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和中國哪個發達?
德國與中國那個經濟發達
德國
德國與中國關係好嗎
大致和英國差不多吧,德國和英國在很多國際事務上的觀點和中國很大不同,同時對於中國內部很多問題都指手畫腳的。還有一點,德國在1990年代積極推動東歐劇變和北約東擴,尤其是西方國家中第一個支持前南斯拉夫分離的國家,這,事實上是嚴重損害中國海外利益的。當然由於德國在對經濟貿易方面相對於英法兩國更加務實(英法兩國間情況不同,英國是由於當地媒體對於很多貿易產生的經濟問題的浮躁態度,法國是由於自身經濟在歐洲國家的特殊性,不象其他西歐國家那樣依賴於貿易),所以,就德國人均對華貿易和對華提供技術轉讓的積極性,德國遠走在英國之前。
不過有一點,德國和英國一樣,和臺灣政權都保持相當的距離,從不對臺灣出售任何武器。同時,就反G傳統來說,德國也不如大多數美洲國家那麼強硬。
1972年聯邦德國和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 這在絕大多數美洲國家之前,在西歐大國,卻屬於相對較遲的一個。
附:
西歐大國和大陸建交時間表:
英國:1954年和中國建立代辦級外交關係,1972年升級為大使級外交關係。
法國:1964年和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意大利:1970年和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聯邦德國:1972年和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西班牙:1973年和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滿意請採納
德國和日本誰發達?
如果按照一般中國人對發達的定義:高樓大廈,設施的極度現代化。應該說還是日本比德國更發達。
德國除了法蘭克福金融區有一點高樓大廈外,其它城市都比較一般。德國最大的城市-柏林才240多萬人。德國60%的人口都生活在農村和小城鎮裡。東德地區好多社區那種塔樓和板樓和北京80年代的感覺差不多。
在德日兩國我都呆過,也掌握德日語言。我認為我對它們兩國的觀察和體驗是比較深入的。
衡量一個國家是否是真正的發達國家,應該看它的農村。如果農村不必城市差,農村人過得甚至比城市人滋潤。那麼這個國家無疑是發達國家。這麼衡量的話,德日無疑都是高度發達的國家。
我也問過身邊的同時朋友。結果大部分人和我的觀感一樣,相比較去過或者待過的北美和歐洲,大家都覺得日本不錯。甚至不少人喜歡在日本的感覺。那種文化的親近感一點都不隔膜和違和。日本人的文化和作品往往最能觸動中國人的內心。這就是因為相近的文化。
中國現代化的方向與出路絕不是歐美化,而是應該更好借鑑日本:在西化的大背景,固守自己的文化和民族魂,揹負著自己的痛苦和宿命,努力地前行。
德國製造和中國製造哪個好,差多少?
德國在軍事工業上全面落後於中國,德國在冶金工業和機械製造上比中國先進,尤其是德國製造的火炮鋼、坦克發動機和汽車製造業世界領先,而中國汲世界先進技術為己用,積累開發有中國特色的基礎工業,綜合起來在航空、航天、軍工領域的航海、計算機技術、電子、通信、雷達、激光、電磁等高科技領域已經超過了德國。在民用工業方面德國則全面領先於中國,如磁懸浮列車、電冰箱、家用空調、電熱水器、家用轎車、摩托車、自行車、民用私人飛機等等。
西歐的德國,英國,法國哪個跟中國的關係最好
只說歐洲大國吧(歐洲小國都是傀儡)
英國:美國小弟,歐洲攪屎棍,美國說啥就是啥,幾乎可以把米字旗換成星條旗,中英關係和中美關係差不多。
法國:歐盟老二,第一個和新中國建交的歐洲國家,一心想擺脫美國獨當一面,而中國是少數能和美國抗衡的國家,因此很重視中國。但法俄關係不好,偏偏中俄關系還不錯。
德國:歐盟老大,可以代表半個歐洲,被美國控制著軍事,美國一旦倒臺,德國肯定擴張,中國是一個不存在領土糾紛的強國,不像俄羅斯。
俄羅斯:不怎麼守信用,但卻是唯一可以與美國在軍事上抗衡的國家,中俄聯盟主要是針對美國及其少數盟國,佔了中國很多領土,寧可把資源賣給日本也不賣給中國,俄羅斯一旦和美國打個兩敗俱傷,中國一定會北上的。
總的來說,中國一直想採取中立政策,外交態度很謹慎,對外關係讓人捉摸不透,目前我個人看好中俄關系,歐盟一堆渣渣沒一個能打的全是紙老虎,俄羅斯和歐盟相比,就像是大叔與蘿莉。
德國製造究竟好在哪,中國人真應該好好看看
質量好 不論什麼產品只要是made in Germany 就讓人感覺是質量的保證。
導讀:一說起德國製造,大家都覺得好,大到汽車,小到螺絲刀,但他們為什麼好,到底好在哪,並不是所有人都清楚。德國製造的口碑是建立在一個非常有意思而且關鍵的觀點上:不相信人。德國人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是人都會犯錯,都會有誤差,特別是在生產環節,這些人引入的負面影響經過流水線的每個環節逐級放大,必然會最終影響產品的品質。
整個產品的生產工程中,人的因素越多,最終產品出問題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德國人提高品質的思路非常直接,就是在生產環節要動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把人的天然影響降低到最小,把每件事情都分解成機器(或者人像機器一樣動作)能簡單執行的。換句話說,就是提高生產的自動化水平,只要機器能做的,在成本合理的範圍內,就堅決不讓人做。
德國製造和中國製造的不同到底在哪?
