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關節炎治療用藥誤區有哪些
除了類似餘大媽這種迷信偏方遊醫,上當受騙的情況,我國患者在類風溼關節炎治療的認識上還存在很多誤區。?下面小編帶你瞭解的內容吧!
類風溼關節炎治療用藥誤區
誤區一:吃不吃藥、治不治都一樣。
有患者認為類風溼關節炎是“不死的癌症”,吃不吃藥、治不治都一樣,所以乾脆就不治療了。賈園指出,類風溼關節炎所帶來的關節破壞往往是不可修復的,儘管每個人的病情進展快慢不一樣,但如果不治療,關節最終多會變型、致殘。曾有調查顯示,如果不接受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致殘率兩年可達50%,3年達70%。但是,規範化的藥物治療可以明顯延緩病情進展,阻止關節破壞,避免殘疾發生。
誤區二:不痛就即時停藥。
一些人服藥一段時間後,症狀得到緩解,關節沒有那麼痛了,就以為關節炎治好了,不再繼續服藥,這是不對的。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關節的腫痛經過藥物治療雖然可以很快消退,但並非表示疾病已經根治,關節內的骨質破壞仍然可能長期存在,因此藥物治療不能一蹴而就。賈園強調,經過長期藥物治療後,有一部分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才可以酌情減量,甚至停藥觀察。
誤區三:只治“標”不治“本”。
所謂治“標”,是指類風溼關節炎治療只用消炎止痛藥,不用改善病情的抗風溼藥,即沒有治“本”。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應避免長期依賴非甾體抗炎藥進行止痛治療,此類藥長期服用有很多不良反應。一是對胃腸道的刺激,嚴重的可以引起消化道出血;二是在心血管方面有副作用,如引發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三是對腎臟有損害。
誤區四:只能且必須用激素。
一些患者認為只要得了類風溼關節炎,就要用激素治療,而激素的副作用又很多,所以不願意到醫院接受正規治療。賈園對此解釋說,其實並不是每一個患者都要用激素治療,臨床強調的是個體化治療方案。一般對於重症以及全身症狀突出的患者,初始治療時,在應用改善病情抗風溼藥的基礎上加用激素,可以迅速改善患者症狀。激素也可以用於關節內的區域性注射,其對全身的副作用就少多了。
誤區五:藥物有副作用,能少吃就少吃。
還有些人總是擔心藥物的不良反應,用藥的依從性差。比如醫生讓吃兩片,自己只吃一片。這種不規範治療的效果並不好。賈園認為,總的來看,類風溼關節炎治療藥物中比較突出的副作用是肝功能損害、胃腸道刺激以及對血象的影響,因此患者在接受長期治療時,可以定期監測肝腎功能和血象,並關注胃腸道不適等,以及時發現藥物不良反應並處理。 “總之,一定要按時、按量、足療程的治療,延誤治療和錯誤治療是類風溼關節炎患者致殘的主要原因。”
鼻炎怎麼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