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是怎麼死的?

General 更新 2024-12-21

李自成為什麼會敗,是怎麼死的。

李自成最後失敗的真正原因一直是個謎。百餘年來,專家們對之的解釋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說敗於不得人心的,有說敗於驕傲自滿的,有說敗於腐化墮落的,有說敗於紅顏禍水的,等等,總之都不能令人信服。因為這些答案都不能解釋一個問題:佔領北京時,李自成的軍隊浩浩蕩蕩一百餘萬,為何進京40天后部隊竟然彷彿突然間失去了戰鬥力――遇清軍一觸即潰,兵敗如山倒,而且從此一蹶不振?

是這支部隊的軍紀渙散嗎?非也。李自成治軍有方,義軍的組織性很強。是這支龐大的軍隊的物質力量跟不上嗎,非也。李自成大軍在北京通過肅貪追贓搞到了七千萬兩銀子,相當於明朝的十年稅收,至少可以在幾年裡實施“迎闖王不納糧”而更深得民心,他有足夠的財力可支撐他龐大的軍隊。

這就奇怪了,軍費奇缺時李自成尚且能屢敗屢戰組織起百萬大軍,財大氣粗後為何反而失去戰鬥力?為何撤出北京後再未組織起一次像樣的戰鬥?要知道不屈不撓是李自成的顯著特點,在以前的好幾次戰役中,他都是幾乎全軍覆沒,一次只剩下十八人,一次只剩下50多人,可李自成硬是憑著堅韌不拔的意志,竟一次次鹹魚翻身捲土重來,最後擁兵百萬打進北京滅了大明。那麼,進京後,是什麼讓李自成的元氣喪盡?這個謎底究竟是什麼?長期以來一直撩撥著博主劉繼興的心絃。閱過《歷史研究五十年論文集》中曹樹基的有關科學論證一文後,一下子豁然開朗了:原來李自成並非敗於滿清,而是敗於當時肆虐橫行的鼠疫!

明朝末年流行鼠疫,李自成進京前後,北京周邊地區流行鼠疫,有一些文獻對此有記載。鼠疫是一種烈性傳染病,致病源為鼠疫桿菌。主要傳播於人――跳蚤――鼠之間。其特徵是淋巴結腫大,死者膚色發黑。研究表明,鼠疫每次傳到一個新地區時,由於當地人和鼠以及跳蚤都沒有抵抗力,其死亡率高、傳染性強。死亡率高於50%。有文獻說,7世紀歐洲首次鼠疫流行死亡率超過70%。可見,鼠疫是一種極易流行的、死亡率很高的且很難控制的可怕疾病。

李自成軍於農歷3月進抵北京(公曆為四月五月),有關文獻記載崇禎16年秋鼠疫已出現在北京一帶,只因冬天氣溫低,鼠疫傳播變緩,3月春暖花開,桃紅杏白,跳蚤、老鼠開始趨向活躍,大規模的鼠疫自然爆發。由於鼠疫的傳染死亡率很高,崇禎的御林軍短時間內失去戰鬥力毫不奇怪。李自成因此未遇大戰就佔領了北京。李自成大軍進京後感染了鼠疫,自然戰鬥力也大減,當然打不過清兵--儘管其數量遠低於自己。並且敗兵因此成了鼠疫傳染源―― 文獻記載“賊過處皆大疫”。因此李自成雖然此時財雄天下,可以大規模招兵買馬,但新兵入伍即染鼠疫失去戰鬥力,兵力再多也沒用,始終無法抵擋滿清的虎狼之師。鼠疫蔓延軍營,且長時間無法擺脫,李自成的精神遭受毀滅性打擊,因此痛失江山並一蹶不振,“無可奈何花落去”。

由於軍人是集體生活,所以鼠疫流行對古代軍人的打擊是毀滅性的。歐洲14世紀爆發鼠疫,死亡2500萬人,其中有許多是軍人。李自成的百萬大軍在十分肆虐的鼠疫面前,幾乎是束手無策,只能坐以待斃.

