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是怎麼死的?
王維是怎麼死的
肅宗上元二年七月(761年),王維逝世,時年六十一歲。 王維應該是病死的,舊唐書記載:“王摩詰奉佛,不茹葷血,晚年尤甚。” 相傳王維晚年住在輞川的別墅裡,時間久了,身體畢竟會變差。 所以說王維應該是病死的,具體得什麼病也無從知曉了。
王維是怎麼死的?
不是,王維就是病死的,正常死亡。至於樓主所說淹死的,我覺罰你可能聽錯了,應該是王勃,就是寫《滕王閣序》那個人
王維是怎麼死的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至德元載(756年 ),長安被叛軍攻陷,王維被捕後被迫出任偽職。戰亂平息後,王維被下獄,交付有司審訊。按理投效叛軍當斬,但因他被俘時曾作《凝碧池》抒發亡國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縉平反有功請求削籍為兄贖罪,王維才得寬宥,降為太子中允,後兼遷中書舍人,官終尚書右丞。
上元二年(761年),王維逝世。臨終時,他仍作書向親友辭別,完成後便安然離世。
希望有幫助,謝謝!
E鍵刷編輯!
唐代詩人王維怎麼死的
至德二年(757年)九、十月,唐軍相繼收復長安、洛陽,王維與其他陷賤之官,均被收繫獄中,隨後押到長安。這些人按律當死。有人提出王維凝碧宮詩可證其忠於唐王朝之心,加之他的弟弟王縉請求削己官職以贖死罪,唐肅宗特此原諒了他,不但不殺,而且還給了個太子中允之職,可謂不幸中之大幸。這時,王維已57歲,接近暮年了,接太子中允不久,加集賢殿學士,後又遷太子中庶子,中書舍人。上元元年(760年)夏,60歲的王維轉尚書右丞,這是他一生所任官職中最高的官階,也是最後所任之職,只任了一年,第二年七月便去世了,所以後世稱他為王右丞。
李賀是怎麼死的
鬱鬱寡歡而死
李賀因病27歲卒。
李賀臨終之時,彷彿看到一位身著緋衣、駕赤虯車的人從天而降,請他去為天帝新建的白玉樓寫《白玉樓記》。
李賀,這位在極其黯淡的人生中,創造出極其輝煌的年輕詩人,最終用他的死亡,詮釋了生命與詩歌之間的最大張力。在古往今來的所有詩人中,還沒有一個人能像李賀這樣,在自殺式的寫作狀態中,把心嘔出,當成炸彈,爆發出對生命最絢麗的禮讚。 在死亡的沉淪與掙扎中,李賀如啼血的杜鵑,吟出了生命的絕唱!
李賀不能參加進士考試,從長安折翅而歸。
他好比一隻鳥兒,即將飛上藍天,卻被人用彈弓打了下來。李賀從此精神鬱悶,“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他只能用詩句表達憤懣。
這次考試歸來,李賀鬚髮全白,遭受了沉重打擊。
李賀在長安當了個小官,整日鬱鬱寡歡
他能不病嗎?且不說從小身體就不好,單說這精神折磨,身體再好的人也抗不住啊!好歹這一次,從長安很快寄來了醫病良藥——權德輿遵守諾言,半年後為李賀謀到一個職位——太常寺奉禮郎。
奉禮郎的職責,是主持朝會、祭祀和巡陵活動儀式,在百官跪拜時充任前導,招呼擺設祭品,引導大家進入位次並行跪拜之禮。當公卿巡行皇陵時,引導儀仗隊和吹鼓手,主持祭祀。
這是芝麻綠豆一樣的小官,從九品上,但對於李賀來說,畢竟是入仕了。李賀雖不興奮,但要去赴任了,病也就輕了,於是離開老家,來到長安。
當時的太常寺,位居宮城的南部,上班途中,要路過許多朝廷衙署,李賀走在大街上,看到政要官員往來如蟻,前呼後擁,冠蓋如雲,好不威風,而自己不過是個小小的公務員,不坐轎不騎馬,身後也沒有隨從,每天步行去上班,心裡很不是滋味。要知道他的理想,是在凌煙閣上題名,現在卻被扔在大街上,混跡於人群中,所以高興不起來。
上了幾天班,李賀發現在太常寺應卯的,都是些屢試不第的高幹子弟,這些人吊兒郎當,整天發牢騷,只把工作當成一個混日子的差事,不逢重要的祭祀和朝會,他們根本不坐班,不是白天在外面閒逛,就是夜晚在青樓裡喝花酒;李賀還發現,這裡根本不需要什麼學問,只要記住神靈的牌位和祭器的名字就行了,遇到什麼祭祀活動,先把神位排列好,再把百官位次排列好,最後再把面部表情整得嚴肅些,不嬉笑,不齜牙,也就完成任務了。
