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是什麼派詩人?

General 更新 2024-12-22

李商隱是什麼派詩人

唐朝婉約派詩人李商隱

李商隱是晚唐( )的代表詩人

婉約派

但是還有另外一種說法

唐代詩歌流派眾多,風格多樣。著名詩派有山水田園派、邊塞派、韓孟派、元白派等,當然這都是初唐盛唐中唐的詩派。到了晚唐,就沒分的這麼細了,大都把李商隱與杜牧歸入“晚唐派”

到了北宋初年,楊億、劉筠、錢惟演等人取法李商隱又創立了“西昆派”這個新的詩派,這是後話

李白杜甫分別是什麼派詩人

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杜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2] 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3] 。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樑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李商隱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李商隱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

詩人 李商隱是什麼朝代的人?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唐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晚唐詩人,與杜牧齊名,稱“小李杜”。其中李商隱的詩風與杜甫更為接近,“唐人知學老杜而得其藩籬者唯義山一人”(王安石語),杜牧的詩風則更近似李白。

李商隱與李賀一樣,都是唐室宗親,然而因為年代久遠,家境已經十分貧寒;他從小穎悟,十六歲即以《才論》、《聖論》兩篇古文“出諸公間”,並受東都(洛陽)留守令狐楚賞識,令狐楚是當時駢文章奏高手,李商隱得他悉心指點,很快青出於藍,這一技之長成為他後來謀生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種技能。

二十六歲時,李商隱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進士,次年入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府,後娶其女為妻,琴瑟和諧。但當時的牛(僧孺)李(德裕)黨爭激烈,令狐楚屬牛黨,王茂元則屬李黨。李商隱此舉被視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綯指責為“放利偷合”,此後一生在牛、李兩黨的傾軋中度過,困頓淒涼,辜負了“欲迴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樓》)的壯志和才華,終年四十六歲。

李商隱在藝術上有傑出的成就,他的詩以七律成就為最高,其他五言、絕句、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 他的詩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綿邈,隱晦曲折,寄託極深,穠豔綺麗,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於利用歷史典故和神話傳說,通過想象、聯想和象徵,構成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他的“比興”取法《詩經》,“美人香草”效仿《離騷》,深厚沉渾得杜甫詩神髓,綺麗的想象、用語則直接得益於李賀。如果說李賀的詩偏於想象,則李商隱的詩重於象徵。

李商隱的詩於宋初十分流行,“西昆體”仿效義山詩的用典,後成為西昆詩派,但只是機械地學到了堆砌辭藻,而不能得義山詩的神髓。

李商隱的詠史詩借古諷今,毫無顧忌,如《馬嵬》二首直指唐明皇“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這樣“指斥乘輿”的勇氣在政治寬鬆開明的唐朝也並不多見;而《詠史》中“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北齊》中“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等詩句都是對唐敬宗奢靡之風的直斥和諷喻;名篇《賈生》:“夜半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斥責晚唐諸帝求仙訪道煉丹圖長生,並因此誤國的荒唐行為。《行次西郊一百韻》則真實地描寫了甘露之變三年後兵禍旱災後民不聊生的情形,並追述了百餘年來國家的一系列重大變化,從今昔對比中探求政治的出路,憂國憂民,頗似杜甫的《北征》。

李商隱的愛情詩成就極高,他的《無題》詩十餘首,取前兩字為題而實質是無題的詩又有十餘首,如《錦瑟》、《碧城》、《為有》等,其他似有題而實無題的詩若干首,寫纏綿悱惻的愛情,寫幻想,寫傷感:“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錦瑟》文字錦繡華美,字面意義易於理解而內容極深,歷來有“一篇錦瑟解人難”之稱。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霜月》);“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晚晴》);“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給人以極深的印象。

與李賀一樣,李商隱也善於寫夢;人生如夢,夢如人生,在李商隱的詩中,這兩種境界水乳相溶,借夢尋得對痛苦人生的解脫,借夢尋得燦爛美麗快樂的人生。如“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牡丹》);“十年長夢採華芝”(《東還》)等。

李商隱的詩固然是詩苑奇葩,文也是文囿異卉。他的詩情真意切,綿邈曲折,散文卻峭直剛勁,獨出機杼,銳不可當,駁盡世俗定見,直抒胸臆;工本章奏......

