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瑪小說讀後感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4日

  《愛瑪》是英國作家簡·奧斯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作品中主人公愛瑪是個美麗、聰慧而富有的姑娘,同時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幻想家。她熱心關注身邊的浪漫故事,卻又固執地認為自己永遠不會陷入其中。她自作主張為孤女哈麗埃特導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戀愛。當哈麗埃特誤以為自己愛上了地方官奈特利先生時,愛瑪才驚覺原來自己也在愛著奈特利先生。這雖與她一開始就宣佈的終身不嫁的誓言有悖,但墜入情網的她不得不放棄自己天真的誓言。下文是關於愛瑪的讀後感,歡迎閱讀!

  《愛瑪》讀後感一

  E. M. Forster稱述自己閱讀Jane Austen小說的感受,說那是“with my mouth open and my mind closed***咧嘴大笑,不作深思***”,我以為這是一句極高的讚譽。Austen的小說讀起來輕鬆有趣,沒有深重的苦難和極致的悲喜,有的是片刻之間產生和消化的矛盾衝突,好像沙龍中的妙語,完全是一時智慧的迸發,過後雖則便忘卻了,但那份興沖沖的勁頭和幽微難說的韻味卻縈繞於脣間胸臆,久而不去。說起來,現在可再沒有人會像Jane Austen那樣寫小說了呢。有時候我們會說某篇小說的描寫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或者說故事情節極為生動好像一切就發生在自己身邊一般,我想,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實是因為這篇小說讓我們忘了敘述者的存在。讀Jane Austen的小說卻不會這樣,你永遠都會感覺到除開書中人物的那個獨立出來的敘述者的存在,甚至是18世紀那些動不動就來一句“讀者們應該明白”、“各位看官”的小說,也不會有像Austen小說那樣強烈的敘述者存在感。這個敘述者彷彿同我們一樣在觀看著整個故事的發展變化,然而她又比我們要高明瞭一層。她並不只是在敘述,她一直都在評判,或者說是在把早經確定的判斷以敘述的形式不動聲色地表達出來。這種評判與敘述交織的程度是如此之高,以至於所有的“曲終奏雅”和歸納提煉的結構都顯得生硬冗餘,故事原來可以這麼說,而寓意就像金線般交雜於其中。

  《Emma》這本小說初版於1815年年末,距離Jane Austen離世不過一年半光景,正如Austen其他的小說一樣,它並不是率爾成章的,據信早在1803年前後,Austen就已經在構思和試寫類似的故事。書中的主人公Emma是個美麗而富有的年輕姑娘,由於母親早逝、姐姐出嫁,早早地當家成了女主人,同體質衰弱的父親Woodhouse先生生活在一起。Emma聰敏機靈,卻自負聰明而以為能夠揣測旁人的心思,洞悉世事的真相,而事實證明,那不過是她的一廂情願,更多時候,她只是矇蔽了自己又矇蔽了他人,致使好事多磨,尷尬連連。

  可以看到,在《Emma》這本書中,除了需要製造點懸念的Elton先生和Frank Churchill之外,幾乎所有人物甫一登場,我們就已經對此人的性格瞭然於心,作者會用對話和相關的情節描寫,甚至是直接的判斷語,將這個人的性格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而小說後來整個的故事發展不僅與人物的性格存在重要的聯絡,而且常常是由主要人物的性格來推動的,因此對於性格的完整描繪本身就是小說的漸次深入,寫故事也即是在寫人物。比方說,小說剛開頭幾段話就把Emma本人的性格給交代清楚了。

  Emma Woodhouse, handsome, clever, and rich, with a comfortable home and happy disposition seemed to unite some of the best blessings of existence; and had lived nearly twenty-one years in the world with very little to distress or vex her. ***全書第一段,Chapter 1***

  艾瑪·伍德豪斯,聰明,漂亮,又富有,生活舒適,性情快活,生而為人能夠指望的所有好事似乎讓她給佔全了,來到這世上快二十一年了,還沒有什麼能教她憂心或是煩惱的呢。

  The real evils, indeed, of Emma’s situation were the power of having rather too much her own way, and a disposition to think a little too well of herself: these were the disadvantages which threatened alloy to her many enjoyments. ***第四段,Chapter 1***

  艾瑪的境況,如果真要說有什麼不足之處的話,那就是她實在是太過不受檢束而處處自行其是,而她又是那樣一個自視過高的性子,因此儘管她佔盡各種好事,卻也還是白璧著瑕,隱患重重。

