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練出太極真功夫
太極拳是我國傳統武術,隨著時代的發展,太極拳教學被人們當做養生運動練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簡述
隨著醫學的發展,科研人員發現練太極拳能預防疾病,對一些疾病有康復作用,但是無論如何太極拳也是一門功夫。
一、天下太極拳幾人武
在當今層出不窮的文章與影像裡,太極拳呈現出一派理論高玄。功皆蓋世的景象,什麼“以天下之至柔,馳聘天下之至剛,四兩撥千斤,用意不用力,不挨彼皮毛,接定彼勁彼自跌出”,真個是神功莫測。無拳可敵,令人神往。
然而,現實中的太極拳,卻又是那麼讓人迷茫。觀今之太極拳,名之為拳,卻早已不武。幾乎成了老頭老太健身的專利,年輕人已很少問津。諸多大師名家,往往都是“嘴上有而身上無”。故有人戲說太極拳是“前人功夫好,今人理論高”。
隨著國家的發展,治安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無論何時我們都要有防備能力,特別是女孩子,太極拳具有防身作用。
二、太極為拳何以不武
太極拳以太極而名。太極是理。拳乃技,太極拳是依太極之理而運其拳。然當今之太極拳,卻多有人以假理而代之,所以拳已不拳,武已不武。
何謂“假理”?理歪形偏、失衡不中,本末倒置,迷失本質也。不明太極陰陽之理,說陰陽而悖陰陽。在指導思想上偏陰廢陽、重虛輕實。因而,形鬆體懈,以散為鬆。
以軟為柔。為鬆而鬆,為柔而柔,只知有柔不知有剛,棄剛不為,剛柔失偏。這些人把打手歌中的“任敵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的前句忘得一乾二淨。
想要練出真功夫,首先就要練氣沉丹田,很多人都說太極拳不用力,那麼就失去了練拳的意義,用丹田勁發揮身體的力量。
不僅不知檢討自己,反而抱怨別人不懂太極,什麼“不會用圓只會用力”、“贏了也是蠻力拙力,而不是太極的功夫”、“太極拳是柔化的拳。是被動的拳,太極拳不能主動。是圓的較量,太極拳不能用力”等等不一而足。
在他們眼中,似乎太極拳只能是“畫圈不用力”,而不能有其它行為和其它功夫或功力。他們忘了太極拳乃是“剛柔相濟”的功夫拳,抑或根本不知道太極拳在鬆柔圓活的另一面,還有“運勁如百練鋼,發勁似放箭,無堅不摧”的功夫!
太極拳雖然求鬆柔、圓潤、輕靈。亦用鬆柔、圓潤、輕靈,但太極拳不能無剛緊、沉實、渾厚、驚爆,務要“陰陽相濟”而用而練,所謂“剛柔兩練而不偏”。
單純的“鬆柔”絕非太極。更不是太極拳,任何人都不用講大道理,有陰無陽是軟手。有陽無陰是硬手,陰陽和合是巧手,陰陽不偏乃妙手,陰不離陽,陽不離陰,太極拳柔化還須剛發,剛柔必須相濟。剛柔運化需轉換,更須有漸瞬之突變。
太極拳要求的是鬆不能懈,柔不能軟,緊不能僵,剛不能硬。不論鬆柔剛緊,都不能失其彈性,單純的 “鬆柔”必致軟蹋萎靡,如此有鬆無緊。有柔無剛的所謂太極拳。
絕對達不到拳論所說的:“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忽隱忽顯,進打進乘,退打退跟。屈伸開合聽自由”效果。
三、太極拳不能無力
太極拳所強調的所謂“四兩撥千斤 ”,不是讓你無力、不用力。也不是讓對方無力、不用力,而是要求拳者在交戰中,運用一定的方法和技術,使雙方力點產生變化而改變力的方向。
使自身不受力或少受力。或借力而反,或順勢而擊,所謂“以彼之力還彼之身”,即把運動中的力轉嫁和作用到對方身上。只有會用力才可能抵抗大力而與之角力,才能像《打手歌》說的那樣。
“任敵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交戰中不能無力。力量是基礎,是資本:技術是手段,反應是關鍵。力量、速度、反應缺一不可,合一而用,因變而變。適時適機發力方顯神奇,出奇方能制勝。所以,太極拳不能無力!
四、太極拳運力以為功
拳貴巧不貴拙,但是,拳不能無力,拳就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把自身的力和對方的力,運化開來而加以合理的利用,“拳者力也。力之平衡、力之協調、力之運用”。無力不成拳!
