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做到有效傾聽?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傾聽習慣
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孩子的傾聽能力較差,具體表現在:有的孩子不會傾聽;有的孩子不能耐心的聽完別人的講話;有的孩子聽不懂或者聽不明白別人在說什麼,還有的孩子已經形成了不良的傾聽習慣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幼兒園開展了題為“幼兒傾聽習慣培養的策略和研究”的課題研究。在今後的二年中,我們將認真研究,找出好的方法和策略,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使孩子能受益終生。 有一位哲人說:“上帝給我們兩個耳朵,卻只給我們一個嘴巴,意思是要我們多聽少說。”著名的社會學家蘭金曾做過這方面的研究並得出這樣的結論:在人們日常的語言交往活動(聽、說、讀、寫)中,聽的時間佔45%,說的時間佔30%,讀的時間佔16%,寫的時間佔9%。這說明,聽在人們交往中居於非常重要的地位。善於傾聽他 人在人際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傾聽是人類接觸世界、表達自身的第一步,是孩子接觸社會、接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表達與表現”的第一條便是“注意傾聽他人講話,理解別人講話的意思”。可見,傾聽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內容。那麼家長在家如何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呢?我提供一下幾點建議: 1、說話時放慢速度,使他們聽清每個字的正確發音,特別是針對孩子難以發出的音或發不準確的音,在說話時口型稍微誇張些。 2、孩子都喜歡聽故事,讓孩子多看一些色彩鮮豔、圖文並茂的圖畫故事。還可讓孩子聽一些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兒歌磁帶等,當有聲有色的話語,伴隨著美妙動聽的音樂,將孩子帶到幻想中的動物世界、古老宮殿時,他們會完全忘卻自己,一遍一遍地去聆聽。 3、多多稱讚和表揚孩子,鼓勵是良好品行的自我肯定的動力,是對自己才智充滿自信心的動力,適時、巧妙地說出稱讚的話,是對良好傾聽習慣的孩子的肯定,並使其堅持不懈。所以只要孩子能認真聽對方講話,理解了別人講話的內容,不打斷別的談話,不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耐心地聽完,聽懂對方的話,就可給予表揚鼓勵。我們的孩子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對孩子以後將會有很大的幫助能受益終身。4、利用“按指令行事”法發展孩子傾聽能力。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之一,也是身心發展的一個階段。為此,家長可以用按指令行事的方法來發展孩子的傾聽能力。如:要求孩子聽指令做相應動作;在日常生活中交給孩子一些任務,讓其完成,以鍛鍊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讓孩子根據某種音樂或節奏等,一邊看著大人的手勢,一邊完成某些動作或相應的行為等。5、利用“聽辨錯誤法”來發展孩子的傾聽能力。生活中,有的孩子聽一件事時,只聽到其中的一點兒就聽不下去了,這就說明傾聽的質量不高,聽得不仔細,不專心和不認真。因此,家長應有目的地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判斷語言的對錯,吸引孩子注意傾聽,並加以改正。6、創設良好家庭教育環境,善於傾聽孩子心聲。培養幼兒傾聽習慣需要家園配合,尤其是家庭教育環境的創設。注重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的家長,其孩子習慣明顯優於那些隨意的家長。在工作中我也發現家長千差萬別,由於職業不同,文化層次不用,家庭教育環境的創設也不同,幼兒期是一個好模仿的時期,環境的創設在孩子的成長中有著不可代替作用。良好的環境對其傾聽習慣的養成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都沒有認真傾聽孩子心聲的習慣,這也是孩子無法養成傾聽他人習慣的原因。經常有父母這樣感嘆:“孩子有什麼話總不肯跟我說,我說什麼孩子也不願意聽,真是拿他沒有辦法。”事實上,父母不善於傾聽孩子,孩子說的話就得不到父母的重視,孩子便只會把自己的想法藏起來,而且,孩子還會感覺到父母是不尊重自己的,從此更加減少與父母之間的溝通。這種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的。心理學家提示父母說:“如果父母從不聽孩子說話,孩子長大......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傾聽習慣