  很顯然,本書的主要故事情節已經隱伏在此處所說的evils之中了。

  讓我們來看看書中其他人物的性格特點。Emma的父親Woodhouse先生雖然極有修養,受到鄰居們的愛戴,但是就像小說第一章裡所介紹的,“He was a nervous man, easily depressed; fond of everybody that he was used to, and hating to part with them; hating change of every kind. Matrimony, as the origin of change, was always disagreeable; and he was by no means yet reconciled to his own daughter’s marrying, nor could ever speak of her but with compassion, though it had been entirely a match of affection”***他是個怯懦的人,常常灰心喪氣,凡是自己慣於打交道的人,他總是喜歡的,且極不願意與他們分開,不管是什麼樣的改變,他都討厭。婚姻,作為萬變之源,總不那麼讓他舒服,即使是自己女兒的婚事,到現在他也還一點也沒能接受,說起她來總是帶著憐憫之情,雖說那樁婚事完全是兩情相悅的結果***。可是小說剛開頭,Woodhouse先生便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Emma的家庭教師、在這個家中生活了16年的Taylor小姐與此地的Weston先生成婚了,她從Woodhouse一家所住的Hartfield莊園搬到了Randalls,小說因此呈現出了一個小衝突的局面。厭惡婚姻的Woodhouse先生相當沮喪,每每提起她便說“Poor Miss Taylor”,前來拜訪的熟人兼姻親Knightley先生卻一針見血地指出,“Poor Mr. and Miss Woodhouse, if you please; but I cannot possibly say ‘poor Miss Taylor.’ I have a great regard for you and Emma; but when it comes to the question of dependence or independence! At any rate, it must be better to have only one to please than two”***儘可以說可憐的伍德豪斯先生和伍德豪斯小姐,我可沒辦法說出“可憐的泰勒小姐”這種話。我非常尊重您和艾瑪的感情,可要是說到是寄人籬下還是自己當家作主這回事嘛。不管怎麼說,取悅一個人總比取悅兩個人要好得多啊***。這麼著,我們就找到了這本書中實至名歸的男主角,永遠正確的Knightley先生。

  Woodhouse先生因為體質衰弱,還是一個格外關注健康問題的人,甚至可以說是過分關切,英語中將這類人稱為hypochondriac***疑病症患者***。秉持健康的原則,他對於飲食、運動和居所的環境都顯得極為慎重,而且顯得相當頑固。比方說,他認為稀粥是非常有益於健康的,而晚餐則是對健康不利的,因此雖然他對來訪的鄰居Bates母女和Goddard太太極為慷慨熱情,但是看到她們在自己面前享用晚餐就並不那麼愉快,並且他總是不失時機地向餐桌上的所有人推薦稀粥***Chapter 3***,當然,除了他的大女兒,同樣過度關注健康問題的Isabella之外,很少有人採納他的建議***Chapter 12***。

  從興辦寄宿學校的Goddard太太那裡,Emma認識了天真美麗的Harriet,兩人成了好友。雖然Harriet是個私生女,被扔在寄宿學校裡,Emma卻只憑她一直能夠收到數額不小的定期匯款,認定Harriet的父母是體面的上等人,而且在她看來,既然Taylor小姐和Weston先生的婚姻就是她首先發覺苗頭並促成的,那麼她也應當為自己的好友Harriet找一個好歸宿,而那個人就是教區裡的牧師, a very pretty young man and a very good young man, Elton先生。Emma一邊固執地相信Elton先生是愛著Harriet的,一邊誘導Harriet不知天高地厚地愛上了Elton,結果就是,在聖誕夜Weston家歡宴而回的馬車上,以為Emma對他格外青睞的Elton先生趁著車裡只有他們兩個人,頗為熱烈地向她求婚了。這一幕可以說是小說中最為戲劇化的一個場景了***因為Frank那邊的真相大白是通過Weston太太的轉述而得的,並非具體的場景***,也是Emma偏執於自己毫無憑據的猜測所帶來的第一個苦果,宣告她的match-making完全失敗了。