李商隱是什麼朝代的詩人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唐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晚唐詩人,與杜牧齊名,稱“小李杜”。其中李商隱的詩風與杜甫更為接近,“唐人知學老杜而得其藩籬者唯義山一人”(王安石語),杜牧的詩風則更近似李白。

李商隱是什麼朝代詩人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晚唐著名詩人,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 ,祖輩遷滎陽(今河南滎陽市)。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祕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縣病故,死後葬於祖籍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答:李商隱是唐朝的詩人。

求採納~

李商隱究竟是什麼級別的詩人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焦作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以錦瑟為代表)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王安石是什麼派詩人

王安石是豪放派詩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雄健簡練,奇崛峭拔,大都是書、表、記、序等體式的論說文,闡述政治見解與主張,為變法革新服務。這些文章針對時政或社會問題,觀點鮮明,分析深刻,長篇則橫鋪而不力單,短篇則紆折而不味薄。

王安石的政論文,不論長篇還是短制,結構都很謹嚴,主意超卓,說理透徹,語言樸素精練,他還有一部分山水遊記散文,《城陂院興造記》,簡潔明快而省力,酷似柳宗元;《遊褒禪山記》,亦記遊,亦說理,二者結合得緊密自然,即使抽象的道理生動、形象,又使具體的記事增加思想深度,顯得佈局靈活並又曲折多變。

王安石的詩歌,大致可以罷相(1076年左右)劃界而分為前、後期,在內容和風格上有較明顯的區別。前期的詩歌,長於說理,傾向性十分鮮明,涉及許多重大而尖銳的社會,問題注意到下層人民的痛苦,替他們發出了不平之聲。

從詩體說來,安石的古體詩雖然多用典故,好發議論,但象《明妃曲》、《桃源行》篇,立意新穎,充滿著情感和豐富的想象。律詩則用字工穩,對偶貼切,但有時不免失於過多的雕刻。五絕和七絕尤負盛譽,“王半山備眾體,精絕句”(《寒廳詩話》),“荊公絕句妙天下”(《艇齋詩話》)。他的詩對當代和後世都有影響,被稱為“王荊公體”(嚴羽《滄浪詩話》)。

從文學角度總觀安石的作品,無論詩、文、詞都有傑出的成就。

王安石主張詩文“務為有補於世”,在他於慶曆年間登上詩壇時,宋詩關注現實、好發議論的特點已初步形成,這正符合王安石詩歌創作的要求,所以他很快成為慶曆詩歌革新後期的重要成員。王安石的詠史詩雖為詠史,實際上也往往針對現實而發。

王安石的詩歌創作以罷相退居江寧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後期詩歌雖然表明詩人並沒有忘懷政治,有著“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北陂杏花》)的倔犟風骨,但大體說來風格較前期內斂得多,往往寓悲壯於閒淡,體現出深婉不迫之趣,同時在形式上也日趨精緻工巧,尤以七絕著稱於世。王安石這些“雅麗精絕,脫去流俗”(黃庭堅語)的晚期詩歌被稱為“王荊公體”或“半山體”。

在從歐陽修主盟的慶曆詩壇到蘇軾主盟的元祐詩壇,王安石是其間起著過渡作用的重要詩人。慶曆詩壇初步形成的一些宋詩特色,在王安石手中得到進一步發展,例如以議論為詩、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都在王安石的詩歌創作中有著精妙體現,並啟發了蘇軾和黃庭堅。尤其是王安石與黃庭堅所領導的江西詩派的關係,是宋詩發展的一條重要線索。王安石對杜甫的推崇、在用字造語、對偶使事方面的技巧,以及瘦硬勁峭的格調風骨,都成為黃庭堅和江西詩派的先導。

相關問題答案
李商隱是什麼派詩人?
韋應物是什麼派詩人?
胡適是什麼派詩人?
范仲淹是什麼派詩人?
舒婷是什麼派詩人?
李商隱字什麼?
李白是什麼大詩人?
李商隱號什麼?
李清照是什麼樣的人?
王維什麼派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