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象棋發明者是誰?
中國象棋的發明人是誰
據我國古代傳說,象棋是舜發明的。舜的弟弟象很壞,好幾次想害死舜(《孟
子》中曾有記載)。後來舜把他幽禁起來,又怕他寂寞,就制了象棋給他做文娛活
動。象棋的“象”字,就代表舜的弟弟。這傳說已證明不可信,但據常任俠先生根
據王國維氏的一些考據而推斷,從這個傳說中可以推想到象棋傳人我國的路線,他
認為象並不是舜的親弟弟,而是我國以南產象地區(如緬甸等地)的領袖。象與舜
曾結成兄弟同盟而戰勝其他民族,但後來兩人又發生衝突。很可能.象棋是從印度
經過泰、緬等地而傳人中國。近年來華南象棋名手輩出,人伐之盛似居全國第一,
這雖與象棋先到華南沒有什麼關係,但在千餘年前,華南人就比中原人士先學會象
棋,現在想來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參考資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29480075.html?fr=qrl
中國象棋誰發明的?
中國象棋具有悠久的歷史。戰國時期,已經有了關於象棋的正式記載 ,如:《楚辭 · 招魂》中有 " 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 。《說苑》載:雍門子周以琴見 孟嘗 君,說: " 足下千乘之君也, …… 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 " 由此可見,遠在戰國時代,象棋已在貴族階層中流行開來了。據上述情況及 象棋的形制推斷,象棋當在周代建朝(公元前 11 世紀)前後產生於中國南部的氏族地區。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種器具組成。兩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別為:梟、盧、雉、犢、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當於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種方形的棋盤。比賽時 ," 投六箸,行六棋 " ,鬥巧鬥智,相互進攻逼迫,而制對方於死地。春秋戰國時的兵制,以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共六人,當時作為軍事訓練的足球遊戲,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見,早期的象棋,是象徵當時戰鬥的一種遊戲。在這種棋制的基礎上,後來又出現一種叫 " 塞 " 的棋戲,只行棋不投箸,擺脫了早期象棋中僥倖取勝的成分。
秦漢時期,塞戲頗為盛行,當時又稱塞戲為 " 格五 " 。從湖北雲夢西漢墓出土的塞戲棋盤和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出土的彩繪木俑塞戲 ,可以映證漢代邊韶《塞賦》中對塞戲形制的描寫。三國時期,象棋的形制不斷地變化,並已和印度有了傳播關係。至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 561 ~ 578 年在位)制《象經》,王褒寫《象戲 · 序 》,庚信寫《象戲經賦》,標誌著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隋唐時期,象棋活動穩步開展,史籍上屢見記載,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禮居叢書》載《樑公九諫》中對武則天夢中下象棋頻國天女的記敘和牛僧孺《玄怪錄》中關於寶應元年(公元 762 年)岑順夢見象棋的一段故事。結合現在能見到的北宋初期飾有 " 琴棋書畫 " 四樣圖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間的棋盤來表示棋的蘇州織錦,和河南開封出土的背面繪有圖形的銅質棋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國際象棋頗多相似之處。當時象棋的流行情況,從詩文傳奇中諸多記載中,都可略見一斑。而象棋譜《樗薄象戲格》三卷則可能是唐代的著作。 宋代是象棋廣泛流行,形制大變革的時代。北宋時期,先後有司馬光的《七國象戲》,尹洙的《象戲格》、《棋勢》,晁補之的《廣象戲圖》等著術問世,民間還流行 " 大象戲 " 。
經過近百年的實踐,象棋於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 32 枚棋子, 有河界的棋盤,將在九宮之中等等。南宋時期,象棋 " 家澈戶曉 " , 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李清照、劉克莊等文學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宮廷設的 " 棋待詔 " 中,象棋手佔一半以上。民間有稱為 " 棋師 " 的專業者和專制象棋子和象棋盤的手工業者。南宋還出現了洪邁的《棋經論》、葉茂卿的《象棋神機集》、 陳元靚的《事林廣記》等多種象棋著述。 元明清時期,象棋繼續在民間流行,技術福平不斷得以提高,出現了多部總結性的理論專著,其中最為重要的有《夢入神機》、《 金鵬十八變》、《桔中祕》、《適情雅趣》、《梅花譜》、《竹香齋 象棋譜》等。楊慎、唐寅、郎英、羅頎、袁枚等文人學者都愛好下棋 ,大批著名棋手的湧現,顯示了象棋受到社會各階層民眾喜愛的狀況。 新中國建立之後,象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1......
象棋是誰發明的?