  事實證明,正如Knightley先生開始所警告她的那樣,Elton絕不是那種可以不在乎財產地位,僅憑愛情的衝動去結婚的人,恰恰相反,財產是他相當在乎的東西。Emma帶著對Harriet的愧疚,也在心裡嘲笑家世較為低微的Elton對她的痴心妄想。然而,家世好的Emma並不是沒有能夠配得上自己的人,那個人就是Weston先生的兒子Frank Churchill。Weston先生曾經娶過一位富家小姐,他們的婚姻遭到女方家庭的反對,雖然他們還是結了婚,但是經濟上卻完全得不到幫助。富家小姐還是揮霍,Weston先生很快就囊中羞澀了,等到三年後這位小姐香消玉殞,女方哥哥提出將兒子過繼給他們,他也覺得是個辦法。之後的將近二十年裡,Weston先生通過做生意又過上了衣食無憂的日子,而他的兒子Frank在Churchill家當然享受著更為富庶的生活。

  Elton很快在Bath的度假中締結了一段良緣,而Frank也終於在萬眾期盼之下來到了Highbury。一兩次拜訪、宴會之後,我們發現,Frank倒確實是個handsome young man,只是有些耽於玩樂,不過Elton太太卻是個粗俗無禮、自以為是的人,三句話不離她自以為風頭佔盡的律師姐夫的家Maple Grove和四輪四座馬車barouche landau,使Emma感到深為厭惡。可是,雖然永遠正確的Knightley先生同樣對Elton太太感到厭煩,他卻並不對Frank有什麼好的看法,不管是見到他之前,還是之後。在仔細觀察Frank的表現之後,他甚至向屢屢受到Frank殷勤對待的Emma提出警告,認為Frank對待新近住回到Highbury姨媽家裡的另一位姑娘Jane Fairfax的態度似乎不同尋常,他可能想要腳踩兩條船。Emma自然不以為意,因為她知道,Frank對Jane的態度完全是因為自己向他透露了她對於Jane的感情生活的一些不好的揣想。事實證明,Knightley先生果然不負我們對他Mr. Always Right的封號,在作為擇偶障礙的獨斷專行的舅媽Churchill太太突然過世之後,承受不住長久的隱瞞所帶來的壓力,Frank終於對父親和繼母坦言了自己同Jane早已私下訂有婚約。而本想再度將Harriet代替自己推銷給Frank的Emma也因此而瞭解到Harriet之前申明愛慕的並非Frank而是自己一直敬仰的Knightley先生,無端的揣測再次錯誤,但是這次卻讓Emma擔心不已,因為她發現,自己其實一直愛著Knightley先生。Austen是這樣寫Emma那一刻的覺醒的:“Emma’s eyes were instantly withdrawn; and she sat silently meditating, in a fixed attitude, for a few minutes. A few minutes were sufficient for making her acquainted with her own heart. A mind like hers, once opening to suspicion, made rapid progress; she touched, she admitted, she acknowledged the whole truth. Why was it so much worse that Harriet should be in love with Mr. Knightley than with Frank Churchill? Why was the evil so dreadfully increased by Harriet’s having some hope of a return? It darted through her with the speed of an arrow the Mr. Knightley must marry no one but herself!”***艾瑪隨即將目光收回,她坐在那裡沉思默想,有好幾分鐘,身子一動不動。這幾分鐘足以使她弄明白自己的心。像她那樣的頭腦,一旦產生疑問,便會快速探究答案。她叩問,她坦陳,她供認一切。為什麼哈莉耶特愛上奈特利先生就要比愛上弗蘭克·丘吉爾糟得多呢?為什麼哈莉耶特有那麼幾分得到回報的希望會讓事情變得格外糟糕,讓人難以忍受呢?她猛然被擊中了,彷彿被箭射穿了一般,奈特利先生不可以娶任何人,除了她!******Chapter 47***

  最後自然是皆大歡喜的局面。Knightley先生一直都愛著Emma***要不然為什麼要這麼仔細觀察屢屢對Emma獻殷勤的Frank呢***,而事實證明,雖然兩次的愛慕都落了空,但是Harriet完全是可以再次陷入愛情的***誰讓她是天真稚嫩的Harriet呢***,對Frank放了心而不再對Emma懷有妒意的Jane也熱情地接受了Emma的來訪,而Emma也對她表示了祝賀,在得知她與Frank對未來生活的安排之後,Emma說:“Thank you, thank you. This is just what I wanted to be assured of. Oh! If you knew how much I love everything that is decided and open!”***謝謝,謝謝你。我就想聽你明明白白地告訴我這些。哦!你該知道的,我多願意一切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Chapter 52***是啊,那樣就不用揣測了不是嗎?

