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論文
當今社會人際交往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人際交往能力已成為21世紀人才競爭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學生的諸多心理問題,歸根結底起因於溝通障礙。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問題與對策》
提要當今社會人際交往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人際交往能力已成為21世紀人才競爭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學生的諸多心理問題,歸根結底起因於溝通障礙。要解決心理問題,讓他們的人生有良好的發展,同時加強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交往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是指大學生之間以及大學生與其他人之間傳遞資訊、交流思想、表達感情、瞭解需要,並運用語言符號來實現心理溝通的能力。在大學校園裡,同學之間生活上的相互照顧,學習上的相互幫助,活動中的相互支援,感情上的相互交流,師生間的教學相長,都需要有一個良好的思想、行為、情感的溝通。一個不善於交際,沒有正常人際交往的人,就會在自己與社會、與他人之間築起一道心理屏障,把自己與他人和集體分離開來。這就必然妨礙個人的全面發展,甚至影響自己的一生。因此,大學生要努力把握人際交往的特點、功能和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則,不斷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熟悉人際交往藝術,善於與各種型別的同學交朋友,學會與各種群體和組織打交道,才能促使自己健康成長。
當代大學生由於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在父母的呵護下扮演著小公主、小皇帝的角色,無形之中養成了嬌氣、霸氣、任性乃至自大的個性,常常會有不謙讓、不願幫助他人的壞毛病。加上入學後在學分制的引導下,他們長時間處於學習文化基礎課,爭取在班上名列前茅的心理狀態,而這種心態往往會導致同學之間的惡性競爭關係,在人際關係上考慮較少,投入不多,經驗不足,以至於在上大學之後,心理問題頻發,從而認定理想中的大學只不過如此,感覺一切都和自己夢中的大學校園不符,進而導致情緒低落,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不求上進等問題相繼而來。現在針對這一群體所存在的基本問題,我們應該通過有效途徑引導幫助他們,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平臺和氛圍,使學生們擁有正常健康的人際交往行為。
一、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的問題
筆者曾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工作多年,通過對我校畢業生在招聘會求職過程中的普遍現象進行調查分析,結果表明: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最看重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一個基本要求是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密切合作的團隊精神。招聘的人才既要懂技術、又要會營銷。因為公司要發展,就要面向市場,而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是一個關鍵。在人才招聘會上,許多用人單位都比較青睞學生幹部和學生黨員,倒不是這類學生的專業水平比普通大學生更優秀,而是這些學生有著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善於與人協作。
只要在社會中生存,就會面臨著不斷與人交往、與人協作的問題,人際交往能力對一個人事業的成功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從科學性、藝術性和現代社會規範性的角度來分析溝通,會發現它的構成非常豐富,再加上某些大學生不良的人生追求和對社會需求的沉澱性認識,這些都導致新時代大學生的溝通能力與現代社會的期望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偏離,主要特徵表現如下:
1、追求高分和證書的獲得,忽視溝通能力的培養。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們曾過分地強調成績的第一性,優秀的學習成績是父母的唯一期望,因為它是獲得一個好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必備條件。這樣的意識觀念至今還影響著相當數量的當代大學生。他們沉浸於書海,卻寡言少語,缺乏甚至逃避與他人交流溝通,不注重甚至不會自我修飾。當他們走向社會時,展示的只是優異的學習成績和一本本證書,反饋到的卻是用人單位的嘆惜聲。
