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文化節手抄報內容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數學,對於我們來說很早就接觸了,但是你真的瞭解數學嗎?我們學習的數學是不是隻知道片面的?考古學家在觀察金字塔時,有很多更令人震驚的發現。小編收集了數學百科全書給大家,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關於數學的相關手抄報內容以及圖片,僅供大家參考和學習,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數學文化節手抄報:天文學的“分點歲差”

  “分點歲差”具有嚴謹的、一再重複的數學特質,可以精確地加以分析和預測。然而,若是缺乏精密的儀器,我們就很難觀察它,更不用說精確地加以測量了。古代人何時第一次計算出歲差?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一個瞭解人類歷史的一大祕密。根據史書記載,發現“歲差”這個天文現象的是古希臘學者希巴克斯:公元前2世紀,他提出的歲差值為45或46秒跟現代天文學界接受的數字50.274秒極為接近。但是誤差是很小的,原因在於每年改變50.274秒,還不到l度的l/60,因此,春分太陽沿著黃道遷移l度大約需要72年時間,這相當於人的一生。由於要觀察這種極為緩慢的改變,在當時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希巴克斯在公元前2世紀提出的歲差值,會被《大英百科全書》推崇為“重大發現”。

 

關於數學的手抄報圖片

  數學文化節手抄報:隱藏在古埃及的神話中一組關鍵數字

  考古天文學家珍·謝勒斯在他的著作《古埃及神祗之死》中提及,在埃及的歐西里斯神話裡可能刻意隱藏著一組關鍵數字,而這些數字在故事情節上也許是“多餘的”,但卻能提供我們一套永恆的計算方法。請看這樣:

  12=黃道帶星座的數目;

  30=沿著黃道,每一個黃道帶星座所佔的度數;

  72=春分太陽沿著黃道,完成l度的歲差移動所需的時間,即72年;

  360=黃道的總度數;

  72×30=2160太陽沿著黃道移動30度,穿越過一整個黃道帶星座所需的時間,即2160年;

  2160×12或360×72=25920完成一個歲差週期或“大年”所需的時間,即25920年,也就是“大回轉”總共所需的年數。

  還出現了其他數字和數字組合,例如:

  36=春分太陽沿著黃道,完成半度的歲差移動所需的時間,即36年;

  4320=春分太陽完成60度的歲差移動,穿越兩個黃道帶星座所需的時間,即4320年。

  謝勒斯認為這就是一再出現於古代神話和神殿的天文歲差密碼的基本成分,這套密碼允許人們隨意向左或向右移動小數點;人們也可以運用密碼中的基本數字,全都與分點歲差率有關,從事幾乎任何組合、排列、乘除。密碼中最重要的數字是72。古代神話常在這個數字上加36,使成108,然後乘以100,得10800,或除以2,得54,再乘以10,得540或54000,540000,540000 0等等。

  另一個關鍵數字是2160春分太陽穿越一個黃道帶星座所需的年數。古代神話有時將這個數字乘以10或10的因數,得216000,2160000等;有時乘以2 ,變成4320,43200,432000,4320000,無窮無盡。
 

關於數學的手抄報圖片

  比希巴克斯更精確:謝勒斯認為,這些數字的演算是被刻意轉變成密碼,隱藏在歐西里斯神話中,以便將天文歲差資訊傳達給初入門的人。

  葛瑞姆認為這些數字如果真的牽涉到天文歲差,它們在古代出現,委實是不可思議的現象,因為這些數字所包含的科學知識太過先進,並不是古代任何已知的文明能夠演算出來的。他也提醒人們不要忘記,包藏這些數字的神話,在古埃及人發明文字之初就已經存在了。從在公元前2450年左右寫成的金字塔經文,看到裡面就包含有歐西里斯神話的一些成分,而根據上、下文我們可以判斷,即使在那個時候,這些成分已經非常古老。

  任何金字塔的幾何構造都涉及到兩個基本要素,一個是金字塔的高度頂端距離地面的高度;另一個是金字塔在地面的周長。以埃及的大金字塔為例,它的高度481.3949英尺和周長3023.16英尺之間的比率,恰好等於一個圓圈的半徑和圓周之間的比率,即2π。

  如果將這座金字塔的高度乘以2π如同我們根據一個圓圈的半徑計算它的圓周,我們就能夠精確算出金字塔的周長:481.3949×2×3.14=3023.1 6。相反地,如果我們將這座金字塔的周長除以2π,也同樣可以算出它的高度。3023.16/2/3.14=481.3949。

  這樣精確的數學關聯,幾乎不可能出於單純的巧合。因此,我們不得不承認,埃及大金字塔的設計師確實瞭解π的原理,刻意將它的數值應用到金宇塔的營建上。 就如埃及大金字塔在三度空間上的設計,墨西哥太陽金字塔運用的π原理顯然並不是單純的巧合。這兩座金字塔在建構上都表現出π的關聯,而大西洋兩岸其他金字塔卻都沒有這個特徵。此一事實足以證明:在遠古時代,這兩個地區的人類已經掌握先進的數學知識,而且他們在營建金字塔時,都抱持某種基本的“共同目標”。

  我們剛才看到,埃及大金字塔使用的高度/周長比率是2π,而這樣的一種比率所要求的坡度是非常特殊、很難處理的52度角。太陽金宇塔的高度/周長比率是4π,也同樣要求不尋常的坡度43.5度來配合,如果不是為了某種神祕的理由,古埃及和墨西哥建築師何不選擇比較簡單的45度角,只須將一個直角切成兩半就行了。

  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共同目標,使大西洋兩岸的建築師煞費苦心,不憚其煩,將π數值精確地納入這兩座金字塔的建造中呢?金字塔興建期間,墨西哥和埃及的文明似乎沒有任何直接接觸,因此我們不得不懷疑,在遠古時代,這兩個地區曾經從一個共同的根源繼承到一些知識觀念。埃及大金字塔和墨西哥太陽金字塔所呈現的共同數學觀念,可能和“球體”有關,因為這種形體具有三度空間,一如金字塔,而一般的圓只有兩度空間。

  我們似乎可以這樣推論:為了以象徵方式將球體表現在三度空間、表面平整的建築物上,古埃及和墨西哥的建築師才不憚其煩,把π原理精確地納入這兩座金字塔的設計。此外,這些建築師的意圖似乎不在表現一般的球形,而是呈現一個特殊的球體:地球。

數學文化節手抄報資料
四年級英語春節手抄報
相關知識
數學文化節手抄報內容
數學文化節手抄報資料
數學文化節手抄報
數學文化粥手抄報
小學生有關我國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內容
數學萬花筒手抄報內容
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內容
漢字文化的手抄報內容資料
關於漢字文化的手抄報內容
小學生春節手抄報內容_春節習俗手抄報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