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是什麼旗?
清朝八大旗各是什麼
正白旗 鑲白旗
正黃旗 鑲黃旗
正紅旗 鑲紅旗
正藍旗 鑲藍旗
八旗制度建立之初,實質上是一種軍政合一的社會組織形式,兼有軍事!行政和生產三方面的職能,即“出則為兵,入則為民”,耕戰二事,未嘗偏廢,對推動滿族社會經濟的發展,強化各族人民的統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努爾哈赤把從戰爭中俘獲的人統一起來,規定每300人編一牛錄,每
牛錄置一牛錄額真(佐領);每5個牛錄立一甲喇額真(參領);每5個甲喇組成一個固山(旗),固山是滿洲戶口編制的最大單位。每一個固山,各有一個專用的顏色做旗幟。八旗戶口每三年調查一次,不許旗外的人假冒入冊,也不許旗下人遠離本人所屬的牛錄居住。隨著吞併漸廣,糾合漸眾,除女真諸部統一外,大量的漢人、蒙古人和其他少數民族紛紛歸降,從161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創建八旗制度,到1635年清太宗皇太極編設八旗蒙古,1642年編設八旗漢軍。
八旗主要分為滿八旗、蒙八旗、漢軍八旗,滿八旗是努爾哈赤的手筆,也是滿族入關前的政治制度、文化系統、社會基礎。蒙八旗和漢軍八旗則是皇太極即位之後的手筆,只是蒙八旗制度鬆散,而且蒙古內部因為漠南、漠北蒙族互相掣肘,對於滿洲入關起的作用,一度不如漢軍八旗來得重要。
努爾哈赤在萬曆四十三年(1615)建立八旗(八固山)制度,以300丁為一牛錄,五牛錄為一甲喇,五甲喇為一固山,即一旗,實際上,八旗人數時有增減。牛錄(滿語,意即大箭)最初是每10丁為一牛錄,首領稱牛錄額真,額真是滿語,漢語稱佐領。無論出戰還是打獵,則都以牛錄為單位,這就為滿洲社會和軍事系統初步奠定了基礎。萬曆二十九年(1601)努爾哈赤鑑於各部族因為人數多寡不一,人員素質也不同,因此對於牛錄製度進行了第一次整編。他將每牛錄擴充到300人,因此佐領下又設兩個副手,滿語稱“代子”;同時每牛錄分為四個達旦,每達旦由一個章京(滿語,意即書記官)和一個撥什庫(滿語,意即領催)管理,這時,滿洲軍隊的編制基本成形了。旗丁中按照身份地位,分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種。阿哈即奴隸,多是漢人、朝鮮人;披甲人是降人,民族不一,地位高於阿哈;旗丁是女真人。
努爾哈赤大約有40個左右的牛錄,也就是掌握12000餘人的部隊,在當時關外算是極大的屏α恕?0個左右的牛錄都是由努爾哈赤的兄弟親戚將領。後來努爾哈赤殺胞弟述爾哈奇和長子褚英之後,事權更加統一,同時努爾哈赤也認識到僅僅以牛錄為單位,容易造成權力分散的流弊。他便著手建立八旗制度。1615年即萬曆四十三年,努爾哈赤建立了八固山制度。固山的人員編制我上面已經介紹了。牛錄官員編制不變,每甲喇設一到兩名甲喇額真,每旗設一固山額真,配有兩名梅勒額真。固山額真之上還有一個旗主額真,又稱為和碩貝勒、固山王。他才是一旗的真正主宰者。
八旗制度也可以說是努爾哈赤為了政治需要而創立的。之後因為戰事需要,努爾哈赤強化君權,將八旗的編制再因為政治需要而重新做了分配。便有四大貝勒四小貝勒的說法,四小貝勒也因為政治利益的不斷重新分配而時時產生改變。比如天命六年(1621),四小貝勒為德格勒,濟爾哈郎,阿濟格、嶽託,到天命十一年的時候,四小貝勒就只剩下三人,分別為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而皇太極將領正白和鑲黃兩旗。同時,上下旗的制度也是這時確立下來的,只是主旗貝勒的地位並不因為上下旗而有差別。侍衛皇室的人稱朗衛,且必須是出身鑲黃、正黃和正白上三旗的旗人。
八旗按顏色分,是黃、白、紅、藍,再分為正、鑲,共計八旗。鑲色旗除鑲紅旗之外,都是本色旗鑲紅邊,鑲紅旗鑲白邊。
八旗分為上三旗以及下五旗,八旗旗上有龍,因此也稱為大龍旗,後來清朝的國旗黃龍旗也是由此......
滿清皇帝屬於什麼旗的?