2、個性張揚式的人際關係冷漠。竭力追求各種時尚的大學生在刻意塑造與眾不同的個性表現:金黃色的頭髮,嘴裡溜出難以理解的話語,我行我素,不顧及他人情緒,與你沒有共同話題等等,這就是他們的“雞立鶴群”。網路已不再僅僅是操作工具,而是某部分人的生活必需品,他們將時間和情感寄託於虛擬的社會化中。人的發展應建立在現實的人與人互動的基礎上,社會學理論中的“鏡中之我說”和“概化他人說”證實了這一點。有的大學生沉醉於那種虛假的滿足,他的人格和交往模式也被那種虛擬環境模式化了,當回到現實中時,他們都是發號施令者,都要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個性,可得到的迴應仍是自我的“高高在上”,難於融入群體之中,阻礙了合作團隊的建設。
3、個體文化與組織文化的偏離。文化是人類與社會不斷相互作用而積澱的結晶,它具有一定的傳承性。但在資訊社會時期的社會變遷、階層流動、文化交流過程中,呈現出一種大學生新新人類文化,他們缺乏人們所期望的勤儉、純真和理性,只有自以為是的“後現代主義文明文化”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取向。這樣的大學生很難建立可信度,很難構建共同價值觀體系,難以獲得認同感。
4、當代大學生群體中的獨生子女現象。如今獨生子女已成為大學校園裡的主體人群。他們中有的家境優越,集千般寵愛於一身,隻身離家外出求學途中,碰到一點小問題可能就誤以為天快塌下來了;有的學生凡事憋在心裡,難得與人溝通,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可能自暴自棄;不少學生已習慣以我為中心,“人人為我”視其為理所當然,至於“我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願去做,久而久之,尊敬師長、敬老愛幼觀念淡薄了,冷漠、自私、怕苦、怕累的壞習氣養成了。這種“唯我意識”的形成,極大地影響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正常發展。
二、大學生溝通能力培養教育策略
隨著人們對職業經理人溝通能力的重視,對大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教育也引起有識之士的重視,那麼如何培養大學生的溝通能力,尚在討論論證之中。筆者認為,當前應著重做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開設管理溝通的相關課程,確定合理的教學內容。高校是傳授知識的殿堂,當然也要傳授溝通方面的知識,針對目前大學生溝通理論缺乏、溝通能力不足的現實,高校必須開設管理溝通的相關課程,併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制訂教學計劃。通過管理溝通課程的學習,增強大學生對管理溝通的認識,為提高大學生的溝通能力奠定雄厚的理論基礎,也為大學生今後適應社會做必要的準備。
2、加強心理教育,使大學生克服溝通中的心理障礙。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健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當前部分大學生正是由於心理不健康而影響其溝通能力的提高。因此,高校應該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態,克服大學生之間的溝通障礙,實現大學生之間的良好溝通。通過心理教育,消除大學生的各種心理疾病,培養大學生自信、寬容、理解、合作、助人的品格,成為受社會廣泛歡迎的人。
3、培養集體意識,淡化獨生子女意識。有無集體觀念是衡量大學生是否合群的重要指標。行為科學理論認為,人不僅是自然人,而且還是社會人,每個人不可能與世隔絕獨立生活。大學生是社會活動的一個大群體,因此培養培養大學生的集體意識勢在必行。其中最重要的是樹立集體觀念,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增強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大學生通過參加集體活動,尋找知心朋友,向同學敞開心扉,傾訴心聲,發洩情緒,既可以消除他人對自己的偏見,也可以消除自己對他人的偏見。
4、加大溝通能力的訓練力度。管理溝通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問和藝術,溝通能力的提高僅靠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實踐經驗的總結不斷提高。因此,高校要在不放鬆基礎理論培養的前提下,加大溝通能力訓練力度。***1***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努力實現自我超越,使大學生能夠找準自己的位置,根據自己的實際設計自己的成長路線,並戰勝各種困難,實現自己的目標;***2***加大實踐教學力度,為大學生進行外部溝通提供條件和機會。教學人員選擇一定的背景和場景,設計具體的溝通問題,給出特定的溝通物件,讓大學生深入第一現場,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提高實際溝通能力;***3***鼓勵大學生加強自我訓練。溝通能力的提高是日積月累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自我訓練非常重要,因此要鼓勵大學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和條件,自覺地進行自我訓練,促使溝通能力的快速提升。
***作者單位:陝西科技大學***
主要參考文獻:
[1]程豔霞.管理溝通[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2]李謙.現代溝通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人際關係心理諮詢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