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聲是什麼?
樂理中和聲是什麼意思?
和聲:兩個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則同時發聲而構成的音響組合。
它包含:①和絃,是和聲的基本素材,由3個或3個以上不同的音,根據三度疊置或其他方法同時結合構成,這是和聲的縱向結構。②和聲進行,指各和絃的先後連接,這是和聲的橫向運動。補充一句。和聲有明顯的濃,淡,厚,薄的色彩作用;還有構成分句,分樂段和終止樂曲的作用。
旋律:指經過藝術構思而形成的若干樂音的有組織、有節奏的和諧運動。它建立在一定的調式和節拍的基礎上,按一定的音高、時值和音量構成的、具有邏輯因素的單聲部進行。亦稱曲調。它可以是單聲部音樂的整體,也可以是多聲部音樂的主要聲部
旋律大調只是大小調中的一種,只有區別,不存在什麼優勢.
而且旋律大小調本來就是自然大小調的一種變體,所以說旋律大小調是一種自然大小調,而自然大小調不一定是旋律大小調,它們是從屬關係.
自然大小調的變體就分為旋律大小調和和聲大小調.
旋律大小調和和聲大小調是相互並列區別的關係.
至於旋律大小調與和聲大小調的區別:
和聲小調:取任意一音為主音,然後按"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增二度,半音"的順序排列而得的調式音階.
和聲大調:取任意一音為主音,然後按"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半音,增二度,半音"的順序排列而得的調式音階.
旋律小調:將和聲小調第Ⅵ級音也升高,使之與主音構成大六度.
旋律大調:將和聲大調第Ⅶ級音也降低,使之與主音構成小七度.
和聲是什麼意思?正確通俗點講.
和聲(Harmony)
兩個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則同時發聲而構成的音響組合。它包含:①和絃,是和聲的基本素材,由3個或3個以上不同的音,根據三度疊置或其他方法同時結合構成,這是和聲的縱向結構。②和聲進行,指各和絃的先後連接,這是和聲的橫向運動。補充一句。和聲有明顯的濃,淡,厚,薄的色彩作用;還有構成分句,分樂段和終止樂曲的作用。
從17世紀起,由於主調音樂的逐步發展,和聲的作用愈趨重要。它在音樂中所起的作用大致有3個方面:①聲部的組合作用。在統一的和聲基礎上,各聲部相互組合成為協調的整體。②樂曲的結構作用。通過和聲進行、收束式、調性佈局等在構成曲式方面起重要作用。③內容的表現作用。通過和聲的色彩、織體以及配合其他因素,塑造音樂形象、表現音樂內容。和聲的處理是音樂創作的重要寫作技巧,也是對位、配器、曲式等其他作曲技法的基礎。有時,曲調也由和聲衍生。
在調性音樂中,和聲同時具有功能性與色彩性的意義。和聲的功能,是指各和絃在調性內所具有的穩定或不穩定的作用、它們的運動與傾向特性、彼此之間的邏輯聯繫等。和聲的功能與調性密切相關,離開了調性或取消了調性,和聲也就失去了它的功能意義。和聲的色彩,是指各種和絃結構、和聲位置、織體寫法與和聲進行等所具有的音響效果。和聲的色彩是和聲表現作用的主要因素,無論在調性音樂或非調性音樂中,它都具有重要意義。
和聲的歷史發展 西洋音樂中和聲的形成與發展,至今已有千餘年曆史,現分6個階段概述如下:
10~16世紀,歐洲復調音樂從早期的奧加農發展至復調寫作的完善階段 當復調音樂的各聲部相互間以協和音程為主作對位結合時,即形成和聲音程、和絃與和聲進行。當時以各類七聲中古調式為基礎,故後人稱15、16世紀復調音樂中的和聲為中古調式和聲或教會調式和聲。其特點為:①建立在6種不同結音(即主音)的調式基礎上(第7種洛克里亞調式極少應用)。
各調式音階的音程關係不同,每一種調式都有其特徵音程,相互區別。②以協和音程為基礎,和絃結構只有大、小三和絃原位、第一轉位與減三和絃第一轉位。其他不協和音程均須按規定的方法解決。③各級三和絃都可相互連接。在和絃的連接中,根音之間的各種音程關係(除增四度外)均常用。在音樂進行過程中,並不要求以主和絃為中心,但在樂曲結束處應以主和絃收束。約從14世紀開始應用變音,亦稱“偽音”,規定六度反向級進到八度時須為大六度,三度反向級進到同度時須為小三度,因此需應用變音,形成類似導音進入主音的聲部進行。另外,為了避免減五度與增四度,亦需用變音。這為各類調式逐漸演變集中為大、小調體系創造了條件。
由於在各個樂句結束處不同的停頓音上構成類似Ⅳ—I、Ⅴ—I或Ⅳ—Ⅴ—I的和聲進行,形成了以後轉調的萌芽。
17世紀,早期巴羅克時代 隨著單旋律樂曲的形成和歌劇的產生,採取為單聲部歌唱加和絃式伴奏的方法。開始應用數字低音以指示伴奏部分的和聲,由鍵盤樂器演奏者即興彈奏,以縱的音程結合為基礎,使和聲的作用加強,並形成以平均節奏持續流動的低音線條。器樂中和絃式織體的發展,對逐步形成主調音樂有重要意義。由於戲劇性內容表現的需要,開始重視發揮和聲——特別是不協和絃的表現作用(如C.蒙泰韋爾迪、J.佩裡等在歌劇中用七和絃來表現哀嘆和不幸等內容)。屬七和絃的應用,成為確立大小調調性的重要條件。至17世紀後期,雖然還存在著中古調式的影響,但大、小調體系已得到確立。大、小調成為旋律與和聲的調式思維的基礎;它們之間的調式色彩對比成為音樂中的重要表現因素。
18世紀上半葉,後期巴羅克時代 在這一時期中,器樂寫作得到......