流程化:上圖是大眾汽車1969年的生產流水線,自動化程度比現今國內很多車廠的自動化程度都高。生產流程化的核心目的就是把生產過程切分成非常細小的片段,每個片段都遵循嚴格的順序加工,片段之間用自動化的傳動裝置連接起來,每個片段簡單到不需要人工操作的時候,就被機器取代了。另一個行業的例子,說起軟件公司,大家都記得微軟之類的美國公司,但是做流程軟件最成功的卻是德國的SAP,他們把企業(甚至非生產型組織)內部所有流程都固化到軟件裡面,把企業裡面每個人都通過軟件固化到一個功能,最後完成了企業的可靠高效運作,這就是流程化的威力。(我想企業裡面用過SAP的ERP系統的人,特別是財務採購之類的肯定特別熟悉)
可測量:上圖是CarlZeiss在1973年推出的三維測量儀器,精度0.5微米,給精細工業生產帶來了革命。性能優異的各種測量儀器儀表也是德國人造的比較好。他們希望生產的每個環節都可以精確測量到產品和生產線的各種問題並及時糾正。通過這些測量手段,他們在生產過程中引入了大量的反饋迴路來保證生產的產品品質波動控制在很小的範圍內,這是保證產品品質的重要前提。另一個大家熟悉的行業的例子,德國人的廚房比咱們中學生的化學實驗室設備還要多,所有食材都是要用精確測量的,當然,所有加工時間和關鍵環節的加工溫度也是需要精確。
自動化:自動化就是把人類不擅長做的重複易錯的交給機器人。上圖就是德國著名的FraunhoferInstitute工業服務部心目中的未來工廠的照片。有什麼特點:工廠完全是機器自己在生產,而人的作用被形象化為兩種:一是做生產規劃,下達生產指令;二是給機器打下手幫助保持生產線高效可靠運轉。
職業化:舉個例子,有一個德國的老工程師,沒有什麼學歷,從德國的職業教育學校FH畢業後就在機械工程師崗位上幹了三十多年,德國所有核電站的蒸汽輪機都是他負責安裝調試的。在部門裡面非常受尊重。(下圖核電廠蒸汽輪機的大小可以從旁邊梯子得到直觀的對比)這種知識經驗的積累對於可靠的生產和工程質量事關重職業化。
工具化:大家都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德國人喜歡工具,幾乎可以做每件事情都有專門的工具,而他們的家中幾乎都有自己的工具箱或工具室,他們喜歡自己製造東西,小到孩子的玩具、家中的家居,大到自己的房子。
德國製造那麼多,說實在的,我覺得德國製造也有其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的製造業並不適合製造快速消費和變化的產品,因為但凡一個產品使用壽命就是20年以上,這讓回頭客很尷尬。
德國製造的現狀
德國已經進入了後工業時代。也就是說一座工廠裡面沒有一個自然人,所有的工序從進料,生產,質量檢查,成品包裝,貨物堆棧全部由機器完成。整個車間幾乎只......
為什麼德國是高度發達的國家????
