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就學問題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流動人口主要是指那些離開自己的戶籍所在地而在其他地區長期工作生活的成年人,國內一般稱為人口流動,國際上,類似的群體被稱為“國內移民”。流動與遷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流動一般是在某地工作,生活一段時間後,還是要回到出發地,而遷徙是在另外的地方定居。

  我國人口流動的大趨勢,主要是從農村流向城市,呈現一種“農村包圍城市”的形勢,從中西部經濟相對不發達地區流向東部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

  流動人口,雖然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但是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從流動人口自身的特點來說,流動人口中絕大多數外來人口文化層次較低,缺乏社會保障,刑事案件居髙不下。而流動人口面臨問題中子女就學問題尤為嚴重,流動人口子女就學問題出現多種情況:***1*** 流動人口子女就讀公立學校的比例較低,根據相關調查正在上學的流動人口子女在公立學校就讀的比例為69%。***2***流動人口子女入學比例也明顯低於本地人子女,雖然國家實行義務教育,但是作為流動人口子女往往需要交納很高的贊助費。***3***民工子弟學校的建立也是對流動人口子女的一種歧視性教育。***4***地方政府支援不足和法律的不健全,以及戶籍的問題,造成了流動人口子女就學與本地人子女就學還是存在一定差距。

  一、國外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就學問題的措施方案

  雖然在國外沒有像中國一樣的戶籍制度,但是也存在關於流動人口子女就學的問題。通過調查其他各國採取的政策,可以作為我國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就學問題的參考。

  ***一***美國

  美國政府對教育的投入主要體現在三級政府的體系化供給,表現在聯邦政府聯合州政府和學區政府對教育進行管控和資助,其辦理教育的理念是服務於社會每一個成員,因此,在流動人口子女的就學教育問題上,其處理模式主要為:

  1. 公平給予受教育的機會。美國實行適齡學生的義務教育制度,公辦學校對於外來流動人口子女的就學不存在歧視和差別對待,接受教育的機會向任何人開放,具體而言,體現在州與州之間無條件接收外來學生、公立學校無條件接收外國人子女就學以及對待移民人口的子女就學也是一視同仁,不存在區別性的對待,保證適齡學生公平充足的受教育權。

  2.美國的特許學校。美國的特許學校有著自身的辦學特色,與我國的農民工學校相比較而言不可同日而語。首先,學校成立後,管理層和教師都不是政府指派或派遣的,都是自己任命校長,僱傭教師,選擇教材;其次,美國的特許學校雖然管理方面是自己管理,但是在性質上也是屬於公立學校,具有公立學校的特點不收取學費,不得有選擇的拒絕學生;最後,學校通過合同的形式,對學生負責,有利於教學質量的保證。

  3. 美國的教育管理公司。美國人在教育方面的要求很高,教育管理公司的出現就是由於美國國民對公立教育的不滿。通過教育管理公司聘請一流的教育管理專家來提高教學質量,對教育負責。

  4.具體的運作方式。美國在處理流動人口子女就學問題上的很多方法值得我國參考。第一,政府的大力支援,採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在具體流程環節上都有明確的規定,資金和技術上都有很大的投入。政府還僱傭部分人員去發掘流動人口子女,通過心理疏導等方式,讓學生和家長意識到受教育的重要性。第二,在流動人口子女就學的問題上,不光單單依靠政府,還發動了很多非政府人員。通過民間辦學和發動志願者完善了美國的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第三,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就學的問題上,採取方法靈活,一切為了營造公平的受教育環境。

  5.教育憑證制度。教育憑證制度是美國教育制度中的一大特色,一方面呢,通過實行教育憑證制度可增強學校之間的相互競爭以提升學校的辦學能力,另一方面也方便學生憑藉教育憑證向教育管理機構申請教育經費和撥款,甚至憑藉教育憑證可以搭乘學校校車,換言之,在此公平教育的制度前提之下,任何流動人口子女的就學都沒有身份的差異。

  ***二***法國

  法國政府是十分重視教育問題的。在長期以來的教育實踐中,確立了以教育優先的政治方針。任何公民接受教育的權利是平等的。在中小學實行學校,家長,學生三方的合同制。建立了專門機構“國家教學大綱委員會”,主要負責教學改革,考試製度,加強教師水平,進行教師再學習等。在受教育方面消除了等級制度和不進行區別對待。