那麼,為什麼清兵就沒患鼠疫呢?歐洲人在研究14世紀歐洲鼠疫時從留下的壁畫及文字中發現,在鼠疫大流行中只有騎兵倖免於鼠疫。於是得出結論:鼠疫經跳蚤傳播,跳蚤討厭馬味,所以騎兵不被鼠疫傳染!眾所周知,八旗鐵騎威震四方,清兵主要由騎兵組成,所以是不會傳染上鼠疫的。儘管只有十幾萬軍隊,但未患鼠疫的清軍戰鬥力自然在深受鼠疫困擾的李自成大軍之上(雖然其數量遠遠大於清軍)。

鼠疫是當時中國人不瞭解的新型烈性傳染病,無人瞭解、無法救治,在這種自然條件下,明朝滅亡和李自成的失敗不可避免。在漢滿的軍事博弈中,鼠疫幫了滿清的大忙。李自成......

李自成是怎麼死的

永昌元年(即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四月中旬,李自成倉促率領六萬人馬東征,直驅山海關。二十二日,農民軍與吳三桂戰於關西一片石。送時,八萬清軍突然向農民軍發動攻擊,李自成軍難以抵擋,大敗南撤。退至永平(今河北盧龍縣)再度受挫,敗回京師。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匆忙稱帝,次日即撤離北京。南撤途中,他聽信讒言,錯殺了股肱之將李巖,造成內部分裂。十月,太原失守,豫西不保,在清軍步步緊迫之下,農民軍退回陝西。年底,清軍從東、北兩面夾攻,潼關失守,延綏陷落。永昌二年正月(164駭),李自成放棄西安,率餘部東出武關,南下湖北,節節敗退。這年五月,當李自成渡江進入通山縣九宮山時,自率28騎登山觀察地形,不幸在九宮山西40裡的牛跡嶺,遭源口寨鄉勇頭目程九伯的襲擊,被殺害,年僅40歲,時為大順永昌二年(即清順治二年,1645)五月二日。<

李自成是怎麼死的

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九宮山元帝廟遭村民誤殺。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鴻基,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

當時中原災荒嚴重,社會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巖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起義軍中的主力軍。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並在河南汝州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佔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爾袞率八旗軍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內外會戰李自成。李自成戰敗,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陝西抗擊。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九宮山元帝廟遭村民誤殺。

闖王李自成到底是怎麼死的?