一、多和幼兒交談,是培養幼兒傾聽習慣的基礎 幼兒的思維具有直觀性,最喜歡“鸚鵡學舌”。家長應該有意識培養幼兒傾聽別人說話的習慣。為吸引幼兒安靜地傾聽,在與幼兒交談時,儘可能做到語言生動,表情豐富。說話時放慢速度,使他們聽清每個字的正確發音,特別是針對幼兒難以發出的音或發不準確的音,家長在說話時口型稍微誇張些,這樣不僅使幼兒能聽清準確的發音同時能看清發音的口型,便於幼兒模仿。二、良好的語言環境是培養幼兒傾聽習慣於的關鍵 幼兒都喜歡聽故事,家長可讓幼兒多看一些色彩鮮豔、圖文並茂的圖畫故事。並一頁一頁地講,讓幼兒邊看邊聽,家長還可讓幼兒聽一些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兒歌磁帶等,當有聲有色的話語,伴隨著美妙動聽的音樂,將幼兒帶到幻想中的動物世界、古老宮殿時,他們會完全忘卻自己,一遍一遍地去聆聽。現在的幼兒看的電視多,也最喜歡看的是電視卡通片故事。家長可抓住時機與幼兒交流:“你聽到了什麼?”有時幼兒漏看了一集或一部分,家長就及時向幼兒轉述,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幼兒傾聽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因為要聽得清楚、說得明白,必須看得分明,必須仔細觀察。為幼兒放放錄音,講講故事,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三、鼓勵是培養幼兒良好傾聽習慣的動力 幼兒對鼓勵很敏感。家長的稱讚和表揚對幼兒來說,是良好品行的自我肯定的動力,是對自己才智充滿自信心的動力,適時、巧妙地說出稱讚的話,是對良好傾聽習慣的幼兒的肯定,並使其堅持不懈。在日常交往中,只要幼兒能認真聽對方講話,理解了別人講話的內容,不打斷別的談話,不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耐心地聽完,聽懂對方的話,家長們就可以表演他們,讓他們在大人的鼓勵中養成傾聽的好習慣。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對幼兒以後學習、生活將會有很大的幫助能受益終身。以下就附給各位家長一些培養幼兒注意力的一些小遊戲,希望會對你們有一些幫助。1.拼圖小遊戲經常和寶寶玩一些拼圖遊戲,例如動物拼圖,水果拼圖,人物拼圖,地圖等。這樣的拼圖遊戲需要寶寶耐心參與,參與組合。家長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階段選擇適合的拼圖,2-3歲的拼圖最好在4片之內,3-4歲的最好在8片之內,4-6可以在12片左右。2.傳話遊戲家長可以玩這個小遊戲,可以由媽媽說一句話,傳給爸爸,再傳給寶寶,最後,讓媽媽和寶寶說一說自己聽到的。這個遊戲非常有趣,而且需要在耳邊低語,促進寶寶注意力的發展非常有效。3.聽口令做動作。家長說出口令,例如:“摸一摸耳朵”,“向前走”,“去拉住爸爸的手”,“把門關上”,“把窗子旁邊的綠色積木拿來”等,這樣的口令可以隨著年齡階段的增長逐漸變得複雜。4.複述練習。家長講述一個小故事,引導寶寶複述。或者家長說兩到三句話,引導寶寶儘量能夠複述出來。總之,3-6歲是訓練寶寶有效注意的最佳時期,根據每個年齡段寶寶的發展特點,家長有意識的進行引導。但是,家長不能單純以一個方面評論孩子注意力的好壞,要隨時做好科學、正確以及循序漸進的引導。
家長如何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一、幼兒傾聽能力的具體內容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著重培養三種傾聽技能:1、專注性傾聽:集中注意地傾聽(包括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動作);2、辨析性傾聽:分辨不同內容(如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不同年齡、性別的人的聲音等)的傾聽;3、理解性傾聽:掌握主要內容、連接上下文意思的傾聽(包括回答問題情況和執行指令情況等)。二、幼兒傾聽能力較差的原因傾聽是幼兒最早掌握的語言活動。良好的傾聽能力是幼兒獲得知識的前提,它對於發展幼兒的語言、思維十分有益。