  在學校對學生的選拔方面,十分重視學生自身的能力,不以地域為選擇標準。學生從小學到高中的學習安排是:小學為五年制,初中為四年制,高中為三年制。初中分為適應階段、中間階段和專業定向三個階段。高中階段分為確定階段和最後階段。還重視培養職業教育,對在職業學校學習的學生不但提供多個就業途徑,同時讓優秀學生可以進入高等學校學習。

  法國立法明確規定,凡是年齡在十六歲以下的兒童都有接受法國教育的權利,沒有地區限制和國籍限制。這就意味著法國教育制度中,對於適齡學生就學的身份差異性安排完全不存在,這也體現法國教育觀念和理念中,其教育理念更加註重對於就學學生的公平接受教育的權利而不是對其進行身份性區別對待,這也是外來人員融入本地社會風俗的最好方式。

  二、國內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就學問題的措施方案

  ***一***北京市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吸引了一大批流動人口湧入北京。流動人口的管理,一直是北京政府的工作重點之一。北京政府通過對流動人口的管理,來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就學問題。這些操作方式具體如下:首先,對戶口的管理採取控制安置而不是防範;其次,流動人口辦理暫住證便獲得居住的權利而無需提供戶籍地證明等材料;第三,樹立服務教育的理念,從管理理念轉向服務理念;第四,取消之前的就業條件限制和門檻要求。通過這幾個方面政策制定方針的改變,從而將流動人口與城市原住民的區別拉小。對其子女進行同樣對待,解決了流動人口子女的就學問題。

  ***二***上海市

  上海作為改革開放的最前沿的城市不僅在發展初期需要吸納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而且還需要擴大城市建設的規模,因此,就流動人口的流動而言可謂相當頻繁。而作為這樣一個發達的現代化都市,面對流動人口甚至超過常住人口這樣的局面,在處理流動人口子女接受教育的問題上顯得尤為緊迫,問題也尤為突出,有必要研究上海市的具體解決措施為全國各地的實踐提供經驗和借鑑。

  發達的經濟,需要大量的流動人口為上海市服務,良好的就業環境和相對高額的報酬是吸引大量流動人口進入的重要原因。流動人口的大量湧入上海,也帶來了很多問題。所以上海市政府在流動人口子女就學問題上也採取了一系列的方法:

  1.上海市對外來人才戶口實行《居住證》制度。通過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和機制,讓外來人才的子女九年義務教育採取無差別對待。

  2.上海市對一般外來務工人員的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就業證》和《綜合保險》。在一般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教育問題上,加強流動人口子女的入學普及程度,使流動人口子女入學率達到當地水平。

  3.外地人進入上海工作的門檻在抬高。通過抬高門檻,減少部分流動人口進入上海,這樣的政策就可以在有限的教育資源的情況下,滿足可以滿足流動人口子女就學的最大限度。不會因為教學資源的不夠,造成流動人口子女入學的差別對待。

  三、總結

  通過上述國外和國內其他各省份關於流動人口子女的就學問題的調查,不難發現:對於其他國家而言,首先,沒有存在中國的戶籍制度,所以在流動人口的子女就學問題上,往往可以採取與當地子女擁有相同的入學待遇;其次,其他國家不像我國一樣疆土廣闊,區域與區域之間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不大。流動人口本身的數量沒有中國多,當地教學資源在政府的調節下,基本可以滿足全部的流動人口子女的就學需求;最後,在流動人口的教育問題上,其他國家政府採取了很多積極的措施,通過政府的管理,保證了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質量。

  對於我國而言,首先,流動人口子女一般就學於教學條件等各個方面較差的學校;其次,流動人口的子女受教育程度低,成績往往也不穩定,沒有系統的學習過程,學習環境也不穩定;最後,流動人口子女在心理健康方面,表現出的心理疾病往往高於其他學生。

試論用產權房聚集城鎮人口問題
城鎮新增人口住房問題
相關知識
國內外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就學問題
試論城市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
流動人口社會救助問題研究
中國城市流動人口問題論文
寫給外來流動人口一封信
致外出流動人口一封信
中國城市流動人口影響因素的定量研究
致社群外來流動人口一封信
致社群外來流動人口一封信
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問題與城市民族關係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