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生物教案及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為了幫助各位高中生物老師做好備課,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光合作用生物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使學生了解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

  2、使學生了解葉綠體中色素的種類、顏色及其吸收的光譜;初步學習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濾紙上的分佈。

  3、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實質、總反應式、光反應、暗反應的具體過程、光反應與暗反應的區別與聯絡及光合作用的意義。

  4、應用所學的光合作用的知識,瞭解植物栽培與合理利用光能的關係。

  二、能力方面

  1、通過葉綠體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初步訓練學生的實驗室操作技能及相關儀器、藥品的使用能力。

  2、通過探討光合作用的氧來源,初步訓練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3、通過分析、討論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和暗反應具體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1、通過學生對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意義的理解,增強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2、通過學生討論“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作物產量”這一問題,加強對科學、技術、社會STS的關注。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因為光合作用在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以及整個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本節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教材這一節主要講述了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葉綠體和其中的色素並且安排了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的學生實驗、光合作用的過程、光合作用的重要意義以及植物栽培與光能的合理利用。義務教育初中生物教材已經講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礎知識,安排了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的實驗。本節在此基礎上,更加深入地從產物和場所等方面講述了光合作用發現過程中的幾個著名的實驗;講述葉綠體和其中的色素、讓學生學會提取和分離葉綠體色素。

  一、教材首先向學生展示了人類研究光合作用這種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理過程的艱苦歷程,同時介紹了在研究光合作用過程中的幾個著名實驗,如: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證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氣實驗;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證明了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澱粉的實驗;1880年,德國科學家恩吉爾曼證明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並從葉綠體放氧的實驗;20世紀30年代美國科學家魯賓和卡門採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全部來自水的實驗。介紹這些實驗的目的是使學生懂得實驗是探究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從而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不斷探求新知識的創新精神。

  二、葉綠體中的色素是本節的重點,實驗是本節的難點。

  學生必須在搞清楚葉綠體中色素的種類及其吸收光譜,基粒片層結構的垛疊形式、色素在片層上的分佈、基粒和基質的關係基礎上,才有可能深刻理解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和暗反應及其相互關係。

  教材在介紹葉綠體中的色素時,設計了一個學生實驗,即《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使學生易於對葉綠體色素有一個感性認識。本實驗可以在講授完葉綠體色素後作為驗證實驗處理,也可用於葉綠體色素的探究實驗;另外教材中葉綠體中各色素的吸收光譜也可作為課上學生討論葉綠體色素生理作用的探究課題處理。

  三、教材中光合作用的過程是本節的重點內容,也是本節的難點。

  1、其中光合作用的總反應式,即

  概括出了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產物及氧氣的來源,但是,該反應式不足以表示光合作用的具體過程。因此,教材以圖解的形式簡明扼要地介紹了光合作用的兩個重要過程,即光反應和暗反應。

  2、光反應階段

  教材中光反應階段可概括為光反應場所和光反應過程兩個方面。

  1光反應場所:葉綠體基粒片層結構的薄膜類囊體上進行。

  2光反應過程:光反應的本質是由可見光引起的光化學反應,可分為兩方面內容:

  ①水的光解反應:通過光合色素對光能的吸收、傳遞,在其中部分光能作用下把水分解為氫和氧,氧原子結合形成氧氣釋放出去,氫與NADP結合形成NADPH,用[H]表示,叫做還原性氫,作為還原劑參與暗反應。

  ②ATP的合成反應:另一部分光能由光合色素吸收、傳遞的光能轉移給ADP,結合一個磷酸形成ATP,也就將光能轉變成活躍的化學能儲存在高能磷酸鍵上。

  3、暗反應階段

  教材中暗反應階段也可概括為暗反應場所和暗合應過程兩個方面。

  1暗反應場所:葉綠體基質中進行。

  2暗反應過程:暗反應實際上是一個由多種酶的催化才能完成的酶促反應,光對暗反應沒有影響。主要包括三個步驟:

  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一個二氧化碳分子與一個五碳化合物分子結合形成兩個三碳化合物分子,這個反應的作用在於使反應活性不高的二氧化碳分子活化。