現今通行的象棋,相傳為唐代牛僧孺所制。刻圓木或牙、骨為棋子三十二枚,紅黑各半。兩人對弈,紅方以帥統仕、相及俥、傌、炮各二,兵五;黑方以將統士、象及車、馬、炮各二,卒五。弈時雙方輪流行棋,以將一方之將帥捉死為勝。象棋的棋子設置受到古代兩軍作戰形式的影響,周朝時軍隊的基本編制“伍”是由5名步兵組成的,作戰兵器也由弓、殳、矛、戈、戟5種為一組配合使用。這就是棋陣雙方各有5個小卒的緣由。
中國象棋的發明者到底是誰
象棋是中國傳統棋種,有著悠久的歷史。它的來歷傳說不一,流傳最廣的說法是始創於西漢統帥百萬大軍的韓信。
其實象棋在北宋以前並沒有定型,因為有炮的存在嘛。應該是無名氏的貢獻。不斷地改進 才有了現在的中國象棋。
中國象棋是誰發明的?為什麼叫象棋呢?
傳說象棋是韓信發明的,當初韓信被囚,一獄卒要韓信留下一部兵書,但是韓信說:有了兵法也是一禍事。怕那獄卒也遭殃,而且也想自己留下一部兵法,於是就發明了象棋,並傳給了那個獄卒,而後那個獄卒就辭職回家專門研究象棋並把它傳給了自己的後代,所以說象棋是韓信留下的一部兵法。而且還是楚漢之爭。
滿意請採納
中國象棋的發明者?
中國象棋是什麼時候定型的?它的發展歷史有多久?其說法很多。
有人認為,戰國時期宋玉所作的《招魂》裡講到了象棋。如從那時算起到現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但也有人說,象棋是公元前2000年帝舜創造的。他有個名叫象的弟弟,品德不好,無所事事,舜特作棋加以教育,故稱象棋。若果真這樣的話,象棋的歷史就更加悠久,約有4000多年了。
比較可信的說法是,中國象棋又被稱為“象戲”、“桔中戲”,系由先秦時代的博戲演變而來。戰國末期,盛行一種每方六枚棋子的“六博”象棋。唐代象棋有了一些變革,象棋只有“將、馬、車、卒”四個兵種,棋盤和國際象棋一樣,由黑白相間的六十四個方格組成。宋代,中國象棋基本定型,除因火藥發明增加了炮以外,還增加了士、象。宋代《士林廣記》就記載著中國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象棋譜,它比西方15世紀出現的最早的國際象棋譜早200多年。這些記載足可以推翻國外長期以來流行的中國象棋起源於印度的說法。
到了明代,有人把一方的“將”改為“帥”,這時的象棋便和現今我們常玩的中國象棋一樣了。
有趣的是,還有一段與中國象棋的發明有關的歷史公案: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常有一區空隙,上寫有“楚河”、“漢界”字樣,這是什麼意思呢?原來,這是以下棋比況歷史上的“楚漢戰爭”。據史料記載,“楚河漢界”在古代的滎(xing)陽(屬鄭州)成皋一帶,該地北臨黃河,西依邙山,東連平原,南接嵩山,是歷代兵家興師動眾的戰場。公元前203年,劉邦出兵攻打楚國,項羽糧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的要求,從此就有了楚河漢界的說法。至今,在滎陽廣武山上還保留有兩座遙遙相對的古城遺址,西邊那座叫漢王城,東邊的叫霸王城,傳說就是當年的劉邦、項羽所築。兩城中間,有一條寬約300米的大溝,這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鴻溝,也是象棋盤上所標界河的依據。
據我國古代傳說,象棋是舜發明的。舜的弟弟象很壞,好幾次想害死舜(《孟
子》中曾有記載)。後來舜把他幽禁起來,又怕他寂寞,就制了象棋給他做文娛活
動。象棋的“象”字,就代表舜的弟弟。這傳說已證明不可信,但據常任俠先生根
據王國維氏的一些考據而推斷,從這個傳說中可以推想到象棋傳人我國的路線,他
認為象並不是舜的親弟弟,而是我國以南產象地區(如緬甸等地)的領袖。象與舜
曾結成兄弟同盟而戰勝其他民族,但後來兩人又發生衝突。很可能.象棋是從印度
經過泰、緬等地而傳人中國。近年來華南象棋名手輩出,人才之盛似居全國第一,
這雖與象棋先到華南沒有什麼關係,但在千餘年前,華南人就比中原人士先學會象
棋,現在想來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據晏殊所寫的《類要》中說,象棋是在三國魏黃初年問(曹丕與諸葛亮的時代
)流入中國的。
現代的象棋型式,到宋代方才制定。宋代的理學家程顥有一首詠象棋的詩說;
”大都博棄皆戲劇,象戲翻能學用兵。車馬尚存周戲法,偏神兼備漢官名。中軍八
面將軍重,河外尖斜步卒輕,卻憑紋揪聊自笑,雄如劉項亦閒爭。”他詩中還沒提
到炮,炮這兵種,是最後加入的,當然是要在中國人發明了火藥火器之後,才反映
在象棋上。
印度原來的象棋由四個人下,好像打麻將一般,每人要先擲骰子,憑點數來下
棋。被將死的一家退出戰局,殘存的棋子都歸戰勝者俘虜,俘虜降一級使用。四家
淘汰為兩家後,兩家再決勝負。宋司馬光曾創七國棋,七個人可以合縱連橫,戰勝
者兼併俘虜,增加自己實力。現在日本的“將棋”俘虜了對方的棋子也可供自己使
用,這些規矩都源自印度象棋。在軍事上,利用敵人的俘虜,那麼中國象棋與國際
象棋是比較人道主義些吧。 ......
