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選自什麼?
兩小兒辯日是選自哪裡的作者是什麼朝代是誰
《兩小兒辯日》一文選自《列子·湯問》,相傳作者是(戰國時鄭國人列禦寇)所著
兩小兒辯日選自哪裡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 》
列子,名寇,又名禦寇(又稱“圄寇”“國寇”),相傳是戰國前期的道家人物,鄭國人,與鄭繆公同時。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後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來看,可能是晉人所作,是東晉人蒐集有關的古代資料編成的,晉張湛註釋並作序。
《列子》又名《沖虛經》,是道家重要典籍。列禦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詳,大體是春秋戰國時代。該書按章節分為《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朱》《說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個寓言故事組成,寓道於事。其中有我們較為熟悉的“愚公移山”、“亡呋(fū)者”、“歧路亡羊”等。
列子自以為未始學而歸。
三年不出,為其妻爨,
食豕如食人,於事無與親。
雕琢復樸,塊然獨以其形立。
紛而封哉,一以是終
《列子》裡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學射》(《列子·說符》)、《紀昌學射》(《列子·湯問》)和《薛譚學謳》(《列子·湯問》)三個故事分別告訴我們:在學習上,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領是從勤學苦練中得來的;知識技能是沒有盡頭的,不能只學到一點就滿足了。又如《承蜩猶掇》(《列子·黃帝》)告訴我們,曲背老人捕蟬的如神技藝源於他的勤學苦練;還有情節更離奇的《妻不識夫》(《列子·湯問》)說明一個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敘述了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著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說明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兩小兒辯日》選自那裡? 5分
兩小兒辯日》一文選自《列子·湯問》,相傳是戰國時鄭國人列禦寇所著。
《兩小兒辯日》選自什麼,據說什麼時期誰所作。
選自列禦寇所編的《列子·湯問》
春秋戰國時期
兩小兒辯日選自什麼課文作者是誰
《兩小兒辯日》為古文名,選自《列子·湯問》,相傳是戰國時鄭國人列禦寇所著。文章通過兩小兒辯日使孔子不能判斷誰是誰非,說明宇宙之大,知識之廣,上下縱橫,雖智者也不能事事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