  在《傲慢與偏見》中,Jane Austen教導我們,Don’t judge people by appearance,不過我們發現,在Jane Austen的小說中,從人物剛一出場,對他或她的judge就已經開始了***judging people from first appearance***,不管這種judge是由書中其他人物作出的,還是作者自己作出的。然而這絕不是什麼善惡是非的大事,Austen會饒有興味地揶揄書中人物無傷大雅的缺點,我們也儘可以饒有興味地觀賞這些無傷大雅的缺點及其帶來的後果,而這些缺點,不需要我們煩惱著急,也自會有個完滿的解決方式。

  《愛瑪》讀後感二

  簡·奧斯汀的小說已經讀到第四本,我們常常從她的筆下獲益良多。閱讀並認識每本書裡的人物,我們看到真善美,也看到了自私、貪婪、刻薄以及無德。我們應以此為鏡,照出自己的弱點與不知,時刻提醒著自己,嚮往真善美的道路,而不是在泥濘處停滯不前。

  或許我們都希望像伊麗莎白一樣聰穎驕傲,也願意如埃莉諾一般理智平和,面對世事更能有範妮的堅忍與隱忍……而愛瑪看起來完美無缺,聰明富有,美麗善良。她好為人做媒,熱心而又頗為矜持。愛瑪的好友哈麗特在她的誤導下,竟然以為埃爾頓先生和奈特利先生分別愛上了她,差點錯過真心愛上她的馬丁先生。所幸的是,簡·奧斯汀永遠成全有情人,愛瑪接受了奈特利先生的求婚,哈麗特與馬丁先生花好月圓。

  人們難免不產生做媒的念頭,本人至二十歲開始,便堅持不懈地搭橋牽線,但目前來說仍未能成功配對。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年在老家,為好友和同事做媒。我的好友性情純樸,溫柔大方,典型的賢妻良母。而我有一位男同事性格穩重內向,文質彬彬,絕對是位好好先生。我大膽地為倆人制造機會,認識然後任其發展。結果男同事家在農村,許多思想與生活觀念與我的好友迥然不同,沒交往多久便不再一起了。旁人的看法始終是片面的,一段感情的結局,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一段幼稚的時光,我們會受他人的影響,產生並非自己思考後的判斷。埃爾頓先生明明是喜歡上了愛瑪小姐,可愛瑪卻把他的示愛全部當作暗戀哈麗特的表現,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奈特利先生對愛瑪小姐藏而不露的深情,完全被愛瑪所忽視,她一心想成全哈麗特的好事,並沒有發現自己的幸福所在。直至當她誤以為奈利特愛上了哈麗特,意識到自己對奈特利先生的感情時,才完全明白過來。“她***指愛瑪***出於讓人無法容忍的自負,以為自己能看透每個人內心的祕密;出於不可饒恕的自大,硬要安排每個人的命運。結果,她一次次地犯錯誤。她也不是一事無成——她造成了危害。她害了哈麗特,害了她自己,而且她還很擔心,也害了奈特利先生。”

  而奈特利先生不會因為愛上愛瑪小姐,便縱容驕慣,他向來直言不諱,用心良苦。有次不經意的玩笑中,愛瑪搶白了貝茨小姐,奈特利先生及時地對愛瑪說:“如果她***指貝茨小姐***很有錢,我可以容許偶爾多看看她的可笑之處,而少看重她的善良之處。如果她是個有錢的女人,我可以聽任無傷大雅的荒唐行為,不會為了你的冒昧舉動同你爭論……她家境貧困……她的處境應該引起你的同情。你這件事做得真不像話”。愛瑪為此羞愧難當,“時間也沒讓她平靜下來。她似乎越想越難受。她從來沒有這樣沮喪過。……一路上愛瑪感到淚水在順著臉頰往下淌,儘管很奇怪,她並沒有試圖去抑制,專題作文。”

  真正的朋友和戀人應如奈特利先生一般,勇於指出你的錯誤與不當,使得你不斷進步,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戀。而事實上,我們常聽不進逆耳的忠言,遠離指出自己不妥處的朋友,或是滿不在乎地批評丟擲腦後……多年以後,當我們還能憶起這些忠言良意,體會到箇中滋味,感受一定不同。