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幼兒的傾聽能力較弱,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大人不重視傾聽能力的培養許多家長認為聽力是與生俱來的,沒有必要培養,遇到孩子插嘴或不專心傾聽則訓斥、責備孩子,如大人講小孩子聽等。訓斥、責備的方式會使孩子失去傾聽的慾望和興趣,會變得不愛傾聽或不會傾聽。還有一種極端的表現就是大人以孩子為中心,認為插話等是孩子自信、能幹的表現,往往過分順著孩子的意思,以致使孩子愈加不會傾聽。2.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的侷限受幼兒年齡特點的侷限,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比較弱,缺乏傾聽別人說話的耐心,在聽的過程中難免會做小動作、東張西望等。特別是有些幼兒聰明活撥,表現欲特別強烈,在集體活動中常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打斷其他幼兒的發言。所以幼兒有時候根本沒聽清楚或聽得不完整。3.家長的消極榜樣作用父母、老師等是孩子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的起重要作用的人。父母的言行舉止不可避免地會對孩子產生影響。有些家長在和別人交往時、和幼兒交談時就不會傾聽,因此,孩子在無形中習得了他們的不良行為。三、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針對幼兒傾聽能力較弱的現狀,家長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1.激發幼兒的傾聽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也可以通過遊戲、故事等培養幼兒的傾聽興趣。選擇的故事等要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具體、生動,富有趣味性;除了傾聽的內容具有吸引力外,幼兒是通過積極的聽來提高傾聽能力的,大人在講述故事時聲音要抑揚頓挫,並利用手勢、表情、動作等體態語言來調動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讓幼兒共同參與。如小動物的童話或故事。2.創設寬鬆的傾聽環境家長可以利用大自然的優勢,激發幼兒的傾聽興趣。帶幼兒去大自然聆聽各種美妙的聲音:淅瀝淅瀝的小雨聲、淙淙的流水聲等。所有這些,都讓幼兒心曠神怡,就會萌發幼兒傾聽的慾望和興趣。在帶領幼兒外出時,可以讓幼兒注意傾聽各種聲音(如風聲、雨聲),傾聽各種動物的叫聲(如蟬鳴、鳥叫聲),傾聽各種交通工具的聲音(如自行車清脆的鈴聲、汽笛聲)。幼兒聽後,家長引導幼兒模仿、表達,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另外一方面就是教師應為幼兒創設寬容、平等的心理氛圍,幼兒在這種氛圍中才有安全感、自信心,才能樂於傾聽、學會傾聽。3.家長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幼兒傾訴時,認真傾聽,耐心引導幼兒解決問題;在向幼兒提問時,耐心等待和聆聽幼兒的回答。不論孩子的話題多麼簡單,都應以目光、手勢、語言來傳遞聽到的感受,表達內心的感受,讓孩子覺得家長認真聽了,在關注著他。利用各種手段指導幼兒耐心傾聽別人,不隨便插話,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是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基礎。因此家長應注重激發幼兒的傾聽興趣,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促進幼兒傾聽能力的發展,讓幼兒樂於傾聽、學會傾聽。
傾聽是親子溝通的第一步,家長怎樣傾聽才最有效
很簡單啊,隨便和別人聊聊孩子的事就行了,多傾聽,多讚美,多提問就好了
如何培養傾聽的能力和習慣