有誰知道和聲是什麼意思???
不完全對。
要想知道什麼叫和聲,你需要首先知道兩個概念——和音、和絃。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樂音組合起來就叫和音。
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樂音組合起來就叫和絃。
由此可知和音是包括和絃的。
和音及和絃的定義就這麼簡單,所以也比較好理解,我想恐怕你不會連這種定義方式都覺得不夠通俗吧……
下面來看一下什麼叫和聲。
和音的進行就叫和聲。
“進行”是音樂學裡的一個術語,其意思很簡單,例如一首曲子一開始先是某個和絃,然後變成了另一個和絃,則由第一個和絃變成第二和絃的這個過程就叫和絃的“進行”。類似地,任何其他音樂元素都可以有“進行”這個過程。也就是說,只要什麼東西變化了,這個“變化”的過程就叫該東西的“進行”。
綜上“三個或者三個以上的樂器同時發出的一個旋律叫和聲”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第一,有的樂器發出的是樂音,有的樂器發出的是噪音,如果發出的是噪音,那就與剛才定義中的“樂音”相違背了,所以噪音不可以作為構成和聲的元素。第二,根據和聲的定義可知,只有和音的進行才叫和聲,孤立的和音不可以稱為和聲,所以三個或者三個以上的樂器同時發出的一個旋律只能叫和絃,不能叫和聲(當然這是在三種樂器發出的均為樂音的前提下)。第三,如果作為定義,那麼語句須為充要條件,所以我們一想便得知,不僅三個樂器才能發出和聲,兩個樂器、一個樂器等等都可以發出和聲,例如,在一架鋼琴上就可以同時彈出很多個樂音,然後和音一進行便是和聲了。至於你提到的鋼琴、吉他、鼓這三種樂器,鼓有很多種,有的鼓能發出樂音,而有的鼓發出的卻完全是噪音,如果是噪音,那麼鋼琴和吉他可以構成和聲,但鼓的存在與否對和聲的存在與否就沒有任何影響了。
還有任何疑問可以再問我,我會保證給你講清楚的!
音和聲有什麼區別
老子說,音和聲是互相對立而產生和諧
聲指的是因外物作用於物體而發出的聲響,一類是敲擊或演奏樂器所傳遞到人耳朵裡的旋律,如鐘磬,大鼓、 笛子、琵琶、古箏等樂器發出的聲響
音指的是動物本身依靠發音器官所發出來的音,它既包括動物鳴叫時發出的音,也包括人類說話唱歌時發出的音。前者如鳥兒的鳴叫、蟲兒的竊竊私語、家畜的嚎叫。後者如小孩的伊伊呀呀,成年人的談吐以及歌唱。一般來說,音是比較細膩和軟和的,但有時也不失豪放。如高音演唱家發出的音便是豪邁、粗獷的。
現代漢語,聲與音的區別越來越模糊了,甚至於已經把它們等同為一個概念了。但漢字是一門藝術,音聲的差別不容忽視!
和聲是什麼意思?簡單的說?