崇禎帝即位的第二年,公元1628年,陝西鬧了一場大饑荒。老百姓沒糧吃,連草根樹皮也掘光了,只好吃山上的泥土。但是一些地方官吏,照樣催租逼稅,叫老百姓沒法忍受下去。陝西各地爆發了農民起義。 這年冬天,明王朝從甘肅調了一支軍隊到北京去。這支軍隊開到金縣(今陝西榆林),兵士們領不到餉,鬧到縣衙門去。帶兵的將官出來彈壓,有個年輕兵士氣憤地站出來,帶領兵士們把將官和縣官殺了。這個兵士就是李自成。 李自成是陝西米脂人,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少年時候,就喜歡騎馬射箭,練得一身好武藝。後來,父親死了,家境窮困,李自成到銀川驛站裡去當馬伕。他待人熱情,驛卒們也挺愛戴他。 李自成的家一向擔負代官府收租稅的差使。米脂連年收成不好,農民拿不出租稅。當地有個姓艾的大地主,乘機放高利貸,想在農民身上盤剝。李自成看大家交不起租稅,就自己一個人借了債把稅交了。過了一段時間,姓艾的地主逼李自成還債,李自成還不起,姓艾的就唆使官府把他抓起來打得半死,還鎖上鐐銬,把他放在太陽底下晒,不讓吃東西。百姓和驛卒向縣官懇求把李自成放在樹蔭下,讓他吃點東西,縣官也不答應。這一下把群眾激怒了,大家一哄而上,砸開李自成身上的鐐銬,帶著李自成一起逃出米脂,到甘肅當了兵。 這一回,李自成在金縣殺了將官,帶著幾十個兵士一起投奔王左掛領導的農民軍,當上一名頭領。 明王朝派出的總督楊鶴看到起義軍越來越多,十分害怕。他一面派兵鎮壓,一面採用高官厚祿招降農民軍將領。王左掛禁不住誘惑,動搖投降了。李自成不得不另找隊伍。後來,他打聽到高迎祥領導一支隊伍起義,自稱"闖王",就決心投奔高迎祥。 高迎祥聽到李自成帶兵來投奔,十分高興,馬上叫他擔任一個隊的將官,大家把他叫做闖將。 高迎祥和別的起義軍聯合起來,轉戰山西、河北等五個省,聲勢越來越大。官軍到處圍剿,遭到失敗。最後,崇禎帝惱羞成怒,調動了各省官軍,想把各路起義軍全部包圍,一口吃掉。 為了對付官軍圍剿,高迎祥約了十三家起義軍的大小頭領在滎陽開會,商量對策。 滎陽大會上,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認為敵人兵力太強,不如打回陝西老家避一避再說;也有的不同意,但是也拿不出更好的主意。這時候,李自成站了起來說:"一個兵士肯拼命,也能奮戰一下;我們有十萬大軍,敵人能拿我們怎麼樣?" 高迎祥讚許地說:"依你的意思,該怎麼辦?" 李自成提出自己的主張。他認為起義軍應該分成幾路,分頭出擊,打破敵人的圍剿。大家聽了,都覺得李自成說得有理。經過一番商量,十三家起義軍分成六路。有的拖住敵軍,有的流動作戰。高迎祥、李自成和另一支由張獻忠領導的起義軍向東打出包圍圈,直取江淮地區的鳳陽。 鳳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明太祖死後,那裡成為明朝的中都。農民軍出擊鳳陽,就是要打擊明王朝的氣焰。 高迎祥、張獻忠領導的起義軍一路進軍,勢如破竹,不到十天,就打下了鳳陽,把明朝皇帝的祖墳和朱元璋做過和尚的皇覺寺一把火燒了。這一著真的震動了明王朝朝廷,崇禎帝聽到這消息,又急又氣,下令把鳳陽巡撫處死。 高迎祥和李自成又帶兵回到陝西,來回打擊官軍,叫明朝的官員手忙腳亂,狼狽不堪。崇禎帝和地方大臣都把高迎祥的隊伍看成眼中釘,千方百計要消滅他們。有一次,高迎祥帶兵進攻西安。陝西巡撫孫傳庭在盩厔(今陝西周至)的山谷裡埋下伏兵攔擊。高迎祥沒有防備,經過一場激戰,被捕犧牲。 李自成帶領留下的隊伍殺了出來。將士們失去了主帥,心裡十分沉痛。大夥認為闖將李自成是高迎祥最信任的將領,加上他的武藝高強,打仗勇敢,就擁戴他接替高迎祥,做了闖王。打那以後,李闖王的名聲就在遠近傳開了。 李闖......

李自成是怎樣死的?

李自成於清順治二年五月初二死於湖北通山縣九宮山。現在有一說是李自成息隱於湖南夾山

,做了名號叫做“奉天玉”的和尚。而且,說這個“奉天玉”的名字就是奉天王或者奉天主

的曲筆。我在這裡想問一句,李自成是想息隱還是想找死?縱觀古今,既然出家,便是劉秉忠、姚廣孝之流的帝師王佐也不敢起這樣招惹是非的名字啊?何況明清易代之際,天崩地陷

,李自成既然想逃避現實,何必還起這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就裡的名字呢?這是常識,而且

以李自成百戰之餘的人一旦遁世,其內心的灰退較之別人尤為慘烈!如何還能夠明目張膽的

心有餘戀的搞這樣的名堂呢?