語言表達能力要培養語言表達能力,最重要的是聽和說,這其中傾聽是首要條件,只有養成好的傾聽習慣,才能為孩子更好地說話和表達打好基礎。要把握好以下幾點: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成人的語言行為,直接影響幼兒語言的發展是不可否認的。因此建議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儘量學說普通話,努力做到發音準確、語言規範、用詞確切。在孩子面前更要如此,最好避免一些口語、髒話和成人語言等,以防孩子不知不覺中學會,對以後造成影響。其次、家長要多與孩子交流家長平時要注意多於孩子進行溝通,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要求孩子不能幹別的,要注視自己,集中精力,因為孩子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徑就是傾聽,孩子要養成傾聽的習慣,多聽多積累,為自己的語言表達積累經驗。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家長的目的是引導和激發孩子的興趣,激發孩子的興奮點,讓孩子搶著說。而且家長還要有足夠的耐心,因為語言的表達是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再次、經常給孩子唸書一般情況下,孩子看書看畫報都是胡亂地翻翻,看一些皮毛的東西而已,看不懂更深刻的含義,再加上認識的字不多,理解起來更是有難度。所以,家長要養成這樣一個習慣:每天給孩子讀一會兒像童話故事、兒童讀物等等的書。尤其是在孩子睡覺前,因為這個時候最安靜了,容易聽進去。給孩子讀書不要怕孩子聽不懂即使他聽不懂他會記住一些東西,長此以往,孩子會積累許多詞彙,有時也會脫口而出。最後,豐富孩子生活的內容儘可能的要讓孩子多接觸社會生活,比如節假日帶孩子上公園、逛商場、書店等等,引導孩子觀察和思考,然後抓住時機來引導孩子講述所見所聞,所想所感,這樣,孩子對語言的理解會更深刻。總之,孩子的性格和環境影響著表達能力,家長只要耐心細緻,針對性地加以培養和鍛鍊,孩子都會變得活潑可愛,語言表達能力會潛移默化的提高。傾聽習慣 生活中,有許多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不錯,但是卻有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大人說話時經常插嘴,不能認真仔細地傾聽等等。其實,良好的傾聽能力和習慣對孩子來說十分重要,這不僅僅是孩子聽懂語言的重要保證,也是尊重別人的一種表現。因此,作為家長,應該注重孩子的傾聽能力,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禮貌和習慣...利用“按指令行事”法發展孩子傾聽能力。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之一,也是身心發展的一個階段。為此,家長可以用按指令行事的方法來發展孩子的傾聽能力。如:要求孩子聽指令做相應動作;在日常生活中交給孩子一些任務,讓其完成,以鍛鍊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讓孩子根據某種音樂或節奏等,一邊看著大人的手勢,一邊完成某些動作或相應的行為等。利用“聽辨錯誤法”來發展孩子的傾聽能力。生活中,有的孩子聽一件事時,只聽到其中的一點兒就聽不下去了,這就說明傾聽的質量不高,聽得不仔細,不專心和不認真。因此,家長應有目的地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判斷語言的對錯,吸引孩子注意傾聽,並加以改正。如說“玉米棒結在地下,葡萄結在樹上”等錯誤語句,讓孩子傾聽後,挑出毛病並糾正。利用“傳話法”發展孩子的傾聽能力。傳話法可訓練孩子的記憶力和傾聽力,如,讓爸爸每天告訴孩子一句話,再請孩子告訴媽媽,這樣就逐漸培養了孩子仔細傾聽的能力。
家長如何才能培養孩子傾聽的好習慣
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孩子的傾聽能力較差,具體表現在:有的孩子不會傾聽;有的孩子不能耐心的聽完別人的講話;有的孩子聽不懂或者聽不明白別人在說什麼,還有的孩子已經形成了不良的傾聽習慣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幼兒園開展了題為“幼兒傾聽習慣培養的策略和研究”的課題研究。在今後的二年中,我們將認真研究,找出好的方法和策略,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使孩子能受益終生。 有一位哲人說:“上帝給我們兩個耳朵,卻只給我們一個嘴巴,意思是要我們多聽少說。”著名的社會學家蘭金曾做過這方面的研究並得出這樣的結論:在人們日常的語言交往活動(聽、說、讀、寫)中,聽的時間佔45%,說的時間佔30%,讀的時間佔16%,寫的時間佔9%。這說明,聽在人們交往中居於非常重要的地位。善於傾聽他 人在人際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傾聽是人類接觸世界、表達自身的第一步,是孩子接觸社會、接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表達與表現”的第一條便是“注意傾聽他人講話,理解別人講話的意思”。