地帶是三個凝固的色塊,真的可以相安無事嗎?不,它是暗流湧動的!當涓涓細流匯成江河,便聚積起巨大的力量。如果任其順從己意不加約束,我們所見到的灰,不刻意洗滌則不會變白,但它有巨大的態勢聚灰成黑。灰色的人性***罪性***就像一隻小猛獸,若我們一味縱容和餵養,最終將難以控制。

  這也是我最終想明白,縱然艱難,為什麼對罪不可以有所保留,為什麼要將心裡遮擋的簾子通通拉開照亮所有陰暗的角落。

  3

  他要失去安逸的生活,他必須忍受痛苦,承受苦難…就如同處於敵對勢力包圍中的一名戰士。

  安逸的生活是我最捨不得的了!我比較懶惰、又常常知難而退,雖然近些日子不斷提醒和訓練自己,可真的不容易。

  但是,之於痛苦和苦難,回首近十年生活中的“苦”無一不是化妝的祝福,所以我不害怕。而且,去年在一場戰役中得勝的經歷也增添了我的信心:儘管撒旦氣焰囂張地爭奪我所寶貴的靈魂,但我知道,上帝是我的將軍、也是最好的戰友。

  4

  他會失去世界對他的寵愛。

  是啊,我們多麼渴望被更多地人喜愛和歡迎,而不是被當作一個傻瓜,言行古怪,被譏諷、嘲笑和疏遠。主耶穌早就說過福音會被世人看作愚拙,但我多想做人們眼裡的聰明人啊!“罪”和“地獄”的概念是遭人厭煩,但我多想做人們眼裡討人喜歡的人啊!

  但是主耶穌在世的時候也是“被藐視、被人厭棄”。我們不愛這個世界,可是愛這個世界上的人們,我們既然愛,就逃不了效法主耶穌的樣式“犧牲”。

  是的,主耶穌的大愛是由犧牲成全的。小小的我們不至於犧牲生命,只不過是犧牲“人們眼裡”的聰明形象,可能顯得保守愚笨。但這比起人們的靈魂,浮光掠影般不真實的“形象”又有何所謂呢?或者,人們流於表面的“喜歡”又有什麼重要呢?

基督教講章精選耶穌昇天與聖靈降臨
基督教講章妻子順服丈夫
相關知識
基督教講章跟從耶穌的人準備
基督教講章精選耶穌昇天與聖靈降臨
基督教講章感恩讚美的人生
基督教講章依靠耶和華的人有福了
基督教講章跟隨主腳蹤
基督教講章關於合一的
基督教講章神所看重的
基督教講章精選婚姻的典範
基督教講章十架路上的幾種人
基督教講章一位無言的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