其次,李自成是草莽英雄,他崇禎二年起義,崇禎十一年兵敗潼關南原,後被困魚腹諸山,

從者僅有18人,那時候,李自成都沒有被困難逼倒,何以,在順治初年,手下還有20多萬人馬的情況下,做兒女之態呢?目前提出李自成息隱夾山的時間分別是順治初年和順治九年。

順治初年,李自成雖然兵敗,但是主要將領除了劉宗敏、谷英幾個人陣亡以外,田見秀、

高一功、李過、劉芳亮、袁宗第等均健在,何以突然看破 紅 塵呢?順治九年,當時正是南明史上抗清的頂峰階段,李自成不整軍經武反而息隱林泉?而且,順治九年一說的硬傷在於

早在順治九年之前,大順軍餘部就被南明改編,如果李自成還在的話,這一切可能嗎?李自成是毛澤東嗎?再有順治初年,李自成根本就沒有到過湖南,何來息隱夾山一說呢?

李自成和後來就義的另一農民軍首領張獻忠一樣都是在身邊人馬沒有潰敗的情況下突然遇害

的,這主要是和他們本人一貫的軍事作風有關,而且,兩個人都有輕敵的思想,這裡,張獻忠更嚴重一些(張是在探察敵情時被冷箭射死的)。李自成其人儘管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是一個堅忍不拔、不畏強暴的戰士,否則你就無法解釋他奮戰17年的經歷!張獻忠也是這樣,假降之後,再度復起,直至犧牲。他們雖然身出草莽,而且缺乏正確

的戰略思想,然而,說他們是那個時代的大英雄並不過分。

至於李自成死於九宮山的史料,明清雙方都有記載,1994年,我去憑弔李自成的時候,殺死李自成的程九百的後人曾經把他祖先

受賜的金匾捐獻給通山縣政府,我還親眼見過。

明朝李自成是怎麼死的?為什麼他會輸給清軍?

李自成是在湖北九宮山被當地地主武裝圍攻殺死的

因為李自成進了北京城之後,逐漸蛻變,貪圖享樂,不思進取,縱容部下姦淫掠奪

李自成是怎麼死的?