可見,傾聽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內容。那麼家長在家如何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呢?我提供一下幾點建議: 1、說話時放慢速度,使他們聽清每個字的正確發音,特別是針對孩子難以發出的音或發不準確的音,在說話時口型稍微誇張些。 2、孩子都喜歡聽故事,讓孩子多看一些色彩鮮豔、圖文並茂的圖畫故事。還可讓孩子聽一些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兒歌磁帶等,當有聲有色的話語,伴隨著美妙動聽的音樂,將孩子帶到幻想中的動物世界、古老宮殿時,他們會完全忘卻自己,一遍一遍地去聆聽。 3、多多稱讚和表揚孩子,鼓勵是良好品行的自我肯定的動力,是對自己才智充滿自信心的動力,適時、巧妙地說出稱讚的話,是對良好傾聽習慣的孩子的肯定,並使其堅持不懈。所以只要孩子能認真聽對方講話,理解了別人講話的內容,不打斷別的談話,不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耐心地聽完,聽懂對方的話,就可給予表揚鼓勵。我們的孩子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對孩子以後將會有很大的幫助能受益終身。4、利用“按指令行事”法發展孩子傾聽能力。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之一,也是身心發展的一個階段。為此,家長可以用按指令行事的方法來發展孩子的傾聽能力。如:要求孩子聽指令做相應動作;在日常生活中交給孩子一些任務,讓其完成,以鍛鍊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讓孩子根據某種音樂或節奏等,一邊看著大人的手勢,一邊完成某些動作或相應的行為等。5、利用“聽辨錯誤法”來發展孩子的傾聽能力。生活中,有的孩子聽一件事時,只聽到其中的一點兒就聽不下去了,這就說明傾聽的質量不高,聽得不仔細,不專心和不認真。因此,家長應有目的地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判斷語言的對錯,吸引孩子注意傾聽,並加以改正。6、創設良好家庭教育環境,善於傾聽孩子心聲。培養幼兒傾聽習慣需要家園配合,尤其是家庭教育環境的創設。注重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的家長,其孩子習慣明顯優於那些隨意的家長。在工作中我也發現家長千差萬別,由於職業不同,文化層次不用,家庭教育環境的創設也不同,幼兒期是一個好模仿的時期,環境的創設在孩子的成長中有著不可代替作用。良好的環境對其傾聽習慣的養成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都沒有認真傾聽孩子心聲的習慣,這也是孩子無法養成傾聽他人習慣的原因。經常有父母這樣感嘆:“孩子有什麼話總不肯跟我說,我說什麼孩子也不願意聽,真是拿他沒有辦法。”事實上,父母不善於傾聽孩子,孩子說的話就得不到父母的重視,孩子便只會把自己的想法藏起來,而且,孩子還會感覺到父母是不尊重自己的,從此更加減少與父母之間的溝通。這種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的。心理學家提示父母說:“如果父母從不聽孩子說話,孩子長大......
如何和孩子溝通,學會傾聽
認真傾聽是有效溝通的開始,然而這一點卻常常被家長們忽視。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是很強的,他們說話時,家長心不在焉,或者家長對孩子的說話內容表現出不屑或嘲笑的態度,都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而一個自尊心受到傷害的孩子是很容易與家長“較勁”的。
青春期的孩子每時每刻都可能遇到困難,隨時都可能遇到迷茫費解的問題,並且他們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干擾,所以他們的內心極其渴望有人能夠理解他們的感受。因此,在更多的時候,家長需要扮演一個耐心傾聽者的角色。那麼,如何打開通往孩子心靈大門的鎖呢?鑰匙就在家長於裡。要想讓孩子重新與家長親近,和家長說心裡話,家長只需做到這樣一點:不要急著否定孩子,要給他更多解釋和表達的機會。
跟孩子交流,有時候並不需要父母說什麼,只要靜靜地傾聽,孩子也就滿足了。在傾聽的過程中,家長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耐心聽完孩子的敘述,不要著急著打斷他。家長打斷孩子的敘述,致使孩子的心靈受挫,他很可能就此失去了發言的興致。