中國象棋是誰發明的?
是人發明的·有可能也是你自己發明的
採納哦
國際象棋的發明人是誰
國際象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搏鬥遊戲之一,和中國的圍棋、象棋和日本的將棋同享盛名。一般認為,在公元500年之前,在印度北部就有了這類遊戲。當時的棋子比起今日的國際象棋在著法上簡單得多,它們代表在古印度的步兵、武士、戰車和大象。在棋盤上,國王和他的維齊(即今天的後)統帥一切。據多數史學家認為,國際象棋從印度逐漸傳到中亞細亞、中國、波斯和歐洲。11世紀時盛行於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皇帝阿列克西斯•康姆涅紐斯很喜歡的一種消遣。
這種遊戲一傳到西方,有個別棋子的名稱和設計便與當時歐洲的封建制度中的社會階層掛上了鉤。王和兵當然沒有改變。大象在印度軍隊中是一種重型的力量,在西方則由主教替代,主教在當時中世紀教會中頗有權力,而大象在西方戰事中沒有人知道其威力無比。棋史學家列維在敘述第二次普尼克戰爭中漢尼伯曾經在意大利本土上使用獸力作戰。印度棋盤上的武士,變成了馬,世人公認為是騎士制度的一個代表。古戰車變成城堡(德文"turn",西班牙文"torre",法文"tour",均為"城堡"的意思),英文中則為“rook”(城形棋子)。此字源出於波斯文"ruhk"(戰車的意思)或者是出於意大利文"rocco。"(城塔的意思)。最後,維齊轉而名為後,是中世紀宮廷的主要人物。
15世紀末,國際象棋規則在歐洲起了一個自然而然的變化。
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後從依附於王而變成在棋盤上極具威懾力量的角色。另外,兵起步時可以選走兩格,象可以在斜線上自由行走以及王能夠和車易位。這些變化可以說已經和今日世界上159個國家和地區所開展的國際象棋走法十分接近了。這種走法已被當今國際棋聯這個國際象棋世界性組織所屬的500萬註冊棋手所認可。直到進入20世紀時,國際象棋仍被認為是貴族和富有閒人的遊戲。而今天,自從1917年十月革命後,在蘇維埃政府的重視和大力推動下,使得國際象棋逐漸普及起來。如果說,國際棋聯現有五百萬註冊棋手和數以億計會下國際象棋(據國際棋聯20世紀90年代的統計數字,現全世界大約有三億)的人,那麼,其中除了少數尖子棋手把它作為藝術和終生職業外,其餘都是這種遊戲的愛好者。
的確,在前蘇聯和接過前蘇聯"國際象棋王國"旗幟的俄羅斯,國際象棋是國家體育,被奉為"國棋",比足球更受人喜愛。由於國家和群眾的大力推動,在20世紀40年代以來,前蘇聯特級大師們或多或少地控制了世界國際象棋的棋壇,雖然他們的優勢很快受到了英國、美國等西方國際象棋強國的挑戰。
在所有棋盤遊戲中,國際象棋是一種把戰略戰術和純技術融為一體的理想遊戲。和西洋雙陸相比,勝負決定於骰子一擲,誠然是不由自己作主;和國際跳棋相比,棋子的規模化控制了技術上的勝負。和國際象棋在思想性上、科學性上和深度上可以相比的只有日本將棋和中國的圍棋、象棋。
國際象棋幾乎就是融藝術、科學、知識和靈感為一爐的一種遊戲。分析對局時是一種邏輯的實驗使用,而在攻王的戰鬥中和戰略問題的運籌的時候,就需要有一種創造性的靈感。不過,國際象棋不是像縱橫字謎那樣單純是一種文字智力的測試。國際象棋的競爭使雙方投入一場不流血的戰鬥,是雙方思想和意志的一場激烈尖銳的戰鬥以及體力上的堅韌不拔的較量。
尤其是,國際象棋具有古老的和顯眼的歷史。這種遊戲對許多國家數百年來的文化階層間有著連綿不絕的延續性。讀者可以在本書中看到千年以前的局面。這些棋局,迄今尚能引起許多棋手的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