這樣的崗位,若讓投機小人去幹,可能會如魚得水,一則可以利用採辦祭品的機會多開點發票撈點油水,二則可以多接觸些王公大臣,混個臉熟好辦事。但這種毫無創造性的工作,對於天才詩人來講,無異於浪費生命。這不是做官,是受折磨。
三年裡,詩人更加消沉了,其間他寫的詩,不是荒涼鬼域,就是飄渺仙境,不是衰敗楊柳,就是嚶嚶鬼哭——可能是接觸祭祀鬼神過多的緣故,李賀詩中對死亡主題的探索,已經全面展開,這似乎隱含著什麼不幸……他的性格更加孤僻,只與少數朋友往來。他向好朋友張籍、張徹訴苦:“你們看我這個樣子,哪裡像奉禮郎?簡直是穿官服的和尚!”
壞消息一個接一個。本來,還指望權德輿為他換個工作,可忽然聽說權德輿被貶官了,靠山沒有了,工作又無趣,李賀就很苦悶。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李賀藉口有病,辭職了。
但辭職以後,他又能往哪裡去呢?
李賀越來越找不到方向了
李賀離開了太常寺,脫掉那身所謂的官袍,竟覺得一身輕鬆。
但身上輕鬆了,腳步卻沉重起來,洛陽老家本來在東邊,但他卻向西北方向走去,事業上半途而廢,使他沒臉面回家了。他走啊走啊,從長安出來,向西北走了80裡,走到了興平縣,看到漢武帝高大的茂陵矗立在眼前。
他是第一次到這裡。看到茂陵旁邊,矗立著霍去病的陵寢,墓前的石雕,竟比漢武帝......
王維的死亡年齡
關於王維的生年,至今尚是一個謎。兩《唐書》本傳都載王維享年61歲,《新唐書》雲上元初卒,《舊唐書》說他“上元二年(761年)七月卒”,《佛祖歷代通載》卷十三也說王維卒於上元二年,清代王維研究專家趙殿成《右丞年譜》即斷王維卒於上元二年七月。根據卒年61歲推算,則生於武后長安元年(701唬),與大詩人李白同年生。但王縉為王維胞弟,官至宰相,兩《唐書·王縉傳》皆載王縉卒於建中二年(781年),年82歲,推之則生於武后久視元年(700年),弟弟倒比哥哥早生一年。今暫從趙殿成《右丞年譜》與陳鐵民《王維年譜》,定王維生於長安元年(701年),卒於上元二年(761年)。
王維多少歲死的?
王維 ,701 -761,唐。一作699 -759,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 60歲死的
唐朝詩人王維,具體是那一年死的?
王維(701耿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 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漢族。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詩400首。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王維在唐詩的範疇顯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科第一(即狀元)。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後兩京收復,降職為太子中允,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
蘇軾是怎麼死的?
蘇軾是病死在今常州的 北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七月,蘇軾病座下常州。次年,蘇轍遵其“即死,葬我嵩山下,子為我鉻”的遺願,葬蘇軾於小峨嵋。11年後,蘇轍於政和二年(1112年)座於許昌,“附窆於此”。其後,蘇軾子孫相繼安葬在這裡。到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年),郟縣尹楊允置蘇洵衣冠“瘞諸兩公冢之間”,自此始稱“三蘇墳”。
王維是不是寫完送元二使安西六年後死的
這個是送別的詩,不是送喪的詩。
寫這個詩的是王維大約公元756年寫的,王維死的時候是公元761年。所以是寫完後5年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