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簡稱什麼意思?
上海有幾個簡稱?
上海為什麼簡稱“申”?
申的來歷:
上海是全國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史悠久,有“江海通津,東南都會”之稱,是中國新文化的發源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上海西部形成陸地,並出現原始村落;十世紀前葉,上海市區全部成陸。上海春秋時屬吳,戰國時先屬越後屬楚。楚孝王封楚相黃歇為春申君,上海就是他的封地。傳說黃歇命人疏通過境大江,這條江就被叫作黃浦江或春申江,這塊地方則被稱為“申”,這就是上海簡稱“申”的來歷。(黃浦江的源頭在浙江安吉縣的龍王山,那裡是“白雲回望合,青藹入看無”的好所在)公元三世紀,上海濱海及吳淞口一帶的居民多數以打魚為生。聰明的漁民們發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滬”。當時還沒有上海這個地名,於是人門就將這一帶稱作“滬瀆”。瀆就是水流入海的意思,所以上海又簡稱“滬”。
上海在宋代以前僅是一個小漁村,村內有十八大浦,其中有兩條相對的分別叫上海浦和下海浦。上海的地名就是因為“上海浦”而得名的。而現在十六浦輪渡站就是過去的“十八大浦”之一。
上海在唐時屬華亭縣,別號雲間。上海建鎮是在宋鹹淳初年。元代昇華亭縣為松江府,公元1292年上海立縣。1843年上海正式開埠,1927年設上海特別市,第一任市長是黃郛,1930年改上海市。
上海的歷史演變比較複雜。所以有許多人認為老上海就是松江。其實,松江原來一直屬於江蘇,58年才劃入上海。那麼,真正的老上海在哪裡呢?據考證應在“青龍鎮”。相傳東吳孫權為抵禦曹操而建造了許多青龍戰艦,於是就將造艦的地方稱為“青龍”。唐天寶年間始設青龍鎮,宋代劃歸華亭縣,元代歸屬上海縣,明代屬於青浦。
老上海的青龍鎮在宋代就是“海舶輻輳之地,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煙火萬家,人稱小杭州”。宋大書法家米芾曾在青龍鎮做過監官。後天我們到新昌大佛寺,能看到他題寫的“面壁”兩個大字。”
滬的來歷:
青浦歷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先人們已在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繁衍後代。被國務院名命為“菘澤文化”的新石器時代的村落群就是最好的見證。在福泉山、劉夏、玲家角等地至今還留有不少4000多年前的史前文化和人類生活遺址。據文字記載,早在東晉時期,青浦東北部的青龍江畔,就是當時的海疆邊防重地,現今白鶴鎮的“滬瀆村”,就起源於晉朝邊疆烽火報警臺“滬瀆壘”的古遺址。以次來推,上海簡稱“滬”的來歷應從青龍江畔的“滬瀆壘”算起。唐朝夭寶五年又在此設“青龍鎮”,據史書記載,是當時長江三角洲地區最大的集鎮和對外貿易港口。北宋時的大書法家“米芾”,也曾在青龍鎮任鎮監。青浦,以她豐富的古文化底蘊而享譽中外,上海人的根在青浦
上海簡稱是什麼
上海,簡稱“滬”或“申”。
上海春秋時屬吳,戰國時先屬越後屬楚。楚孝王封楚相黃歇為春申君,上海就是他的封地。傳說黃歇命人疏通過境大江,這條江就被叫作黃浦江或春申江,這塊地方則被稱為“申”,這就是上海簡稱“申”的來歷。
公元400-500年時的晉朝,松江(現名蘇州河)和濱海一帶的民多以捕魚為生,他們 舊上海主體:華界與租界劃分圖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所以,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
上海的簡稱怎麼讀
滬 (拼音念:hù)
相傳上海境內的吳淞江就是古代的“滬瀆”,因而得名
P.S. 滬瀆 (拼音念:hù dú) 古水名。指 吳淞江
上海簡稱什麼?又叫什麼?