2.不要急著否定孩子,給他更多解釋的機會。家長急著否定孩子,不給他更多解釋的機會,那麼家長收穫的將是孩子與你越來越遠的心理距離。
3.再忙也要聽孩子說。如果家長因為忙碌而拒絕了孩子,那麼孩子以後很可能不會再來找你答疑解惑。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和閱讀習慣
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為幼兒的終身學習的語言交流奠定基礎。
一、多和幼兒交談,是培養幼兒傾聽習慣的基礎
幼兒的思維具有直觀性,最喜歡鸚鵡學舌,教師有意識培養幼兒傾聽別人說話的習慣。為吸引幼兒安靜地傾聽,在與幼兒交談時,儘可能做到語言生動,表情豐富。說話時放慢速度,使他們聽清每個字的正確發音,特別是針對幼兒難以發出的音或發不準確的音,說話時口型稍微誇張些,這樣不僅使幼兒能聽清準確的發音同時能看清發音的口型,便於幼兒模仿。充分利用幼兒來園的時間差,儘可能多地和每一名幼兒交談,讓幼兒有意識地傾聽別人說話。
二、良好的語言環境是培養幼兒傾聽習慣的關鍵
幼兒都喜歡聽故事,教師應讓幼兒多看一些色彩鮮豔、圖文並茂的圖畫故事。並一頁頁地講,讓幼兒邊看邊聽,我還讓幼兒聽一些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兒歌磁帶等,當有聲有色的話語,伴隨著美妙動聽的音樂,他們會完全忘卻自己,一遍一遍地去聆聽。總之,多為幼兒放放錄音,講講故事,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三、鼓勵是培養幼兒良好傾聽習慣的動力
幼兒對鼓勵很敏感。老師的稱讚和表揚對幼兒來說,是良好品行的自我肯定的動力,是對自己才智充滿自信心的動力,適時、巧妙地說出稱讚的話,是對良好傾聽習慣的幼兒的肯定,並使其堅持不懈。不管是課上,還是日常交往中,只要幼兒能認真聽對方講話,理解了別人講話的內容,不打斷別人的談話,不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耐心地聽完,聽懂對方的話,教師可適時給以鼓勵或獎勵,讓他們在教師的鼓勵中養成傾聽的好習慣。
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對幼兒以後學習、生活將會有很大的幫助,能受益終身。
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方法一:家長要營造讀書的氛圍。家長首先要養成閱讀的習慣,可以邊閱讀邊評價內容,這樣會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與關注,慢慢地孩子也會受感染。比如家長可以帶孩子去書店,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看,時間一長,孩子就會整天在書店裡找書看,小孩慢慢就喜歡閱讀了。又比如家長也可以為孩子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書架擺上他自己的圖書,並幫孩子作圖書的分類整理,當孩子主動閱讀放置的圖書,雜誌,報紙等,父母可以給予誠摯的讚美。由於父母的欣賞,孩子自然樂於閱讀。
方法二:家長要與孩子做好親子陪伴閱讀。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親子閱讀不同,幼兒早期陪伴是通過孩子熟悉的事情入手,去刺激感觀,讓孩子邊玩邊對卡片,這樣又能記住還會說。當孩子會說話時家長用童話故事去進行親子閱讀,通過熟悉的植物及動物去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並展開,慢慢地孩子就會通過童話故事,能把簡單的情景描繪出來。我們家經常與孩子共同讀書,或者,每天臨睡前留出一刻鐘時間,指導博文讀報讀書,那時候天天如此,博文也慢慢地形成了習慣。可有段時間,一方面我們的原因,另一方面兒子迷上了三國的評書,天天臨睡前把閱讀時間改為聽評說時間,當時我們也沒反對,但現在想想還是有點欠考慮,聽與讀是兩種不同的方法,每天閱讀還要堅持,並給孩子提供一些他喜歡的閱讀材料,這樣可以放寬孩子閱讀範圍,自由閱讀自己喜歡的內容,自由發揮閱讀天性,從而愛上閱讀,使兒子博文的想像力更一步的提高!
方法三: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識讀興趣。我記得兒子博文從小就喜歡聽老師或我們朗讀,幼兒園的每一篇文章雖然識字不多,但博文都會背誦下來,而且會根據自己的理解應運到生活中。我一直認為朗讀不僅是創造一種讀書的氛圍,更主要的是,幼兒時的孩子聽的能力比看的能力強,他們聽到了豐富的詞彙和大人對書的理解。等積累到一定程度的詞語和句子後,孩子會自動地轉換成自己的語言。要經常給孩子朗讀,為了調動朗讀的積極性,對大一點的孩子,也可......
家長應該如何聆聽孩子的心聲?