前人所謂的“用意不用力”說的初始階段是要求化僵去拙。不蠻練硬練;成熟階段是要求把力練整、練活、練靈,自然用力;交手階段是要求靈活用力、巧妙用力。當剛則剛,當柔則柔。
“用意不用力”的說法,乃是對初始階段不用拙力的要求和學會用力之後的感覺描述。拳者運力自然後,力已在身。即“不用力而自然有力”。
所謂“不力而力”。並非真的不用力,也不是不用力就能真的做到自然有力,這是一種通過力量變化的運化而轉換力量的功夫。我們說“項抗”是錯的,並不是說“頂抗”錯在“用力”。而是說其方法欠妥,用力不當。
太極拳並不諱言力。所謂的“不用力”。其實也是一種用力的方法。拳者之力。乃是周身均整協調的、爭衡貫串的、自然撐合的靈動活性力,這種力。拳中稱之為“擁勁”。
“搠勁”者,骨撐、筋伸、肉鬆而勁合。有壓之不下。挑之不起,拉之不開。推之不癟的特點,似鬆非鬆。不緊不鬆。極富彈性和韌性,不偏不倚。不凸不凹。謂之“中和中定勁”,也即所謂“內力或內勁”。
所謂“用力”。其實就是運化和使用這種力,而不是較力、努力。拳者要想用好力。首先,運力要隨和;其次,使力要恰當;其三,用力要自如,快慢要隨意。剛柔要隨心,其根本目的是在交手中,發揮力的最佳效能和最大功用。
所以,前人才把拳中之力稱之為“勁”。就是不讓你用拙力和僵力較蠻勁。而是讓你用活力和巧力。力不妄用,用其當時。
勝敵必須有力。更須用力。且要會用力。這種“用力”。就是對力的運化。也即所謂的“學力而有為”。所謂“學力”,就是要用心去學去練。
拳中“練力”,實際上就是要學會“用力”。也即“調動本力。挖掘潛力,形成整力,增強活力。求取巧力。自然用力。力出自然。力發瞬間。運力以為功,功到拳藝成”!無力的拳。絕對不是真正的太極拳!
五、太極拳不能一味鬆柔
太極拳絕非一味地鬆柔。更不是絕對的綿軟。太極拳務須“積柔而成剛”。拳中鬆柔不是為鬆柔而鬆柔,鬆則活血暢氣,柔則潤脈舒筋,鬆則柔,柔則順,順則隨,隨則無滯;鬆則沉,沉則實。實則厚,厚則重,重則岡。
所以說,太極拳“一層功夫一層鬆,層層鬆功有不同。功到有成自然鬆,鬆緊一變驚雷動”。拳者,“百法百破”。惟“一快不破,一硬不破”,這“一快一硬 ”,就是太極拳的“發勁似放箭”和“綿裡裹鐵”。
著名太極拳家李雅軒先生。特別強調太極拳要“大鬆大軟”。認為“鬆軟”是太極拳的寶貝。而他並沒有說太極拳只是一味地鬆軟。他所強調的“鬆軟”。是太極拳的表現形式和運用手段。最終依然是為剛緊而服務的。
李先生實際說的是“柔彈力”,他在《太極拳隨筆》中解釋“大鬆大軟”時是這樣說的:不是軟塌塌。不是鬆懈懈,而是以神氣鼓勵起來,使它動盪起來。有強大而又靈敏的彈性力這種勁,火燒神經動。急雷響五中。打丹田雄。
士之勁。又沉、又冷、又狠,機警萬變,靈覺無比。毛髮畢堅。如烈馬之發威。身勢矯捷如怪蟒之鑽騰。其節短。其勢險。力如強弩急如發機。使其不能抵抗,也無從抵抗由此可見。
李雅軒先生所說的這種“大鬆大軟”。是指一種太極拳的“彈性力和靈性力”。並非是有人從《現代漢語辭典》上查到的“鬆軟”二字的字面含義。且這種“彈性力和靈性力”。
動盪起來還要冷、脆、剛、猛、爆,“力如強弩急如發機。使其不能抵抗。也無從抵抗”。可以反思一下,當今一些太極拳習者所謂的“鬆軟”。有李雅軒先生所說的“彈性”和後面所說的剛爆東茜嗎?若沒有。他們所謂的太極拳其拳不拳!
