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庸之道的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7日

  中庸之道,也就是進退有度。那麼你會如何去寫它呢?我們先去欣賞一下別人寫的中庸之道隨筆吧。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記得不久前,我曾對於“鋒芒畢露還是韜光養晦”有過一番思考,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態度,中國古往今來,似乎都在提倡著“韜光養晦”,這樣正迎合了那句“滿招損、謙受益”,人們覺得這樣才能真正體現一個人本身的素質與修養。但當人們站在如今這個社會的視角上時,卻又突然發現,這樣的思維方式似乎已不再適用。如今,在我看來,這兩種人生態度都是不能完全採納的,取而代之的,當然是“中庸”。記得一段很經典的話:“岳飛鋒芒太露,無法躲過***亭之劫;李太白鋒芒太露,難以見容於官場,蘇東坡盛名之人,屢遭磨難,大象因牙而被擒,蚌以有珠而見剖,龜因殼而致死,鸚以饒舌而被困,犀牛因角貴而招殺,金鐸以聲自毀”。其實,鋒芒太露的結果,容易招忌及受害。所謂“花要半開,酒要半醉”,也是如此,而這,正是一種“中庸之道”。“半開”、“半醉”,需要度的把握,而這是沒有確切的衡量標準的。行事之時,靠的只是每個人心中對中庸的理解與堅守,在那些複雜中,我想,“簡單”的持守才是最難的。

  於是,我“引入”了“圓通”,便是做到既方又圓,這是一種原則性與靈活性的高度統一。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高度的智慧和修養,能始終做到這一點的人,就絕非等閒之輩。正如中庸所提到的“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上面所提到的只是生活中的小片段--對於才華的顯露,當然,在這之外,還有更多的“中庸圈”,我想,孔子之所以為聖人,便是在於他一生始終處於這中庸圈內吧!他所擁有幾乎全部優良品質,雖不奪目,但始終不乏光耀。他面對弟子的過人或不及之處,能正確的對待,並不一味發揚長處,而正是忠於“不偏不倚”。面對才華橫溢,不放棄收斂鋒芒;面對勇敢,不放棄畏懼;面對矜莊,不放棄隨和……我想,孔子之所以成為聖人,就在於此。

  中庸帶給我更多的,就是“和”了。不偏不倚,不過也無不及,達到最好的狀態,這就是“和”。這樣的一種心態,就是平常心。生活中,面對過失,不過分埋怨別人,也不過分自責;面對榮譽,不過分張揚,也不過分低調;面對困難,不過分躊躇,也不過分淡定。萬事適中,達到“和諧”的境界,這樣天地萬物會各安其位,正常執行。這是一種大智慧。

  《中庸》的深奧讓我無法完全置身於內。我想,如果此生無法精通《中庸》將是我最大的遺憾。萬物持中,這是做人的原則與處世的藝術。無論碰到什麼事,拿出“中庸”,以不變應萬變,這將是一生的財富。

  篇二

  在《中庸》中,我體會到了知識的重要性,知識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學習可以改變人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層次。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是學習的五個層次,正所謂量變才能達到質變,在我們積累量的時候,一定要以中庸的態度來面對事情,以平和的心態處理事情。

  學習的過程也就是修身的過程,通過書本獲得知識,通過知識傳遞思想,,進而達到書中要求的道德水平。通過閱讀,我學會了: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千萬不要強加給別人。“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倖”,要學會以君子看事物的角度去觀察事物,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近幾年來,爆炸性新聞比較多,比如說“我爸叫李剛”等,這些新聞從側面反映出中國的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很大,其中,肯定有很多人在抱怨為什麼自己沒有那麼富有,覺得生活不公平。其實,我覺得,生活是最公平的,只要你付出了努力,生活就會給你一份回報,別人用一份努力就能做到的,我們可以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別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們可以用一千分的努力做到。如果這樣子的話,即使我們再貧窮,再愚笨,也一定會靠自己的能力將生活水平提高,一定會變的剛強起來!

  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壓力充滿了人們的生活,人們開始抱怨社會的不公,而不是反思自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能力強的人就會生存下來,沒有能力的人就會被社會淘汰,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因此,我們要平和的看待這個問題,不要將其極端化,在認識問題的基礎上,不斷充實自己,是自己變的強大,同時要保持一顆謙虛謹慎的心,不要驕傲自大,任何事情,事先有預備就會成功,沒有預備就會失敗,不要盲目自信,要做到胸有成竹。

  人要活到老,學到老。唯有博大和寬容,才能相容幷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我們要逐步的進行學習的五個層次,最終使自己適應社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衝動是魔鬼,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一定保持一種平和的態度,不要心急,慢慢的處理,只有這樣才能克服困難,最終到達勝利的彼岸。一切率性而為,不要強求,只要屬於自己的東西,就永遠跑不了。

  篇三

  讀《中庸》,感覺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為字難認,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難理解。而以前讀《大學》,有很多生僻的古漢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是,我還是堅持晨讀,並查閱了一些資料輔助理解。現在,回過頭來,感覺收穫還是不小的。

  關於“中庸”,程頤說:“不偏不倚叫做‘中',不變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標準。中庸以“誠”和“中”為基本概念,敘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學。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燭照通篇。那是一種瞬間綻現的文采。是一個自天之命、由微之顯、從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過程。

  忠恕寬容是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則之一。這一原則要求我們將心比心、互相諒解、互相關心、互不損害、忠恕寬容、體仁而行、並行而不相悖。《中庸》中所提倡的思想,如“不偏不倚”、“至誠無息”、“內省慎獨”、“隱惡揚善”、“執其兩端”、“和而不流”、“素位而行”等君子之道,對於現代社會的人們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確立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著非同尋常的現實意義, 書中說“性”“道”不可須臾離開自身,要從“戒慎”“恐懼”“隱顯”“慎獨”等方面培養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達到中和,則天地萬物安處其位,萬物便生長髮育,生生不息。“道”源於本身,與自我相分離,而君子要學會反求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誘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這種自我修養與反省的品質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所必須有的。無論遇到什麼人或者什麼事,不論今後會遭遇怎樣的挫折,我們都要學會“反求諸己”,凡事都要從自身找原因,我們應當學習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質。

 

跑步的隨筆散文
少年玩心嗎非主流語錄
相關知識
關於中庸之道的隨筆
高中關於抗擊肺炎的隨筆作文
關於寒假生活的隨筆作文之寒假生活趣事
關於為人之道的名言
關於做人之道的名言
關於為人之道的名言警句
關於生財之道的文章
關於成功之道的議論文
關於成功之道的作文範文
關於成功之道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