除努爾哈赤一人的旗級在史學界有爭議之外。清朝其他11位皇帝都在滿洲鑲黃旗。 以往電視裡說的正黃旗是沒有根據的編造。
清朝皇帝是什麼旗
皇帝不屬於任何一個旗,但是正黃鑲黃兩旗是沒有旗主的,歸皇帝統領。
清朝每個皇帝的旗都一樣嗎?雍正當上皇帝后是什麼旗的?
清朝的皇帝不屬於任何旗,皇帝親領上三旗,也就是說他是上三旗(正黃、鑲黃、正白)的旗主。
當然還有另一種說法,也就是上三旗中,正黃旗屬於皇帝、鑲黃旗屬於太子、正白旗屬於太后。
但是不管是那種說法,皇帝都不屬於任何旗,只能說哪些旗屬於皇帝。
皇帝如果不是幼年登基,或是很早就被封為太子,那麼在他當皇子的時候是被劃分了旗籍的(也就是成年分府時)。比如雍正皇帝在做皇子時就是鑲白旗的,但他在即位後就不再屬於這一旗了。
而且從康熙開始,無論是給他的兄弟還是兒子劃分旗籍,都沒有任何一個是屬於上三旗的,康熙之後沒有任何一個近支宗室是正黃旗。
樓上說的那些只能說正黃旗裡有那些姓氏,但不是說姓那些姓的都是正黃旗。絕大多數的姓都是分散在各旗的,從姓氏是看不出旗屬的,最多是某姓在某旗中分佈的多少有區別罷了。
清代皇帝弟兄怎麼劃分旗
《道鹹以來朝野雜記》36頁記載:“清代宗室在未入關時,亦分八旗。惟鑲黃旗只屬皇帝一人。正黃旗有一族,或為二族。據所知者,近年熙大臣洽,即正黃旗也。正藍旗有二族,顯宦科第,累代不絕,如敬中堂信、阿尚書克丹,皆隸正白(旗)者。餘(作者崇彝)曾親見宗人府黃冊,故知之的確。至入關後,各王、貝勒皆分隸下五旗:正紅、鑲紅、正藍、鑲藍。無隸正黃、正白(旗)者。”
再一點,八旗中有“上三旗”“下五旗”的說法。上、下如何解釋呢?第一,鑲黃、正黃、正白旗是“天子自將”,即皇帝是總司令官,直接指揮。第二,皇帝、皇后、皇太后名冊在上三旗。與普通旗民自報家門:“某旗某參領某某佐領下”不同,皇帝、皇后、皇太后是某某佐領上。這就是上和下的區別。而普通士兵,無論什麼旗,都是平等的。
清太宗時設立管旗大臣,牽制諸王。陸讀削奪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兩大旗主,直接統轄了鑲黃、正黃、正藍旗。
睿親王多爾袞攝政時,幽禁肅親王豪格,乘機將皇太極掌管的正藍旗劃歸自己名下,統轄兩白旗加正藍旗,形成對皇權的巨大壓力。
順治帝親政,依靠堂叔父鄭親王濟爾哈朗,迫令英親王阿濟格自盡,清算攝政王多爾袞,把正白旗劃歸己有。這時確立了皇帝對上三旗的控制。
上三旗優勢在何處呢?上三旗守衛皇城,挑選親軍、侍衛時,上三旗首選,皇帝巡幸,他們是親軍。下五旗除守衛京城外,大部分派往各地駐防。上三旗與皇帝接觸多,參與國家大政和被任用機會多,康熙初年的輔政大臣均出自上三旗。遏必隆和鰲拜出自鑲黃旗。索尼出自正黃旗。蘇克薩哈出自正白旗。
清廷鼓勵下五旗建功立業,有擡旗制度。清初,將軍王國光,先世本滿洲,姓完顏氏。其父為明千總,歸附後隸正紅旗漢軍。乾隆十八年,命將王國光子孫及本族,擡入滿洲正紅、鑲白兩旗。
豫親王府額駙華善,為鎮海將軍、三等伯爵石廷柱第三子,蘇完爪爾佳氏,漢軍正白旗,擡入滿洲。
佟國綱先世本滿洲,率明人來歸入漢軍旗,請隸滿洲,遂改滿洲。因佟佳氏為大家族,他的擡旗僅限本支子孫。
有無蒙古人擡旗例子呢?莽鵠立,蒙古正藍旗人,擡入滿洲鑲黃旗。喀蘭圖,蒙古正黃旗人,擡入滿洲鑲黃旗。
清同治年間,大學士官文由漢軍擡入滿洲正白旗。
皇后孃家(丹闡)在下五旗者,都要擡旗。清末,崇綺由蒙古正藍旗擡入滿洲鑲黃旗。
有一種擡旗,是出於皇帝特恩。1939年第21期《立言畫刋》,裕瑚魯氏原為鈕祜祿氏弘毅公府包衣。有人官至二品,除夕須到宮中辭歲,但未進宮。皇帝詢問,有人報告他是府中包衣,必須先到府裡辭歲,所以未進宮。皇帝特旨擡入外八旗。
《清朝野史大觀》卷二,說大學士鬆筠,忽然請假數日。第二天,皇帝詢問,一位大臣說:“旗主家有白事,鬆筠照例前往當差。”皇帝讓大臣前往察看,看見鬆筠摘纓冠,身白袍,坐在大門外司鼓。皇帝認為旗主有意侮辱大臣,命給鬆筠擡旗。
舉例說一下旗主旗奴。兩廣總督楊琳為康熙帝第十子敦郡王允俄屬下,允俄派人至廣州衙門勒索,楊琳也無可奈阿。都統五格原為康熙帝第九子貝子允禟屬下,即便允禟被開除宗籍後,五格在雍正帝面前,還口口聲聲稱其為主子。
