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壓力的原因?
產生心理壓力的原因是什麼?
壓力主要源於以下幾個因素:
(一)社會因素的壓力來源
1.社會發展
當今社會是一個“焦慮的年代”。社會在不斷地發生著飛速和巨大的變化。不良的社會環境可以引發人們不良的社會行為。當個體自身的能力水平不能適應外界環境的需求時,便會產生自信心降低、焦慮、孤僻等不良情緒。例如:在警察工作中,他們很容易受到性和金錢方面的誘惑,而他們為了保證自己不受影響,就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控制能力與水平,由此會引發各種心理上的壓力。
2.科技發展
當今世界,科技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如試管嬰兒、代理母親、器官移植、外星球探測等。高新科技對人們的傳統觀念發出挑戰,人們在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接受新的事物,在不斷磨合的過程中,產生心理上壓力。同時技術的巨大變革不但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學習和休閒方式,同時也改變了我們居住的環境。
3.生活改變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價值觀念和生活結構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例如:傳統上人們對家庭的看法是“祖孫三代,四世同堂”,幾代人擁擠地生活在一間小屋的情況普遍存在;而現代家庭以“空巢家庭”為主流,祖父母輩大都自己獨立居住。對警察而言,特殊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他們與家人只能是聚少離多,“週末夫妻”的現象普遍存在,時間長了,就會給他們的心理帶來壓力。
(二)自然環境壓力的來源
1.自然災害
對於一些人來說,他們不幸要遇到自然災害。自然災害主要包括:颶風與龍捲風、洪水與暴風雨、火山爆發、地震等。自然災害會引起身體傷害、心理創傷以及家庭離散,同時還會出現心理和生理上的綜合症狀,主要表現為:易疲乏、恐慌、焦慮、孤獨、退縮、罪惡感、挫折、意志消沉、情感冷淡、自殺等。警察在自然災害中經受雙重的壓力,一方面是自然災害對警察的直接影響,另一方面則是警察在自然災害中要走在前面,扮演救災者的角色。
2.噪音
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常常渴望從交通的喧鬧、工地的噪音、飛機的噪音中解脫出來,去郊外或大自然中放鬆一下。噪音是指一種人們不願聽到、同時又無法預測與控制的、音量在80分貝以上的聲音。它會使我們的刺激超載,因而產生壓力,導致一系列的消極後果:如表現失常、注意力渙散、反應遲鈍、暴躁等,嚴重的會導致聽力受損。噪音對戶外工作的警察,如交通警察,影響比較大。
3.空氣汙染
空氣汙染會對健康和生存環境產生極大危害,有些空氣汙染是可以覺察得到的,如:汽車尾氣、工廠廢氣等;有些空氣汙染是不易覺察得到的,如: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氫氣等。人體長期暴露在有汙染的空氣當中,會導致頭痛、疲勞、失眠、煩躁、胃腸功能紊亂、記憶力下降、視覺和聽覺削弱等症狀,嚴重的會引起癌症。空氣汙染主要對生活在大都市的警察影響較大。
4.過度擁擠
人人都需要一定的空間。過分擁擠會讓人血壓升高、汗腺和腎上腺的分泌增加,有不適或不舒服感。在擁擠的環境中,會增加人和人之間摩擦的機會,更易引發一些消極情緒,如:煩躁、壓抑、焦慮等,甚至有可能導致攻擊性行為。擁擠是一種城市病,它對於許多職業都有影響,尤其是對警察的影響比較大,因為警察的工作對象主要是人。
(三)個體壓力的來源
1.人格
人格是隱藏在面具背後的一個人的真實本質,它同健康和應對存在著某種程度的聯繫。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格。面對不同性質的事件,具有不同心理特徵的人可能會作出不同的反應。
A型人格。這類人格特徵主要表現為:工作麻利,做事喜歡速戰速決,急躁,沒有耐心,緊張,不安於現狀,有很強烈的競爭意識和攻擊性,精力旺盛,有“工作狂”傾向,例如:在閒暇或度假休息時間也離不開工作上的事,......
群體壓力的產生原因
群體是人生存不可缺少的社會空間,主要有三種群體心理導致了群體壓力和趨同行為的產生:⑴人天生就有一種對社會孤立的恐懼感,“趨向於一定的群體是人的一種生存方式,當個人被他所在的群體所排斥時,通常會體驗到莫大的痛苦,群體對它所屬的成員具有一種力量”(朱智賢,1989),對於群體的一般狀況的偏離會面臨強大的群體壓力甚至受到嚴厲的制裁,這種恐懼感使得群體中的人產生合群的傾向,只有與群體保持一致才能消除個體的不安全感。⑵群體為人們的個體行為提供了參照,人們傾向於相信多數,認為他們是信息的來源而懷疑自己的判斷,因為人們覺得,多數人正確的機遇多。在模稜兩可的情況下,尤其如此。⑶群體給予個體的歸屬感和自我同一性使得個體產生維護群體形象的心理,因此,個體的行為表現為與心目中的歸屬群體的標準保持一致。所以,“實際的群體壓力可以導致從眾,想象上假設的群體優勢傾向,也會對人的行為造成壓力,使人選擇與設想的多數人傾向一致的行為”(章志光,金盛華,1996)。這些不同的原因產生了不同的趨同心理,在行為上主要表現為兩種形式:真從眾,外顯行為和內心看法因群體影響而真正改變,與群體保持一致;權宜從眾,儘管內心懷疑或有疑意,但迫於群體壓力而在行為上與群體保持一致,就像阿希的實驗所體現的那樣。群體壓力和趨同心理可能在某些時候會產生消極的後果,但也不要忽略了他們所具有的積極意義。從整個社會角度講,“任何社會,無論從社會功能的執行,還是從社會文化的延續角度說,多數人的觀念與行為保持一致都是必要的。一個社會需要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價值觀與行為方式”(章志光,金盛華,1996)。從群體角度講,群體壓力使得個人保持與群體的聯繫,維護群體的完整性,維持群體的生存和發展,可以保證群體行為的一致,目標一致,有利於群體目標的實現。從個人角度看,一個人只有在更多的方面與社會的主導傾向取得一致,他才能夠適應其賴以生存的社會,否則他將困難重重。另一方面,個人的知識和感知的範圍是有限的,因此個人需要用從眾的方式,來在最大可靠程度上使自己迅速適應原來未知的世界。這樣,從眾就是一種個人適應生存的必要方式。
壓力是怎麼產生的?
