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拜師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三年級語文老師可以從《孔子拜師》的課後教學反思中學到什麼教學經驗和方法呢?小編在此整理了,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拜師》教學反思1

  一、談話匯入,找準切入點。

  在課前預習中,我要求學生充分收集有關孔子和老子的資料。課堂伊始,我請學生交流自己對孔子的理解,促使學生主動的探究學習,激發學生對孔子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及時抓住有效的資訊,並以此為切入點相機匯入,展開教學。

  我個人認為這種匯入方式在實施的過程中要注意兩點:首先,教師必須對孔子、老子以及他們生活的時代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對教材的內容要吃透,力求在教學中能夠運用自如。其次,時間上要有所把握,不能喧賓奪主,沖淡了對主要內容的教學。

  二、情境中理解詞語,幫助體悟情感。

  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從而讀懂句子,進而讀懂課文,是中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教學中,詞語的理解往往陷入程式化的“說說詞語的意思”“用詞語說話”之中,不免枯燥、呆板。本堂課中在理解“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的意思時,我先讓學生聯絡上文理解,再聯絡生活實際進行理解,讓學生懂得:世上的學問是學不完的,我們要虛心好學,活到老,學到老。

  又比如文中“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的理解。我先請學生展開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再聯絡課文中的孔子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麼困難,他又是怎麼做的。這樣學生說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的是一種生活場景。這不僅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而且使詞語教學變得既有“語文味”,又充滿了趣味。

  三、讓朗讀貫穿課堂的始終

  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培養好學生的朗讀訓練和提高他們的朗讀技巧,有利於發展其語言,促進表達能力的提高,並且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受到品德和審美教育。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了多種方式的讀,如:輕聲讀、默讀、分角色朗讀、齊讀等等,讓學生讀通課文,讀懂課文,並在讀中培養語感。

  當然,這堂課中也存著在著許多問題:

  1、解詞方法還很單一,雖然也用了很多方法,但每次解詞總是想提醒學生到詞語手冊上查,其實有些學生可以自己從字面上理解的,我應該把這些方法明確地告訴學生,讓他們真正掌握學語文的方法。

  2、這節課的重點雖然抓到了,但文章的中心——“孔子的好學精神”學生還體會不夠深,應該在學生理解孔子拜師艱辛時,再讓學生讀一讀,體會孔子的好學。

  總之,在教學中我本著一種平平淡淡、簡簡單單、紮紮實實地態度,真實的再現我們的課堂。不是用花哨的表演抓住人,而是努力用一種深層的、人文的、純語文的精神之美吸引人。力圖讓語文還原本色,復歸本位,反璞歸真,創造一種純語文的課堂。

  同時,我也深深地認識到語文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所說的:教師對文字的鑽研深入,決定了你的課堂是否精彩。教師像一位引路人,你對教材理解的深度、廣度,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文字的理解程度。在我們走上講臺前,應該靜心地把教材多讀幾遍,力求讀得深讀得透。多思考每篇課文怎麼去挖掘它的語文特色,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簡單的精彩。 這也是自己今後所要努力的一個方向.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拜師》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課文在敘述孔子拜師這件事時,線索非常清楚。第一部分,孔子決意拜師。第二部分,孔子歷盡艱辛前往洛陽拜師。第三部分,寫孔子認真求學。第四部分,寫人們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又敬重他們的人品。

  在此課前,我讓學生蒐集了孔子名言,並蒐集孔子個人資料,並請教或蒐集孔子和老子分別是怎樣的人。在課前並綜合了學生預習情況,並對孔子名言作了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並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孔子名言及引用孔子名言,運用寫作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慾望。學習這一課,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悟到:知識是學無止境的,只有謙虛好學,才能成為知識淵博的人。我在教學中截斷了語文教學的一般流程,我讓人物語言閃亮登場。

  如:“溫故而知新”的意思是:時時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由此就能獲得新的更深的知識。設計語言,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名言。老師常常告訴我們,在學習上要“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意思是:如果三個在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為我老師的人。老師常常教育我們,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現在還是將來,為人都要謙虛好學,有禮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意思是:學習了知識然後時常溫習,不也是高興的嗎?老師告訴我們,每天早讀時都要把學過的知識溫習一下,我們常常表現出不高興,不願意的表情,。每當這時,老師總會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知道呀!一天,老師在給我們講一道數學難題,剛講完,老師問我們懂著沒有,教室裡整齊地回答:“懂著了!”接著老師在黑板上出了道類似的題,可是班上沒幾個會做,老師生氣了。接著又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們,孔子有句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能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嗎?

  我點撥了,這幾句名言對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作了精闢的論述,和本課孔子拜師的內容緊密相關,意在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積累古典文化的精髓。隨之我又出示幾句孔子名言: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3、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學生對孔子的話算有點興趣了,我將板書課題《孔子拜師》。本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的是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在敘述中,線索非常清楚。我出示了閱讀要求,讓學生在朗讀,要帶著對孔子和老子的敬重和佩服之情感去讀,去拜讀,注意語意的停頓,語速的緩急,語氣的變化。讀後說說孔子和老子給自己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並寫一寫讀後的感受。這個環節,我給足學生時間讀,加上有課前孔子名言的理解,學生完成很不錯。有個女孩兒寫:我讀了課文,從孔子在求學時不怕路途艱辛和他的言行中體會到了,孔子是一個虛心好學,有禮貌,不怕吃苦的人。我也從老子不顧七十歲高齡,到洛陽城外迎候孔子以及他毫不保留地把知識傳授給孔子,我從這件事中,知道了老子是一個有禮貌,愛護學生的好老師。學生的讀書體會,進一步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字,理清課文層次:

  孔子 決意拜師—洛陽拜師—認真求學—受人敬重—老子

  謙虛好學 不怕吃苦 孜孜以求 誨人不倦

  在此基礎上,揭示課後作業第二題:老子是一個博學多才及謙和大度,誨人不倦的人。孔子是一個謙虛好學,不怕吃苦,求知若渴的人。

  對文字的理解已不是問題,自然詞意在文字內容中能理解,對重點詞語作“用詞寫話”的練習,生字認讀與書寫是過關的,在學習本課中,以下方面還是落到了實處。

  一、閱讀中悟寫法。

  這是語文學習中的支撐點,在本課中,就要抓住人物語言,在習作練習中,怎樣寫好不同人物的語言。比如、本文對孔子和老子初次見面時的情景,主要進行了人物對話描寫,而且在對話中作者能夠準確描寫不同人物的語言。出示文中老子與孔子的對話。“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孔子:“多謝老師等候。”“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個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則不表達迎接的意思。引導學生從讀中體會怎樣描寫不同人物的語言呢?首先要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點。然後要注意人物的年齡,職業、興趣、愛好不同,他們的語言也不同。最後要注意人物性格的發展。隨著人物性格的發展,人物的語言也不所變化。比如、描寫懶惰的姐姐:媽媽讓姐姐洗碗,姐姐不高興地說:“聽到啦!又叫我去沅碗。”接著,姐姐神神祕祕地對我小聲說:“弟弟,你的字寫起了嗎?想去玩嗎?你幫姐姐洗碗,姐姐一會兒陪你去玩!”我裝著沒聽懂,只見姐姐又奇奇怪怪地說:“今天我借來了一本小人書,上面就是灰太狼的故事。”我忍不住了說:“姐姐,今天我幫你的忙……”點撥、只要能注意做到以上幾點就一定能寫好不同人物的語言。這裡安排了練習:“有趣的爸爸”“懶惰的爸爸”“愛節省的媽媽”

  二、抓句子的理解也是本文的重點。

  作為三年級學生,應該掌握句子的生動與平泛是文章的技巧。比如:“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裡,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這句話的含義深刻,學生獨自理解還是有難度的,我設計了換掉“風餐露宿”和“日夜兼程”和去掉這兩詞的練習。我點撥了,這一句作者在講孔子的旅途之苦,並運用了詞語“相距上千裡”,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說明孔子一路上生活艱苦運用了“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卻運用“終於”一詞來說明。就這麼短短的一句話,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對孔子對知識如飢似渴的追求。引導學生,理解重點句子,可以先理解重點詞語,然後再聯絡詞語的意思,想想句子所要表達的思想。

  三、課外拓展,綜合展示

  讓學生自己完成,蒐集資料、問家長等方式。

  四、習作練習“我的語文老師”必須落到實處。

  學完本課,我有以此反思,語文教學就是一種平平淡淡,簡簡單單、紮紮實實地教學態度,要真實地再現我們的課堂,不用動感的表演也能抓住人心,它是用一種深層的,人文的,純真的語文的一種樸實精神所吸引人。用老師樸實的教態,力圖讓語文還原本色,復歸本位,返璞歸真,創造一種純樸的語文課堂。本課的亮點就是幫助學生體會語言運用的恰到好處和語言文字的精美,在寫作中,恰到好處的詞語及語言的運用是文章的“精髓”。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拜師》教學反思3

  《孔子拜師》是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講過之後,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談話匯入,找準切入點。

  在課前預習中,我要求學生充分收集有關孔子和老子的資料。課堂伊始,我請學生交流自己對孔子的理解,促使學生主動的探究學習,激發學生對孔子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及時抓住有效的資訊,並以此為切入點相機匯入,展開教學。

  我個人認為這種匯入方式在實施的過程中要注意兩點:首先,教師必須對孔子、老子以及他們生活的時代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對教材的內容要吃透,力求在教學中能夠運用自如。其次,時間上要有所把握,不能喧賓奪主,沖淡了對主要內容的教學。

  二、抓住中心,找準關鍵點。

  學習這篇課文,我抓住文章中的關鍵的一句話“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行為,也敬重他們的品行”這句話展開教學的。主要讓學生體會孔子和老子的品行。然後讓學生抓住關鍵句段進行研讀,體會出你眼中的孔子是什麼樣子的,你眼中的老子是什麼樣子的。在對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一篇文章要講的內容很多,我們要學會取捨,合理取捨的同時更要會抓住重點。這樣才能做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三、感悟詞語,找準重心點。

  對於詞語的處理,我採用在情境中理解,在評議中感悟。 詞語是構成句子的基本單位。理解詞語,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從而讀懂句子,進而讀懂課文,是中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課堂上要為學生理解詞語創設了一個貼切的情境、一個生動的語境和一個自由表現的環境. 在體會孔子拜師所遇到的艱辛時,引導學生透過“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僕僕”等詞語,展開豐富的想象,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詞語的意思.

  在進步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遺憾:

  一、在指導孩子結合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時,因為我對此方法的掌握不靈活,沒有很好的體現方法的指導。

  二、教育機智不夠,這與我自身的素質修養有很大的關係。需要我的進一步提高。

  總之,以後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盤古開天地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七課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相關知識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拜師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獅子和鹿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好漢查理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東方之珠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雨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爬天都峰教學反思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習作複習教案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給予樹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