李自成在諸方面都遠不如朱元璋 李自成為什麼沒有像他的前輩同行朱元璋那樣,在群雄逐鹿的亂世中贏得最後的勝利和輝煌?為什麼朱元璋能夠大破兼大立乃至建立了偉大的功勳?而李自成卻在幾度起落中最終走向了敗亡乃至直接導致了整個漢民族的沉淪悲劇? 1、李自成與朱元璋的差距在哪裡? 李自成(1606-1645)與朱元璋(1328—1398)兩人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兩人有一些共同的優點,比如都是刀光劍影中九死一生的好漢,都是有勇有謀的戰陣人物,都有較強的組織籌劃能力,能夠把手下團結、凝聚在一起為著共同的目標而奮鬥,等等。 不過,朱元璋和李自成兩人顯然有著更多的不同。 比如,朱元璋是漢族,而李自成是西夏國党項族後人。 又比如,朱元璋在參加起義軍之前,可謂沒有任何不良紀錄,而造反前的李自成則是殺過多人的重案刑事犯(雖有可理解之處,但殺人畢竟太過)。 再比如,這二人的出身也明顯有別:朱元璋是赤貧到底,以至於只能借出家當和尚的途徑來求得存活;李自成呢,雖然不及劉邦的亭長身份,但卻強過朱元璋——李畢竟是明朝的驛卒——用現在的話來說,雖然是最底層的公職人員,但究竟是從政府領取薪水的。 類似的不同似乎還可以列舉出若干來,不過這些區別卻主要的是由於李自成在許多方面都不如朱元璋才得以顯示出來的。比如朱元璋統率的軍隊自始至終都紀律嚴明,而李自成的軍隊在進了北京之後卻沒有做到這一點。比如朱元璋在打天下和建國的過程中,都做到了盡最大的可能團結和籠絡沒有什麼大問題的社會各階層人士,而李自成則不是這樣。比如朱元璋在他歷練無數大小戰事的軍事生涯中幾乎就沒有打過敗仗,而李自成則屢屢大敗乃至曾敗落到僅剩幾個十幾個人的程度。又比如朱元璋的高端決策一貫正確,其戰略眼光遠非李自成所能企及,等等。 或許正是朱元璋和李自成這兩位以上的種種不同,最終也就造成了他們最大的一個區別,也就是他們事業的成敗和命運的結局——朱元璋不但率軍推翻蒙元的統治成就為一位大有作為的皇帝,併成功地把他所創建的大明帝國打造成一個延續了近三百年的輝煌朝代。而李自成則僅僅當了一天的皇帝,就於逃竄中死在了湖北九宮山。 下面我們就來進一步闡述一下這兩位農民起義領袖的區別,特別是兩人在即將奪得天下的前夜裡迥然不同的表現。 2、李自成1644年進攻北京是下了一步大臭棋! 朱元璋的策略是先平定南方富足之地,再揮師北伐攻取蒙元首都和北方諸重地。 李自成呢,在廣大的未曾遭受戰火塗炭的江南地區尚在明朝統治之下的情形下,在另一競爭對手張獻忠佔據四川要地的情形下,他就不管不顧,乃徑直向北京猛撲而去。他大約看準了這麼一點——大明朝的精銳之師為防備滿清基本都守在山海關,如果自己的大順軍撲過去,朝廷勢必難以應對兩線同時作戰的局勢——這是多麼好的一個決勝之機啊! 表面上看,李自成是很會用兵的,乘人之危嘛,可實際上李自成卻是短視而愚蠢的。李自成似乎就沒有站在民族的高度上來考慮問題。他大約沒有想過,滿清是否有可能趁著關內兩支軍事力量鷸蚌相爭之機,來一個坐收魚翁之利?而且,張獻忠為了與他爭天下,是不是也有可能抄他的後路呢? 事實上,李自成的進攻北京是給整個漢民族的國家出了個大難題。 如果吳三桂統領的軍隊早幾天趕到北京,如果負責守衛北京的太監等人沒有打開城門背叛投降,則李自成的軍隊勢必將與明朝的軍隊血戰一場,落個兩敗俱傷。這一血戰的結果究竟會怎麼樣姑且不說,雙方的力量卻註定了都會大為折損! 而局勢一旦發展到這個地步,關外的清軍則勢必會趁虛叩關、攻佔北京。至於南方,張獻忠恐怕也不會錯過自己的機會吧?他勢必會趁李自成主力大損的有利時機攻佔其根據地西安了。再之......

李自成怎麼死的

李自成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山九宮山元帝廟遭村民誤殺。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鴻基,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

當時中原災荒嚴重,社會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巖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起義軍中的主力軍。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並在河南汝州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佔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爾袞率八旗軍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內外會戰李自成。李自成戰敗,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陝西抗擊。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山九宮山元帝廟遭村民誤殺。

歷史上的李自成是怎樣的?