壓力是現代社會人們最普遍的心理和情緒上的體驗。所謂"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任何人的人生,都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坎坷挫折時有發生。面對種種不如意,人們常常會焦慮不安,內心體驗到巨大的壓力。壓力存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人都經歷過。例如第一次求職面試、親人患病或死亡、工作變動或失業等。承受壓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但是過度的壓力總是與緊張、焦慮、挫折聯繫在一起。久而久之,會破壞人的身心平衡,造成情緒困擾,損害心身健康。
臨床心理學家和心身醫學家發現,很多疾病與心理壓力有關。比如,消化性潰瘍病的主要起因就是心理壓力。潰瘍病患者往往具有這樣的特點:努力拼命工作,總是擔心工作不完美,擔心自己能力不夠,經常體驗到無助感等。心理壓力也是高血壓和心臟病的主要病因。這些患者往往競爭意識強、爭強好勝、缺乏耐心、時間緊迫感強、成天忙忙碌碌。癌症也與心理壓力有著密切關係。由此可見,心理壓力對人的身心健康的影響是廣泛而普遍的。
壓力(Stress)在心理學中也叫應激,壓力至少有三種不同的含義。
第一種:壓力指那些使人感到緊張的事件或環境刺激。如有一份“壓力很大的工作”,即將可能帶來緊張的事物本身當作壓力。
第二種:壓力指的是一種心身反應。比如有人說“我要參加演講比賽,我覺得壓力好大”。這裡他就用壓力來說明他的緊張狀態,壓力是他對演講事件的反應。這種反應包括兩個成分,一是心理成分,包括個人的行為、思維以及情緒等主觀體驗,也就是所謂的“覺得緊張”;另一個是生理成分,包括心跳加速、口乾舌燥、胃部緊縮、手心出汗等身體反應。這些心身反應合起來稱為壓力狀態。
第三種:壓力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包括引起壓力的刺激、壓力狀態以及情境。所謂情境是指人與環境相互影響的關係。根據這種說法,壓力不只是刺激或反應,而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裡,個人是一個能通過行為、認知、情緒的策略來改變刺激物帶來的衝擊的主動行動者。面對同樣的事件,每個人經歷到的壓力狀態程度卻可以有所不同。這就是因為個人對事件的解釋不同,應對方式也不同。
心理壓力的產生原因是複雜的,我們將這些具有威脅性或傷害性並因此帶來壓力感受的事件或環境稱為壓力源。生活中的壓力源可能存在於人們自身,也可能存在於環境中。但是,人類最主要的壓力源是人,人際關係是造成壓力的最主要來源。心理學家在研究中把造成壓力的各種生活事件進行分析,提出弧四種類型的壓力源:
1、社會性壓力源:社會性壓力源主要指導致個人生活方式上的變化,並要求人們對其做出調整和適應的情境與事件。社會性壓力源包括個人生活中的變化,也包括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個人生活的改變常常會給人帶來壓力。心理學家霍曼和瑞希編制的生活改變與壓力感量表,列出了43種大部分人都可能經歷的生活事件。這些生活事件是:喪偶、離婚、夫妻分居、坐牢、直系親屬死亡、受傷或生病、結婚、失業、復婚、退休、家庭成員生病、懷孕、性生活不協調、新家庭成員誕生、調整工作、經濟地位變化、其他親友去世、改變工作行業、一般家庭糾紛、借貸大筆款項、取消抵押或貸款、工作責任改變、兒女長大離家、觸犯刑法、取得傑出成就、妻子開始或停止工作、開始或結束學校教育、生活條件的改變、改變個人的習慣、與上司鬧矛盾、工作時間或條件改變、遷居、轉學、娛樂方式的改變、宗教活動的改變、社會活動的改變、少量抵押和貸款、改變睡眠習慣、家庭成員居住條件改變、飲食習慣改變、休假、過重大節日、輕度違法。
2、心理性壓力源:心理性壓力源是指來自人們頭腦中的緊張性信息。例如心理衝突與挫折、不切實際的期望、不祥預感以及與工作責任有關的壓力和......
水擊現象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產生的原因: 當壓力管道的閥門突然關閉或開啟時,當水泵突然停止 或啟動時,因瞬時流速發生急劇變化,引起液體動量迅速改變,而使壓力顯著變化。管道上止回閥失靈,也會發生水擊現象。在蒸汽管道中,若暖管不充分,疏水不徹底,導致送出的蒸汽部分凝結成水,體積突然縮小,造成局部真空,周圍介質 將高速向此處衝擊,也會發出巨大的音響和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