多給孩子在一起做遊戲,問他喜歡什麼,喜歡做什麼事情,他不開心的時候耐心講解
他做成功的事就鼓勵他,一個小小的問候,一個小小的鼓勵,在他的心中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
孩子是在家庭中成長,在學校中培養,生活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庭與學校中度過,既不能缺少了學校教育的科學嚴謹性,也不能缺乏了家庭教育的薰陶感染性。因此,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則成為連接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橋樑。有效的交流溝通可以向家長反映出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及時瞭解孩子出現的問題及表現出的優點,也可以讓老師更全面的掌握孩子的家庭背景,歷史問題,需要關注的地方,從而共同幫助和促進孩子提高。如何讓兩股繩擰成一股勁,則成為所有老師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 把握好合適的時間地點。
和家長的交流溝通不用非常刻意,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分為幾種處理方法:如果不是什麼特別重大的情況,最方便的時間是利用家長接送孩子上學和放學的幾分鐘,可以簡單描述下孩子近期的狀況,讓家長有個大致瞭解。如果情節嚴重,可以單獨約到學校來,但也應該考慮家長的上下班時間,也可以提出來接孩子放學的時候,一般是家長下班之後的時候,請特意來找一下老師。如果不是特別緊急的情況,最好不要太頻繁的驚動家長到學校,反而容易造成家長的厭煩情緒,每學期最好不要超過兩次。如果家長實在沒有時間來,可以直接利用現代工具,可以通過“校信通”平臺發送信息給家長通告,也可以直接電話或者消息家長手機,是最為便捷而且節省時間的。總之,不能抱有“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思想,要尊重和珍惜家長的時間。 二、改善語氣。 有時會聽到剛從孩子老師辦公室出來的家長憤憤不平地抱怨:“一張條子或者一個電話就把我們叫到學校。站在老師面前家長就沒有說話的機會、交流的權利,這讓我們做家長的感到不平等,尊嚴受到傷害。在你學校上學的是我的兒子,不是我。” “現在老師動不動就把家長請到學校去,也不管你有多重要的事,他讓你去,你就得趕緊去,去了就那麼點事。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是老師的事還是家長的事?孩子調皮我們不是不管,可管也不是一天兩天能見效的……”校內幾位家長不停地議論著。“年輕輕的老師,臉一繃,教育家長比教育孩子有招數,讓你跟孩子往他跟前一站,劈頭蓋臉一通數落,我們做家長的就怕孩子說,老師請您去一趟,去學校見老師,那心情真是排除萬難,不怕犧牲……”放學路上一群家長評論著。以上現象並不是個別情況,在目前的學校教育中,已是一種較普遍,在每所中小學幾乎天天都在發生的現象。從中不難看出:家長多麼希望老師放下架子,走近家長平等交流。我們是教師,是為孩子和孩子的家長服務的,應該一切從學生著想。我們是和家長討論問題而不是僅僅訴說問題,多從家長的角度出發,表示出對家長的理解,比如多說說“知道你們家長工作忙,還請你們到學校來,實在不好意思。不過您的孩子確實出現了比較讓人操心的問題,我們希望可以共同解決”之類的客套詞應該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家長表現出實際中的某些困難,可以試探的幫他想想辦法,看看是否可行,讓家長感覺到老師是在幫自己的,是想幫自己為孩子好的,有著這樣的思想基礎,交流溝通起來就會比較輕鬆與方便的多。
如果和家長的溝通交流是為了表揚孩子,當然話題開展的比較輕鬆。如果是需要家長配合做某件事情,最好先試探家長最近是否有時間。如果是反映孩子最近不太良好的表現,儘量先說孩子做的還不錯的的事情,再探討到孩子的問題,孩子犯的錯誤應該嚴厲指出,但是針對孩子,儘量不要牽扯到家長,否則家長會感到沒有面子而產生抵觸情緒,需要家長做什麼的時候儘量用“希望家長……”
或者“如果家長能這樣,對他肯定有幫助”這樣的協調語氣,不能是命令。俗話說“一句話能把人說笑,一句話能把人說跳”,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氛圍是進行有效交流溝通的重要平臺,不可一味指責,也應該是錯就說不隱瞞不誇大,讓語氣盡量柔和,讓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