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與心理疾病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而今,與心理有關的心身疾病,心因性疾病,如:冠心病、原發性高血壓、惡性腫瘤等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最為嚴重的疾病。使人類的疾病觀、死亡觀、健康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那麼,現代醫學心理學是如何看待疾病、健康與心理呢?本文就此發表個人看法。

  一、健康觀

  隨著醫學的發展,人類對於健康的認識已經歷了幾個不同階段。在人類的早期,人們對健康的認識是認為沒有病、能吃、能睡就是健康。直到1946年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的完滿狀態或完全安寧,並不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現象。”

  最近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新的健康標準。“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會道德、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肌體的健康可以用五快來衡量***食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說得快、走得快***;心理健康可用“三良”來衡量***良好的個性、良好的處理能力、良好的人際關係***。現在也有人認為健康和疾病是一個由量到質相互轉換的不間斷的連續的過程。

  二、 疾病觀

  <一>死亡譜的變化

  由於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加據,社會不斷的工業化,城市化,社會關係的複雜化。人口結構、家庭結構、生活習慣***過度吸菸,飲酒***的改變。與心理、社會和行為方式有關的疾病在迅速上升。

  中國部分地區前十位死亡原因

  1957年,呼吸系統疾病;急性傳染病;肺結核; 消化系統疾病;心臟病;腦血管病;惡性腫瘤;神經系統疾病;外傷及中毒;其他結核病。

  2007年,城市居民前十位死因: 惡性腫瘤; 腦血管病; 心臟病; 呼吸系統疾病; 損傷及中毒; 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 消化系統疾病;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 精神障礙。

  中國部分城市前十位主要疾病死亡譜***一***

  <二>疾病譜的變化

  現代醫學心理學把人體疾病引起原因不同而分為三大類。

  三、 引起健康譜、死亡譜、疾病譜變化的原因

  <一>社會因素

  1. 生活中意外事件的影響

  “人生長恨水長東”在現實生活中,人不可能不遇到挫折。正如孟子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遭受挫折,打擊越多的人,越易患病。其中最易引起心身疾病和心因性疾病的有:配偶的死亡、離婚、坐牢、失業、退休……等。國外有人調查了1400對雙方均患疾病的夫妻,證明其中一方因患疾病而引起的悲傷可致另一方患上疾病。

  2. 擁擠、噪音對人心理的影響

  經心理學研究證明,過度的擁擠和噪音會使人煩躁不安、情緒沮喪、神經衰弱、時間過長就會引起心身疾病。

  3. 社會文化環境對人心理的影響

  社會文化環境對疾病和健康的影響早已為醫學人類學家所注視。也最能說明心理致病的巨集觀背景作用。如愛斯基摩人難以自控的“吃人症”,肯亞沿海的“薩卡病”,馬裡的“拉塔爾病”等等、都與雪地的特殊文化緊密相關。在我們的文化環境中分娩的體驗被廣泛認為是一種痛苦。然而人類學家發現,在某些特殊文化環境中婦女分娩不表現為痛苦。

  <二>心理因素

  1. 情緒因素

  祖國醫學裡素認為心理因素之所以能影響軀體、內臟器官的功能。主要是通過情緒活動作為媒介來實現的。認為致病有三因。外因是“風、寒、暑、溼、燥、火”稱為“六淫外感”內因是“喜、怒、憂、思、悲、恐、驚”稱為“七情內傷”;此外還有飢飽、勞倦、跌僕蟲獸等等,稱為“不內外因”。認為情緒的過度變化,可引起臟腑的功能失調,氣機混亂。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喜則氣緩,怒則氣上,思則氣結,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如果情緒特別強烈就會明害人的內腑,即所謂“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胃”。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現代醫學認為,如果情緒反應過度或者持續時間過長,便會導致神經活動機能失調,對機體器官功能產生不利的影響,最後導致疾病。

  2. 性格因素

  所謂性格,是指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對客觀現實***對人、對自己、對事物***穩定的狀態,以及本人習以為常的行為方式。

  1959年美國弗裡德曼***Fried man ***等把病人分為A、B兩型。認為A型性格易患冠心病,原發性高血壓等疾病。並與1977年特別得到國際心肺血液病學的公認。確認A型性格是引起冠心病的獨立的危險因素。A型性格的標準有1.過分的抱負和雄心壯志;2.過分的競爭性和好勝性;3.情緒易波動;4.有闖勁,表現好鬥,敏捷,有進取心;5.常有時間緊迫感和忽忙感;6.言語和動作的節奏快。

  3、氣質因素

  現代醫學認為人的氣質與疾病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如抑鬱質的人易患癔病。精神分裂症或肺結核等。膽汁質的人易患高血壓,神經衰弱等。

  4、 認知因素

  包括人的需要,動機、興趣、愛好、世界觀、人生觀、知識、經驗等等各種因素。

  <三>生物、心理、社會因素

  綜上所述,疾病是與生物、心理、社會三者均有關係,它們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以艾滋病***AIDS***為例,其正式名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這是一種病毒傳染的疾病。病毒是它的生物基礎,但流行模式主要為同性戀或兼有兩性戀之男性***在美國佔發病之65.5%,在加拿大為84.1%***之所以在同性戀者中流行,追索其源與人們精神頹廢,尋求精神刺激的心理因素分不開,而社會制度,性開放,道德規範,又是社會因素。


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三大原因
關於大學生心理壓力的論文
相關知識
心理健康與心理疾病
專業技術人員心理健康與心理調適考試的試題及答案
學習心理健康與心理調適心得體會
心理健康與心理調適心得體會
探析心理健康與疾病的論文
心理健康與疾病之間的關係論文
心理健康與不良情緒的相關論文
學生心理健康與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青少年心理健康與教育論文
淺談心理健康與幸福的論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