公元1644年,當時李自成十幾萬大軍駐紮城內,按規定是京城居民五戶供養一兵,且嚴令禁止燒殺搶掠,這樣,軍餉的來源不足,一些沒撈到多少好處的將領也頗有微詞。此事啟發了李自成,他本就對這些輕易拋棄舊主的厚顏無恥的官員充滿了鄙視,第一次上朝時就感嘆:“此輩無義如此,天下安得不亂?” 追贓剛好是一舉三得的事情,即可籌備軍餉,又可懲罰這些無義之輩,還讓將士可以得些好處。 然而,此例一開便一發不可收拾了。僅僅是三月二十七日,追贓第一天就處死了五百名官宦。前大學士魏藻德在交出萬兩黃金贖身仍嫌不夠拷打至死,襄城伯李國禎受刑不過,自縊而死,英國公張世澤因為沒湊夠數額,連同妻小均被打死,陳演為贖身交了黃金4萬兩,駱養性交了3萬兩,才暫免一死。追贓網越來越擴大,逐漸演變成了搶劫和勒索,共計有1000多名士大夫遭勒索拷打致死。 劫掠很快就波及到了平民百姓。既然將領們可以勒索官宦,部下自然就向民間下手了。此後大順士兵搜查平民宅院,搶奪私財,凌辱房東,侮辱婦女等事件接二連三,“劫富濟貧”本就是造反者最樸素的心理動機,一旦放開根本無法遏制,即使李自成也無能為力。在將士們看來,你作你的皇帝,我搶我的東西,大家各取所需,天經地義。 二、 事實上,從五月起,他就讓手下將金銀重鑄為錠,徵用騾馬往西安運回了。到吳三桂正式與大順為敵的消息傳來之後,李自成的第一反應居然是撤退。“陝西,吾故鄉也;富貴必歸故鄉,即十燕京未足易一西安!” 坐上了金鸞寶殿的李自成始終沒有適應從山大王到皇帝這一角色轉變,可惜的是,歷史也不肯給予他足夠的時間了。 三、 外城破後,崇禎令人將太子及永王、寧王送至皇親周奎、田弘遇處,並送出手諭,令一切國事交成國公朱純臣處理,自己則獨坐殿上借酒澆愁,到傍晚,他去往後宮,一路宮女太監啼哭相迎,他一言不發,揮手令其散去。只對皇后說:“大事去矣!爾宜死!”一旁的袁妃起身欲逃,崇禎拔刀在手,幾步趕上,說:“爾也宜死!”連刺數刀,袁妃倒地,血流不止。隨後崇禎由到壽寧宮,一見長公主來迎,嘆息道:“胡為生我家?”,左袖掩面,右手舉劍欲斬,但手軟脫力,僅僅斬下了公主右臂。崇禎棄劍而出,一路踉踉蹌蹌,轉回坤寧宮,見皇后已自縊,說了聲:“好,好!”又見袁妃未死,便找了根繩索勒至其斷氣為止。不過袁妃命大,又或崇禎早已乏力,不久便回過氣來,撿回了一條性命。 四、 李自成及其手下沒有真正具有長遠戰略眼光和治理國家(地方)之才者,他們善於破壞而不會建設。最有見識的李巖在攻下北京後的意見沒有得到李自成採納,後來也被他殺了。牛金星之流只一意慫恿李趕緊攻入京城做名副其實的皇帝,似乎一攻佔北京,登上龍椅就解決了一切問題。李自成東征西討,靠的是以戰養戰,手下也多為桀驁不遜之徒,一旦安定,反而無所適從了。陝西本是李自成的家鄉,又是根據地所在,所以他嚴令禁止劫掠,甚至規定“馬騰入苗者斬”,可“未一月抄掠如故”。畢竟這是長期以來養成的傳統,何況戰亂多年,經濟恢復緩慢,自從採納李巖“不納糧”建議之後,不再擾民的軍隊就只能從官吏巨賈、士紳大戶那兒進行搶劫搜刮勒索以維持軍費開支,甚至發展到“悉索諸薦紳,搒掠徵其金,死者瘞一穴”的地步。這樣社會難以穩定,民心無法安定,政權亦無法得到本地知識分子的支持。雖有一套政府班底,但管理無方,政令不通,更約束不了軍隊,基本上可以說,李自成固守一地的結局就是耗盡地方民脂民膏之後難以為繼。 五、 在李自成攻寧武關時,通告若五日不降就將屠城。但這回李自成遭遇到了頑強抵抗,周遇吉效法當年的袁崇煥戰術,以大炮守城,四面轟擊,並不時出兵佔據外圍,與對方周旋,激......

李自成到底是怎麼死的?

