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過春節的習俗
與漢族的春節一樣,新疆的春節也洋溢著歡樂和熱鬧,你知道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新疆的春節與漢民族的春節不同。漢民族的春節是在農曆一年的一月一日,而新疆哈薩克、柯爾克孜、維吾爾、塔吉克等民族的春節是在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禾草噴綠的時候,時間在每年三月二十一日前後春分節開始,到清明節結束,稱為“諾魯若孜”。從時間和景色上看,新疆的春節更貼合“春天的節日”這個名稱。哈密維吾爾農民的祭青苗儀式是發展與保留得最完整、最富文化氣息的春節慶典活動。
還在冰天雪地的時候,村裡品德高尚、家景富裕的人家就應村民之請用麥粒育出一盤青苗。在春分節這天,村民們請出這盤青苗,載歌載舞、牽著肥羊在村街上巡遊,慶祝春天的到來。
青苗傳遞到另一家供養,這一家的主人鄭重地迎接青苗,精心侍養,村裡德高望重者向主人與前來送青苗的村民祝福,大家唱歌跳舞祝賀。
大家圍坐在柳園之中舉行歌舞娛樂活動。春姑娘坐在寓意著四季輪迴的木製大車軲轆上,由四個小夥子抬著,踏著音樂的節拍邊行邊舞,繞場一週,由德高望重者揭去蓋頭,春姑娘走入人群。
清明節這天,大家選出一位純潔漂亮的小姑娘做春姑娘。大家將柳條抽去枝骨做成柳葉冠戴在春姑娘頭上,同樣戴著葉冠的小男孩抬著春姑娘向人們祝福,人們向春姑娘獻上杏花和桃花。
帶有表演性質的歌舞娛樂開始。桌臺舞是有著悠久歷史的高難度舞蹈,牽馬舞是一種道具舞,通過為新娘牽馬的過程,表現農村中的愛情生活,十分生動形象、風趣幽默。
歌舞娛樂活動的高潮是大家一起跳起歡快熱烈的麥西熱甫***集體舞***。
在大家熱熱鬧鬧慶祝春天到來的時候,一部分人要到水渠邊,將那盤青苗撒進渠水裡,再來到田邊,象徵性地往田裡撒一些麥種。而一群主婦們則在樹林中架起大鍋為大家煮春節飯。
春節飯是用麥、玉米、青稞等穀物煮成的五穀八寶飯,盛於饢上大家同食,以此祈求和祝願當年五穀豐登、生活美滿。
不過傳統春節的民族
川南滇北的彝族就不過傳統春節,起碼沒那麼重視,他們有自己的傳統節日彝族年,不過這個時代春節的味道漸漸淡了,少數民族的特色傳統節日似乎也在漸漸消退。
涼山彝族新年是彝族民間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家人團聚走親訪友的時機。一般在每年的11月中旬舉行,具體時間由當地通曉天文曆法而德高望眾的德古推算決定,除豬、龍、牛、雞、蛇日不宜定為年節外,其餘日子均可。如果過年之時有人去世,以後也應避免擇定此日。
新年一般慶祝三天 第一天是“庫什”,這天天還未亮各家各戶就起來,男的在家清掃祖宗靈位,洗涮敬奉祖靈的餐具,磨刀,宰殺過年雞,婦女們爭相汲水,做蕎餅。蕎餅和雞肉煮熟後,用木碗裝好雞頭和兩塊腿肉、三個蕎餅再敬祖靈。殺豬,豬殺死後,男主人便拿出煙和酒招待前來幫忙的人,女人和小孩就開始用蕨草燒烤褪毛。男人們到其他人家幫忙殺豬。
第二天孩子們到郊外野炊 彝語叫“窩系拉古格”的祝平安的活動,然後盡情的遊玩。第二、三天每天早晚都要敬奉祖靈,女人在家裡做凍肉、裝香腸,男的外出串門拜年,唱過年歡歌。年歌辭意大體分為四個部分:一是唱如何熱情迎接祖宗靈魂來到人間歡聚,二是頌主人家艱辛準備年貨,三是說過年歡歌歌詞的來源,四是祝祖靈保佑子孫清靜平安人財兩旺。他們唱到誰家,誰家便熱情款待,極盡歡樂之情。
春節傳統習俗
拜年
拜年,是春節期間的重要活動,它與除夕夜的團圓飯一樣,是最能體現“年味” 的春節習俗。在過去家庭拜年順序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拜年,祝願長輩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新年後給親戚拜年,一般的規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在同學、同事、朋友、合作者、鄰里之間也要相互拜年。在“過年好”的道賀聲中,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增進了人與人的感情。正如古語所說,拜年“以聯年誼、以敦鄉情”。
逛廟會
逛廟會,是大多數中國人的春節情結,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節廟會最早是民間的宗教儀式,廟會之時,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場”以祭祀神佛,人們也要進香朝拜、許願、還願、求福。廟會期間,也少不了商販叫賣、民間藝術表演。廟會上有許多歷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愛的傳統專案,比如,舞獅、舞龍、扭秧歌、踩高蹺、跑旱船等。
觀社火
除了廟會,民間自演自娛的社火也是歷史悠久的春節文化。社火源於古老的土地神與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傳說中的火神。在以農業文化著稱的中國,土地是人們的立足之本,它為人類的生存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火,是人們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類生存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遠古人們憑著原始思維認為火也有“靈”,並視之為具有特殊含義的神物加以崇拜,於是形成了尚火觀念。古老的土地與火的崇拜,產生了祭祀社與火的風俗。隨著社會的發展,祭祀社火的儀式逐漸成為規模盛大,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間娛樂活動。
湘西苗族春節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