  ②三碳化合物的還原:在有關酶的催化下,一些三碳化合物接受光反應產生的ATP分解時釋放的能量並被光反應產生的[H]還原,經一系列複雜的變化,形成糖類,一部分氨基酸和脂肪也是由光合作用直接產生的。

  ③五碳化合物的再生:另一些三碳化合物則經複雜的變化,又重新生成五碳化合物,從而使暗反應階段的化學反應不斷地進行下去。

  4、教材中光合作用的意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歸納: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有機物的來源; 光合作用是生物生命活動所需要能量的來源;光合作用可調節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光合作用在生物的進化具有重要作用,即:使無氧呼吸進化為有氧呼吸成為可能,同時為水生生物進化到陸生生物創造了條件。

  教材在最後總結道:“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能量和物質代謝”,充分概括光合作用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

  5、植物栽培與光能的合理利用是教材的選學內容,其目的是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社會STS的理念,這部分內容易於調動起學生的討論熱情。

  光合作用教學反思:

  本節課所學知識包括: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和光合作用的過程兩部分內容,在2010江蘇高考生物考試說明中,光合作用以及對它的認識過程是C級要求。從近幾年的高考卷來看,關於光合作用考察的內容,不僅僅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更多以實驗設計、主觀題的形式考察,難度大、所佔比例也比較大。高三一輪複習如何有效的將知識點鞏固,是擺在生物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點。我的具體做法是:

  1、學生已經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給學生一定時間記憶相關的基礎知識點,然後請同學默寫光合作用過程的圖解。光合作用的過程是基礎,是考試的依據,學生必須牢固掌握,分析學生版圖時,複習光合作用過程、光反應與暗反應的區別和聯絡、光照和二氧化碳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卡爾文迴圈等基礎知識點。

  2、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普利斯特利的實驗、英格豪斯等實驗不作詳細複習,重點分析薩克斯的實驗,此實驗是考察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為了突破此知識點,先讓學生看書總結實驗步驟,並要求學生說出每個步驟設計的目的,經過師生互動,總結出此類實驗設計的一般步驟。接著,讓學生探究光合作用需要CO2、光合作用產生O2等實驗。

  3、針對展示的兩個學習目標,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完成學案上的相應習題,以便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以上是我光合作用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結合高考考試說明,生物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注重能力的培養。以下是我個人對本節課教學的幾點反思:

  一、確立學習目標,以“標”貫穿一節課始終

  課前黑板的右上角寫出本節課要解決的學習目標,內容引入後,讓學生明白:本節課要解決哪些知識點!讓學生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學習。一節課內容結束後,總結並檢測目標達成情況。

  二、教學中“學生主體、老師主導”的自主式學習

  要使學生掌握生物學習基本功 ,並在學習中不斷地實踐和應用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必須改變傳統教學的重教不重學、重記不重做等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式 ,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重視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老師在教學中起到主導作用。本節課學的內容中,學生解決基礎知識內容,我的作用是,引導他們去思考、如何解決常見題型,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此外,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探究光合作用需要CO2、光合作用產生O2等,培養學生探究實驗、設計實驗的能力。

  三、講與練有機結合,體現“2+1”教學模式

  本節課,學了兩大知識點,每一知識點學完後,及時鞏固練習,做到講與練有機結合,以便於學生更好掌握知識點。在作業的設計上,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依照不同學生的需求,儘量留一些發散和開放性的題目,為不同的學生留有餘地,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這樣可以給教師創造性地教和學生創造性學留有充分的空間。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由於本節課是公開課,聽課有些緊張,語言表達不很流利,語速偏快。知識點分析時,仍未做到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分析,學生主體性仍未充分體現,今後教學中需要不斷改進。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教案
班子個人評價精選
相關知識
光合作用生物教案及反思
電熱的作用初中物理教案及反思
鈉的化合物數學教案及反思
行星的運動物理教案及反思
初三物理電阻教案及反思
蘇教版一年級品生夏天的小蟲教案及反思
藤野先生優秀教案及反思
二力平衡初中物理教案及反思
集合與函式概念數學教案及反思
慣性初中物理教案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