不知到你說的和聲是聽覺上產生的效果還是理論。如果是理論,和聲(學)是一門研究音的結構及進行的學科。如果是效果,則是一系列的和音連續進行就構成了和聲。備註:和音是多個不同的音同時發響。
總之個人認為和聲是一門很實用的課程,和理論作曲有關,學好和聲也是一個音樂學習者或音樂工作者必備的技能。
和聲主要作用是什麼~~
兩個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則同時發聲而構成的音響組合。它包含:①和絃,是和聲的基本素材,由3個或3個以 和聲上不同的音,根據三度疊置或其他方法同時結合構成,這是和聲的縱向結構。②和聲進行,指各和絃的先後連接,這是和聲的橫向運動。補充一句。和聲有明顯的濃,淡,厚,薄的色彩作用;還有構成分句,分樂段和終止樂曲的作用。
和聲是多聲部音樂的音高組織形態,是音樂閥基本表現手段之一。就作曲理論的一般觀念而論,和聲是與對位(即通常所說的“復調”)相對應的技術範疇。在十九世紀以前一百多年的音樂實踐中,和聲一直被看成是對位的基礎。 和聲有結構功能和色彩功能兩種基本屬性:
結構功能是指和聲對音樂形式構成方面的意義。這主要表現在:
(1)音高縱向結合的組織作用;
(2)確立或瓦解調性、調式的作用;
(3)發展或終止某一結構的作用。
色彩功能即和聲的音響作用。在音樂中,和聲憑藉這種功能,或獨立地或同其他因素協同地參與音樂表現。
兩種功能的對立統一,是和聲內部矛盾的集中表現,它決定著和聲風格的歷史演變以至每一和聲現象的面貌特徵。
特色 在調性音樂中,和聲同時具有功能性與色彩性的意義。和聲的功能,是指各和絃在調性內所具有的穩定或不穩定的作用、它們的運動與傾向特性、彼此之間的邏輯聯繫等。和聲的功能與調性密切相關,離開了調性或取消了調性,和聲也就失去了它的功能意義。和聲的色彩,是指各種和絃結構、和聲位置、織體寫法與和聲進行等所具有的音響效果。和聲的色彩是和聲表現作用的主要因素,無論在調性音樂或非調性音樂中,它都具有重要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音樂創作獲得很大發展,和聲的民族風格問題引起更大的重視。但由於強調功能性和聲理論,因此在和聲處理方面,主要屬於三度結構與功能性的調式和聲方法,與此同時,在保持調性、調式的基礎上,也有許多探索與嘗試,如五聲化和聲結構、複雜的和聲結合,複合和聲、四度和聲、調式交替變音和聲與平行進行等等。近年來,不少作曲者又繼續探索近現代和聲手法與民族風格相結合的處理方法,有不少可喜的成果。總之,從中國音樂創作的實踐觀察,三度結構的和聲、五聲縱合化和聲與近現代複雜的和聲都可以與五聲性的民族音調相結合,在發展音樂創作的民族風格方面發揮其作用。
什麼是和聲?什麼是和聲語彙?
看到和聲語彙這個詞,我覺得你應該說的是古典和聲,和聲你應該這樣理解,和聲就是一些和絃的進行,就叫和聲。和絃是什麼你應該是懂的吧。這個和絃的進行,並不是隨意的,是有一定的邏輯性的,比如是有調性約束的,需要解決,需要被解決等等邏輯因素。和聲學就是研究和絃如何連接,進行的學科。
和聲語彙就是一些常用的和絃進行,就是一些常用的和絃搭配,就類似於英語中常說的固定搭配。
什麼是和聲?
我不知道你看的定義是怎麼寫的,一般只要是懂樂理的話,看定義可以很容易理解什麼是和聲。我試試能否用再簡單點的方式給你解釋。
在學樂理的時候,先學音高,而後音程,最後和絃,還包括音程的解決,和絃的解決,解決其實已經包含了一些和聲知識了。在樂理中,研究的全都是靜止的和絃,列如。寫出一個和絃do,mi,sol,這個和絃由三個音組成,其中可找到三個音程:大三度,小三度,純五度,音響較豐滿明亮,是個大三和絃。所有的這些,都是針對這一個和絃講的,這個和絃是靜止不動的。
作曲家寫一首音樂作品,一般需要有主旋律,為了讓主旋律更加生動,可以再加上一些和絃,襯托主旋律。那我們考慮這樣一個問題:一首作品,是否從頭到尾只用一個和絃呢?回答當然是不能(特殊作品不在考慮之列),那會讓我們覺得音樂停滯不前,當旋律運動的時候,我們要在適當的位置換和絃,一直不停的換和絃,直到音樂結束,這樣才能讓人感覺音樂在向前運動。
以C大調為例,我們可以在do至si這七個音上,找到七個三和絃do-mi-sol,re-fa-la,mi-sol-si……等,七個七和絃do-mi-sol-si,re-fa-la-do,mi-sol-si-re……等,一共是十四個自然音和絃。作曲家寫一首C大調的作品,往往以do-mi-sol開始,以do-mi-sol結束,以便讓人聽起來有穩定感。但是問題又來了:那中間這麼長的旋律,用什麼和絃呢?而從一個和絃到另一個和絃,聲部如何交接呢?這就是和聲學要回答的問題。
如果我把上面的這些概括成一句話,就是:“和聲學是研究和絃連接的學科。”說直白點,就是研究從一個和絃進行到另一個和絃如何才能做到好聽,合理。從這可以看出,樂理研究的是靜止的和絃,而和聲研究的是運動的和絃。
如果你能理解和聲學的概念了,我再回答你的另外問題。
1.一首交響樂,主旋律背後那些叮叮噹噹或者是其他的伴奏就是和聲嗎?