六、太極拳要適應各種變化
凡拳者,必求制人而不制於人。太極拳即為拳。亦當為之用。因敵而設,要敵萬拳,適應各種不同的變化。太極拳不能只“畫圈不用力”,或只等著借力而不為,必須要有快慢、輕重、剛柔、鬆緊的變化。
無論對方是有力無力、用力不用力。勁大勁小,網柔快慢,輕重緩急,屈伸進退,都必須要做到“快能跟。慢能隨。進打進乘。退打退跟。方圓互生。剛柔互運,虛實互變,鬆緊互用”,做到真正應敵而制敵。
用力在己不在人,借力是機會,力能借則借,藉著更好。借不著自己有。得機便用,得勢便發,發則必中,中則必果,否則,在太極拳論中。絕不會有“引進落空合即出,發勁似放箭,無堅不摧”之說。
太極拳若真功上身。大力小力無所謂。手硬手軟都無妨。快慢緩急。輕重剛柔,必能適應各種變化。可以身相許而不懼任何來犯之敵。
七、太極拳實戰,重在勝負效果
太極拳之功。並非單純的使力和玩巧所為。太極拳之功。分內分外。雖重內功。必合而為之。文武同修,文以養氣蓄力,武以壯骨強筋。文武兼得,強體禦敵。太極拳真功。內外合一,意氣相合,勁形反蓄。
爭衡互運,對五而用,身心同修。拳用力之熟乃為巧。巧力合之即為功。功之於用即功夫。功夫之神。惟在變化莫測。為武者,不能捨本求末。更不能本末倒置,太極拳,練用有別,練是練功,用是用技。
拳技重練貴用,先求勁整。再求勁活。練時有規矩,用時無規矩。慢練快用。柔練剛用,低練高用,背練順用。鬆練緊用。雖然有所謂“死練活用”,然而,拳更要“活練活用”。拳者“學拳要化腦子”。不能生搬硬套和死板教條。
更不能用練或玩或表演的標準,去衡量實戰的實用。實戰重在勝負效果,而不在形式。功夫有層次。力量有大小,技術有好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結果。力可取勝不必用智。力不如人用技可勝。
技不如人以智而取。無所謂是與不是。更沒有像與不像。所謂的“不求勝負”。乃是靜心,仍是為贏,也即道雲“不為而為”。若不為贏。又何必讓“彼自跌出 ”或“犯者即僕”?
為拳者,乃是將平時所學的積累,用時在瞬間發揮。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最終結果。依然贏者為勝!
八、太極拳要理明法正
人們把太極拳當成健身的方法和修仙的工具,這與練拳是有區別的,可以說是拳的異化,雖借拳之形,但已無拳意,同形意殊而質異。這類“太極拳”當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筆者認為,太極拳作為拳術。
雖門派眾多,而理為一貫,拳的本質乃是攻防,也即搏擊或謂技擊。因此,每個把太極拳作為拳術來練習的人,必須要明武知武。練武用武。練武之人要理明、法正、訓練科學。、鬆柔只是太極拳入門的一把鑰匙。
太極拳的功夫是合巧力的功夫。氣合之於力乃謂力氣,力氣合形體而動就是力量。拳中真正打人的東西是形體的運動,不可誤把“強弱”之為錯當“弱強”之術,有力不敢使,有力不敢用,作繭以自縛。
太極拳術武為用,術者為技。技必寓理,而理不代技。技亦不越理。用其理運其形。太極無定式,迴圈本無端,心態要平和,呼吸要自然。運力要隨和,發力急如火,動靜一瞬間,進退有轉換,往復需摺疊。
熟招求懂勁,招招記在心,在內不在外。勤學多實踐,一切法在心,心不背自然,靈機必妙顯!拳必健身。身不健無以為武。練拳乃是“挖掘自身潛能,調動先天本能”,為後天意識所用!
太極拳惟求心靜體鬆,通體隨和,順暢自如,自然而為,周身協調。步隨身換,呼吸順拳,知行若一。形神相合,呼吸順拳,把握運動規律。運化旋擰滾搓,屈伸進退,鼓盪開合,動則具動,靜則具靜,動中求靜。
靜中求動,不動如山,動若雷霆。拳練內外,要領為先,修心為上。形正氣順。拳打勁上起,先撐後運。先整後活,練出彈性力,運好柔性力。打出剛爆力,起如風,落如箭。運圓落方,運柔用剛,運鬆落緊。
要鬆在自己身上,緊在對方身上,敢於用力。敢於鬥力,骨撐筋伸肉鬆,節活力拔勁張,勁形脹縮合腰際,腰胯運身內引外,慢鬆慢緊內力增,瞬鬆瞬緊炸力崩,鬆緊運化運太極,運鬆運緊運拳力,力大力小隨君意。
力力在心又在意,不力而力真正力,百骸從心靈機動,漸瞬鬆緊鬼神驚!若此方知真太極,太極真拳敵不欺!
太極拳的特點
一 輕鬆柔和
太極拳的架式比較平穩舒展,動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體的生理習慣,沒有忽起忽落的明顯變化和激烈的跳躍動作。
所以,練習一兩遍太極拳以後,會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會出現氣喘等現象,給人以輕鬆愉快的感覺。由於太極拳具有這個特點,所以,不同年齡、性別和體質的人都可從事太極拳練習。
二 連貫均勻
整套太極拳的動作,從“起勢”到“收勢”,不論動作的虛實變化和姿勢的過渡轉換,都是緊密銜接、前後連貫,看不出有什麼明顯停頓的地方。整套動作演練起來,速度均勻,前後連貫,好像行雲流水,連綿不斷。
三 圓活自然
四 協調完整
太極拳不論是整個套路,還是單個動作的姿勢,都要求上下相隨,內意念、呼吸外軀幹、四肢動作一體,身體各部分之間要密切配合。
在練習過程中,要以腰為軸,上肢和下肢動作都由軀幹來帶動,並且互相呼應,切忌上下脫節或此動彼不動、呆滯等現象。
太極真功夫的練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