李自成歸宿何地?300多年來史學界一直存在爭議,有殉難、禪隱等數種說法,但《明史》和清初的大多數史料記載李自成殉難於通城九宮山。

1955年,通城縣人民委員會根據政務院和省政府的指示,在離縣城一公里的九宮山北面原李自成墓址上培修了李自成之墓。墓成後,有位通山縣高湖鄉的民辦小學教師向《歷史教學》編輯部提出了質疑。該刊在函請專家作問題解答時,認為在通山縣高湖牛跡嶺被程九伯打死的李延就是李自成。當時這些被函請的專家接觸史料非常有限,也沒有到通城和通山實地進行考察調研,草率回函附和《歷史教學》編輯部的考證。郭沫若同志看了《歷史教學》編輯部和少數專家的論證後信以為真,於是在《光明日報》上發表聲明,宣佈註銷他為通城李自成墓的題詞並將《甲申三百年祭》中的“通城”更正為“通山”。從此在國內,李自成殉難於通山說取代了通城說,編進了教科書。1979年通山縣為開發旅遊資源,在高湖鄉小月山下新建闖王陵,並派人到通城縣李自成墓前拓取郭沫若同志所題的李自成墓誌銘和“李自成之墓”碑石,並將其中通城縣的“城”改成通山縣的“山”,重新鏨刻碑石,分別立在新建的闖王陵內和一個無主墳旁充作李自成墓 。1988年這個新建的闖王陵被國家文物局報送到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而通城縣的李自成墓因得不到有效保護於1992年遭山洪沖毀。

李自成歸宿之謎引起筆者濃厚興趣,為了澄清史實,近十年來筆者自費對這個課題進行調查研究,在進一步發掘史料的同時,注重大順文物的發現與徵集,通過不懈的努力,近年來考證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調查中發現,李自成殉難後,其夫人高桂英、丞相牛金星和不少大順軍老營家屬隱居在幕阜山一帶的深山老林,筆者在其後裔發現各類大順文物300餘件,其中李自成璽印13顆,高桂英璽印8顆,還有30多位各級大順軍官員的印章40多顆以及高一功擔任通城縣官的“通城縣符”1顆,特別是兩套大順軍碑刻的發現為解開這一迷團提供了有力證據,結合史料談兩點看法:

一,通山縣程九伯打死的李延不是李自成。通山高湖《程氏宗譜》記載:程“九伯,……順治元年甲申剿闖賊李延於牛跡嶺下”;清康熙庚午通山高湖舉人謝廷樹詩中有“天剿李延賊,凶魂乃帝催”;通城縣《彭城堂金氏宗譜》康熙丙申譜序記載“……李延(李自成流寇)猖狂,其燒燬居民也不殊秦火之虐焰”。從這些史料記載看確有李延其人在通城、通山一帶活動,但李延是不是李自成?目前還沒有發現史料記載李自成一名李延。

我們再從新發現的文物證據中看看李延是不是李自成?據光緒壬午通山《九宮山志》記載:“至今傳賊佩劍尚藏山下民家”。此劍曾被通山高湖朱家大屋朱型淼先生收藏(見圖1)。該劍長75釐米,劍鞘為普通木製作,鞘上包鞘箍,製作工藝簡單、樸素,雖劍身鏽蝕較重,但篆體“米脂李延” 銘文仍依稀可見,這把普通、低檔的佩劍不可能是李自成的,與崇陽縣發現的李自成豪華佩劍相距甚遠。該劍長1米,羚羊角柄,紅木劍鞘,劍身包銅處均鏨刻精美的五爪龍紋及緾枝花紋,劍從與劍格處有鑲金“除暴安良”四字。

與通山縣相鄰的陽新縣洋港和江西武寧縣大洞的牛金星後裔收藏有“永昌元年”款“李延記”陰陽刻印章各一顆(見圖2):一顆為田黃石,高5.6釐米,寬3.8釐米;另一顆為壽山石,高6.8釐米,寬2.8釐米。據《明季北略》等史料記載和館藏大順官印證實,大順官員三品以上印章用“符”、“印”字;三品以下印章用“信”、“契”、“記”等字,由此可見,這兩顆“李延記”印顯然不是李自成的。

再說程九伯打死李延的時間、地點與李自成殉難的時間、地點......

相關問題答案
李自成是怎麼死的?
李小龍是怎麼死的?
李賢是怎麼死的?
貝爺是怎麼死的?
鄧布利多是怎麼死的?
哥白尼是怎麼死的?
博古是怎麼死的?
屈原是怎麼死的?
翁美玲是怎麼死的?
毛遠新是怎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