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常見的面板症症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5日

  寶寶容易得面板病主要是因為寶寶還小,體質弱,抵抗能力差,那麼寶寶常見的面板症狀有哪些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寶寶常見的面板症症,希望大家喜歡!

  寶寶常見的面板症症

  痱子

  嬰兒容易長痱子,是因為汗腺發育不成熟、新陳代謝的速度快等,此時若衣著悶熱,汗液分泌多,汗腺就會阻塞,進而產生痱子。痱子也是汗疹的一種,針頭狀大小,會感到癢,常出現在額頭、脖子、背部等易出汗的部位。

  治療方法:在悶熱的環境中,避免讓寶寶穿衣太多,流汗要勤換衣服。症狀輕微者,讓寶寶身體保持乾爽,身上的紅疹就會自然消退,或者可使用少量的痱子粉;症狀嚴重者,則使用痱子水來緩解症狀。

  過敏性面板炎

  先天性過敏面板炎最常見的是異位性面板炎,這種面板炎症狀發於兩頰、脖子、手肘、手腕、膝蓋屈側,會有癢的感覺,這種病症可能會持續到兒童期。父母若有過敏的病症,如呼吸道、面板過敏,哮喘,寶寶有過敏病症的比例也會偏高。當寶寶身上出現紅疹,並伴有哭鬧、厭食、情緒不佳的情形,則過敏行面板炎的可能性較高,應儘快就醫。

  治療方法:

  1、避免過敏原:飲食方面考慮改用低過敏奶粉***完全水解蛋白配方***;延後新增輔食***六個月後***,海鮮、麥粉、牛奶也先儘量延後新增;生活方面每天的洗澡次數以一次為限,儘量保持寶寶身體乾爽,在洗澡後幫寶寶塗上薄薄的一層潤膚乳;環境方面,避免環境中可能的過敏原,如塵蟎,或許可試試防塵蟎寢具、空氣清淨機、除溼機,以改善環境品質。

  2、使用類固醇軟膏:症狀嚴重者,醫師會建議使用類固醇軟膏來改善症狀。

  脂漏性面板炎

  發生原因不明,但多出現在易過敏的寶寶身上。這個病症是由於皮脂腺分泌過多,而產生皮屑脫落,常發生在頭皮、臉頰及面板的皺褶處,患部油油溼溼的,這也是溼疹的一種,這種溼疹不會太癢。常發生在嬰兒期的寶寶身上,約在出生兩到三個月後出現。

  治療:發現寶寶有脂漏性面板炎,醫師會多要求父母在症狀輕微時,以凡士林或嬰兒油塗抹患處,再用嬰兒洗髮精輕輕搓洗;症狀嚴重時,則塗抹類固醇軟膏,可改善面板狀況。這樣的寶寶最好延至六個月後再新增輔食。但是寶寶有個體差異,若發現不適應***即有過敏症狀***,則再延後新增。

  尿布疹

  尿布疹大致上是由三種狀況所引發:

  1、面板對尿布本身***如質材***的敏感反應;

  2、大小便對面板產生刺激所引發的反應;

  3、尿布疹引起面板表皮損傷,而造成細菌、黴菌感染。

  尿布疹多發生在與尿布接觸的部位,如大腿內側、小屁股、肛門周圍,一般為紅疹,但症狀嚴重的話會破皮。

  治療方法:醫師會依照尿布疹的症狀開給含少許類固醇的藥膏、抗生素或抗黴菌藥膏,以對症下藥。尿布疹最重要的預防方法是保持寶寶屁股乾爽,尿布溼了即換,再者在寶寶便後可簡單用清水洗洗小屁股***一天不要超過三次,也不要用力清洗,以免傷害寶寶柔嫩的肌膚***,隨後讓屁屁晾乾,再用尿布包起。外出時則不妨使用溼紙巾。

  玫瑰疹

  這是一種皰疹病毒所造成的傳染性疾病,典型症狀是寶寶持續發高燒3-5天后,身上併發全身性紅斑疹;嚴重時皮疹會蔓延至四肢頸部,皮疹大多是粉紅色玫瑰樣,不會有色素沉澱或脫皮現象,這即是玫瑰疹的特徵。發燒時有時會發生抽筋、前囪門突出,寶寶偶爾會表現出不安、哭鬧不休、厭食、眼瞼浮腫及頸部和枕後淋巴腺可能腫大。玫瑰疹易發生於六個月到三歲,但以一歲以內為最多,常發生於春、秋兩季。

  治療方法:玫瑰疹不需要特殊治療,只要幫寶寶補充水分及退燒即可,一般紅疹出現後發燒現象即會慢慢消退,除非是抽筋或前囪門膨出,才需要做追蹤檢查。而寶寶大量流汗時,要給寶寶勤換內衣及尿片,並補充水分。許多感染性疾病都會引發寶寶發燒和出疹子,因此必須由醫師診斷治療,才能儘早找出病症的正確原因。

  溼疹的誤區

  一怕溼

  很多家長都有這個誤區,認為寶寶溼疹應多洗澡。事實上,溼疹遇水會加重,因此建議寶寶有溼疹應減少洗澡次數,以36-38℃溫水沐浴為好,每次沐浴時間不要超過5分鐘***寶寶的皮脂層薄,水溫高或時間長都會加快皮脂流失,面板易乾燥,加重溼疹***,更不要用鹼性過強的浴液和香皂,最好是清水洗,洗完之後要及時擦乾寶寶身上的水分。

  二怕熱

  大多數媽媽總是怕嬰兒冷著、凍著。穿得是裡三層外三層,寶寶整天汗漬漬的,這樣只會使瘙癢加重,誘發感染。

  三怕消化不良

  因考慮產後媽媽身體的恢復與奶水質量,媽媽們都會攝入大量的蛋白與脂肪,但患溼疹的嬰兒多是過敏體質,往往會對某種食物如雞蛋、牛奶、魚蝦等過敏。因此在母乳餵養時,媽媽的飲食要稍作調整,減少高蛋白高脂肪的攝入。一旦寶寶出現溼疹,就要改變飲食,因為這些高蛋白高脂肪通過乳汁分泌讓寶寶食入會加重寶寶的消化負擔,影響消化而加重溼疹。

  另外應注意食物中有無引起小兒溼疹加重的因素,及時糾正便祕和腹瀉,避免餵養時過飽及不規律。補充腸道抗過敏益生菌可改善寶寶消化不良,提高寶寶的適應能力,有助於控制溼疹發生。

  蕁麻疹常見病因

  食物:主要是一些蛋白性食物:牛奶、雞蛋、海產品等

  吸入物:如花粉、塵蟎、動物皮屑等。

  感染:約30%的急性蕁麻疹與感染有關,包括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蟲感染。

  藥物:能夠引起蕁麻疹的藥物。比如青黴素、阿司匹林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類藥物等。藥物引起的蕁麻疹可於用藥一年後發生。***依據個人體質看***

  物理因素:機械刺激、冷熱、日光等。

  遺傳因素:部分患者有蕁麻疹家族史。

跑步之後膝蓋疼該怎麼恢復
預防雀斑的方法有哪些
相關知識
鼻頭常見的面板問題有哪些
十大最常見的電腦病毒有哪些
常見的艾灸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豐胸方法有哪些
美國常見的俚語對話有哪些
常見的美國俚語有哪些
思科路由器常見的配置命令有哪些
初中常見的英語句子有哪些
銷售員常見的不良心態有哪些
踢足球常見的過人技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