這個問題無法確切回答,和聲並不是指一種聲音,而指的是和絃接接的法則。例如譜例1中,貝多芬《命運》的開頭幾個音,高音譜表中的音由單簧管奏出,低音譜表中的音由絃樂奏出。這裡就沒有和聲,看似有三個聲部,其實只有一個聲部,下面的兩個聲部是8度重複,對旋律聲部起加強作用,並不是獨立的聲部。而同一部作品的第四樂章,見譜例2,就大不相同了。這裡有很多聲部。高音譜表的第一聲部是長笛和短笛,第二聲部上兩個音是雙簧管,單簧管,圓號和小號,第二聲部最下方音由長號奏出,中間有些地方多一個聲部是絃樂補充的音。低音譜表的第一聲部最高音是長號,下方兩音是大管。第二聲部是大提琴、低音提琴、低音大管、低音長號和定音鼓。看似非常複雜,如果把裡面的和聲抽出來,就是下面的四部和聲公式,很規整。這就是它所包含的和聲,從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聲部是如何進行的(譜例中的斜線),請看第二小節,高音部的sol和mi兩個音,下行級進,進入到re和fa,第三聲部sol保持不動,低音從do,下行四度跳進到sol,這樣,就從主和絃進行到了屬七。然後第二小節到第三小節之間,高音的re和fa,下行級進,進行到do和mi,第三聲部sol依然保持不動,低音又從sol跳回到do,於是又從屬七和絃解決到主和絃。第三小節前兩個和絃,第三聲部的sol又再次分成兩個聲部,其中一個進行到fa,另一部保持不動,於是四部和聲臨時變成五部和聲。到最後一小節時,又恢復為四部和聲。這些就是和聲——聲部的進行,和絃的運動。
2.我明明聽著像是一個音一個音的(不是三個或者四個同時發聲的和絃)?是我聽不出來?
其本可以判定是你的聽覺不夠靈敏,需要訓練。聽音樂時,最容......
和絃和和聲有什麼區別
樓上的回答都不夠準確,沒別的意思,只是怕你受影響……
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音組合起來稱為和絃。
和絃有兩種。一種是和絃中所有音並非同時奏出,而是有先後順序地奏出,這種和絃叫分解和絃。另一種是不分解的和絃,即和絃中所有音同時奏出。假如把前者稱為A類和絃、把後者稱為B類和絃的話,那麼和聲指的是若干個B類和絃的連接。
也就是說,和聲和和絃的區別有二。一是和聲一定是和絃中各音同時奏出,不是分解和絃;二是和聲一定不能是孤立的一個和絃,而必須是若干個(至少兩個)和絃的連接(“連接”在這裡也可稱為“進行”)。
你也可以參考一下這個:baike.baidu.com/view/2984.htm。也就是說,和聲是包括和絃和和聲進行這倆要素的(而這裡的“和絃”一定指的是剛才所說的B類和絃)。
還有什麼疑問歡迎追問。:)
什麼叫和聲?
有一回聽伴奏,聽見高潮的和聲部分挺好聽的,什麼叫和聲啊?!必須低一度嗎?還是聽著和諧就行?怎樣和聲啊? 補充: 和聲容易編寫嗎? 滿意答案訡哖の儚想ā12級2009-01-22兩個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則同時發聲而構成的音響組合。它包含:①和絃,是和聲的基本素材,由3個或3個以上不同的音,根據三度疊置或其他方法同時結合構成,這是和聲的縱向結構。②和聲進行,指各和絃的先後連接,這是和聲的橫向運動。補充一句。和聲有明顯的濃,淡,厚,薄的色彩作用;還有構成分句,分樂段和終止樂曲的作用。其他回答(1)指尖飛舞3級2009-01-22和絃的進行是有規律的,不能亂來的,否則效果是很差的,例如四級和絃後面一般情況下是不能接五級和絃。。。。。。。