  簡·奧斯汀的小說並非只是單純地描寫男女之間的愛情,她筆下的人性向來是豐盈飽滿、入木三分的。對比小說裡的眾多人物,我們往往能找到自己所喜歡的每一類人物,自己討厭的每一種人,提醒自己千萬不要成為那自私自利的模樣。面對著這面明鏡,我們清晰地從中看到自己的模樣,自己想成為的樣子,令人討厭的無才德的人,庸庸碌碌平淡一生的人……,我們將更有勇氣去面對,曾經的過往和充滿美好的未來。

  《愛瑪》讀後感三

  “愛瑪.伍德豪斯是個聰明,漂亮,又有錢的姑娘……”,小說《愛瑪》的第一卷第一章第一句話,就用如此直白的語句,把女主人公給概括了一下,也把她推到了一個人民大眾的“對立面”。似乎我們覺得,小說人物尤其在開篇時,總是諸多缺點需要感悟,而不能那麼優越。

  而隨著深入,我們也發現愛瑪的確有很多缺點:任性,驕傲,看不起人。這對於19世紀初期比較保守的英國鄉村或許是非常正常的,畢竟在那個門第觀念很強的時代,有著3萬英鎊富裕家產和資深鄉紳背景的愛瑪的確有這個權利,去隨心所欲的亂點鴛鴦譜,去自戀自己的才智和眼光是無可倫比的,去看不起或者厭惡一個個普通人,自由農出身的馬丁,貧窮而又羅嗦的貝茨小姐。而對於現代人,可能多少會覺得,這樣一個整天靠散步,閒聊,娛樂打發時間的公主黨,靠了些祖上流傳的財富和名聲,如此自以為是的隨心所欲虛度光陰,並非如何的得體,如何的“體面”。

  幸好有喬治.奈特利先生,一個相貌,財富和家族名聲都無可挑剔的人,可貴的是他的品德又是無可挑剔的,一個十足的紳士。從奈特利先生的身上,終於領會了什麼叫做真正的紳士。或許相比那日不落帝國的無限榮光,盎格魯撒克遜的男人們流傳至今的貴族氣質和紳士風度卻依然可以尋覓到不少蹤跡。

  或許是奈特利的傑出,或許是奈特利的正確,愛瑪面對這位親戚時,能夠相對的放下了大小姐脾氣,比較客觀的看待自己的不足。但,必須意識到,愛瑪在這個問題上還是顯示出了她的優點。或許是絕不亞於她“聰明,漂亮,又有錢”這些優點的可貴優點,那就是能夠看到自己的錯誤,並且能夠認錯。承認錯誤,說起來簡單,但其實很多人未必做到。有多少人,特別是女人,是能夠檢討自己的問題並且改正它呢。終究愛瑪也有一顆正直而善良的心靈,一個沐浴良好環境下的是非觀。她會犯錯誤,但她能改正錯誤,所以她又是完美無缺的。而對於愛情故事,簡.奧斯丁的筆觸又是如此嘲弄的。從《傲慢與偏見》到《愛瑪》,偏見,謊言,自以為是充斥著情節,就是如此的琢磨不透嗎?或許就是如此吧。而在這些問題解決之後,會發現其實愛情也很簡單,奈特利自己說在8年前就愛上了愛瑪,而領悟到這是在半年前,而真正表白卻是在最後。同樣的愛瑪也是如此。兩個沒來由的“獨身”主義者或許早就彼此吸引,卻被些奇妙感情左右而不願意認可。幸好最後,最後沒有錯過,有了個好的結局吧。可是人生中,可就未必了。

  喜歡簡.奧斯丁,是從她膾炙人口的《傲慢與偏見》,一個英國味道十足的作家。而描繪的也多是些19世紀初期保守的英國鄉村裡中產階級的生活。階級觀點不去評論,從文學角度來說,奧斯丁的細膩文字也讓人佩服,一句句問話後,總能有個比想象中更精妙的回答。而前後的鋪墊,英國式的幽默,又讓小說非常豐富。和很多名人一樣,簡在200年後的今天或許已經成了英國最受歡迎的作家,甚至在一戰時,她的小說成了撫慰傷員的精神良藥。我想她獲得的榮譽是完全受之無愧的吧。

安保主任述職報告範文
人民調解員管理制度範文
相關知識
關於愛瑪小說讀後感範文
關於愛科學的讀後感作文
關於愛科學的讀後感作文
關於紅與黑的讀後感範文
英語小說讀後感範文
皇帝的新裝童話小說讀後感範文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的作文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
愛國小說讀後感
汪曾祺短篇小說讀後感作文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