既然說高度發達,我想這篇報道的意義所指就不僅僅是科技。
德國的科技當然領先,不必多說。除此之外,在各個領域德國都處在世界的一流水平。所以才會得到高度發達這個評價。
德國的社會公共服務行業,舉個例子,鐵路運輸。德國鐵路網的覆蓋面不僅廣,而且密集。我們早說的一句話:鐵路村村通,德國早在一百年前就已完成。毫不誇張的說,只需要乘坐公共汽車和火車,你可以去到德國的任何一個地方,並且轉車的等待時間一般都不會超過15分鐘。每一個車站都有一臺機器,你不但可以通過它來買到去任何地方的票,並且只需輸入起點和終點,它就可以為你提供詳盡的行程計劃,如何轉車,每一輛列車的車次,出發以及到達的時間和站臺號。
德國的社會保障體制,例如醫療或者失業保障。德國的醫保是美國都無法企及。每月只需要繳納少量的醫療保險,你就可以去到任何一個診所免費接受治療,拿藥當然也是免費。聽一位在英國的朋友說,在英國也只有公有的醫院才提供免費治療,而私人診所是收費的。另,德國人繳納醫療保險是有制度的,首先參加醫保是強制性的,但繳納的費用和自己的收入成比例,也就是說僅靠社會撫卹金過活的失業者相比富人只需繳納很少的醫療保險,但是享受到的是與富人相同的醫療保障。
德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想必樓主已有所耳聞。德國絕大多數公民都屬於基督或者天主教徒,所以在德國有很多的宗教節日會放假,不過每個洲不盡相同。表面上看起來工作時間並不是很長的德國人,如果深入他們的生活你會發現,在工作時間裡每一個德國人對待工作的認真會讓人想到日本人,但日本人本身是由於競爭過於激烈,不得不去這麼做,否則必會遭到淘汰,在日本可沒有德國這麼完善的社會保障。而德國人的認真工作態度則完全是發自於內心的。我想,這一點應該也是一個國家高度發達的體現。
教育事業樓主應該也瞭解,德國的不收學費制度。首先德國的高校基本都是公有制,在這些公有制的高校裡學生每學期繳納極小數額的註冊費,即可享受學校廉價的食堂服務和完全免費的公共交通服務,當然公共交通服務的免費區域是有限制的,一般都是以學校為中心的一片區域,延伸到周圍的幾個城市。打個比方說一個達姆施塔特的學生,則可以乘坐免費的火車去到法蘭克福或者美因茨。不過很遺憾的是這個制度現在正在改變,有不少的洲已經開始收學費,價格基本都是每學期500歐元。其實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德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高度,早在19世紀末德國統一初期,元帥毛奇就說過:普魯士的勝利早就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決定了。
德國的藝術也不得不提起,以前的貝多芬和巴赫自然不需提起。在現在的德國,成年人的圈子裡音樂會或者戲劇仍然佔據著他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位置。如果坐在德國的火車裡,你會發現,每一個人包裡都一定會有一本紙質的書,在火車上打法無聊時間的方法,絕大多數德國人會選擇看書。
德國以世界排名第十四的人口數量佔據著世界第四大經濟體的位置,所以充分的說明德國經濟實力的雄厚。總之,德國的高度發達體現在很多的方面,是一個全面的指數。這是英國和法國都不能與之相比的。
不過德國也有著很多發達國家的所共有的弊病,例如人口的老齡化問題非常嚴重,首當其衝的結果是逐步降低的社會生產力;而在這個問題面前,本是德國人值得驕傲的養老保險制度卻成為了一大弊病,越來越少的年輕人去支付養老保險,而卻有著越來越多的老人領取高額的退休工資。
說到現今的中國與德國,差距當然是有的,要趕上德國也並非一朝一夕便可達成。但歷史說明,不會有一直強大的國家,也不會有一直弱小的國家。發達國家的發展步伐正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逐漸變慢,中國的再......
德國好還是中國好?
所謂感覺德國好的,其實是因為覺得的那裡非常規矩。這不是我們想就能得到的,需要我們自己來做。不客氣地說,我們中國人每個人都向往美好,可是卻沒有多少人為這個嚮往努力,只想著如何享受,甚至有些人張口閉口中國如何如何差,殊不知這個差就有他的一份“辛苦”在內……
比起中國發達的高鐵,德國真的“落後”了嗎
沒有啊,只是德國面積小,不適合建一條几千千米而已,德國面積小隻有30多w平方公里德-日,中,美,技術是不相上下的,美國是沒有必要因為他們有飛機,跑題了,忘採納
德國武器好還是中國的好
質量一樣的,任何裝備剛開始研發處在試驗階段的時候質量都不過關,當新研發出來的裝備通過改進更新,開始裝備部隊,實施批量製造,在這樣成熟的條件下質量才有所提高。如果一定要在德國和中國之間選擇一個優劣的話,德國武器裝備研發團隊的研發能力比中國高,例如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式飛機就是德國人發明的,世界上第一枚火箭也是德國人發明的,世界上第一個人造火箭通過推進器到達地球軌道也是德國人發明的,世界上第一枚反艦導彈是德國人發明的。上述例子足以說明德國科研團隊比中國科研團隊能力高,中國包括美國,英國,俄羅斯等等大國目前為止,軍事上的裝備也是步德國人的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