有無降旗的例子呢?《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扎庫木地方他塔喇氏,鑲黃旗薩克蘇曾孫長山,因跟隨服侍公主,子孫改隸正藍旗漢軍。郭絡羅氏,鑲黃旗和碩額駙楊舒,官列四大臣。子都統達爾漢尚公主為和碩額駙,欲依公主親屬居住,奏明努爾哈赤,達爾漢率所屬佐領改隸正藍旗。
皇旗的旗分,《八旗通志》《宗室王公世襲爵秩簡明全目》的記載
鑲黃旗 康熙十三年,清太宗第七子輔國公常舒一支列入。雍正二年十二月,各王府撤出宗室滿珠席禮等十一佐領列入。
正黃旗 清初,......
以前清朝什麼旗什麼旗是什麼意思,怎麼分的?
你好,是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創立,初建時設四旗:黃旗、白旗、紅旗、藍旗。1614年因“歸服益廣”將四旗改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並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合稱八旗,統率滿、蒙、漢族軍隊。
正黃、鑲黃、正白三旗,由皇帝自將,稱為上三旗,餘下五旗稱為下五旗。
正黃旗
以旗色純黃而得名。正黃,鑲黃和正白旗列 為上三旗,上三旗。正黃旗內無王,都歸皇帝所親統.兵 是皇帝親兵,侍衛皇室的成員也從上三旗中選。
鑲黃旗
因旗色為黃色鑲紅邊而得名,鑲黃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內無王,由皇帝所親統,兵為皇帝親兵,侍衛皇室的成員也 從上三旗中選。
正紅旗
因旗色為純紅而得名,正紅旗是下駭旗,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
鑲紅旗
因旗色為紅色鑲白而得名,鑲紅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
正白旗
以旗色純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順治前,上三旗中並無正白旗而有正藍旗,因在順治初,多爾袞將自己所領正白旗納入上三旗而將正藍旗降入下五旗。多爾袞病逝後,順治就將正白旗納入上三旗,此後清代就成了定製。正白旗是皇帝親統旗之一,旗內無王,兵為皇帝親兵,並從中挑選侍衛皇室的成員。
鑲白旗
因旗色為白色鑲紅而得名,鑲白旗屬於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親統‘而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
正藍旗
因旗色純藍而得名。正藍旗在順治前與正黃,鑲黃列為上三旗,順治初,被多爾袞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親統而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
鑲藍旗
因旗色為藍色鑲紅而得名,鑲藍旗是下五旗,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
滿族皇帝是什麼旗
正黃旗
滿清的皇族愛新覺羅氏屬於八旗中的哪一旗?
八旗與姓氏沒有撫然關係。八旗也不是按姓氏劃分。
八旗只是個軍政機構,就好象現代的各大軍.區。如今在一個軍.區裡的人員會很多姓,在清朝時候也是一樣的。八旗組織當中有眾多滿族姓氏,目前能夠統計到的滿族固有姓氏(指滿語老姓)有大約700個。可以想見當時700多個姓被分配在八個軍區當中,平均每個旗內的滿族老姓至少有上百個之多。清朝政府也不可能專門為一個姓氏而成立一個旗。
愛新覺羅氏的情況也是這樣,愛新覺羅是個中等的大姓,除皇族外,還有很多遠近不同的宗親。皇帝本人一般屬滿洲鑲黃旗,但其他宗親由於人口龐大就未必都是一個旗裡的。基本上愛新覺羅氏分散在各旗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