上海,簡稱“滬”,別稱“申”。大約在六千年前,現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陸,東部地區成陸也有兩千年之久。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上海別稱為“申”。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現名蘇州河)處濱海一帶的居民多以捕魚為生,他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
上海建城
公元751年(唐天寶十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現今的松江區),範圍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帶,南到海邊,東到下沙。公元991年(宋淳化二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灘以東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中)上,公元1267年(南宋鹹淳三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公元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上海設立上海縣,標誌著上海建城之始。
近代上海
16世紀(明代中葉)上海成為全國棉紡織手工業的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海關。19世紀中葉,上海已成為商賈雲集的繁華港口。鴉片戰爭以後,上海被殖民主義者開闢為“通商”口岸。在此後的一百年裡,外國列強紛紛入侵上海,使上海成了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侵略的主要據點。1949年5月27日,上海這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獲得解放,開始新生。
上海的解放揭開了上海發展新的歷史篇章。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上海人民經過50多年的艱苦奮鬥,從根本上改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條件下畸形發展起來的舊上海,使上海的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1978年以來,上海的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加大,上海人民以強烈的進取精神,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大膽實踐,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徵、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點的發展新路,使上海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發生了歷史性的大變革,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並正向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之一的目標邁進
上海的簡稱為什麼是滬
上海的簡稱“滬”和“申”的來歷先說“滬”。“滬”原是一種捕魚工具,是用竹子編成的。當地人民將此工具插入江海中,潮來沉沒,潮退露出。魚隨潮而來,退潮時便被滬攔住。古時稱呈喇叭形向外擴張的水道為“瀆”。而當時上海所在淞江口處正是喇叭形的海灣。所以,人們便將到處插有“滬”的、又被稱作“瀆”的淞江口一帶稱為“滬瀆”,這一帶正是上海所在地。所以,“滬”也成了上海的代稱。說起上海“申”的簡稱,它與戰國時期受封於這裡的楚國貴族黃歇有關。黃歇是戰國著名的“四公子”之一,號春申君。他與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齊名。當時的黃浦江還是一條無名之河,河中由於泥沙淤積,河床過高,常常氾濫。黃歇帶領百姓進行開浚,疏通了河道,築起了堤壩,使這條河造福於百姓。人們為了懷念他,不僅為他建了廟宇,還將這條河改稱為春申江,簡稱申江。後來,人們便以“申”代稱上海。所以,上海“申”之簡稱,是對黃歇造福上海百姓的紀念。
上海的簡稱?
上海為什麼簡稱“申”?
申的來歷:
上海是全國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史悠久,有“江海通津,東南都會”之稱,是中國新文化的發源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上海西部形成陸地,並出現原始村落;十世紀前葉,上海市區全部成陸。上海春秋時屬吳,戰國時先屬越後屬楚。楚孝王封楚相黃歇為春申君,上海就是他的封地。傳說黃歇命人疏通過境大江,這條江就被叫作黃浦江或春申江,這塊地方則被稱為“申”,這就是上海簡稱“申”的來歷。(黃浦江的源頭在浙江安吉縣的龍王山,那裡是“白雲回望合,青藹入看無”的好所在)公元三世紀,上海濱海及吳淞口一帶的居民多數以打魚為生。聰明的漁民們發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滬”。當時還沒有上海這個地名,於是人門就將這一帶稱作“滬瀆”。瀆就是水流入海的意思,所以上海又簡稱“滬”。
上海在宋代以前僅是一個小漁村,村內有十八大浦,其中有兩條相對的分別叫上海浦和下海浦。上海的地名就是因為“上海浦”而得名的。而現在十六浦輪渡站就是過去的“十八大浦”之一。
上海在唐時屬華亭縣,別號雲間。上海建鎮是在宋鹹淳初年。元代昇華亭縣為松江府,公元1292年上海立縣。1843年上海正式開埠,1927年設上海特別市,第一任市長是黃郛,1930年改上海市。
上海的歷史演變比較複雜。所以有許多人認為老上海就是松江。其實,松江原來一直屬於江蘇,58年才劃入上海。那麼,真正的老上海在哪裡呢?據考證應在“青龍鎮”。相傳東吳孫權為抵禦曹操而建造了許多青龍戰艦,於是就將造艦的地方稱為“青龍”。唐天寶年間始設青龍鎮,宋代劃歸華亭縣,元代歸屬上海縣,明代屬於青浦。
老上海的青龍鎮在宋代就是“海舶輻輳之地,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煙火萬家,人稱小杭州”。宋大書法家米芾曾在青龍鎮做過監官。後天我們到新昌大佛寺,能看到他題寫的“面壁”兩個大字。”
滬的來歷:
青浦歷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先人們已在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繁衍後代。被國務院名命為“菘澤文化”的新石器時代的村落群就是最好的見證。在福泉山、劉夏、玲家角等地至今還留有不少4000多年前的史前文化和人類生活遺址。據文字記載,早在東晉時期,青浦東北部的青龍江畔,就是當時的海疆邊防重地,現今白鶴鎮的“滬瀆村”,就起源於晉朝邊疆烽火報警臺“滬瀆壘”的古遺址。以次來推,上海簡稱“滬”的來歷應從青龍江畔的“滬瀆壘”算起。唐朝夭寶五年又在此設“青龍鎮”,據史書記載,是當時長江三角洲地區最大的集鎮和對外貿易港口。北宋時的大書法家“米芾”,也曾在青龍鎮任鎮監。青浦,以她豐富的古文化底蘊而享譽中外,上海人的根在青浦
上海為何又簡稱申?
上海別稱“申”,簡稱“滬”。黃浦江是上海境內的主要河互,古稱東江,又稱大黃浦。戰國時期,楚國的黃歇被楚考烈王封為春申君。他命人開鑿疏浚的大江,便名黃浦、黃歇浦,亦叫申江、春申江。上海簡稱“申”,即來源於此。上海又簡稱“滬”。“滬”的稱呼要比上海的稱呼早500多年。吳淞江南岸原有兩條支流,一條名叫上海浦,另一條名叫下海浦,宋代上海建鎮時,東臨上海浦,因而定名“上海”。
上海上海簡稱什麼
上海簡稱滬,別稱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